「我帶領的志工隊,是當時台南捐血中心的數個志工隊中,第一個拿到全國優良的志工隊喔!」笑著回想這段榮耀的,是外號「華哥」的曾英華先生。投身捐血數十年的他分享,起初報名捐血志工沒有嚴格規定,使得志工素質良莠不齊。個性龜毛又有責任心的他,在擔任隊長任內,規定加入的志工,皆須填寫申請表、撰寫簡易自傳、最後通過他面試合格,方可成為志工隊的一員。除此之外,華哥還會定期巡查每個捐血站、回應志工面對的突發狀況、關心捐血站的民眾等。擔任志工隊長期間,華哥付諸於台南捐血站的時間,遠超過自身的上班時間,但他卻不以為意。
起心動念,退伍後的那場意外……
時間往前撥轉五十年,二十來歲甫退伍、尚未步入社會的他,便先遭逢一場大車禍。在該次意外中,華哥被全身麻醉治療、大量輸血後才撿回一命。睜眼醒來後、留院復原期間,他看到身心障礙的民眾排隊等待捐血。當下他思忖:「連身心障礙的人都願意付諸自己的力量了,那我這個四肢健全的人,似乎沒有不去幫助人的道理。」於是,華哥自民國72年,步入捐血救人的行列。除了捐血之外,華哥也在一次次分離術中,捐出一袋袋血小板。截至去(112)年,華哥的紀錄總共捐血1,390單位。然而,捐血救人的行動看似暢行無阻的背後,實則有多張偷偷寄送到同學家的捐血感謝狀。
「回家後,看到第一次捐完血、寄到家的感謝狀,以及拿著那張感謝狀、面有難色的爸媽。我就被問:『你血太多喔?』」當時的他,醫藥衛生觀念有限、起初也僅僅是抱著嘗試捐血看看的心態,實在難以有說服力的言詞,讓父母支持他的捐血行為。後來,是在定期的捐血紀錄中,慢慢建立捐血與身體代謝的觀念;在爸爸生病、開刀用到他人的血液續命後,家人對於捐血的排斥與刻板印象才逐漸改善、消弭,甚至,家人也投身成為捐血人。華哥的二哥,曾英傑先生,自民國75年開始捐血、93年起捐血小板。捐血車上,除了可以看到二哥的身影,也可以看到二嫂的蹤跡,夫妻倆既捐全血亦透過分離術捐血小板。
華哥逗趣地說,定期捐血彷彿固定時間的健康檢查,知道自己身體沒有出狀況、還能夠捐血助人。他回憶有一陣子,抽血檢查報告出來,發現肝指數異常,無法捐血。當時的他,感覺生理出狀況、到醫院檢查,卻也找不到病灶。擔心自己是否罹癌的華哥,只好糊里糊塗地停止捐血三、四個月。休息一個季節之後,血液報告突然又恢復正常數值,因而又回歸定期捐血的日常。如此熱心公益的他,捐血之餘,也是捐血中心的志工。即便在沒有捐血的日子,也能在捐血活動場合上,看到他在服務台,笑著迎接前來捐血的朋友們。
續寫旅程,從捐血到募血
華哥開始加入捐血志工行列,始於民國88年。當時的他,推廣捐血好處、說明捐血用途、鼓勵大家捐血。除了定時在捐血站排班外,他也會在周末協助捐血活動。記憶裡,他首次的大型捐血活動,是捐血中心出動十三台捐血車的場合。那一次的中山公園,人滿為患,志工們接力引導捐血人抽號碼牌、叫號碼牌、安排捐血人上車。早晨八點半開始採血,直至傍晚六點才結束,近半天下來,總共募集三千袋血。然而,大家眼中總是笑容滿盈的他,志工生涯中,並不總是順心。
「有時候被人家罵,不合捐血人意就會被罵。」面對如此衝突,華哥並不放在心上。對他來說,當捐血志工的意義在於多認識一些朋友、充實生活。他話鋒一轉,笑著分享有次遇到一個噸位比較大的捐血人、前一天似乎熬夜又沒吃飯,一捐完血就暈倒,即便四五個人合力,也無法將其扛上擔架——志工們於是就地用椅子讓他躺著、等待他醒來。
今(113)年,是華哥的從心所欲之年。七十歲的他,從捐血人到成為捐血志工,數千個日子後的現在,正式從捐血生涯畢業。華哥說,這個「畢業」狀態,彷彿是身體跟他說著,你已經好好地把我照顧到七十歲囉、都沒啥大毛病喔!可以好好放鬆了!
雖然華哥的捐血旅程已經結束,但他透過自己的方式,持續影響新一代的捐血人。現在的他,依然晨起慢跑、定期健康檢查、每周按時出現在台南小東捐血站服務,以健康且積極的方式,繼續續寫他與捐血的深厚情緣。
原文刊載:熱血雜誌 https://www.cbda.org.tw/magazine/Post/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