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晚安大家好,我是阿修羅賴把!
從8月1日開始,我想要挑戰在兩個月的時間內,從零畫一部短篇漫畫。
而作為出發點,我想試著寫下《驀然回首》的「創作筆記」。
詳細說明可以參考前一篇文章: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談到了鏡頭運用,在這一篇我們則會重點討論劇情安排。
──────────────(照慣例,放個可愛的京本防雷)─────────────
以下內容會討論到劇情內容,請尚未看過作品的人斟酌往下看。
7. 【來談談劇本安排:被分隔開來的兩個人】
京本跟藤野相遇這一段,能順帶談到一個原作漫畫在編劇上的巧妙之處,就是把京本設定成不會去學校上課的孩子。這讓藤野在成長的過程中,一直看不到這個對手在哪裡、是什麼樣子。
唯一能夠感受到京本存在感的地方,就只有每一次在校園報導連載中的四格漫畫。
這個安排的好處,是讓故事的焦點更加集中在漫畫上面,也讓京本無形的壓迫感會更加巨大。一方面來自於「同年紀的學生有人比他畫得很好」,另一方面則來自於「這個同年生的真面目不明」。
可以簡單設想一下,今天京本就在藤野的隔壁班十分普通地上課,那麼京本作為對手的壓力就會減弱很多。
8. 【我不太認為這是一部在討論才能論的作品】
前面觀眾代入了藤野的心理,看著他累積了無數的素描簿,卻仍然遭受挫折。但在送畢業證書這一段,作者做了一個很棒的安排是,讓藤野(跟觀眾看到)京本放滿走廊的、更加大量的素描簿。
如果觀眾能從藤野的素描簿同理他的挫折,那麼也就能被京本的素描簿給說服他為什麼能畫出那麼精緻的畫作。
我認為從那一刻起,這部作品就沒有要往「才能論」的方向去走。
我們無法看出京本到底是不是一個天才,因為這部作品在強調的,更像是他在作畫上的投入。
又好比說在第一次投稿漫畫獎的時候,漫畫編輯雖然稱讚了兩人,但主要也並不是強調兩個人多麼天才,而是說:「以國中生能夠完成一部作品很了不起」。
如果真的要說比較強烈在討論「才能能夠輾壓努力的殘酷性」的作品,我會想推薦松本大洋原作、湯淺政明監督的《乒乓》。
9. 【劇本編排:兩人性質的互補】
而另一個編劇上十分漂亮的做法,則是讓京本跟藤野兩個人才能的性質是不同的。因為這個原因,京本的誇獎才能夠成立。
藤野擅長的是劇情上的趣味性,而京本雖然畫工厲害,但是在劇情性上來說,比較不是傳統漫畫會出現的風格。因此藤野雖然認為京本比較厲害,但同樣的以京本的角度來說,也會認為藤野的作品很有趣。
如果今天京本跟藤野同樣都是短跑的運動員,那麼跑10秒的京本誇獎跑11秒的藤野「也跑很快了,你是天才!」只會有嘲諷感的反效果而已。正是因為兩人擅長的方向不同,才讓後面的合作成為可能。
10.【我並沒有辦法確定哪些做法是製作組「有意為之」,只能提出他們採取了那些技巧,以及這些技巧能達到的效果是好或壞】
雖然在上面我提到了許許多多不同的手法。不過究竟這些手法是不是製作組完全考慮清楚以後所採取的方案,又或者只是單純目前動畫業界在處理類似鏡頭的習慣動作。就好像劇情作品中每當出現悲壯的畫面,下一個磅礡的古典樂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習慣。而究竟驀然回首之中,角色的這些選擇是不是那麼「有意識」,我其實沒有足夠的資料去判斷。
不過,劇場版跟漫畫原作相比,有在一些十分細微的地方做了潤飾。因為那些地方在漫畫原作並沒有特別提到,因此我會判斷是劇場版製作組主動的選擇。
例如說下面是藤野跟京本分離的分鏡構圖,這一幕特別安排了一棵樹作為兩個人的分隔。這個手法上一次看到,是友人Yute Kern在分析櫻桃小丸子的影視語言中,提到《小丸子生媽媽的氣》這集也有使用相同的技法。
11. 【「俐落」的原作與「潤飾」的枝葉】
而還有一個明顯的案例,是在京本跟藤野分別以後的處理方式,漫畫跟電影版有著節奏感上十分大的差異。
在漫畫中,當京本跟藤野分別以後,下一幕就切到多年以後的藤野在桌上作畫,簡單地幾格用藤野正在連載漫畫的進度交代一下他的近況,但沒幾頁就馬上帶到了美大生遇害的新聞。
漫畫這一段其實接得很俐落,沒有描寫太多多年以後藤野的心理變化。不過在劇場版這邊,則給了藤野性格相對完整的補充。
反過來說,劇場版的觀眾最開始會看到的,是藤野一面反射性地抖腳,一面和編輯抱怨自己的助手都不夠好。我沒有辦法明確讀出製作組增加這個橋段的意圖,也可能這一段在設計上就刻意保持一種相對開放的解讀,我不清楚。
例如它可能只是單純認為相對於漫畫的節奏感,劇場動畫需要花更多時間去讓觀眾適應藤野的時間線已經經過了「多年以後」,又或者也或許有人可以往後延伸,江浙解讀成這是用一種相對隱晦的方式,來表達藤野可能認為缺少了京本以後沒有人可以取代他。
它沒有給一個明確的方向,因此似乎保持了一個解讀的彈性在。
9. 另一個調整十分細微,但又有很多解讀空間的地方,是在兩個人手牽手的橋段。
漫畫原作之中,雖然也有藤野牽著京本的手跑起來的畫面。不過下面這一段則是另外添加的。
可以特別注意觀察京本的表情。單純從這一幕的解讀,會看到京本似乎有一點「跟不上藤野」,而兩個人緊握的手指越抓越開。
而這一段結束,就是京本被純美術的資訊吸引而產生嚮往,最終和藤野提出要考美大的段落。在漫畫跟劇場版中,這兩段的詮釋稍微有一點不同。
在漫畫中,節奏感是這樣的:
1. 兩個人畫了很多不同的短篇漫畫,到各處去取材。
2. 京本看到了「背景美術的世界」這本書,眼睛閃閃發光。
3. 得到連載機會的藤野,發現京本的表情不對勁。
4. 京本提出想要考美大的想法。
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上述的「鬆手」橋段大約夾在1跟2之間(有說錯的話可以指正)。這個新添加的橋段在解讀空間上有一點模糊,也有一點難評價好或壞。如果要說是想要補充動機:「例如京本感覺自己跟不上藤野,而想要自我進修」又感覺前後的證據力過於薄弱。
在本作的其他小地方,也可以看到這樣子的潤飾。不過個人認為最主要有這兩個地方跟原作的詮釋方向有一點不一樣,因此想要特別提出來。整體來說,我會說劇場版的製作組是在沒有脫離原作太多的空間上,用這樣十分小幅度的方式去做人物性格跟劇情的補完。
12. 【鏡頭:用十分抽離的拍法拍攝開心的時刻】
而製作組也有延續了漫畫版之中,幾個我很喜歡的處理方式。
例如在最快樂最關鍵的幾個場合,用一種「相對抽離」的方式表達感情。
例如,當兩個人在大雪天跑到便利商店,要去看漫畫有沒有得獎。
(這是一個很好的編劇手法,他沒有直接說出「這兩個人很想要知道漫畫賞的結果」,但觀眾從他們冒著大雪移動的身姿就可以感覺到他們對這件事情的重視)
這邊算是中期的一個劇情關鍵點,也正是有了這次成功,才讓兩個人更加投入進漫畫裡面。而可以注意到在慶祝的時候,鏡頭刻意拉到便利商店外面,沒有直接讓觀眾聽到主角們慶祝的歡笑聲。
另一個地方,則是在藤野跟京本出去玩的時候,當他們玩了一整天,京本傾訴「自己能夠出來門外真是太好了」,藤野提到謝禮用十萬就好了。兩人一起笑得開懷。這一段溫馨的畫面,也刻意選用了車廂外的視點,沒有讓觀眾直接聽到他們的笑聲。
這個做法在漫畫原作就有出現,而劇場版製作組沿用了這個美感選擇,對我自己來說還蠻開心的。
當然,如果今天是直接近距離拍攝兩個人開心打鬧的畫面,氣氛一定也不會太差。不過我注意到一件事情是,這部作品因為橫跨十分巨大的時間間隔,因此拍攝角度沒有貼得太近,而是抽離出來站在一個適當的距離,會更適合不同時間點之間的切換。
用另一種說法就是,如果今天以十分近的距離去描述兩人得獎的興奮,那麼要切到下一個時空就需要一點「情緒上的緩衝時間」。但用相對抽離的拍法則比較不會面臨這種切換上的情感落差,對驀然回首這部需要大量切換時空間點的作品來說,我認為的確是一個合適的安排。
13. 【其他小地方】
a. 個人認為前期的音樂有一點過於搶戲,可能是因為當時還在慢慢堆砌藤野的努力,但音樂就已經下得很重,像是要給人一種「這邊是感動的點喔」的提示,其實我反而認為不一定需要這樣。不過這主要是我的主觀想法。
b. 當長大後的藤野換成電腦繪圖的時候,觸控螢幕碰觸的聲音十分舒服跟寫實。
c. 如果可以,我其實認為「雨中亂舞」的姿勢可以再醜一點會更有感覺,因為就是要拍出主角那種完全不顧形象的快樂。
d. 我自己是很喜歡藤野年幼時期配音的那一派,我認為配音員有刻意不要往電視動畫中常見的クソガキ感(以臺灣的說法會說是刻板印象的屁孩)的方向去呈現。另外是,他的性格缺陷也很符合有創作經驗的人會有的特徵:虛榮、想獲得認可、喜歡被憧憬、不敢坦率承認自己的心情。這一點因為很多人提到了,因此就在這邊簡單點過。
(在被京本問到小六的時候為什麼不繼續畫下去,藤野沒有選擇坦白,而是撒謊說自己去投稿漫畫賞。這一點很有真實感。)
────────────────────────────────
【關於阿修羅賴把】
一個以「社會科教育」、「創作分析」和「BDSM」作為主題活動的Vtuber。
在地下教育界販賣知識的軍火商人。
目前在YT上面直播,開台時間是每個星期四跟星期日。
在下面的直播「藤本樹之夜」中,有花一集的時間聊聊《驀然回首》,預計未來有機會會聊《鍊鋸人》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