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科學研究目前可以說是以如火箭般的速度在向前推進,但是有一些領域還是很需要開發。其中一個領域可能就是新物種的發現、鑑定與分類!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因為隨著人類遍佈全球,有些區域的物種早已被研究得差不多了,但另一方面,有些區域可能因為地理構造複雜、地區政治因素,造成研究者不容易取得足夠的資源去進行調查,像這樣的地方,極有可能還有許多未知的物種尚未發現。像這樣的地方,非常需要投入更多資源去進行調查。
為什麼呢?從實用的角度來看,這些未知的物種,都是重要的生物資源。過去一萬多年來,人們從植物不知道開發了多少資源來利用:從吃的、穿的、用的、治病的,有許多都來自於植物。尤其是治病的藥劑,古今中外許多厚厚的醫書,其中植物藥的佔比絕對不可能忽視。
從滿足人類的好奇心來說,研究這些未知的物種,能讓我們理解演化的奧妙,也能幫助我們了解更多關於自然的一切。所以,不管是因為什麼理由,我們都需要努力的去了解自然界的一切。
最近有研究團隊,想要了解到底這個世界上有哪些區域的植物是非常需要我們去關注的。所以他們使用了世界維管束植物名錄上面的植物資料(共有343,523萬種),應用時間事件分析、環境指標等,發現全世界共有33個植物多樣性暗區(plant diversity darkspots)。這些暗區,大多與生物多樣性熱點重疊。
哪些暗區呢?我們來看一下論文提供的圖。
在論文的圖裡,藍色區域代表所謂的「林奈短缺」(Linnaean shortfall),指的是還沒有被科學描述的物種出現在這裡。藍色越深,就代表林奈短缺的情形越嚴重。而紅色區域則代表「華萊士短缺」(Wallacean shortfall),就是還沒有被地理定位的物種出現的地方。一樣,紅色越深,就代表華萊士短缺的情形越嚴重。
棕色區域代表了兩種短缺都出現,這樣的區域當然比較需要關注;棕色越深,就代表這個區域真的非常需要科學家的關注!
這些區域中,哥倫比亞、緬甸、新幾內亞、秘魯、菲律賓和土耳其被一致認為是非常需要關注的區域,另外在亞洲,新幾內亞、中國南中部與東南部、越南、印度、東喜馬拉雅地區、馬來西亞、泰國、印尼也都非常需要更多科學家的投入。
為什麼會發現了新物種但卻沒有被科學描述呢?有可能是因為物種本身的特性,如體型太小或與已知物種長得很像、或者生存的地區難以進入、或甚至特定的季節或條件下才能被觀察到;另外,分類學在近幾十年來已經被視為冷門的學問,很多人認為已經沒多少新物種可以被發現,所以分配給分類學的研究經費也愈來愈少,這也影響到分類學家的養成,甚至可能造成某些類群的分類學家直接「絕種」。
而為何許多生物多樣性暗區會與多樣性熱點重疊,可能就是因為這些區域因為種種原因造成物種多樣性豐富,而這些原因也恰巧就造成研究上的困難。如新幾內亞與中國的東南部都有崇山峻嶺,這些上下海拔相差數千公尺的區域,孕育了非常豐富的物種多樣性,但是崇山峻嶺也提高了科學家造訪的難度。
總而言之,對照目前的保護策略來看,人們在許多生物多樣性熱點的區域成立保護區,的確是正確的決定,但還是需要投入更多的努力去填補知識上的空白。
不過,研究團隊注意到,新幾內亞在論文中被識別為暗區,但卻不是生態多樣性的熱點!他們認為有必要重新評估這個區域,甚至將其列入重要的保護區。
參考文獻:
Ondo, I., Dhanjal-Adams, K.L., Pironon, S., Silvestro, D., Colli-Silva, M., Deklerck, V., Grace, O.M., Monro, A.K., Nicolson, N., Walker, B. and Antonelli, A. (2024), Plant diversity darkspots for global collection priorities. New Phytol. https://doi.org/10.1111/nph.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