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已經形成慣例,對於巴爾幹半島的每個國家旅遊文開寫前,都會先來給大家上上歷史與地理小科普,其實只是想讓自己再加深一點回顧一下這個曾經所踏足之地吧。
北馬其頓共和國 ( North Macedonia ),作為 11 個地處在巴爾幹半島上其中之一個國家,在眾多巴爾幹半島旅遊上,並不是最熱門的一個國家,可以說還過於冷門,很多時候 Ohrid ( 奧赫里德 ) 湖的名聲還大過了國名。
於是,還是來篇導文簡略的說說這個內陸小國吧。
北馬其頓共和國 ( North Macedonia ),是位於東南歐的巴爾幹半島南部的內陸國家,東臨保加利亞 ( Bulgaria ),西北臨科索沃 ( Kosovo ),東北臨塞爾維亞 ( Serbia ),西臨阿爾巴尼亞 ( Albania ),南臨希臘 ( Greece )。首都與最大都市是史高比耶 ( Skopje )。
原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成員國之一,居民多為馬其頓族,屬南斯拉夫族。阿爾巴尼亞人佔 25% 左右,是一個重要的少數民族,其次是土耳其人、羅姆人、塞爾維亞人、波斯尼亞人、阿羅馬尼亞人和其他一些少數民族。
1991 年南斯拉夫解體後獲得獨立,當時國號為馬其頓共和國(馬其頓語:Република Македонија),通稱馬其頓,以「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的名義加入聯合國,由於在「馬其頓」名稱的使用上與鄰邦希臘長期存在爭議,為了對希臘讓步,2019 年 2 月 12 日起國號改為現名。2020 年 3 月 27 日,北馬其頓加入北約,成為該組織的第 30 個會員國。
北馬其頓 ( North Macedonia ) 面積 25,333 平方公里,人口約兩百萬人,公元前 808 年 Caranus 成立馬其頓王國,公元前 359 年菲利普二世國王開疆闢土的征戰後,馬其頓王國統御了希臘聯邦,菲立利普二世國王的兒子亞歷山大大帝 ( Alexander III the Great ) 在公元前 336 ~ 323 年繼位,擴大疆土成為跨越歐亞非的大帝國。
於是說到馬其頓,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應該是亞歷山大大帝。那個曾推翻波斯帝國,締造橫跨歐亞非三洲大帝國的古希臘馬其頓王國國王。當時奉行的是希臘文化、說的是希臘語、寫的是希臘文,與現在的希臘一樣。其在希臘可謂是神祉一般存在的英雄。
與現在位於馬其頓地理位置卻是南斯拉夫裔人,說的是馬其頓語,屬於斯拉夫語系;寫的也是斯拉字母,跟希臘的馬其頓一點關係也沾不上。於是初獨立時希臘對其使用「馬其頓」來當國號非常的有意見,幾經抗議之下,最終協調為「北馬其頓共和國」。
然而,在北馬其頓基本上沒有人會在介紹自己國號時再加上一個「北」,除非面對希臘人時。這也成了國人中一種不可言喻的默契了。
北馬其頓不算太大卻仍有八個統計區 ( 全國 80個市鎮 ),由於我的浪居遊來到北馬其頓僅待了一個月,於是沒有探訪太多城市,主要小小探索了 Ohrid ( 奧赫里德 ) 與首都 Skopje ( 史高比耶 )。
接下來就是跟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的探訪了,咱們下回細說 !
我在 Skopje 游離中
聖瑙姆修道院 ( Monastery of Saint Naum ) 的聖光
流浪到雨季裡的 Ohrid
更多巴爾幹半島文章可至 【 旅行記事 】房間閱讀。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讚、🔖收藏、🤳分享
✍原創不易分享轉載請註明出處作者或附上原文連結,非常感謝尊重原創。
🫰感謝您的打賞來支持我寫作的動力吧這邊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