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檢測資料的儲存與二次使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現代醫療與生物科技的發展中,基因檢測資料的儲存和使用變得越來越重要。本文將探討基因檢測資料的儲存方式、二次使用及相關的法律規範,為您提供一個全方位的了解。

一、檢測或病歷資料的儲存與處理

醫療機關和私人機構在儲存和處理檢測或病歷資料時有不同的規範:

  • 醫療機關:必須依照「醫療機構電子病歷製作及管理辦法」進行處理。
  • 私人機構:根據個資法第6條第1項第6款規定,只要獲得當事人的書面同意並符合特定目的的必要範圍,即可使用生醫個資。

二、資料儲存於國外雲端並進行處理

依據個資法第21條,資料儲存在國外雲端是被允許的,但如果該國的個資保護不足,台灣政府有權限制資料外移。歐美大多情況下,只要取得病人書面同意即無問題。

三、私人實驗室儲存或輸出台灣境外的檢體

私人實驗室在處理檢體方面有以下規範:

  • 禁止設立biobank:商業機構只能與醫院或學術機構合作。
  • 生物資料輸出國外使用:需經主管機關核准,並且使用必須回饋利益給來源群體。
  • 檢體後續使用:需經倫理委員會審查及病人同意。

四、非研究材料病患資料的商業利用

非研究材料的病患資料可依照個資法進行商業利用,只要經過病患同意並明確告知其用途。

五、匿名化、擬匿名化與去識別化

基因檢測資料的保護措施包括:

  • 匿名化:資料經不可逆變更,無法識別個人。
  • 擬匿名化:資料經過加密或編碼,無法直接識別個人,但可能透過其他資訊識別出個人。
  • 去識別化:資料無法直接或間接識別個人,須符合特定規則。

六、基因定序資料的儲存與商業用途

基因定序資料及病患個資可用於商業用途,前提是取得病患書面同意。添加資料至其他資料庫屬於個資法的「利用」,須明確告知病患並獲得同意。


七、基因資料的儲存與品質控管

個資法允許病患個資及基因資料儲存,至少須採用擬匿名化的形式。程序優化及品質控管需在病患同意範圍內進行,如超出範圍則需重新獲得同意。

綜合以上各點,基因檢測資料的儲存與二次使用需嚴格遵守相關法律規範,並且在使用過程中始終保持透明和對病患權益的尊重。希望本文能幫助您更好地了解這一領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思喆國際法律的沙龍
2會員
4內容數
歡迎來到思喆的哲思—與我們一起探索公平、私利、道德、權力、責任、自由這些看似熟悉卻又常彼此衝突的概念。我們常常在中間迂迴而且兩難。如何平衡而讓生活繼續往前?需要智慧與哲理。這些東西往往不是黑白與勝負,因為法庭上沒有贏家。 希望在這沙龍裡,你可以發現你對公平的想像或失望並不異常,你不孤單。然後,我們可以一起走一段。
2024/10/02
隨著 IoT 技術發展,跨境資料流動帶來法規遵循困難,特別是個人資料保護與隱私問題。侵權責任的認定變得複雜,數據歧視與產品責任也是主要風險。IoT 設備的多樣性與自我學習能力,使得製造商難以預測最終風險,增加法律責任不確定性。建議政策制定者應平衡商業利益與公共利益,促進 IoT 發展並減少法律障礙。
Thumbnail
2024/10/02
隨著 IoT 技術發展,跨境資料流動帶來法規遵循困難,特別是個人資料保護與隱私問題。侵權責任的認定變得複雜,數據歧視與產品責任也是主要風險。IoT 設備的多樣性與自我學習能力,使得製造商難以預測最終風險,增加法律責任不確定性。建議政策制定者應平衡商業利益與公共利益,促進 IoT 發展並減少法律障礙。
Thumbnail
2024/09/24
在物聯網(IOT)環境下,個人隱私權面臨三大挑戰,包括資料堆疊、隱藏收集和基本權的干擾。隨著資料的持續累積與大數據分析的進步,個人資料的隱私保護挑戰與相關法律風險如何因應?如何設計有效的介面,以增強使用者對IOT資料收集的知識與同意?本文建議政府與業界在隱私保護方面的合作機制,期望隱私與發展平衡。
Thumbnail
2024/09/24
在物聯網(IOT)環境下,個人隱私權面臨三大挑戰,包括資料堆疊、隱藏收集和基本權的干擾。隨著資料的持續累積與大數據分析的進步,個人資料的隱私保護挑戰與相關法律風險如何因應?如何設計有效的介面,以增強使用者對IOT資料收集的知識與同意?本文建議政府與業界在隱私保護方面的合作機制,期望隱私與發展平衡。
Thumbnail
2024/09/21
本文探討物聯網(IOT)的法律風險及安全性問題,涵蓋了安全性、個人隱私、產品互通性等方面,並提及設備安全的設計及成本效益分析。藉由實際案例,分析設備製造商在缺乏資訊安全考量下可能面臨的責任,並提出改善建議,期望協助業者評估法律風險,提升IOT產品的安全性。
Thumbnail
2024/09/21
本文探討物聯網(IOT)的法律風險及安全性問題,涵蓋了安全性、個人隱私、產品互通性等方面,並提及設備安全的設計及成本效益分析。藉由實際案例,分析設備製造商在缺乏資訊安全考量下可能面臨的責任,並提出改善建議,期望協助業者評估法律風險,提升IOT產品的安全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隨著科技和社會的不斷發展,預防醫學也在不斷演進和創新。未來的預防醫學將朝向個性化、信息化和社會化的方向發展,以達到更高效、更全面的健康促進和疾病預防效果。
Thumbnail
隨著科技和社會的不斷發展,預防醫學也在不斷演進和創新。未來的預防醫學將朝向個性化、信息化和社會化的方向發展,以達到更高效、更全面的健康促進和疾病預防效果。
Thumbnail
一、真的可以保障消費者的醫療品質安全? 法案通過後,第十一條與第二十八條明定: 非醫療機構執行再生醫療,最高可處2000萬罰鍰。 兩千萬聽起來似乎很霸氣, 但如果是其他狀況,比如: 醫療機構執行未進行或未完成人體試驗的再生醫療, 最高罰兩百萬(第二十八條第二項); 醫療機構執行未經中央主管機關
Thumbnail
一、真的可以保障消費者的醫療品質安全? 法案通過後,第十一條與第二十八條明定: 非醫療機構執行再生醫療,最高可處2000萬罰鍰。 兩千萬聽起來似乎很霸氣, 但如果是其他狀況,比如: 醫療機構執行未進行或未完成人體試驗的再生醫療, 最高罰兩百萬(第二十八條第二項); 醫療機構執行未經中央主管機關
Thumbnail
Ailisi診所次世代HIS系統透過數位化轉型,提升了醫療服務的效率和品質。核心功能包括基礎診所運營、全面電子病歷、影像與文檔管理、高級診療活動管理、數位化與遠程服務、後勤與資源管理、技術與支持。這些功能不僅提高了診所的運營效率,也改善了患者的治療結果和生活質量。
Thumbnail
Ailisi診所次世代HIS系統透過數位化轉型,提升了醫療服務的效率和品質。核心功能包括基礎診所運營、全面電子病歷、影像與文檔管理、高級診療活動管理、數位化與遠程服務、後勤與資源管理、技術與支持。這些功能不僅提高了診所的運營效率,也改善了患者的治療結果和生活質量。
Thumbnail
以我了解的神明處事規則,祂們應該會覺得這籌碼 ... 先把你趕回去好好想想。
Thumbnail
以我了解的神明處事規則,祂們應該會覺得這籌碼 ... 先把你趕回去好好想想。
Thumbnail
(1)後疫情時代之健康促進 (2)辦理各式身心健康講座 (3)線上心理健檢
Thumbnail
(1)後疫情時代之健康促進 (2)辦理各式身心健康講座 (3)線上心理健檢
Thumbnail
「健康是人生最大資產」,定期檢查更是我們維持健康的一大步,今天我們採訪了專業醫療人士,告訴你該如何根據年齡挑選健檢項目,讓你不再煩惱!
Thumbnail
「健康是人生最大資產」,定期檢查更是我們維持健康的一大步,今天我們採訪了專業醫療人士,告訴你該如何根據年齡挑選健檢項目,讓你不再煩惱!
Thumbnail
在本篇文章,我們分享兩項美國數位健康趨勢:「家庭醫院」與「遠端病患監控」。讓各位了解這些趨勢,如何改善醫療服務提供者和病人的生活。 疫苗並不是 COVID-19 危機中出現的唯一醫療創新。在過去這幾年中,醫療保健行業經歷了相當大的數位化轉型,包括改進現有的遠程醫療服務,以此鼓勵非急診患者留在
Thumbnail
在本篇文章,我們分享兩項美國數位健康趨勢:「家庭醫院」與「遠端病患監控」。讓各位了解這些趨勢,如何改善醫療服務提供者和病人的生活。 疫苗並不是 COVID-19 危機中出現的唯一醫療創新。在過去這幾年中,醫療保健行業經歷了相當大的數位化轉型,包括改進現有的遠程醫療服務,以此鼓勵非急診患者留在
Thumbnail
近期很多人跟我討論精準醫療每個想的都不錯,但就是最好規劃產業的分配 生技醫療重點產業有分醫材、API(原料藥)、生物新藥製劑、通路智慧醫療(精準醫療)目前比較重點的領域 1.慢性病管理 2.疾病預防 3.自主管理 4,病症診斷 5,臨床決策 6.照護服務 這樣從最上面就會開始
Thumbnail
近期很多人跟我討論精準醫療每個想的都不錯,但就是最好規劃產業的分配 生技醫療重點產業有分醫材、API(原料藥)、生物新藥製劑、通路智慧醫療(精準醫療)目前比較重點的領域 1.慢性病管理 2.疾病預防 3.自主管理 4,病症診斷 5,臨床決策 6.照護服務 這樣從最上面就會開始
Thumbnail
醫療相關花費較高的重大疾病對於個人或家庭是一個大的風險,透過瞭解各類疾病的發生機率與相關的開銷,來評估需要的醫療保險覆蓋範圍,以及應對策略。
Thumbnail
醫療相關花費較高的重大疾病對於個人或家庭是一個大的風險,透過瞭解各類疾病的發生機率與相關的開銷,來評估需要的醫療保險覆蓋範圍,以及應對策略。
Thumbnail
台灣的雲端健保自從有了之後,其實大家的方便性大幅增加,因為醫師只要差卡片,就能看到看診、用藥、檢查報告等紀錄,確實是在醫療上的一大進步,但也造就病患及家屬一種習慣,那就是甚麼都不知道!
Thumbnail
台灣的雲端健保自從有了之後,其實大家的方便性大幅增加,因為醫師只要差卡片,就能看到看診、用藥、檢查報告等紀錄,確實是在醫療上的一大進步,但也造就病患及家屬一種習慣,那就是甚麼都不知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