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認知 Hypocognition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次認知」,指人的思維、感受和行為超出能夠構想的範疇,而對於認知不足的狀態毫不知情。

「次認知」,指人的思維、感受和行為超出能夠構想的範疇,而對於認知不足的狀態毫不知情。


在2002年的一場記者會中,對於記者提問伊拉克是否有核武情資,時任美國國防部長倫斯斐(Donald Rumsfeld)回答:

 Il y a le connu connu, c’est-à-dire les choses que nous savons que nous savons; nous savons aussi qu’il y a l’inconnu connu, c’est-à-dire les choses que nous savons que nous ne savons pas; mais il y a aussi l’inconnu inconnu — les choses que nous ne savons pas que nous ne savons pas1.(「已知的已知」,有些事,我們知道我們知道;我們也知道,「已知的未知」,也就是說,有些事,我們知道我們不知道。但是,同樣存在著「未知的未知」——有些事,我們不知道我們不知道。)

 

所謂「未知的未知」,指的是人的思維、感受和行為超出他們能夠構想的範疇,而他們對於自己認知不足的狀態毫不知情。美國密西根大學心理學家吳凱蒂(Kaidi Wu)及大衛·鄧寧(David Dunning)將這種狀態定義為「次認知」 :

Un état où2 l’on manque d’une représentation cognitive. (缺乏認知或語言表述來描述想法或解釋的狀態。)

 

「次認知」的概念首次出現在人類學家羅伯特·利維(Robert I. Levy)的著作《大溪地人:社會群島的心理及經驗》(Tahitians: Mind and Experience in the Society Islands, 1973)。大溪地人展現出的情緒中,羅伯特觀察到「憤怒」被高度概念化和強調,也就是說,被賦予了過多的注意力和詳細描述。相對於被過度認知的「憤怒」,有些情緒則無法被清楚界定或描述,這些情緒被羅伯特定義為「缺乏認知的」情緒。譬如,當大溪地人失去摯愛時,他們可能會覺得難受,但也僅止於如此;他們不會感到悲慟,這是因為他們對悲慟沒有概念,也就無法表達這種情緒。

 

柏拉圖《理想國》洞穴寓言(L’allégorie de la Caverne),講述一群人從小住在地底洞穴中,脖子和腳都被鏈子綁住,無法動彈,只能透過高處的火焰,將影子投射在洞壁上來認識外面的世界。其中一人脫逃後,轉身看見火,後來走出洞穴看見光,看到真實的一切,開始思考他是誰,他終於明白:

…… au sujet du soleil, c’est lui qui3 fait les saisons et les années, qui gouverne tout dans le monde visible, et qui, d’une certaine manière, est la cause de tout ce qu’il voyait avec ses compagnons dans la caverne. (是太陽,是它造就了四季和歲月,是它主宰了這個可見世界;就某方面來說,太陽是他和他的同伴在洞穴中所見到的一切的根源。)

 

科幻小說《平面國》中「次認知」的概念貫穿整個故事。生活在平面國度的主角「正方形」在夢中拜訪直線國,接著受到「球體」的邀請到了立體國。從二維、一維到三維空間,「正方形」藉由上下移動,理解了高度的意義:「向上,不是向北 (Vers le Haut, non vers le Nord)」。最後,他又夢到球體帶他到不存在維度的「點」國;事實上,整個國家只有一個點:

Ce point est un Être semblable à vous, mais confiné au Gouffre non-dimensionnel. Il est lui-même son propre Monde, son propre Univers ; il est incapable d’imaginer autre chose que lui-même ; il ne connaît ni4 la Longueur, ni la Largeur, ni la Hauteur car il n’en jamais eu l’expérience ; il ne sait pas ce que le nombre Deux ; il n’a pas la moindre idée de la Pluralité ; car il est pour lui-même l’Unique et le Tout……(這個點和你很像,但它被困在沒有維度的深淵。它就是自己的世界、自己的宇宙;除它自己,它無法想像有其他事物存在;它不認識長度、寬度或高度,因為它沒有經歷過這些維度;它也不知道什麼是數字二,對複數一點概念都沒有,因為它認為自己是唯一的存在,它就是全部。)

 

我們受限於自己的思考模式,無法察覺到我們的無知,可當我們對某些事物根本意識不到它的存在時,又該如何發現它呢?其實,在意識到這一點時,就已經踏出「無知」的第一步了,只要保持開放性思考,勇敢地探索未知,就能拓展認知邊界。

 

 

 


Grammaire:

1.  這段的三個句子都是同樣的結構,拿第一句les choses que nous savons que nous savons來說明:

[1] 第一個que是關係代名詞,取代了les choses,用來連接附屬子句nous savons que nous savons。Que在子句中當作直接受詞,整個子句用來限定、補充說明先行詞les choses。

[2] 第二個que依然是關係代名詞,連接nous savons,成為前面的nous savons的直接受詞,也就是說,我們知道「我們知道」的這件事。

2.  Où:關係代名詞,用來補充說明事件發生的地點、原因、時間等情況。這裡où是時間的情狀補語,後面銜接的子句是在說明先行詞un état,即發生次認知時的狀態。

3.  C’est… qui:加強語氣La mise en relief,這裡用qui是強調主詞,也就是太陽le soleil ; 原句為 le soleil fait les saisons et les années, le soleil gouverne tout dans le monde visible, et le soleil est la cause de……。

4.  Ne…. ni …., ni:不⋯也不⋯,ne置於動詞前。這裡的名詞longueur, largeur及hauteur前面是定冠詞la不必省略,但如若用到不定冠詞及部分冠詞必須省略,譬如:

[1] Il est orphelin ; il n’a ni un père ni une mère. (他是孤兒,沒有爸爸也沒有媽媽。)

[2] Il ne boit ni du café ni du thé. (他不喝咖啡,也不喝茶。)

 

 

Sources:

Jason Throop, « Hypocognition, a sense of the uncanny, and the anthropology of ambiguity: reflections on Robert I. Levy’s contribution to theories of experience in anthropology », 2008,https://anthrosource.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525/eth.2005.33.4.499

Kaidi Wu, « Hypocognition is a censorship tool that mutes what we can feel », 2020, https://aeon.co/ideas/hypocognition-is-a-censorship-tool-that-mutes-what-we-can-feel

Sebastian Dieguez, « Flatland : ces dimensions qui nous échappent », in Cerveau & Psycho N˚139 Janvier 2022, pp.95-97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d Astra的沙龍
4會員
82內容數
這個平台提供關於法國時事、心理學、科學、歷史、文化、藝術和哲學等領域的文章,文章內會介紹該領域的法文詞彙和使用到的文法,希望分享知識的同時,可以幫助對法文有興趣者學習法文。
Ad Astra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由《Photo》雜誌舉辦的2023-2024年第 42 屆世界攝影比賽,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攝影愛好者參與。其中,伊莎貝爾·塞爾夫·沃夏姆(Isabelle Cerf Worsham)憑藉其充滿詩意且溫馨的人物攝影系列脫穎而出,贏得由Harcourt攝影工作室頒發的「肖像」獎項。
Thumbnail
2025/04/28
由《Photo》雜誌舉辦的2023-2024年第 42 屆世界攝影比賽,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攝影愛好者參與。其中,伊莎貝爾·塞爾夫·沃夏姆(Isabelle Cerf Worsham)憑藉其充滿詩意且溫馨的人物攝影系列脫穎而出,贏得由Harcourt攝影工作室頒發的「肖像」獎項。
Thumbnail
2025/04/22
自出現地圖繪製以來,「幽靈島」便一直縈繞在那些探險家心頭。數百座並不存在的陸地曾被標記在地圖上,其中一些甚至停留了數個世紀,隨著科技進步,才將它們從地圖上徹底抹去;當然,也有些曾被視為幽靈島、卻最終證實真實存在的島嶼。16 世紀歐洲掀起的海洋探險熱潮,促使製圖學蓬勃發展,進而激發更多遠征航行。
Thumbnail
2025/04/22
自出現地圖繪製以來,「幽靈島」便一直縈繞在那些探險家心頭。數百座並不存在的陸地曾被標記在地圖上,其中一些甚至停留了數個世紀,隨著科技進步,才將它們從地圖上徹底抹去;當然,也有些曾被視為幽靈島、卻最終證實真實存在的島嶼。16 世紀歐洲掀起的海洋探險熱潮,促使製圖學蓬勃發展,進而激發更多遠征航行。
Thumbnail
2025/04/15
DeepSeek 橫空出世震驚全球後,杭州一時之間成為世界注目的焦點。法國經濟日報《Les Échos》周末增刊的封面,即以「走進中國科技核心地帶」為主題,前往DeepSeek的總部,中國AI發展核心城市——浙江省首都杭州市進行採訪。
Thumbnail
2025/04/15
DeepSeek 橫空出世震驚全球後,杭州一時之間成為世界注目的焦點。法國經濟日報《Les Échos》周末增刊的封面,即以「走進中國科技核心地帶」為主題,前往DeepSeek的總部,中國AI發展核心城市——浙江省首都杭州市進行採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遊戲是元宇宙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試驗場。 在我的構想中,元宇宙可以成為一種綜合應用介面,使人們能夠在三維的環境中,更有效率地完成任務。 想像我們去超市時,自然地掃視貨架找到所需產品。若同樣情形換到網路購物平台,一個貨架的商品可能要分散在多個分頁中。
Thumbnail
遊戲是元宇宙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試驗場。 在我的構想中,元宇宙可以成為一種綜合應用介面,使人們能夠在三維的環境中,更有效率地完成任務。 想像我們去超市時,自然地掃視貨架找到所需產品。若同樣情形換到網路購物平台,一個貨架的商品可能要分散在多個分頁中。
Thumbnail
你來,你來到我的世界裡。 來到這個幻境之中。 成為我的觀眾,作為我的拼圖,企圖化身為一個好的解謎者。 我更希望你是我的信徒,熱愛到盲目地匍匐在這片魔幻的空間之中。 當你踏入的時候,我一無所知。 當我意識到的時候,內心有些什麼正在充盈, 就如同水球一般,搖晃搖晃地,像是下一秒就要漲破那層薄薄的禁錮。
Thumbnail
你來,你來到我的世界裡。 來到這個幻境之中。 成為我的觀眾,作為我的拼圖,企圖化身為一個好的解謎者。 我更希望你是我的信徒,熱愛到盲目地匍匐在這片魔幻的空間之中。 當你踏入的時候,我一無所知。 當我意識到的時候,內心有些什麼正在充盈, 就如同水球一般,搖晃搖晃地,像是下一秒就要漲破那層薄薄的禁錮。
Thumbnail
你是否曾在生活中感到某些場景似曾相似,進而想到了平行世界的存在?地球各地都存在通往平行世界的赫道,科學家將這種現象稱之為夢境,卻有許多人相信那不僅是夢。本文講述了大學生烏瑞亞在夢中與平行世界相連的故事,以及他如何與赫道管理員共同合作,避免5349號世界的毀滅。
Thumbnail
你是否曾在生活中感到某些場景似曾相似,進而想到了平行世界的存在?地球各地都存在通往平行世界的赫道,科學家將這種現象稱之為夢境,卻有許多人相信那不僅是夢。本文講述了大學生烏瑞亞在夢中與平行世界相連的故事,以及他如何與赫道管理員共同合作,避免5349號世界的毀滅。
Thumbnail
連和原以為他穿越了時空,沒想到陰錯陽差,來到了另一個宇宙。
Thumbnail
連和原以為他穿越了時空,沒想到陰錯陽差,來到了另一個宇宙。
Thumbnail
它不僅是靜態地誌,更是動態的立體空間,我特別喜歡作者收尾時,以某種尾韻圈起故事的範圍,如同圖畫有框。正因他框出世界邊緣,世界從中跳脫出來。雖然紀錄結束了,但在圖文留白、我們眼睛沒看見的地方 (或許正是此時此刻)那國度依然存在,在那裡時間持續前進…
Thumbnail
它不僅是靜態地誌,更是動態的立體空間,我特別喜歡作者收尾時,以某種尾韻圈起故事的範圍,如同圖畫有框。正因他框出世界邊緣,世界從中跳脫出來。雖然紀錄結束了,但在圖文留白、我們眼睛沒看見的地方 (或許正是此時此刻)那國度依然存在,在那裡時間持續前進…
Thumbnail
終於有一部描繪臺灣近未來科幻小說!世界末日後,在「祖國」的庇蔭下,五篇在所謂「樂土」,這個彷彿烏托邦世界的故事,這些角色遵循著單一標準,在追求越高「樂值」才越幸福的社會努力往上爬,最後角色線互相交疊揭開了樂土世界的真相。何謂標準規範?何謂自由?時間軸全部串起來後,雞皮疙瘩。
Thumbnail
終於有一部描繪臺灣近未來科幻小說!世界末日後,在「祖國」的庇蔭下,五篇在所謂「樂土」,這個彷彿烏托邦世界的故事,這些角色遵循著單一標準,在追求越高「樂值」才越幸福的社會努力往上爬,最後角色線互相交疊揭開了樂土世界的真相。何謂標準規範?何謂自由?時間軸全部串起來後,雞皮疙瘩。
Thumbnail
這本由德國作家彼強.莫伊尼創作的《演算人生》,講述了一個近未來的時空中,由公投接受名為「立方體」的演算法人工智慧作為社會系統,所引發的一系列故事。文章對於人工智慧的影響及可能的警示提出了值得深思的看法(這段摘要還是用人工智慧算出來的,真夠諷刺)。
Thumbnail
這本由德國作家彼強.莫伊尼創作的《演算人生》,講述了一個近未來的時空中,由公投接受名為「立方體」的演算法人工智慧作為社會系統,所引發的一系列故事。文章對於人工智慧的影響及可能的警示提出了值得深思的看法(這段摘要還是用人工智慧算出來的,真夠諷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