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力管理工具「數位筆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過去一個月,我過得很開心,因為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讓自己在不同的筆記軟體之間遊移。雖然看起來是一個很浪費時間的事情,但經過一個月的整理,最後的深入思考讓我收穫良多。

這篇文章,我先整理了最終的思考點,從我一直想要達到的「高生產力」為出發點,重新塑造筆記軟體和生產力之間的關係,也分享我體驗到的核心原則。

什麼是生產力工具?

生產力(productivity)不管一直都在主流話題榜上有名,尤其是在數位爆炸的年代,數位工具跟生產力結合,談論生產力的創作者,多不勝數。

但經過幾次的體驗,我覺得就跟社會上大多數議題一樣,生產力無法有一以貫之的答案,會依照每個人的生活樣態不同,有屬於自己的生產力定義。不過有一件事情是重要的,生產力很大一部分建構在「誠實面對自己」。

漸漸的我發現,生產力不是恆定不變的,而是可以透過累積然後進步。因為這樣的特性,才會衍生出來生產力工具。

我體認到的生產力工具除了簡單的把事情做完(GTD, get things done)以外,更需要能夠透過累積,創造使用者的持續進步。電腦玩物站長 Esor 稱之為「長期主義」,除了追求做完以外,還要能夠串起因果關係。

所謂生產力工具,並不單處理管理待辦事項而已,還要能夠為我們梳理脈絡,找到前因後果。沒有所謂的單一個生產力工具,而更應該說的是如何打造一套幫助自己持續生產的系統。

在我的理想中,這套系統生產力系統,不限制在特定載具,當然也沒有特定屬於哪一個軟體。從簡單的紙筆,到想要用複雜的數位工具,都可以有一個概念性建構方法。

不禁讓我想到,原子習慣、子彈筆記這一類的書,都在傳達相同的理念,我們應該持續建構的是生產力系統的核心,而不是在各種工具中重新架構自己的生產力流程。

當我們有了核心,自然可以利用各種工具,打造出屬於自己的系統架構,它不容易完全複製,但卻簡單到每個人都可以平地而起,為自己建構。

筆記軟體不僅為了生產力

過去一個月,我重新梳理自己使用的筆記軟體,大概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都是在游移,直到最後一週,才慢慢地整理出來輪廓,而達到目前的配置。不過在這樣的過程中,兼顧生產力的情況下,最深的體悟是:「筆記軟體不等同於生產力工具。」

筆記軟體不會是一個生產力工具,只是數位筆記很適合用來管理工作項目,畢竟多數應該都內建了「檢查表(checklist)」這項功能,既可以寫下要做的事情,又能達到簡單挪移、修改,還有點擊完成後,心理滿足的快感。

然而,如果只是把生產力的目標放進去筆記軟體,我覺得是非常不方便的。比較的對象是紙筆,相較於取得的方便程度以及紀錄的速度,我自己的體驗紙筆還是略勝一籌。而且用手紀錄後,當完成的時候需要劃掉項目,帶來的體感體驗真的是比點一下滑鼠左鍵高很多。

所以,筆記軟體除了幫助完成事情之外,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在於「提供脈絡」,把一件事情的前因後果,還有中間所有的思考、動作過程紀錄,這就是無可取代的優勢。

在這樣的背景因素下,生產力系統不單止是為了紀錄做了哪些事情,而是把為什麼要做(Why)、思考要怎麼做(How)、設定哪些項目(What)甚至於時間(When)、地點(Where)、共事的人(Who)一起呈現出來。

在單一個筆記中開展這些項目,對於跨越時間尺度,以及隨時其中插入,這一點數位筆記的優勢就明顯大於紙本筆記。不是要追求快,而是要保持相對大的彈性,讓我們可以持續的修改。

最近正在讀《筆記的方法》特別指出一個很重要的觀念:筆記是為了增援未來的自己。

你積累的知識,有且只有一個用戶,即「未來的你」。你記錄的筆記,都是為了「未來的你」在需要時能方便地查閱和調用。

當我在研究筆記軟體跟自己的使用情境,慢慢可以了解到,真正要追求的不是GTD,而是如何將每一件事情好好梳理,隨時的記錄下來,可以幫助自己梳理,才真的能夠達到大腦減壓的效果。

透過一次次完成的經驗,除了解決了待辦清單外,反覆的透過筆記跟自己對話,實際上生產力是這個過程的副作用,而且會持續的進化。

串連工具創造生產力系統

但是筆記軟體是有侷限的,近代的筆記軟體蓬勃發展,嘗試加入許多不同的功能,但過去一個月的嘗試,就體感而言,單純的筆記軟體是最舒服的。讓人可以專注在「寫」這件事情上面,而不是瘋狂的研究功能、架構。

我漸漸瞭解筆記軟體的舒服,很大一部分來自於簡單,從而貼近紙筆的體驗,剛好看到 X 上面有不同的人推薦使用 Apple Notes,認為 Apple Note 是被低估的一套筆記軟體。

就我自己的使用經驗,不論是在速度、整合度等等的確一致。

進一步體會 Apple 在設計 app 的時候,是以純粹為考量點,核心的概念是轉移現實的體驗到數位之上,在主宰了裝置設備的市場後,軟體的發展維持一定的美學,融合現實生活的體驗。

衍伸思考,其實應該更強調的是 apps 之間的互相串連功能,例如結合備忘錄(Apple Notes)、提醒事項(Apple Reminders)、行事曆(Apple Calendar),完成了整理事情脈絡、追蹤事情的完成以及時間規劃的幾個生產力重點。

至此,我才真的跳脫了「筆記軟體」的思考,離開了 the one 的思維。這個跳脫最大的收穫在於,我從研究軟體架構轉向研究「核心價值」,不再因為軟體的功能,去改變自己的生產力系統,而是奠基在體驗之上,創造自己的生產力系統,再重新組建軟體,達到自己的模式。

小結:了解自己後的重新創造

我很喜歡創造,而創造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是「了解自己」。從各種層面去貼近自己,了解到真實想要的情境是什麼,比起在許多不同的軟體中間尋覓一個最適解,更加重要。

讓我們開始重新創造自己的生產力系統,一起過上想要的生活。

喜歡這一篇文章嗎?邀請你按讚、愛心追蹤我,我將會第一時間為您提供更多資訊喔!期待在自我成長的路上,與你同行,一同分享心法、學習方法。

﹟官方網站⁣
- Eyewithouts・未來六米 https://eyewithouts.com
/now https://eyewithouts.com/now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韋觀 • Eyewithouts
83會員
109內容數
縮短知識與實踐的距離 📪 理清人生的脈絡,過上想要的生活。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這篇文章我將與你分享我在紙筆記/數位筆記遇到的各種揪心痛點,並於最後歸納總結我對於筆記的本質需求是什麼。 我是一個很喜歡寫紙筆記的人,工作會議我幾乎都用紙筆手抄的方式做筆記,一方面我覺得我寫字很美,一方面我認為親手逐筆寫下才可以真正記住。家裡累積了好多本泛黃的筆記本。
Thumbnail
這篇文章我將與你分享我在紙筆記/數位筆記遇到的各種揪心痛點,並於最後歸納總結我對於筆記的本質需求是什麼。 我是一個很喜歡寫紙筆記的人,工作會議我幾乎都用紙筆手抄的方式做筆記,一方面我覺得我寫字很美,一方面我認為親手逐筆寫下才可以真正記住。家裡累積了好多本泛黃的筆記本。
Thumbnail
筆記軟體的聖經 卡片盒筆記法幾乎是許多知識創作筆記軟體的聖經,但在企業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以下簡稱KM)的應用上與卡片盒筆記法原則是有本質上的差異,再者,同樣是累積創作的過程,知識管理在運用筆記的情境上也大相逕庭,我們以卡片盒筆記法的12項關鍵法則,來逐一對照兩者間
Thumbnail
筆記軟體的聖經 卡片盒筆記法幾乎是許多知識創作筆記軟體的聖經,但在企業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以下簡稱KM)的應用上與卡片盒筆記法原則是有本質上的差異,再者,同樣是累積創作的過程,知識管理在運用筆記的情境上也大相逕庭,我們以卡片盒筆記法的12項關鍵法則,來逐一對照兩者間
Thumbnail
你有在做工作筆記嗎? 不知道大家都習慣怎麼做工作筆記呢? 做筆記如同剿麻匪,不做不行,但怎麼做比較好呢? 沒有好的筆記分類系統?不知道要寫下什麼內容? 來看看“打造第二大腦”這本書怎麼說的,以及我試著修改哪些筆記方式。
Thumbnail
你有在做工作筆記嗎? 不知道大家都習慣怎麼做工作筆記呢? 做筆記如同剿麻匪,不做不行,但怎麼做比較好呢? 沒有好的筆記分類系統?不知道要寫下什麼內容? 來看看“打造第二大腦”這本書怎麼說的,以及我試著修改哪些筆記方式。
Thumbnail
如何讓我們寫下的筆記,發揮出最大的價值?我從 2015 開始使用數位筆記軟體到現在,已經 7 年的時間。這 7 年我對於 "為什麼要寫筆記" 的想法不停地再改變,從「紀錄資訊」逐漸走向「深度思考」。我發現使用筆記軟體的心態需要改變,否則只會囤積愈來愈多的內容、沒有具體產出。
Thumbnail
如何讓我們寫下的筆記,發揮出最大的價值?我從 2015 開始使用數位筆記軟體到現在,已經 7 年的時間。這 7 年我對於 "為什麼要寫筆記" 的想法不停地再改變,從「紀錄資訊」逐漸走向「深度思考」。我發現使用筆記軟體的心態需要改變,否則只會囤積愈來愈多的內容、沒有具體產出。
Thumbnail
<卡片盒筆記>一書,是由德國社會學家魯曼所發明,透過這套系統式地學習方式,他成功撰寫出70本以上專書、400篇以上論文,因此本書便是以此為出發,向讀者介紹「卡片盒筆記」究竟有甚麼魔力可以幫助我們思考,產生源源不絕的洞見!
Thumbnail
<卡片盒筆記>一書,是由德國社會學家魯曼所發明,透過這套系統式地學習方式,他成功撰寫出70本以上專書、400篇以上論文,因此本書便是以此為出發,向讀者介紹「卡片盒筆記」究竟有甚麼魔力可以幫助我們思考,產生源源不絕的洞見!
Thumbnail
學習中充滿著無趣的事情嗎? 把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 如同筆記的IPO原則 「處理」就是找關係、「輸出」就是視覺化嚴謹的檢視自己的思維,這比輸入更加重要。
Thumbnail
學習中充滿著無趣的事情嗎? 把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 如同筆記的IPO原則 「處理」就是找關係、「輸出」就是視覺化嚴謹的檢視自己的思維,這比輸入更加重要。
Thumbnail
今天想利用這篇文章,與你分享我在寫下兩千多份筆記以後,所提煉出來的,對筆記功能的三個思考。 這個時候,重新思考「筆記」本身的功能,我覺得是讓思維升級的必經之路。 在深度思考筆記的功能以後,我發現筆記其實是讓我們與過去的自己,現在的自己,未來的自己相遇的唯一有效手段。
Thumbnail
今天想利用這篇文章,與你分享我在寫下兩千多份筆記以後,所提煉出來的,對筆記功能的三個思考。 這個時候,重新思考「筆記」本身的功能,我覺得是讓思維升級的必經之路。 在深度思考筆記的功能以後,我發現筆記其實是讓我們與過去的自己,現在的自己,未來的自己相遇的唯一有效手段。
Thumbnail
我從2019年用子彈筆記到現在,也進入了第四年。可以說我的子彈筆記也改良了四個版本,我的人生也在這過程無形中跟著升級。 聊聊我是如何用子彈筆記結合Notion之前,先來分享一下什麼是子彈筆記和我都怎麼使用子彈筆記。 組織:放慢腳步,重新組織你原本零碎的生活和行程。 目標設定
Thumbnail
我從2019年用子彈筆記到現在,也進入了第四年。可以說我的子彈筆記也改良了四個版本,我的人生也在這過程無形中跟著升級。 聊聊我是如何用子彈筆記結合Notion之前,先來分享一下什麼是子彈筆記和我都怎麼使用子彈筆記。 組織:放慢腳步,重新組織你原本零碎的生活和行程。 目標設定
Thumbnail
若要說 2021年在工作上帶給我最大的轉變,就是我開始學習如何組織化我的工作流程,而帶給我的巨大回報,便是讓我的工作效率更好,也能將時間專注在更重要的創作上,生產力大增,而這一切都得歸功於我下定決心的那一天,讓我的工作流程組織化。
Thumbnail
若要說 2021年在工作上帶給我最大的轉變,就是我開始學習如何組織化我的工作流程,而帶給我的巨大回報,便是讓我的工作效率更好,也能將時間專注在更重要的創作上,生產力大增,而這一切都得歸功於我下定決心的那一天,讓我的工作流程組織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