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翻譯自矽谷創業之父 Paul Graham 的 2024 年 03 月發佈的文章,文章來自 The Best Essay。
雖然這篇文章的標題並不是要展示一篇最佳文章,但我希望能在這裡探討什麼樣的文章可以稱得上是最佳文章。文章的寫作風格可能很出色,但讓它脫穎而出的關鍵還是它所選擇的主題。毫無疑問,有些主題比其他的更具吸引力。
這篇文章不會只談論今年的流行口紅色號,但也不會空談那些看似高尚卻沒有實際內容的主題。一篇優秀的文章應該能讓人感到意外,並告訴讀者一些他們之前不知道的事情。最有價值的文章應該探討一個既重要又能揭示驚人真相的主題。
這個觀點看似顯而易見,但其實帶來了一些出乎意料的影響。比如說,當科學進入一個領域時,它所產生的影響就像大象踩進了一艘小船一樣巨大。以達爾文為例,他在 1844 年的文章中首次提出了自然選擇的概念。這個主題確實引人入勝,也一定會讓人發現許多意想不到的見解。如果用影響力來衡量一篇優秀文章,那麼這篇文章無疑是 1844 年的代表作。事實上,在任何時代,最傑出的文章往往都是那些描述當時最重大的科學或技術發現的作品。[1]
另一個令人意外的發現是,當我開始撰寫這篇文章時,我曾以為最好的文章應該是那些能經受住時間考驗的作品——1844 年你能寫出來的最佳文章,應該在今天也依然具備價值。然而,事實卻完全相反。也許最好的繪畫作品能隨著時間而歷久彌新,但如果今天再寫一篇介紹自然選擇的文章,就不會再讓人感到驚豔了。如今最優秀的文章,應該是那些描述我們尚未發現的重大成就的作品。
如果「如何寫出一篇最佳的文章」這個問題變成了「如何在某個領域做出偉大發現」的問題,那麼我最初問的問題可能就不對了。也許這次的思考顯示出,我們應該把時間用在深入探索某個領域,而不是僅僅在寫作上。不過,我對文章及其潛在可能性仍然感到興趣,所以我想知道是否還有其他值得探討的問題。
當然有,而且這個問題看似與我的初衷非常接近。與其問「什麼樣的文章是最好?」我應該問「如何才能寫好文章?」雖然這兩個問題在字面上只有細微的差異,但它們的答案卻會大不相同。我們可以看到,對第一個問題的回答其實與寫作本身沒有太大關聯,而第二個問題則會迫使我們真正專注於寫作技巧本身。
撰寫文章,理想情況下應該是探索和發現新想法的一種方式。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有效地做到這一點呢?如何通過寫作來激發創意並啟發新的見解?
一篇文章通常應該從一個我稱之為「問題」的概念開始。這裡的「問題」不一定是一個明確的疑問句,而是能夠引起讀者思考或反應的某種概念。
那麼,這個初始的「問題」是如何產生的呢?如果僅僅是隨便選擇一個看似重要的主題來研究,可能並不會成功。就像專業的交易員一樣,如果他們沒有「優勢」——即一個能證明某種交易方式更有可能獲勝的理由——他們甚至不會去做那筆交易。同樣地,如果你對某個主題沒有獨到的見解或解決方案,就不應該輕易投入研究。
你不需要一開始就有完整的計畫;只需找到一個值得研究的方向即可。事實上,對於那些被他人視為理所當然的事物提出質疑,本身就是一種優勢。
當你面對一個看似不重要但卻讓你困惑的問題時,也應該深入探索。許多重大發現都是從那些乍看不起眼的線索中發掘出來的。為什麼它們都屬於雀科鳥類呢?[2]
一旦確定了問題,接下來該怎麼做呢?通常,你會在心裡反覆思考,像與人對話一樣組織出一連串具體的語句。這些初步的想法可能並不完整甚至有錯,但通過寫作,你可以把這些模糊的概念變得更加具體,即使一開始可能並不完美。這就是一種進步,因為一旦你看到了問題,就可以進行修正。
初學者可能會因為最初寫出的內容不夠完善而感到焦慮,但其實這完全沒必要,因為這正是寫作的過程。當你強迫自己寫下某些句子時,你就已經開始了。如果這些句子不對,你在重讀時會發現問題。事實上,寫作過程中至少有一半的時間應該用來反覆閱讀並問自己:「這是否正確且完整?」在這個過程中,你必須對自己要求嚴格,因為發現錯誤與現實的差距往往是新想法的來源。
對自己嚴格要求的回報不僅是更精確的表達。有時,在你試圖把一個大致正確的答案調整到完全正確的過程中,你可能會發現無法達成,這往往是因為你依賴了一個錯誤的假設。而當你拋棄這個假設時,可能會發現一個截然不同的答案。[3]
理想情況下,對一個問題的回應應該有兩個層面:首先,它應該是通往真理的起點;其次,它應該能引發更多的問題(根據我對「問題」的廣泛定義)。這樣,整個過程就如同刺激與反應般不斷循環下去。[4]
撰寫文章,在理想狀態下,是一種探索和發現新想法的途徑。那麼,應該如何有效地做到這一點呢?如何才能透過寫作過程來激發創意和領悟新知?
一篇文章通常應該以一個我稱之為「問題」的概念為開端。這裡所說的「問題」是廣義的,並不意味著一定要在語法上表達為問題句,而是指這個概念能夠激發讀者的反應或思考。
這個初始問題是如何產生的呢?隨意從一些看起來重要的主題中選擇一個來研究,可能並無法成功。正如專業交易員,如果他們沒有所謂的「優勢」——一個能夠說明為什麼某些類型的交易會有更多贏面而非輸面的確切理由,他們甚至不會去做交易。同樣地,除非你對某個主題有獨特的見解或解決思路,否則你不應該輕易進行攻克。
你不需要有一份完整的論文;只要找到一個可以研究的領域即可。事實上,對他人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提出疑問,本身就可以成為優勢。
當你遇到一個令人困惑的問題時,即使這個問題看似不太重要,也值得深入探索。許多重大發現都是從那些起初看似不重要的線索中找出來的。它們怎麼可能都是雀科鳥類呢?[2]
一旦有了問題,接下來該怎麼做?通常,你會在心中默默地思考它。並不是真的大聲思考,而是在心中形成一連串具體的語句,就像在與人交談一樣。這樣的初步回應通常是不完整或者有錯誤的。但是,寫作讓你的想法從模糊變為更具體,即便一開始不夠好。這是一個進步,因為一旦發現問題,就可以進行修正。
也許初學寫作的人會對於一開始寫出的內容可能是錯誤或不完整而感到驚慌,但這其實不必要,因為這正是文章寫作的運作方式。強迫自己寫出一些特定的語句,能為你提供一個開始的點。如果這是錯誤的,你在重讀時會發現。文章寫作中有至少一半的時間都應該用來重讀自己寫的內容,並問自己:「這是否正確和完整?」重讀時你必須非常嚴謹,不只是為了保持誠實,還因為你與事實之間的差距往往是發現新想法的信號。
嚴格對待自己所寫內容的回報不僅僅是更精緻。有時候,當你試圖將一個大致正確的答案修正到完全準確時,你會發現無法達成,那是因為你依賴了一個錯誤的假設。而當你拋棄這個假設後,可能會發現答案截然不同。[3]
理想情況下,對於一個問題的回應應當包含兩個方面:首先,它應是通往真理的起點;其次,它能引發更多的疑問(根據我較廣泛的定義來說)。於是,這個過程便如回應刺激回應般,不斷地循環下去。[4]
對於一個問題,通常會有多種可能的答案,這就像探索一棵樹的分支。然而,文章的結構是線性的,並不像樹狀結構那樣分支繁多,這意味著在每一個分岔點,你都必須選擇一條路徑繼續前進。那麼應該如何選擇呢?一般來說,你應該選擇那個同時具有最大通用性和新穎性的方向。我通常會本能地選擇那個最讓我感到興奮的路徑,因為這種興奮感正是來自於該路徑的通用性和新穎性。[5]
如果你願意投入大量的重寫,那麼起初是否選對了路徑就不用太過擔心。你可以先沿著某條思路發展下去,看看結果如何。如果最終發現結果不如預期,那就將其刪除,重新嘗試其他路徑。我經常這樣做。在這篇文章中,我已經刪除了 17 段文字,還有無數更短的段落。也許最終我會將這些內容重新加入,或是將它們縮減成註腳,甚至變成獨立的文章,這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6]
通常情況下,你應該迅速果斷地刪減不合適的內容。無論是在寫作、軟體開發還是繪畫中,一個常見且危險的誘惑就是保留那些不夠完善的部分,僅僅因為它們其中有一些可取之處,或者因為你已經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現在出現了一個令人意外的新問題:起始問題真的那麼重要嗎?如果思維的空間是高度連接的,理論上講,初始問題不應該那麼關鍵,因為我們應該可以通過幾個步驟從任何問題跳轉到最有價值的問題。我們也確實有證據顯示這種連接性,比如,那些沉迷於某個話題的人,總能將任何對話引導到他們關注的內容上。然而,這種方法的前提是你已經清楚自己的目標,而在撰寫文章時,我們通常並不會一開始就知道最終的目標。這正是關鍵所在。你不想讓自己的文章像那些沉迷於某個話題的談話者一樣令人厭煩,否則文章將始終圍繞同一主題打轉。[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