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中國上海發生了一件引起社會廣泛討論和關注的事情。在上海一所中學的體育課上,一名男生突然暈倒。周圍的同學都沒有上前去幫忙,只是站著觀看。在有同學忍受不了後而向老師報告了情況,這件事不僅展示了人與人之間的冷漠,也揭示了深植於中國教育體系中的等級制度,學生在「服從」這一權威觀念下無法做出獨立的判斷。
在中國文化中,服從從小就是一種重要的教育原則。小時候,我們要在家聽從長輩的話,假如我們聽話,就會被稱為好孩子,要是不聽話就會被說是頑皮或不懂事。上學後,我們被告知要在學校聽從老師的話。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老師不僅傳授知識,還承擔著道德教育的責任。他們被視為知識和道德的傳遞者,因此在社會中擁有很高的地位和尊重。他們一直被視為權威,而中國的傳統文化強調「聽話」的價值觀,這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學生應該服從權威,不應該質疑。
加上當下中國的教育體制偏重於知識的傳授,缺乏對學生思維方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這種教學目標註定了學生應該聽從老師的話。在這種教育背景下,除了少部分頂尖大學的畢業生在畢業後能找到不錯的工作,獲得不錯的薪資。其他的學生在畢業後多數感到茫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沒有足夠的競爭力。這導致他們面臨嚴重的就業問題,並且在人生規劃上也是一塌糊塗。即便如此,當步入社會找工作時,許多招聘要求都強調要「服從管理」,即聽從上司的安排。這又無形中將服從深刻地烙印在我們的腦海裡,讓我們誤以為服從管理是工作的必要條件。這樣就進一步限制了我們的創新能力和創造性思維。
小時候聽從長輩的話,會被稱為好孩子。上學後聽從老師的話會被稱為好學生。工作後聽老闆的話會被稱為好員工。聽從長輩的話可以讓他們省心,不用花太多精力在我們身上;聽從老師的話,可以幫助他們達成業績目標,讓教學更方便;聽從公司的領導,可以讓他們更好地管理和安排工作。
在我們的一生中,幾乎所有人都考慮到了,唯獨忽略了自己。從小聽從長輩,到上學時服從老師,再到職場中聽從領導,服從成為了貫穿我們一生的行為準則。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失去了自我思考和創新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