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博士生進行「程式設計」學習過程中常見的重大錯誤:

更新於 2024/09/18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1. 沒有從整體架構著手,過早進入細節:

很多學生一開始學習程式設計時,容易陷入只關注某個程式碼段或技術細節,卻忽略了先掌握整體系統的全貌。這就像在蓋房子時,還沒設計好整體藍圖就直接開始裝修內部,最終只會導致整體混亂。事實上,先了解系統的目的、架構、以及如何運作,是有效解決問題的關鍵。如果學生過早跳入細節,通常會浪費大量時間在無關緊要的問題上,並且很難將各個細節整合成一個功能完整的系統。


2. 未能清楚設定輸入與輸出的目標:

在程式設計中,最重要的一點是了解最終的輸出目標為何。優秀的工程師往往會從最終系統應該達成的輸出來進行反推,去理解需要的輸入是什麼,以及如何在輸入與輸出之間架設合理的流程和邏輯。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掌握這種反向思考的技巧,僅僅專注於輸入或其中的某個步驟,最終會導致他們無法完成整體功能。因此,理解每個環節的資料流動,並將輸入和輸出合理連結,是學習程式設計時的基本功。


3. 缺乏建立系統性工作流程的習慣:

許多學生在處理程式設計問題時,常常是一邊寫程式一邊解決問題,缺乏系統化的工作流程。這樣的隨意性很容易導致過程中的錯誤被放大,並且影響最終結果的品質。程式設計不僅僅是解決當下的技術問題,更需要建立一個循序漸進、條理分明的工作流程。透過將工作分成小步驟,並按步驟檢驗成果,學生可以更清楚地追蹤每一階段的進展,並逐步優化他們的設計與解決方案。這種習慣不僅能提升學習效率,也有助於養成專業開發的思維方式。


你在程式設計學習的過程中還看過什麼其他錯誤?

avatar-img
526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對碩博士生來說,學術研究與寫作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如何有效學習、累積經驗,並將這些知識轉化為實際成果,卻是許多人面臨的挑戰。根據日本作家本山裕輔在《投資としての読書―本をスキルとお金に変える》一書中提出的「經驗學習模型」,我們可以通過四個步驟來優化學習過程:經驗、復盤、概念化、試行。 ▋經驗
「親自前往第一線,觀察並記錄現場在"做什麼 What", "怎麼做 How", "為什麼做 Why" 稱為“田野工作 Field Work",或稱"民族誌 Ethnography"。」 「具體而言,調查的內容包括: 01 從過去到現在都「持續存在」的事物 02 過去曾經存在,現在已
寫作與口頭表達之間的差異讓很多人感到困難。能夠溝通與寫出一篇結構完整、意圖清晰的文章是兩種不同的技能。而寫作能力的提升,特別是針對學術論文或專業文件,並不是單純依靠語言能力就可以達到的。 想要提升寫作能力,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範文作為認知鷹架**。藉由模仿範文,你不僅可以掌握行文結構,還能理
認識我的同學或朋友,經常對我的作息感到驚訝:晚上九點睡,早上四點起。 這樣的習慣,我已經維持了17年。而且,這個作息對碩博士在學期間的我幫助很大。 ▌成為晨型人的契機 我在15歲時,偶然在書店買了《早上3小時完成一天工作》這本書。 書中的概念來自日本,內容講述如何利用早晨這段
1. 只重視紀錄,忽略有效回顧的能力: - 現在科技發達,像是MacBook、iPad、iPhone等裝置,隨時隨地都能幫助你紀錄筆記、想法和資料。再加上雲端硬碟的輔助,你能儲存幾乎無限的內容。然而,光是紀錄下來不夠重要,真正的挑戰在於能否在關鍵時刻輕鬆回憶起來。許多學生在整理第二大腦時,會
在學術研究中,碩博士生經常面臨大量複雜且多元的資訊,尤其是隨著網路資訊的爆炸,許多陰謀論、虛假信息也滲透進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理解陰謀論的成因,對於具備批判思維的研究生尤為重要。「錯信漏斗」(The Funnel of Misbelief)這個框架提供了一個有力的工具,幫助我們了解人們為什麼會漸漸陷入
對碩博士生來說,學術研究與寫作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如何有效學習、累積經驗,並將這些知識轉化為實際成果,卻是許多人面臨的挑戰。根據日本作家本山裕輔在《投資としての読書―本をスキルとお金に変える》一書中提出的「經驗學習模型」,我們可以通過四個步驟來優化學習過程:經驗、復盤、概念化、試行。 ▋經驗
「親自前往第一線,觀察並記錄現場在"做什麼 What", "怎麼做 How", "為什麼做 Why" 稱為“田野工作 Field Work",或稱"民族誌 Ethnography"。」 「具體而言,調查的內容包括: 01 從過去到現在都「持續存在」的事物 02 過去曾經存在,現在已
寫作與口頭表達之間的差異讓很多人感到困難。能夠溝通與寫出一篇結構完整、意圖清晰的文章是兩種不同的技能。而寫作能力的提升,特別是針對學術論文或專業文件,並不是單純依靠語言能力就可以達到的。 想要提升寫作能力,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範文作為認知鷹架**。藉由模仿範文,你不僅可以掌握行文結構,還能理
認識我的同學或朋友,經常對我的作息感到驚訝:晚上九點睡,早上四點起。 這樣的習慣,我已經維持了17年。而且,這個作息對碩博士在學期間的我幫助很大。 ▌成為晨型人的契機 我在15歲時,偶然在書店買了《早上3小時完成一天工作》這本書。 書中的概念來自日本,內容講述如何利用早晨這段
1. 只重視紀錄,忽略有效回顧的能力: - 現在科技發達,像是MacBook、iPad、iPhone等裝置,隨時隨地都能幫助你紀錄筆記、想法和資料。再加上雲端硬碟的輔助,你能儲存幾乎無限的內容。然而,光是紀錄下來不夠重要,真正的挑戰在於能否在關鍵時刻輕鬆回憶起來。許多學生在整理第二大腦時,會
在學術研究中,碩博士生經常面臨大量複雜且多元的資訊,尤其是隨著網路資訊的爆炸,許多陰謀論、虛假信息也滲透進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理解陰謀論的成因,對於具備批判思維的研究生尤為重要。「錯信漏斗」(The Funnel of Misbelief)這個框架提供了一個有力的工具,幫助我們了解人們為什麼會漸漸陷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自學,讓你主動探索領域的更多面貌。雜食與自學的開始,在於各種的不滿足。正規教育即是照著課綱的規劃,經由老師授課學習;自主學習則是依據自己想學習的部分去主動找尋資源,主動學習。對我而言,這兩種都很重要。
Thumbnail
研究所在做什麼? 設計系有需要唸研究所嗎? 唸完研究所可以做什麼? 很難畢業嗎? 已經大三、大四快畢業的你是不是也有相同的疑問? 雖然說我也沒辦法給你肯定的答案,但分享這一年的研究所經歷, 也許可以讓你思考一下自己是否有需要繼續攻讀!!
Thumbnail
剛開始學前端都是跟著六角的課程進度走,雖然知道自己不會的技術很多,但至少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也會定期產出結果,當時的焦慮來源只覺得時間總是不夠,殊不知真正踏入實務工作後,除了焦慮時間不夠之外,甚至還有點迷失了方向。 轉職後的公司僅一人前端,我沒有 mentor 帶領,也找不到可以效仿學習的 Ro
1. 缺乏社會與研究社群影響力的描述: - 許多年輕的學生由於知識面窄,缺乏社會經驗,無法清楚描述研究主題在社會與研究社群中的影響力。他們常常只會聚焦於技術細節,忽略了研究的廣泛背景和重要性,導致導入環節不夠吸引人,也無法引起讀者的共鳴和興趣。 2. 忽視具體應用挑戰的闡述:
1. 設立過於模糊的目標: - 許多大學生在設定目標時,並沒有清晰具體的認識,這會導致後續行動缺乏方向。例如,一些學生可能只知道自己想在某個領域有所成就,但並不明確自己想要達到的具體成果,結果在研究過程中迷失方向。 2. 制定過於僵化的計畫: - 制定計畫是重要的,但計畫過於詳
1. 認為正式學習就是全部: - 許多學生以為只要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和練習就足夠。然而,正式學習只是入門,真正的挑戰在於能否在實際工作中,特別是在壓力下,運用所學並交出成果。缺乏實戰經驗的學生常常在面臨現實問題時感到無所適從,無法將理論轉化為實踐。
不管你念到大學或研究所,不管你是學士、碩士還是博士,在學校基本上你學不到的東西很多,例如科技業工程師做什麼,這是學校無法教你的事情,因為連教授都不知道他們在做什麼。 天下文化曾經在2007年出版過一本書叫做台積DNA,其中有講到一些台積工程師或可以說是科技業工程師的一些術語,但~~~說真的你沒有經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你的問題觸動了我內心的一絲共鳴。現代社會裡,程式語言如同一把打開未來之門的鑰匙,但也如同一條蜿蜒的山路,讓人望而卻步。接下來,我想和你一起踏上這條探索之旅,找尋屬於你的答案。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自學,讓你主動探索領域的更多面貌。雜食與自學的開始,在於各種的不滿足。正規教育即是照著課綱的規劃,經由老師授課學習;自主學習則是依據自己想學習的部分去主動找尋資源,主動學習。對我而言,這兩種都很重要。
Thumbnail
研究所在做什麼? 設計系有需要唸研究所嗎? 唸完研究所可以做什麼? 很難畢業嗎? 已經大三、大四快畢業的你是不是也有相同的疑問? 雖然說我也沒辦法給你肯定的答案,但分享這一年的研究所經歷, 也許可以讓你思考一下自己是否有需要繼續攻讀!!
Thumbnail
剛開始學前端都是跟著六角的課程進度走,雖然知道自己不會的技術很多,但至少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也會定期產出結果,當時的焦慮來源只覺得時間總是不夠,殊不知真正踏入實務工作後,除了焦慮時間不夠之外,甚至還有點迷失了方向。 轉職後的公司僅一人前端,我沒有 mentor 帶領,也找不到可以效仿學習的 Ro
1. 缺乏社會與研究社群影響力的描述: - 許多年輕的學生由於知識面窄,缺乏社會經驗,無法清楚描述研究主題在社會與研究社群中的影響力。他們常常只會聚焦於技術細節,忽略了研究的廣泛背景和重要性,導致導入環節不夠吸引人,也無法引起讀者的共鳴和興趣。 2. 忽視具體應用挑戰的闡述:
1. 設立過於模糊的目標: - 許多大學生在設定目標時,並沒有清晰具體的認識,這會導致後續行動缺乏方向。例如,一些學生可能只知道自己想在某個領域有所成就,但並不明確自己想要達到的具體成果,結果在研究過程中迷失方向。 2. 制定過於僵化的計畫: - 制定計畫是重要的,但計畫過於詳
1. 認為正式學習就是全部: - 許多學生以為只要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和練習就足夠。然而,正式學習只是入門,真正的挑戰在於能否在實際工作中,特別是在壓力下,運用所學並交出成果。缺乏實戰經驗的學生常常在面臨現實問題時感到無所適從,無法將理論轉化為實踐。
不管你念到大學或研究所,不管你是學士、碩士還是博士,在學校基本上你學不到的東西很多,例如科技業工程師做什麼,這是學校無法教你的事情,因為連教授都不知道他們在做什麼。 天下文化曾經在2007年出版過一本書叫做台積DNA,其中有講到一些台積工程師或可以說是科技業工程師的一些術語,但~~~說真的你沒有經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你的問題觸動了我內心的一絲共鳴。現代社會裡,程式語言如同一把打開未來之門的鑰匙,但也如同一條蜿蜒的山路,讓人望而卻步。接下來,我想和你一起踏上這條探索之旅,找尋屬於你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