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CD法」打造碩博士生的高效寫作習慣】

【用「CD法」打造碩博士生的高效寫作習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對於碩博士生來說,寫作是不可避免的重要能力。無論是論文、研究報告,還是發表學術文章,寫作的效率與質量都直接影響學術表現。最近我讀到日本經濟學家野口悠紀雄的新書《「超」創造法》,書中提到一個非常實用的創作方法——Create by Doing(CD)法,對於想提升寫作效率的碩博士生非常有幫助。


▋什麼是CD法?


CD法的核心是**想到什麼就先寫什麼**,不需要一開始就決定好主題或標題。這種方法特別適合碩博士生在進行研究時,隨時把腦海中的靈感或數據分析的想法記錄下來,而不是陷入思考和拖延的陷阱。先把想法寫下來,之後再進行組織和編輯,這樣更能靈活應對寫作中的卡關狀況。


▋如何運用CD法提高學術寫作效率?


對於碩博士生而言,每天都會面臨大量的閱讀與研究工作,但許多人在寫作時卻容易卡關。透過CD法,**每天寫個300字,先記錄研究過程中的想法或結果**,無需擔心內容的完美與否。這樣不僅可以幫助你將研究成果具體化,也能培養持續寫作的習慣。當你逐步養成每日寫作的節奏,最終將累積下大量可供日後引用或修改的素材。


▋如何實際應用?


我自己開始將CD法運用在寫作上,每天同步更新300字的文章,內容主要記錄當日的研究進展或反思。我選擇在Facebook、Threads和Vocus這些平台上發表,**從一個關鍵字出發,先隨意寫出段落**,再慢慢補充,達到300字後,利用GPT-4給我提供的20個標題建議,選擇最適合的搭配發表。


這種方法不僅幫助我持續紀錄我的研究歷程,也讓我在日後整理文獻或撰寫論文時,能快速索引之前的資料。


▋未來計畫:用CD法撰寫英文學術內容


未來,我計畫將CD法應用到英文的學術寫作,並在LinkedIn、Twitter和Medium等平台發表內容。我的主題將專注於機器學習、數據隱私和合成數據等領域,這些與我的研究工作緊密相關的議題,透過每天小量的寫作輸出,來提升英文寫作的流暢度與自信。


CD法讓我不再因為寫作而感到壓力,而是專注於當下的想法記錄。如果你是碩博士在學學生,正在為寫作苦惱,CD法絕對是值得一試的工具,幫助你逐步打造高效的寫作習慣,應對學術寫作的各種挑戰。

avatar-img
王啟樺的沙龍
558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很多人對於學習日文的第一反應,就是需要嚴肅地學習文法、詞彙,並大量閱讀書籍。 然而,我的經歷告訴我,其實你可以靠著追星和看綜藝,輕鬆鍛鍊日文聽力,甚至順利通過 JLPT N1。 ▌N1 是什麼? JLPT N1 是日本語能力試驗的最高等級。 想要在日本留學或工作,N2 是基本
作為碩博士生,學習不再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為了掌握知識,提升專業能力。隨著研究範疇越來越廣,我們需要快速有效地吸收新知。對我來說,學習新東西最好的方法,就是每天從簡單的300字啟發中成長。 ▌閱讀是學術研究的基礎 從小到大,我一直熱愛閱讀,這習慣也幫助我在碩博士階段吸收大量知識。我的父
碩博士在學期間,常常會面臨對未來的迷茫與不確定感。這個時期,找到適合的職涯方向不僅至關重要,也可能是你學術生涯最具挑戰的選擇之一。 ▌遇到貴人,打開視野 在我求學的過程中,台大數學系的王金龍教授就是我的貴人之一。他教的大一微積分課,不只是純粹的數學知識,還充滿了人生思維的啟迪。
1. 過度追求完美,忽略早期回饋: - 很多博士生在完成論文或專案時,總是想要將每個細節打磨到完美才肯交出。這種心態讓他們常常在截止日之前的最後一刻才把東西交出去,錯失了在早期階段獲得指導教授或團隊其他成員寶貴回饋的機會。其實,早期交出70分的作品讓大家提供建議,才能更有效率地提升品質,並讓
對於碩博士生來說,研究的過程往往充滿大量的閱讀、資料分析和理論架構。在這樣的學習與研究過程中,僅僅依賴強記並不足以應對複雜的知識需求。理解記憶的原理,並透過有效的複習策略來增強記憶力,才是讓知識內化並為研究所用的關鍵。 ▋記憶強度的運作 記憶可分為兩個重要部分:存儲強度 (Storage
「組織中看不見的東西,是全體成員的知識,經驗和思想。」 「知識管理,是探討企業如何把員工的知識,經驗,教訓,歸納起來。」 「單用文字系統紀錄,組織做出來的不是知識管理,而是員工手冊。知識管理沒有那麼簡單。」 「知識管理是收集,儲存,共享有價值的資訊與經驗。」 「組織不為大家共
很多人對於學習日文的第一反應,就是需要嚴肅地學習文法、詞彙,並大量閱讀書籍。 然而,我的經歷告訴我,其實你可以靠著追星和看綜藝,輕鬆鍛鍊日文聽力,甚至順利通過 JLPT N1。 ▌N1 是什麼? JLPT N1 是日本語能力試驗的最高等級。 想要在日本留學或工作,N2 是基本
作為碩博士生,學習不再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為了掌握知識,提升專業能力。隨著研究範疇越來越廣,我們需要快速有效地吸收新知。對我來說,學習新東西最好的方法,就是每天從簡單的300字啟發中成長。 ▌閱讀是學術研究的基礎 從小到大,我一直熱愛閱讀,這習慣也幫助我在碩博士階段吸收大量知識。我的父
碩博士在學期間,常常會面臨對未來的迷茫與不確定感。這個時期,找到適合的職涯方向不僅至關重要,也可能是你學術生涯最具挑戰的選擇之一。 ▌遇到貴人,打開視野 在我求學的過程中,台大數學系的王金龍教授就是我的貴人之一。他教的大一微積分課,不只是純粹的數學知識,還充滿了人生思維的啟迪。
1. 過度追求完美,忽略早期回饋: - 很多博士生在完成論文或專案時,總是想要將每個細節打磨到完美才肯交出。這種心態讓他們常常在截止日之前的最後一刻才把東西交出去,錯失了在早期階段獲得指導教授或團隊其他成員寶貴回饋的機會。其實,早期交出70分的作品讓大家提供建議,才能更有效率地提升品質,並讓
對於碩博士生來說,研究的過程往往充滿大量的閱讀、資料分析和理論架構。在這樣的學習與研究過程中,僅僅依賴強記並不足以應對複雜的知識需求。理解記憶的原理,並透過有效的複習策略來增強記憶力,才是讓知識內化並為研究所用的關鍵。 ▋記憶強度的運作 記憶可分為兩個重要部分:存儲強度 (Storage
「組織中看不見的東西,是全體成員的知識,經驗和思想。」 「知識管理,是探討企業如何把員工的知識,經驗,教訓,歸納起來。」 「單用文字系統紀錄,組織做出來的不是知識管理,而是員工手冊。知識管理沒有那麼簡單。」 「知識管理是收集,儲存,共享有價值的資訊與經驗。」 「組織不為大家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