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博士生必備:為什麼複習比強記更有效?】 ── 1. 記憶強度的運作 2. 高效複習策略 3. 寫作與研究中的複習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對於碩博士生來說,研究的過程往往充滿大量的閱讀、資料分析和理論架構。在這樣的學習與研究過程中,僅僅依賴強記並不足以應對複雜的知識需求。理解記憶的原理,並透過有效的複習策略來增強記憶力,才是讓知識內化並為研究所用的關鍵。


▋記憶強度的運作


記憶可分為兩個重要部分:存儲強度 (Storage Strength) 和提取強度 (Retrieval Strength)。存儲強度是指一個資訊在大腦中的留存程度,這部分不會隨時間減弱。但忘記的問題,實際上是提取強度出了問題,因為提取強度會隨時間和干擾而下降。


作為碩博士生,你可能有過這樣的經驗:某些理論或數據在考試或寫論文時無法馬上想起,這是因為提取強度不足,而不是資訊完全消失。因此,與其依賴一次性記憶,不如透過多次複習來強化提取的能力。


▋高效複習策略


複習的關鍵在於它能鍛鍊提取強度。當你經過一段時間的間隔後再次複習某個內容時,特別是在感覺複習變得困難的情況下,大腦就會更加努力提取該資訊,這正是強化記憶的時刻。研究顯示,複習的困難程度與提取和存儲強度的提升成正比。


對碩博士生來說,研究往往需要跨越不同的領域和大量文獻,因此隨著時間逐漸深入學習是最佳的策略。你可以考慮安排定期的複習週期,例如每隔一周或一個月檢視你的筆記和文獻摘要,這樣做可以讓你在長時間內保持對核心概念的熟悉度。


▋寫作與研究中的複習應用


作為一名碩博士生,我的研究和寫作過程中也經常採用複習來提升記憶和知識內化。過去,我習慣一次專注於一個主題,努力強記大量資料,但後來我發現,這樣的學習方法不僅效率低,還容易遺忘。因此,我創立了「寫作日曆」這樣的工具,幫助我在不同的研究主題上有系統地進行記錄與複習。


寫作日曆可以追蹤我每週在不同研究方向上的進展,並記錄每天的學習重點。這不僅幫助我管理進度,還讓我在多個領域之間靈活轉換。此外,我會定期將研究筆記轉化為社群貼文,這不但促進了學術交流,還達到了複習的效果。


每當我將筆記整理發表,或者將一篇論文的摘要轉化為學術討論,這些都無形中成為了「複習」。經過這樣的反覆操作,我對於所學的理論和資料掌握得更加牢固,也能更快地調取相關知識來支援我的論點。


▋碩博士生的複習指南


對於碩博士生而言,複習的必要性無庸置疑。強記固然可以應付短期考試,但無法幫助你應對研究中的長期知識需求。透過多次有效的複習,你不僅能夠加深對複雜理論的理解,還能強化在論文寫作中靈活運用這些知識的能力。


因此,建議你將複習納入日常學習規劃中,定期回顧筆記與資料,甚至可以嘗試用寫作與教學的方式來加強對知識的掌握。這樣一來,無論是口試、論文寫作還是學術發表,你都能夠自信且高效地運用所學。


總結來說,複習遠比強記更具成效,特別是對於需要長期學習與深度研究的碩博士生。

367會員
1.2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組織中看不見的東西,是全體成員的知識,經驗和思想。」 「知識管理,是探討企業如何把員工的知識,經驗,教訓,歸納起來。」 「單用文字系統紀錄,組織做出來的不是知識管理,而是員工手冊。知識管理沒有那麼簡單。」 「知識管理是收集,儲存,共享有價值的資訊與經驗。」 「組織不為大家共
1. 低估大語言模型對學術研究的深遠影響: - 許多碩博士生可能認為大語言模型僅僅是處理文字的工具,沒有意識到它們在學術研究中的潛力。例如,這些模型能協助快速整理文獻、生成初步的研究報告,甚至提供語言上的支持來幫助撰寫論文。如果未能充分了解大語言模型的強大功能,就可能錯過使用這些工具來提升研
對碩博士在學學生來說,收集大量的知識和想法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但這是否真的代表你理解了這些知識?你是否能將這些想法有效地運用在自己的研究與論文寫作中?根據美國創作者 Nick Milo 在他的「Linking Your Thinking」課程中所提到的觀點,簡單的收集並不等於真正的學習。我們需要的是,
作為碩博士生,我們常常在過量的資訊和誘惑中掙扎,無論是課業壓力、研究進度,還是網路與社群媒體的干擾,都可能讓人感到不滿足。Michael Easter 在他的《Scarcity Brain》一書中提到現代社會充斥著五種過量的刺激:食物、財物、資訊、情緒調節劑與社群媒體的「潛移默化」,這些因素幾乎佔據
「"選擇架構師 Choice Architect" 的任務是組織脈絡讓人們做決策。」 「如果你開咖啡店,提供餐點讓人選擇,你是選擇架構師。」 「如果你是醫生,提供病患不同的療程選擇,你也是選擇架構師。」 「如果你創造一個表格,讓新進員工選擇員工福利,你也是選擇架構師。」 「如
大學生在撰寫專題時,經常混淆「課程專題報告」和「專題研究」這兩種不同的任務。 這種混淆讓學生容易誤以為處理大量資訊的能力就等同於研究能力。但實際上,這兩者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課程專題報告:像是科學作家 課程專題報告本質上更像是一個「科學作家」的工作。 學生透過查閱文獻,拼湊
「組織中看不見的東西,是全體成員的知識,經驗和思想。」 「知識管理,是探討企業如何把員工的知識,經驗,教訓,歸納起來。」 「單用文字系統紀錄,組織做出來的不是知識管理,而是員工手冊。知識管理沒有那麼簡單。」 「知識管理是收集,儲存,共享有價值的資訊與經驗。」 「組織不為大家共
1. 低估大語言模型對學術研究的深遠影響: - 許多碩博士生可能認為大語言模型僅僅是處理文字的工具,沒有意識到它們在學術研究中的潛力。例如,這些模型能協助快速整理文獻、生成初步的研究報告,甚至提供語言上的支持來幫助撰寫論文。如果未能充分了解大語言模型的強大功能,就可能錯過使用這些工具來提升研
對碩博士在學學生來說,收集大量的知識和想法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但這是否真的代表你理解了這些知識?你是否能將這些想法有效地運用在自己的研究與論文寫作中?根據美國創作者 Nick Milo 在他的「Linking Your Thinking」課程中所提到的觀點,簡單的收集並不等於真正的學習。我們需要的是,
作為碩博士生,我們常常在過量的資訊和誘惑中掙扎,無論是課業壓力、研究進度,還是網路與社群媒體的干擾,都可能讓人感到不滿足。Michael Easter 在他的《Scarcity Brain》一書中提到現代社會充斥著五種過量的刺激:食物、財物、資訊、情緒調節劑與社群媒體的「潛移默化」,這些因素幾乎佔據
「"選擇架構師 Choice Architect" 的任務是組織脈絡讓人們做決策。」 「如果你開咖啡店,提供餐點讓人選擇,你是選擇架構師。」 「如果你是醫生,提供病患不同的療程選擇,你也是選擇架構師。」 「如果你創造一個表格,讓新進員工選擇員工福利,你也是選擇架構師。」 「如
大學生在撰寫專題時,經常混淆「課程專題報告」和「專題研究」這兩種不同的任務。 這種混淆讓學生容易誤以為處理大量資訊的能力就等同於研究能力。但實際上,這兩者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課程專題報告:像是科學作家 課程專題報告本質上更像是一個「科學作家」的工作。 學生透過查閱文獻,拼湊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在知識爆炸的時代,有效地吸收與應用閱讀中的信息對學習者來說是一大挑戰。本文探討了三種不同層次的讀書筆記方法,包括局部碎片化的九合一讀書筆記、全局概覽的心智圖筆記及結構內化的閱讀心得文章。這些方法不僅有助於記錄和整理信息,還能促進理解與記憶,幫助學習者將知識內化為智慧,提升學習效果和實用能力。
1. 缺乏系統性記憶管理: - 學生通常具有大量的資訊和知識,但往往沒有一個有效的方法來管理和儲存這些記憶。這導致在需要運用知識時,無法迅速調取相關信息。比如,學生在寫作時,雖然知道自己有相關的想法和經驗,但因為沒有系統化的儲存,常常無法立即回憶起來,影響了論述的連貫性和深度。 2.
Thumbnail
本文提出了一些增強記憶力和高效學習的方法,包括通過主動學習方法強化記憶、運用遺忘曲線進行有效複習、快速閱讀技巧以及制定SMART學習計畫。這些方法可以顯著提升學習效果和記憶力,讓大家在學習路上更加順利達成自己的學習目標。
在繁忙的學習生活中,許多人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筆記記滿滿,但回過頭來卻發現什麼都記不住。這樣的困惑,其實可以通過改變學習方法來解決。以下是九個有效的建議,幫助你更好地記住所學內容。
Thumbnail
本篇文章介紹如何使用心智圖和主動回憶的方式來提高讀書效率,包括製作心智圖、使用主動回憶背誦心智圖和進行間隔重複的讀書方法。這些方法可以幫助讀者更有效地學習,並且根據個人的學習節奏進行調整。
學生、研究者或任何渴望提升學習力的人, 這篇文章適合你。 專注於一本經典之書, 能讓你產生深刻的學習馬太效應。 這不僅是學習效率的提升, 更是知識深度的擴展。 ▋理由1 - 深入理解理論基礎 聚焦於一本經典之書, 能夠讓你深入理解其理論基礎, 為
Thumbnail
這本書介紹瞭如何學習的重要關鍵,包括充分的睡眠、適時的運動、專注和反思等方法。透過這些方式,能夠幫助腦神經的連結、深化和鞏固,讓學習更有效。此外,書中也分享了一些學習的方法,如番茄鐘學習法、手寫筆記和善用比喻等。這些內容雖然針對青少年,但也對成年人有幫助。
Thumbnail
在現今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如何有效地管理和記錄知識成為許多人關心的問題。許多書籍和專家推薦各種最新的工具和方法,讓我們不禁覺得只要掌握了某種技術,就能輕鬆應對信息洪流。然而,真相往往並不如此簡單。持續不斷才是長期有效的關鍵。
Thumbnail
在學術寫作中,掌握「關鍵字閱讀」技術至關重要。 對於學術研究者來說, 有效地從大量的學術文獻中提煉出核心資訊是一項挑戰。 關鍵字閱讀不僅可以幫助你避免被不必要的細節所淹沒, 還能讓你更聚焦於與研究主題相關的資訊。 結合「書目卡 Bibcard」的使用, 這種閱讀方式能夠大大提高你的閱讀效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在知識爆炸的時代,有效地吸收與應用閱讀中的信息對學習者來說是一大挑戰。本文探討了三種不同層次的讀書筆記方法,包括局部碎片化的九合一讀書筆記、全局概覽的心智圖筆記及結構內化的閱讀心得文章。這些方法不僅有助於記錄和整理信息,還能促進理解與記憶,幫助學習者將知識內化為智慧,提升學習效果和實用能力。
1. 缺乏系統性記憶管理: - 學生通常具有大量的資訊和知識,但往往沒有一個有效的方法來管理和儲存這些記憶。這導致在需要運用知識時,無法迅速調取相關信息。比如,學生在寫作時,雖然知道自己有相關的想法和經驗,但因為沒有系統化的儲存,常常無法立即回憶起來,影響了論述的連貫性和深度。 2.
Thumbnail
本文提出了一些增強記憶力和高效學習的方法,包括通過主動學習方法強化記憶、運用遺忘曲線進行有效複習、快速閱讀技巧以及制定SMART學習計畫。這些方法可以顯著提升學習效果和記憶力,讓大家在學習路上更加順利達成自己的學習目標。
在繁忙的學習生活中,許多人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筆記記滿滿,但回過頭來卻發現什麼都記不住。這樣的困惑,其實可以通過改變學習方法來解決。以下是九個有效的建議,幫助你更好地記住所學內容。
Thumbnail
本篇文章介紹如何使用心智圖和主動回憶的方式來提高讀書效率,包括製作心智圖、使用主動回憶背誦心智圖和進行間隔重複的讀書方法。這些方法可以幫助讀者更有效地學習,並且根據個人的學習節奏進行調整。
學生、研究者或任何渴望提升學習力的人, 這篇文章適合你。 專注於一本經典之書, 能讓你產生深刻的學習馬太效應。 這不僅是學習效率的提升, 更是知識深度的擴展。 ▋理由1 - 深入理解理論基礎 聚焦於一本經典之書, 能夠讓你深入理解其理論基礎, 為
Thumbnail
這本書介紹瞭如何學習的重要關鍵,包括充分的睡眠、適時的運動、專注和反思等方法。透過這些方式,能夠幫助腦神經的連結、深化和鞏固,讓學習更有效。此外,書中也分享了一些學習的方法,如番茄鐘學習法、手寫筆記和善用比喻等。這些內容雖然針對青少年,但也對成年人有幫助。
Thumbnail
在現今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如何有效地管理和記錄知識成為許多人關心的問題。許多書籍和專家推薦各種最新的工具和方法,讓我們不禁覺得只要掌握了某種技術,就能輕鬆應對信息洪流。然而,真相往往並不如此簡單。持續不斷才是長期有效的關鍵。
Thumbnail
在學術寫作中,掌握「關鍵字閱讀」技術至關重要。 對於學術研究者來說, 有效地從大量的學術文獻中提煉出核心資訊是一項挑戰。 關鍵字閱讀不僅可以幫助你避免被不必要的細節所淹沒, 還能讓你更聚焦於與研究主題相關的資訊。 結合「書目卡 Bibcard」的使用, 這種閱讀方式能夠大大提高你的閱讀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