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哲學」突然爆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Threads的「聊哲學」突然爆紅。

原文很簡短:「想找一個人討論哲學、社會議題、電影情節,男女都可以,不過這世界應該很少這樣子的女生。」 (以下簡稱原作者為H)

raw-image






這引來眾多留言撻伐,甚至被轉到FB大肆嘲弄一番。發生了什麼事?

普信男何以橫行


FB社群關心的主要是:有些男性如何自信爆棚,甚至靠有意無意地貶抑女性,來突顯自己似乎很懂。

畢竟大家一般會覺得,真正想「聊哲學」的人,根本不會在意對方是男是女。

所以許多留言指出,H格外強調性別,根本就是別有用心:

「只是想找個能附和他、欣賞他、崇拜他,各種條件都不錯的女生。」

「最好還能說他懷才不遇、多點打扮一定很帥、多個機會一定飛天。」

也有人強調H的「優越感」:

「用一個清清淡淡的語氣來包裝自己的男性優越感,就沒想過這樣的女性存在,但就是不想跟你聊天嗎?」

「『我的想法比妳正確』,能不用這種思維跟女生平等對談的男生太稀少。」

甚至出現了這樣的人格剖繪: 「就是個透過賣弄哲學、社會學、性別理論,來建立求偶自信的說教仔。」

很難判斷這類「普信男」或「說教仔」比例多高。但無法否認的是,這給很多人的生活經驗(尤其是不太舒服的那種),提供了一種確切解釋。

這類說法,如今在網路上已不少見。


喜歡哲學的女性偏少?


當然,H也極力為自己辯護,拿一些數據出來說男女差異存在,並宣稱自己莫名其妙被當成貶抑女性的罪人。

這個情況讓我聯想到著名經濟學家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擔任哈佛大學校長時的失言風波。

簡而言之,有人問他為什麼在學術界,男性的比例遠高於女性時,薩默斯拿出了一種數據。

用很粗略的方式講,在能力曲線上,男性的分佈是大好大壞,特別強和特別弱的比例比較高;但女性的分佈狀況比較平均,特強特弱的比例都不高。

由於學術界需要的是出色能力,所以男性學者的比例會比較高。他的用詞更學術些,但至少一般人聽來的語意接近如此。

這引來一陣狂暴的批評聲浪,甚至導致了這位校長的下台。主要理由是,就算那個統計分佈為真,那也一定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的社會文化教育使然。

換句話說,環境因素被徹底忽略掉了。只要當下這個偏好男性的環境,變得更加女性友善,女性學者就會更多更好。

這類論點,也被拿來攻擊H,說H認為「聊哲學的女性偏少」並非實情。就算部分有,也是由於環境對女性不那麼友善,別講的好像女性本就如此。

還有人更尖銳地說,宣稱「想聊哲學的女性偏少」,這本身就是環境問題的一部分。 (曾有一些研究指出,哲學學者的女性比例明顯偏少,甚至相較於其他學科也是如此,譬如曹劍波等《哲學領域女性偏少的現象、原因及其因應策略》,2017。)

所以疲於回應留言的H才表示:「有人一直是來吵架的,一副你就是個罪人給我下跪的態度,我被冒犯了...」


誰更是受害者


接下來,我想先從H的視角說起。首先,如果採取「男性說教」的框架,受害者顯然就是女性群體,而H很像是這類男性的一份子。

但從H的角度來看,事情可完全不是如此。他認為自己被當成頂罪者,甚至被網路霸凌了。

也許「普信男」或「說教仔」真的橫行,但短短兩三句話被拿去當成首惡典型,我相信這絕不在H的意料之內。

事實上,我曾看過非常類似的場景:2018年,同性婚姻公投案前夕。

那時我還在台中女中、台中一中講哲學課,沒事就翻翻兩校的匿名網路留言版。

我發現,男校、女校在這件事上的輿論風向差很多。 女校幾乎一面倒地挺同婚,甚至在台中女中班上,只有一位同學反對,她還承認自己沒有好理由,只是直覺這樣認為。

但是在男校,反同婚的比例超過五成。 但詳細去看網路討論串的話,反方其實分為兩種思路:一是反對同婚合法化這件事,二是討厭正方群體的說話語氣。

因為正方採取的一種論述策略是,把反方言論都說成有意無意的歧視,隱性的或顯性的。

這些高中男生受到震撼教育。他們赫然發現,一些言論如「同性上床好奇怪」、「兩男怎麼顧小孩」,會被說成是不懂、恐同或歧視。

而且還會被瘋狂截圖、轉發與嘲弄。 他們並不否認歧視的存在,他們只是不明白,自己短短一兩句話,怎麼忽然變成首惡典型。

激烈言辭之下,這使得他們產生了幾種認知:

1.自己習慣說的某些話,是會被網路公審的。

2.網路上存在一些人,喜歡抓這些話語來轉發與嘲弄。

3.如果我有某種發言權或投票權,我要站在這群人的對立面。

至少就我所見,年輕男性之所以公開反對同婚,以及同婚公投最終沒有通過,都有這類心理推波助瀾。 至於H會不會有類似反應?如果有的話,我不會感到意外。

很遺憾,在我看來,歷史似乎又重演了一回。 總之,我認為「普信男」之類的分析大體無誤,也確實應該關注。但它造成了什麼後續效應,值得再想一想。


聊哲學是一種技能嗎


最後稍微談一下,我沒料到「聊哲學」成了相當正面的用詞,似乎還被當成是交友(甚至擇偶)的一項技能。

雖然「聊哲學」可能還是小眾用詞,甚至聊些什麼才叫聊哲學,可能也不是特別有共識,但起碼我們會覺得,這是有深度、有品味的一種表現。

我的新書裡有一篇,便是用「文化資本」來解釋交友、擇偶的優勢。 能聊哲學聊得越好,代表文化資本越高,多少也代表世界觀、價值排序、人生藍圖的更加契合。

所以對我而言,「聊哲學」也是一種值得蒐集案例的現象。

此外,我自己看了多則回覆,H蠻認真在解釋自家狀況,也應該是對哲學、文藝等真有些興趣。當然,這些言論是開放給大家自由評論的。

===

#哲學看世代變遷,之1

===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哲學開箱文的沙龍
94會員
212內容數
用ChatGPT協助寫作,打造自家專屬的神隊友,提供標題、故事、對話、名言的好候選,蹦出未曾想過的好創意。
2024/10/02
《被追趕的經濟體》指出,戰後東亞經濟的興衰,都依循了起飛期、黃金期、被追趕期等三大階段。 台灣的黃金期是1985-2005。在這之前,一切都很美好,一切看來都向上發展。 但在這之後,沒有因時代紅利而受益的人們,將越來越辛苦。
Thumbnail
2024/10/02
《被追趕的經濟體》指出,戰後東亞經濟的興衰,都依循了起飛期、黃金期、被追趕期等三大階段。 台灣的黃金期是1985-2005。在這之前,一切都很美好,一切看來都向上發展。 但在這之後,沒有因時代紅利而受益的人們,將越來越辛苦。
Thumbnail
2024/09/23
究竟是努力去彼此內耗,還是努力去相互合作呢? 兩種狀況我都看過,希望大家選到的世界都是後者。 只要選對環境,一切真的會單純很多。
Thumbnail
2024/09/23
究竟是努力去彼此內耗,還是努力去相互合作呢? 兩種狀況我都看過,希望大家選到的世界都是後者。 只要選對環境,一切真的會單純很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由於女權主義提倡性別平等,所以國內外的網絡世界裡都不難發現一些「戰男女」的情況,如爭論男女之間的義務與權力、刻板印象、感情關係等,雙方各執一詞,誰也無法說服對方,甚至認為對方智力有問題,爭論之激烈隨著互聯網的發達而日漸嚴重,導致爭論雙方更加分化,形成了各種偏激的小團體,但到底誰才是對的?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由於女權主義提倡性別平等,所以國內外的網絡世界裡都不難發現一些「戰男女」的情況,如爭論男女之間的義務與權力、刻板印象、感情關係等,雙方各執一詞,誰也無法說服對方,甚至認為對方智力有問題,爭論之激烈隨著互聯網的發達而日漸嚴重,導致爭論雙方更加分化,形成了各種偏激的小團體,但到底誰才是對的?
Thumbnail
-此篇為短評 這篇是回應朱家安在臉書上討論「直男行為研究社」的那篇文章 直男行為研究社主要是在分享一些 男性跟女性互動的對話 其中有很多都是比較荒謬且讓女性不舒服的情況 讓很多人感同身受且引起廣大迴響 有興趣請自尋去搜尋文章 不過也不太會影響到此篇閱讀 --- 身為直男我來試著討論一下這個議題
Thumbnail
-此篇為短評 這篇是回應朱家安在臉書上討論「直男行為研究社」的那篇文章 直男行為研究社主要是在分享一些 男性跟女性互動的對話 其中有很多都是比較荒謬且讓女性不舒服的情況 讓很多人感同身受且引起廣大迴響 有興趣請自尋去搜尋文章 不過也不太會影響到此篇閱讀 --- 身為直男我來試著討論一下這個議題
Thumbnail
我:「你覺得男女有什麼差異嗎?」朋友「被社會期待的東西不同吧!」 對男性的成長,自尊成為了所有脆弱的防護罩,在男性的社群中,沒有示弱、沒有眼淚,男人們被期待成為一個獨立自主樣子。 這篇無意挑起任何性別戰爭,更期待的是一個彼此傾聽的機會。
Thumbnail
我:「你覺得男女有什麼差異嗎?」朋友「被社會期待的東西不同吧!」 對男性的成長,自尊成為了所有脆弱的防護罩,在男性的社群中,沒有示弱、沒有眼淚,男人們被期待成為一個獨立自主樣子。 這篇無意挑起任何性別戰爭,更期待的是一個彼此傾聽的機會。
Thumbnail
青年男性的自殺率節節上升,男性的抑鬱症和輟學率堪稱氾濫,男性在教育和工作都呈現落後的趨勢,甚至男女犯下同樣罪行的時候,判決和刑罰也有性別差異,女性獲罪的可能比男性低,接受的刑罰比男性輕。許多男性甚至不諱言:盡量少惹女性,少和她們打交道,包括拒絕結婚,不生孩子。
Thumbnail
青年男性的自殺率節節上升,男性的抑鬱症和輟學率堪稱氾濫,男性在教育和工作都呈現落後的趨勢,甚至男女犯下同樣罪行的時候,判決和刑罰也有性別差異,女性獲罪的可能比男性低,接受的刑罰比男性輕。許多男性甚至不諱言:盡量少惹女性,少和她們打交道,包括拒絕結婚,不生孩子。
Thumbnail
單身的你,相信童話故事般的愛情嗎?相信世界上總有一個和你身心靈全面契合的真命天女,在人生旅途上等著你,只是目前還未遇見嗎?如果你對這提問有些不確定,這文章能給你答案。
Thumbnail
單身的你,相信童話故事般的愛情嗎?相信世界上總有一個和你身心靈全面契合的真命天女,在人生旅途上等著你,只是目前還未遇見嗎?如果你對這提問有些不確定,這文章能給你答案。
Thumbnail
Sherzod Max on Unsplash 性別問題思考了這麼久,好像沒有讓整個世界變得更好,我們該怎麼做,才能讓世界變得更好?保持樂觀?我們一直在這麼做;保持真實,我們似乎不這麼做作,還是保持一定的虛假?我並不知「情」。關於樂觀的「新聞」,我在「最近」的書店中可以得知,這類的「天真樂觀」並沒
Thumbnail
Sherzod Max on Unsplash 性別問題思考了這麼久,好像沒有讓整個世界變得更好,我們該怎麼做,才能讓世界變得更好?保持樂觀?我們一直在這麼做;保持真實,我們似乎不這麼做作,還是保持一定的虛假?我並不知「情」。關於樂觀的「新聞」,我在「最近」的書店中可以得知,這類的「天真樂觀」並沒
Thumbnail
最近的性別圈爆發了一件我覺得有點好笑的事情,就是有個擁核的意見領袖由於在網路上發表一些揶揄北一女女學生的留言,因此引起了性別圈內外網友的圍剿。  為什麼我覺得這個事情有點好笑?是因為這件事從特定政治立場的女權口中講出來是有點荒謬的事情,因為某特定政治立場的“女權”無論是男是女自己本身也是金玉其外敗
Thumbnail
最近的性別圈爆發了一件我覺得有點好笑的事情,就是有個擁核的意見領袖由於在網路上發表一些揶揄北一女女學生的留言,因此引起了性別圈內外網友的圍剿。  為什麼我覺得這個事情有點好笑?是因為這件事從特定政治立場的女權口中講出來是有點荒謬的事情,因為某特定政治立場的“女權”無論是男是女自己本身也是金玉其外敗
Thumbnail
關於性別的不公允,並不是只有女性應當思考或推動的議題,也是婦女節的今日,無論性別都該思索的重要原因。
Thumbnail
關於性別的不公允,並不是只有女性應當思考或推動的議題,也是婦女節的今日,無論性別都該思索的重要原因。
Thumbnail
指考放榜,一名考上台大醫科的雄女生接受訪問,新聞媒體卻將焦點放在她「與雄中男友交往故而功課進步」上頭。而相關報導以及PTT底下的留言,充斥著「遲早被學長追走」、「到時候變成學長的形狀」之類的性羞辱言論。 除了「關網友什麼事」之外,我們真正要追問的,是這個情境形成的原因。
Thumbnail
指考放榜,一名考上台大醫科的雄女生接受訪問,新聞媒體卻將焦點放在她「與雄中男友交往故而功課進步」上頭。而相關報導以及PTT底下的留言,充斥著「遲早被學長追走」、「到時候變成學長的形狀」之類的性羞辱言論。 除了「關網友什麼事」之外,我們真正要追問的,是這個情境形成的原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