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人工智慧圍棋軟體Alpha Go在2016年打敗世界圍棋冠軍李世乭之後,就再也沒有任何人工智慧與人類競賽的新聞,因為人類已全面認輸了。
二0二一年,人工智慧的技術又有突破性的發展,依google科技與社會資深副總裁曼宜伽的觀察,現今的技術已經達到多模態架構,也就是當我們用語言表達概念,AI已經可以幫我們轉為圖片,或者將文字敘述轉為程式語言。
Google的翻譯現能支援一百多種語言翻譯,其中常用的四、五十種運作得極為優異,他們的目標是能提供一千種語言的翻譯服務。
AI的終極目標是「通用人工智慧」,也就是說,它幾乎能做人類可以做的一切事情。
當然,我們就會擔心,當系統可以完成所有人類能做的事,那麼是不是有許多工作會不見?許多人會失業?
其實或許不用那麼擔心,據曼宜伽分析,未來幾十年內真正會被完全取代的工作大概只也一成,不過大部分的工作都必須與機器與AI協作,換句話說,有這種技能的人才能找得到工作。
隨著AI的進展,另一個必須關注的是倫理問題,當AI無所不能時,我們必須思考該將它用在那些地方,以及不該利用之處,當邪惡的人掌握AI時會發生什麼事?
AI像一面鏡子,反映出人性,因此AI發展所帶來的問題,也是人類文明發展不斷追尋的問題:我們是誰?
AI會搶人類飯碗嗎?
AI的類神經網絡系統的學習方式,能夠在分析大量數據後,學習某些特定的技能,比如說只要分析過數千張狗的相片後,AI就能知道如何辨認狗,這項技能,讓手機聽得懂我們的口語指令,也能夠即時翻譯,自駕車能辨識機通號誌。
甚至在分析了網路上巨量的文章後,就能夠學會從一串文字裡預測下一個用那個字詞最適當(使用頻率最高),因此寫推特發文、創作詩詞,寫即時新聞都不是問題。
雖然AI愈來愈厲害,人人擔心自己的工作會被取代,但是目前還不用太擔心,雖然AI能夠辨識出或模仿資料庫裡的訊息,但它還不會自行思考,也沒有人類的創意及推理能力。
但是AI的確能協助大部分的工作,尤其是每種工作中最無趣最死板的部分,透過適當的人機協作,可以讓我們的生產力提高。(不過生產力提高的意思是,沒有能力人機協作的人,因為效率低,就被能夠人機協作的人給淘汰了,也因為任何一種工作的效率越來越好,所以所需的人手就會愈來愈少,所以能力不足的人就找不到工作了。)
AI跟真人魅力
線上語言學習平台的創辦人趙捷平發現,因為AI的發展,線上教育產業可能整個消失,因為未來學生就可以直接與模擬真人語音的AI助理進行各種不同語言的對話,不受跟真人老師約時間的限制,同時這是個永不疲倦的老師,而且費用一定更便宜。
他也擔心,將來已經不會有人願意為知識付錢,有了AI,教育變成免費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目前平台上只有二成左右的老師不會被AI取代,這些老師必須擁有特殊且專屬的經歷,有自己一套人生哲學與生活態度,換句話說,真人老師要不被AI取代,就要有魅力,而且可以讓學生除了基本知識之外,還附加更高的價值。
教育產業的商業模式或許也跟其他產業一樣,先用免費或便宜的AI工具吸引了很多人使用後,其中一小部份的人對這些免費的內容無法滿足時,就會付費請真人老師來協助,因此,包括老師在內的所有知識工作者或白領階級,都必須強化自己的能力,要能做到AI做不到的事。
歷史悠久的PTT網站創辦人杜奕瑾也提醒:「當你發現所在的產業,部分工作AI已經做得很好,千萬不要跟它對抗,就把它用起來。」
AI不懂基本常識
因為研究AI而獲得麥克阿瑟天才獎的崔藝珍教授認為,AI絕頂聰明,卻也愚蠢到令人瞠目結舌。
許多對AI而言輕而易舉的事,對人類極其困難,但是,反之亦然。比如說,AI很難弄懂人人都知道的基本常識。
崔教授舉了一個例子,你問GPT-4,騎腳踏車經過一座懸吊的橋,橋下有釘子,螺絲和碎玻璃,腳踏車會爆胎嗎?
GPT-4回答「非常有可能」。它無法推理出因為橋是懸吊的,而釘子碎玻璃在橋的下方,因此騎過橋面,並不會接觸到尖銳的物體。
什麼是基本常識?
崔藝珍教授認為常識是智慧中未被言明的內隱知識,因為太理所當然了,所以根本不會拿出來談。有點像是物理學裡常談到的,組成這個宇宙的「暗物質」,相對於暗物質的正常物質是我們可以見到、可以互動的物質,但是這些只佔宇宙的5%,另外95%都是暗物質與暗能量,是不可見也無法直接測量的。很玄的概念,但是物理學家確定暗物質的存在,認為如果沒有它們,一般的物質也無法形成。
崔教授致力研究的領域是AI是否能培養常識,甚至進行道德推理,希望能教AI做出中立的道德判斷,甚至能對抗開發者的不道德意圖。
他們正在努力的嘗試,是希望AI不只學會單一價值體系,而是能夠像人類群體一樣,AI應該尊重多元價值,而不是將特定標準化的框架強加在所有人身上。
人們對AI的恐懼大概就是來自AI沒有人類的「常識」,當人類給它的指令下得不夠周全的話,若它理性且有效率的執行,可能會採取超乎我們想像的極端或毀滅性的解決方案,在許多好萊塢的科幻電影裡都可以看到類似的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