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要跟笨蛋爭論meme(網路來源)
某人:「永保快樂的秘訣是什麼?」
印度智慧老人(?):「不要跟笨蛋爭論。」
某人:「我覺得不是欸。」
印度智慧老人:「嗯,你說的都對。」
起因是滑某個SNS時候,發現某些較為嚴肅的話題中往往有些見解並不全面卻相當失禮的人,像是怕別人不曉得他對此無知的程度,堅持著井底之蛙的見解瘋狂批判其他人才是錯誤的那方。所以首篇文章就獻給了印度智慧老人的金句啦。d(`・∀・)b
孔子有言:「中人之下,不可語上也。」
以前還覺得這句話很冷酷。
過去我滿腔熱血(?)堅信著:如果我無法用小學生都能理解的方式簡單解說,那一定是我不夠懂它!!
於是我總是帶著一種想要拼命解釋、希望能讓別人明白意思的執著,但最後如果講了又講,別人還是不懂,就會覺得是自己的問題,一定是哪裡講的不清楚!因此感覺很沮喪。_(:3 」∠ )_
對這個觀點有所體會、實際開啟另一段反思的契機則是與一位朋友的交流。
與這位朋友交往的數年間,她多年來總為類似的事件在我們的共同交際圈內散播負面情緒及消極的觀點。
最初我與共同好友都還會耐心地安慰她、給予陪伴,甚至替她想辦法。
然而隨著友誼年資的積累,我們時而關愛時而忠言逆耳的真誠不只並未對這位朋友產生明顯的正向影響,反而時常成為對方遷怒不如意的箭靶。
我與共友雖然心知肚明忠言逆耳、自己活該被遷怒啦。(欸)σ`∀´)σ
但我們畢竟不是慈善事業,理所當然不想繼續無償情緒勞動、無端收下這種能量垃圾,於是才開始反思自己在這段友誼之中的作為。
在進一步意識到這位朋友即使面對自己的事似乎也總是採取避重就輕、消極負面的態度時,我們得到了一個結論:
「如果對方抗拒理解,或一開始就對解說的內容有極強的負面情緒(其實情緒往往也就是抗拒理解的主因);那真的就是裝睡的人叫不醒,講再多都沒用的。」
心理學領域有一個理論叫做「達克效應」。
這個理論大致上是說,知識量越少的人反而會顯得越自信;因為有限的理解會讓思維和觀點都很片面,不會考量到更多元的可能性,因此這樣的人往往很自信也很頑固。這個說法甚至認為,若將人的認知量與自信程度畫成圖表,那麼這個階段就叫做「愚者山峰」:
對一件事情愚昧無知的程度和勇氣程度會相輔相成。
因此某些在內行人眼中能明顯看出不專業、甚至荒謬絕倫的降智言論,會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為何論點明顯破綻百出,卻往往還能獲得支持,被人高舉著、大聲疾呼.....。
換個角度來看,也許正是會做到深入思考、甚至短時間就開啟逆向思維的人,本來就並非是很大眾的人數。
面對話不投機的類群,真的是話講半句都嫌多,還是少跟他們糾纏吧。σ`∀´)σ
然而這麼說並不是在主張要遠離知識量低於自己的人,或是要瞧不起認知缺乏彈性的人。
而是近期我終於理解到了,就算真的這麼有耐性變換了100種說法,竭盡全力地想要讓對方理解........但對方若是處在一開始就並不是能用理智邏輯去說服的狀態,而是存在非理智的、情緒性的,等同打從一開始就已經拒絕理解你了。
面對這樣的人,就算最終你以三寸不爛之舌動搖了他,讓他放棄了無意義的抗拒;那很殘酷的是、獲得了人生大幅成長的,會是這個戰勝了內心抗拒情緒,還收穫了你付出心血才獲得的知識的頑固仔,而不是成功教會他的你。
若是今天還無償做了這件事,齁,那才真的叫一個血本無歸。
相信我,不用太多次,你就會燒盡友誼扣打了。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σ ゚∀ ゚) ゚∀゚)σ
至於這個成功解說的你會得到什麼?
說認真的,除了花費大把時間,在這過程之中還包含了情緒勞動的成本。
因此除非有收費、論鐘點的收費、否則帶給自身的成長真的很微薄。
就算認為口舌辯論上是有所進步的(誤以為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多厲害),其實都可能是虛假的幻象......._(:3 」∠ )_
畢竟解開的是對方抗拒的情緒,恐怕不能當成是真的很會講解的指標.....(´;ω;`)
因此以我的例子來說,最終從那位朋友身上習得的最大提升,大概是對於人我界線(或說邊界感)的分寸吧.......。
加上後來在SNS上看到許多只為反而反、不可理喻的瘋子,串聯這些體驗之後我就理解了,某些人真的不是受眾。
妄想透過溝通就想達成共識,那就是小看了「情緒」在我們大腦裡的地位了。
它們可是會隨時換手接管主控台的呀!
同一件客觀的事情,會因為背景運作的情緒不同,就產生不同的解讀面向呀!
(有看過《腦筋急轉彎》的人應該更能體會這個意境(*´∀`)~♥)
無論是理解力真的如此有限:畢竟外表年齡實在不能等同心智年齡,幾乎要用5歲歲童言童語講了恐怕也還是美賽ryyyyy
亦或是就像那位朋友一樣:並非真的不懂,而是抗拒觸碰內心深處,因此拒絕深入思考、拒絕換位思考,近乎裝傻的那種不懂........。
無論是哪一種,若是身處做解說的那一方,最後收穫的都只會是大量的「時間被白白浪費了」的沮喪感與挫敗感而已......。_(:3 」∠ )_
在與朋友的關係中反思之後、我想起了有個80/20的理論,它可以套用到很多地方。
若是套用到朋友交際上面,就會變成「要謹慎分辨熟人與朋友之間的區別」。
大致上是在說,我們的時間往往是無意識的分配。
但是在一個朋友圈裡,大概只有20%的人會提供你80%的人生成長幅度和情緒價值,另外的80%只會提供你20%的成長和價值........。
對於那會協助自己成長的20%,作為受惠者,就要更仔細分辨,並且理所當然把80%時間心力等各種資源和友情留給他們。(不枉他們也是這麼真誠的對待我ㄚ)
至於「達克效應」......嗯,我還看過有些人描述得更直白粗暴。
大抵而言是說,身心狀態低迷、層次越低的,通常都越頑固或越堅硬銳利;而層次越高的人,反而會顯得謙虛柔軟,越隨和。
但我對此的理解是,狀態不佳的人會呈現出一種匱乏,這並不是單純指經濟上的弱勢(雖然也確實有些人真的也同時一窮二白兩袖清風),而是一種相對的能量狀態和心態,也就是「匱乏感」——這個匱乏感會讓人很想要緊緊抓住些什麼,或是很渴求被人認同。
這種「緊抓」會形成一種難以被撼動的膠著(亦可以說是抗拒意識上/能量上的移動)、不可思議的頑固。
而讓他們頑固的並不是「擇善固執」之下的莫忘初衷、堅守信念,往往是一種難以判斷到底是為反對而反對的自以為是、還是真的失去思考餘裕的莫名固執......。
這種固執能更直白的解釋成:無法接受任何彈性。
就像雙手握緊拳頭一樣,僵硬緊繃,看上去充滿攻擊性;同時也讓人無法再張開掌心、收下更多來自外界的禮物。
不再有彈性,也不再有領受的能力,那即使將有什麼好事即將發生在身上,握緊的拳頭也是理所當然無法像放鬆的手掌那樣抓住東西吧?
那無論是「愛」還是「財富」、或是「好運」偶然經過身邊,也沒有辦法伸手抓住它了。
因此這種固執許多時候旁人都看得出來很不對勁......當事人從旁人的態度或是自己意識深處也往往能意識到不對勁,因此在固執的時候,這些人也會伴隨著很希望獲得旁人認同的強烈意識。
因此在尋找雙方共識的時候,發現對方深陷這類情況時,如果實在無法認同對方,亦或是真的明顯看出破綻,非常尷尬,又難以忍受對方謀求認同時會下意識的不斷索取精神能量,那真的是奉勸能保持距離的話就塊陶ㄚryyyyy
真的,塊陶(?)
千萬不要試著去說服對方,也千萬不要誤以為自己有能耐給對方建議ryyyyy
因為能打醒一個人的往往不是金玉良言,而是現實的鐵拳。d(`・∀・)b(欸
能聽你一言就開始自覺到問題的,根本悟性超高、百年都不見得能遇到一位唷。σ`∀´)σ
現在我也終於學乖了。
同一件事情換三種敘述方式講三遍、最多五遍(這樣最多就15遍了耶!),要是還沒完沒了的一直來用友情扣打請你情緒勞動,聽他吐苦水抱怨相同問題附帶糾纏不清的齁......就笑著跟他說「你說的都對,上帝祝福你」。(明明不是基督徒#)
然後目送他被現實的鐵拳給好好教育教育了就好。
再多嘴我就是北七!^^
要是會忍不住多嘴、或是對方就像大雄一樣,上來就擺明一副「哆啦A夢!快幫我想想辦法啊!!」的態勢, 然後你就是那個勞碌的哆啦A夢。
那就、絕交吧!!
是時候讓吸食精神能量的人知道、去IK●A買垃圾桶也是要錢的。(*´∀`)~♥
何況也沒有人喜歡忠言逆耳的說教仔啦,真的,人之常情。
除非對方捧著錢拜託你,否則就算跪著求你說教、最好也不要相信,因為通常這種頑固狀態的笨蛋,1000000%會在你講了大實話之後因為意識到自己做了什麼,羞憤交加or無能為力,而轉頭遷怒你。(血與淚的經驗談)
再者、如果不是因工作才建立的關係。
凡事需要透過「不爭論」才能維持表面平靜的笨蛋,那不過是在犧牲自己的關愛和時間等等資源對笨蛋妥協ㄛ,這對自己&在乎自己的朋友無非是最大的殘忍,你傷害的會是自己的利益與真正在乎自己的朋友的利益。但如果是僅限於工作才建立的關係,就看想不想為了五斗米忍忍了。
「關係性」是一起向前走的才有辦法長久經營。
落後太多或沒有意願移動的,總有一天會成為陌路人,就自然地斷捨離吧。
但假設這個人真的這麼有誠意捧著錢來請你給予建議的話,就....衡量一下有沒有等值吧!σ`∀´)σ
衡量你所付出的時間心力、安撫對方抗拒心態的情緒勞動、以及友情Buff有沒有與你收到的報酬等值。給老闆上班都在乎委屈費給得夠不夠了,沒理由情緒勞動的勞務報酬就不該收,對吧?
至於為何要強調捧著錢來呢?
其實理由也很簡單,並非貪圖錢財或勢利。
而是金錢在物理客觀角度上,只是由廉價金屬和特殊紙張印製成的交易籌碼而已。金錢真正有價值的部分,在於它的背後真正帶來價值的其實是「信用」,是目前最能推動物理世界「轉變」的巨大力量。
某一個國家的貨幣價值,是由印製它的國家在國際上的信用評級所賦予的。
錢錢的價值就在於它能大幅影響物理世界的我們,對某些物品or服務的「擁有權」。
因此錢財不是萬能,但錢在它能發揮作用的地方,幾乎是萬能的。
錢在它能發揮作用的地方,乘載的是能影響這個世界帶來「轉變」的力量。
那麼若是連這個源自「信用評級」、實質上意味著「轉變的籌碼」都沒辦法心甘情願掏出來尋求你給他建議的人,就真的不用太相信對方是真心想採納你的「說教」去改變積年累月的舊習慣了啦。
說教本質上就是會讓接受者不太舒服的事情。
改變舊有習性也是在與生物本能對抗的事情,因此難度很高。
因此拿不出「就算忍受不適也想要改變」的決心,那就算苦口婆心說破嘴,都是白搭,良心建議幾次之後,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尊重對方有選擇想要過什麼生活的權利,並祝福他不會被現實的鐵拳一擊槌死就好。d(`・∀・)b (欸)
至於達克效應的影響,笨蛋通常也不會知道你不跟他爭論是在禮讓他。
所以不刻意戳破無知程度的話,那就還能維持交流往來,不一定要絕交啦。
但若和對方的相處消耗大量時間心力、感覺逐漸失去熱情和活力,那還是別再往來吧。
不用覺得捨不得,能帶來大幅成長的20%絕對更值得付出時間和真心去珍惜;節省和這些雞肋交際網互動的時間心力,真的能多出許多餘裕、讓自己的生活實現更多美好的事情喔。ᕕ ( ᐛ ) ᕗ(經驗談(?
祝福閱讀到這裡的人,都能遠離內耗你的人事物,與珍惜你的能量、珍惜你的人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