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人生最大的誤解,就是以為我們還有很多時間。
小冬瓜的故事或許正是每個人最能夠感同身受的。畢竟,誰沒有跟家人吵過架呢?
或許年輕的我們多少有些自負,認為讀了點書就懂得一切,覺得父母的觀念落伍,跟不上我們的腳步。
當他們好心給予我們什麼,我們卻常抱怨那不是我們要的。
22歲的小冬瓜,也是如此。
和父親大吵一架後,拎起行李,帶著理想和抱負頭也不回地離家出走。
走得瀟灑,或許他心裡還暗自認為,未來有大把時間能夠修補這段父子關係,但命運卻不曾給過太多時間。
當他終於返家時,父親已命在旦夕。50出頭的父親,被骨癌與肺癌纏身,最終不到一個月便病逝,兩人的緣分在倉促中畫上句點。
「我以為我們還有很多時間」小冬瓜說,「現代人的平均壽命80歲,我以為我爸可以活到80歲沒有任何問題⋯⋯。」
事實是,時間從來沒有我們以為的那麼多。
去年與小冬瓜對談時,他父親的故事讓我不禁想起自己的父親。過去的我,也總是把工作和個人目標擺在第一優先,家人反而成了最後的選項。
彷彿「家」這個避風港,理所當然地應該永遠在那裡,直到父親永遠離去,我才明白自己錯得離譜。
小冬瓜說,父親的離世讓他學會了三件事:
1. 所有的陪伴都不是理所當然的,錯過就沒有了
2. 在死亡面前所有的磨難都只是擦傷。
3. 遺憾是人生的一部分。
在父親生命的最後幾次談話中,小冬瓜問他這麼年輕就走,會不會有遺憾。父親淡然地回答:「生命雖短,但我玩得很過癮。」
是呀!人生就是來體驗的,年輕時的我也是這麼想的。於是竭盡全力地去嘗試,不想留下遺憾。
但如果人生只為自己滿足、開心,那為何我們依然還會感到遺憾?
那時我才發現,原來我對生死並不如自己想像中那麼淡然,尤其是對於至親至愛的人。
無論多少爭執、多少分歧,家人依然是那個無法割捨的存在。直至生死突然逼近眼前,我們才真正理解那些曾被忽視、放在最後的人與情感,其實有多麼重要且無可替代。
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從來就不是獨自一個人存在。
除了個人的目標與理想,每個人也背負著不同的角色與責任。而最難的,就是如何在其中取得平衡。
如果要獲得某件事,卻必須犧牲那些最重要的人或關係,最終也無法讓我們真正感到幸福。
因此,當我聽到小冬瓜說:「我會扮演好我應該要有的角色,殯葬業者小冬瓜,但我也不會放棄郭憲鴻的人生,我自己的喜樂,個人的目標。在我的人生中享受喜悅,享受幸福,享受快樂。」我特別能感同身受。
這種平衡,也正是我所追求的。我不只想成為某一個身份,我也想扮演好家人的角色,朋友的角色,甚至只是成為讓這個世界變得可愛一點點的原因。
即便無法面面俱到,但能做到自己心中標準的那一部分,那就是屬於我們的成功了。
也許那才是一個圓滿人生,不留遺憾的方式吧。
小冬瓜說得好:「人生很像一個遊樂場,所有的理想跟目標,都只是一個道具而已,下戲了就沒了。
真正能夠留在你身邊的,只有那個美好的回憶⋯⋯最終我們什麼都帶不走,什麼也無法真正擁有,我們能真正擁有的,只有一次體驗人生的機會。」
願我們都能珍惜並且享受「人生」這趟單程旅程,在終點那天來臨時,都能大聲的說出:「我活得很過癮」。(感謝小冬瓜,活動結束後我就刷了一張機票)。
另外關於小冬瓜在講座中分享到的,為了避免造成所愛的人困擾,我們都該提前為自己人生的單程旅行做準備,這部分資訊量龐大,細節也很多,非常推薦大家直接購買小冬瓜的書《生命最後三通電話,你會打給誰?》來閱讀,隨書附贈「天堂筆記本」,手把手教你做答。
也歡迎收聽去年《隔壁的桌子—本日休診》的專訪,小冬瓜真的很會說故事,大家快去收聽!!
本日休診|S1E14 生命最後三通電話你會打給誰?創造一個不畏懼死亡的世界 ft. 郭憲鴻(小冬瓜 )、郭于誠醫師
活動結束後,我們為幾位講師和核心工作人員辦了一場簡單的謝師宴。起初,小冬瓜婉拒了:「因為週六是我的家庭日。」
原來,他將這本該屬於家人的珍貴時光,借給了我們,陪伴我們一起為大家引路。活動結束後,他仍回來向大家致意,然後又匆匆回到家中,繼續履行屬於郭憲鴻的人生,正如他在演講中所說的那樣。
這讓我對他的敬佩又加深了。
如憲哥曾經說過的:「管理,就是決定不做什麼,將時間投注在最有熱情的事」。
而這,也或許正是我們在人生這趟旅程中,最需要學會的智慧——選擇珍惜什麼,才能不留遺憾地走下去。
關於小冬瓜:
・郭憲鴻(小冬瓜),禮儀公司「冬瓜行旅」負責人,20多年殯葬經歷。國小協助告別式備貨,國中開始搬運遺體,跟著父親在殯葬現場長大。曾逃離過,在父親病重時回歸,毅然接班。從儀式裡思考生死的意義,並希望打造出與時俱進的儀式,符合現代人的禮儀需求。
著作:生命最後三通電話,你會打給誰?:及時道謝、道歉、道愛、道別,不負此生
本文作者:
歡迎支持我們理念的聽眾贊助支持,贊助除用於節目製作,也將用於支持協會協助台灣發展新型的癌症精準放射治療藥物與設備或相關推廣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