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黃一農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05/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6269724987
內容簡介
避諱學是作者在脫離紅學後回應大數據衝擊的再一次探險,此知識自陳垣的《史諱舉例》(1933)成書以來,一直被視為漢學的基礎素養,並被視為文本斷年的重要工具。
但藉助傳統考證與數位檢索,作者耙梳了大量文獻以掌握歷史語境裡的避諱實例後,新結果不斷挑戰先前的固有認知(如發現康熙朝刻本中「胤」字的缺筆乃避皇太子胤礽之名)。
本書即以清代避諱為例,試探如何運用融合數位與傳統的e考據之法,重新定義避諱學2.0該有的研究模式。這將是治清代的文史工作者案頭不可或缺的一本專著。
作者簡介
黃一農教授曾在美國一流大學擔任職業天文學家,並於 Nature 和 Science 等權威期刊發表過論文,1987年突然改行任教於新竹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至今。他不斷挑戰科技史、中西文明交流史、明清史、術數史、軍事史、紅學、避諱學等不同領域,2006年以自學成果被選為中研院人文組院士,並先後獲得荷蘭Leiden大學首屆「胡適漢學訪問講座」、香港大學及香港理工大學榮譽教授、北京中科院名譽研究員、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名譽高級研究員等名銜。他期許自己能成為一位夢想家。
目錄
第一章 避諱學的現況與機遇(代序)
第二章 順、康間對避諱的態度
一、前言
二、論順治朝無諱例
三、論康熙朝的諱例
(一)《時憲曆》或《通書》中的「玄」字
(二)康熙朝的御名表述情形
(三)「玄武門」改名「神武門」的時間
(四)朝鮮肅宗改立側室張氏為妃事
四、小結
第三章 康熙朝自行避諱的案例
一、康熙朝曾否敬避皇太子胤礽之名?
二、詞學大家成德曾否改漢名為性德?
三、回回天文家吳明烜、吳明炫是否兄弟行?
四、小結
第四章 雍正朝的避諱
一、與雍正帝御名胤禛相關的諱例
二、如何從文獻中辨定李士楨之本名
三、死後被數易其名的康熙朝文壇領袖王士禛
四、小結
第五章 乾隆朝的避諱
一、與乾隆帝御名弘曆相關的諱例
二、名中帶有「弘」字的乾隆朝重臣
(一)左都御史趙弘恩
(二)廣西提督史弘蘊
(三)東閣大學士陳弘謀
(四)江南河道總督李弘
三、「博學鴻詞」科名新考
四、山東省博物館藏《聊齋誌異》鈔本
五、小結
第六章 文字獄與避諱
一、海寧查家在雍、乾兩朝所遭逢的大案
二、乾隆朝的王錫侯《字貫》案
三、嘉慶帝對前朝逆案的處理
四、小結
第七章 清代對「胡虜夷狄」等字的態度
一、從紅夷砲的名稱談起
二、雍乾二帝對「胡虜夷狄」避忌的諭旨
(一)《楊忠愍集》的刻本與四庫鈔本
(二)《宗忠簡集》的刻本與四庫鈔本
三、不同版本《平叛記》中的文字避忌
四、《內閣大庫檔》中的山西大同鎮圖殘本
五、小結
第八章 嘉慶朝的避諱
一、與嘉慶帝御名顒琰相關的諱例
二、涉及顒琰兄長端慧皇太子永璉的諱例
(一)《清實錄》
(二)「中國方志庫」
(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
(四)《內閣大庫檔》
(五)《硃卷》及《縉紳錄》
(六)「清代歷朝起居注」
(七)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檔案目錄
三、小結
第九章 從道光帝名諱談己卯本《石頭記》版本
一、與道光帝御名旻寧相關的諱例
二、己卯本《石頭記》的發現
三、己卯本與怡親王府的關係及其抄成年代
四、己卯本為何未見於《怡府書目》?
五、小結
第十章 清代末四朝的避諱
一、與咸豐帝御名奕詝相關的諱例
二、與同治帝御名載淳相關的諱例
三、與光緒帝御名載湉相關的諱例
四、與宣統帝御名溥儀相關的諱例
五、作空圍的敬避方式
第十一章 太平天國的避諱
第十二章 避諱學的新時代
附錄:清代各朝所頒之諱法與諱例
參考文獻
一、常用資料庫
二、傳統文獻
三、近人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