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婦人用安樂死座艙走完人生最後一程-淺談我對安樂死的看法。

更新於 2024/10/0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安樂死一直以來都是很受矚目的議題,畢竟這關係到個體決定生命走向的方式。近日一位64歲患有嚴重免疫系統疾病的美國婦人,前往瑞士使用安樂死膠囊結束自己的生命。這裡的膠囊不是口服藥,而是一個橢圓性的大型艙體。大小剛好能讓一個成年人躺進去,使用前需要輸入密碼,座艙門便會打開。躺進去並按下按鈕後,氮氣便會充斥整個艙體內,約莫十分鐘內座艙內的人便會昏迷死亡。

  聽起來是個相當人道的裝置,而且能讓病人在盡量舒適的情況下向人世道別。不過這個安樂死座艙尚未核准通過使用,所以警方隨即以「誘導、協助和教唆輕生」為由逮捕了協助人員以及安樂死座艙的製作團隊-最後避難者的主席。你可能想問,在瑞士,安樂死不是合法的嗎?為什麼還要逮捕這些人呢?要知道,瑞士目前通過的是合法協助自殺,且協助方式僅限於被動協助,而非主動安樂死。

安樂死有哪些定義?

安樂死在法規上可分成幾種狀況,包括主動/被動、自願/非自願、直接/間接。以下簡單介紹定義和分類:

  • 主動安樂死:目前全球僅比利時、盧森堡與荷蘭可以執行主動安樂死。所謂的主動安樂死,是由醫師提供藥物或進行某種措施來加速病人的死亡。這樣的做法在大多數的國家都是非法的。
  • 被動安樂死:被動安樂死非常常見,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撤除重症末期病人的維生設備,讓其自然死亡,這樣的做法就可算是被動安樂死。
  • 自願安樂死:自願安樂死是指病人有死亡的意願,或對安樂死表示同意。文中提到的美國婦人就可算是自願安樂死。
  • 非自願安樂死:非自願安樂死聽起來超像殺人,事實上非自願安樂死多用於重症昏迷的病人或是植物人。由於他們沒有做決定的能力,所以由家屬和醫師經評估後撤除維生設備或用其他方式加速死亡,就可算是非自願安樂死。
  • 直接安樂死:直接安樂死旨在達成死亡這個最終目的。
  • 間接安樂死:間接安樂死的主要目的可能是解除病人的痛苦,又或是經醫師確認病人已沒有康復或回復的機會,避免醫療資院的濫用和家屬經濟上的負擔而執行安樂死。
圖片取自Unsplash

圖片取自Unsplash

我對安樂死的看法

  在台灣提到安樂死,第一個想到的必然是前體育主播傅達仁。作為台灣安樂死的推手,傅達仁生前身為瑞士自殺組織尊嚴的一員,回到台灣後也致力於宣揚安樂死的理念。個人的立場是支持安樂死的,當然在合法化之前安樂死的條件必須經得起專業醫療團隊的檢視。不然濫用安樂死可能成為一種自殺風氣的盛行。從個人角度來看,我認為安樂死必須滿足幾個條件,包括病人須出現不可逆且無法忍受的痛苦與失能、病情重大到影響病人活動(例如僅能臥床)、病人家屬在照護上負擔巨大,且持續病人生命的醫療費用可能導致病人家屬經濟狀況陷入困境。簡單來說,若持續治療對於病人、家屬以及醫療資源構成三輸的狀況時,安樂死就是個可以考慮的解方。

  很多人說安樂死是讓醫師合法殺人,還提到醫師需要承受殺人的心理壓力。從我的角度來看,安樂死既然是病人自願,更該解讀成協助自殺。再者,醫師本就應從病人的最高福祉為第一原則,安樂死不只能提早結束病人風中殘燭般生命的。也能減緩照護者及家屬的龐大負擔,放大到國家的角度,安樂死也是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別忘了台灣的健保狀況岌岌可危。

  最後,安樂死更重要的價值在於尊嚴,畢竟對於疾病何時急轉之下我們始終無法得知。若能在生命的最末期也掌握自己死亡的權力,這豈不是一種表達尊嚴的方式?相信傅達仁先生當初選擇執行安樂死,也有著這樣的考量。當然我希望未來的某一天台灣能成為合法安樂死的國家,但我也不希望安樂死的通過是一種不經思考,意氣用事的舉動。


avatar-img
28會員
41內容數
人生只有一次的道別,你會體會到什麼? 走進殯葬業,才看透了豔陽下的黑與白。 用親身經歷,書寫親眼所見的人性色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晶品人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近日最受矚目的新聞便是總統擔任點主官一事,找到議題能蹭自然不能放過,今天就來介紹點主的歷史、儀式流程及其演變。同時討論政治人物擔任點主的原因及這一儀式目前的發展趨勢,讓讀者對於這個傳統習俗有更深入的瞭解。
高市府勞工局與更生保護會合作,幫助更生人進入殯葬業,但社會對此產業的刻板印象仍存。這些對殯葬業的偏見需要被改變,今天就來針對這起案件發表一些個人觀點。順便聊聊一路走來周遭的冷言冷語和心路歷程。
遺囑應該是大家平常不會去接觸的領域,雖然他的重要性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但真的要你寫你也不一定寫得下去,畢竟我們都不認為無常會突然到來,今天就來介紹我國具有法律效力的遺囑,以及關於立遺囑的各種小知識。
從8月開張到現在,感謝方格子及格友們的青睞及支持。 邀請您與晶品一起,探討精彩的生命議題。 讓我們一起精彩這一場人生。
本文深入探討中國傳統的披麻戴孝習俗,從正史和鄉野故事淺談這項習俗的由來。同時也介紹喪服和前往告別式時穿搭上的各種眉角與規定,讓大家對禮儀有更全面的了解。
中秋節是華人的重要節日,更是祭祀的好日子,但你可能會好奇中秋節要拜什麼神?其實中秋節要祭祀的神明很多,包括神明、祖先和土地公。今天就來介紹中秋節的一些禁忌與祭拜的注意事項。
近日最受矚目的新聞便是總統擔任點主官一事,找到議題能蹭自然不能放過,今天就來介紹點主的歷史、儀式流程及其演變。同時討論政治人物擔任點主的原因及這一儀式目前的發展趨勢,讓讀者對於這個傳統習俗有更深入的瞭解。
高市府勞工局與更生保護會合作,幫助更生人進入殯葬業,但社會對此產業的刻板印象仍存。這些對殯葬業的偏見需要被改變,今天就來針對這起案件發表一些個人觀點。順便聊聊一路走來周遭的冷言冷語和心路歷程。
遺囑應該是大家平常不會去接觸的領域,雖然他的重要性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但真的要你寫你也不一定寫得下去,畢竟我們都不認為無常會突然到來,今天就來介紹我國具有法律效力的遺囑,以及關於立遺囑的各種小知識。
從8月開張到現在,感謝方格子及格友們的青睞及支持。 邀請您與晶品一起,探討精彩的生命議題。 讓我們一起精彩這一場人生。
本文深入探討中國傳統的披麻戴孝習俗,從正史和鄉野故事淺談這項習俗的由來。同時也介紹喪服和前往告別式時穿搭上的各種眉角與規定,讓大家對禮儀有更全面的了解。
中秋節是華人的重要節日,更是祭祀的好日子,但你可能會好奇中秋節要拜什麼神?其實中秋節要祭祀的神明很多,包括神明、祖先和土地公。今天就來介紹中秋節的一些禁忌與祭拜的注意事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縱觀全球,哪個國家不面臨老人社會的挑戰呢? 醫學進步生技發達 現在想要延年益壽,不必再上蓬萊島上找仙人 維持呼吸心跳,更是分秒就可以達到的事
Thumbnail
老人不知從哪得到「小道消息」: 如果能不領年金、自費醫藥費、證明自己還有價值,就可以領到免死金牌。
Thumbnail
2024年4月法國政府提出《幫助死亡》法案,原本預計於5月底送國會討論,但因執政黨在歐洲議會選舉失利,總統馬克宏解散國會,目前所有提案皆已停擺。 歐盟中開放安樂死或輔助自殺的國家有六個,最先開放有限度安樂死的國家是比利時和荷蘭,盧森堡於15年前也通過法案,而西班牙、奧地利及葡萄牙則是近年才開始實施。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早產兒的生死存亡,討論了醫療和法律角度的觀點,並分享了一個家庭因此花了大量醫療費換來一個不健康孩子的真實故事。文章最終提出,無論法律如何規範,這個問題依然沒有絕對正確的解答。
Thumbnail
本文章將探討高齡社會的相關議題,包括高齡化社會的定義、臺灣與中國在高齡社會中的進程、社會危機、人權議題等。另外,將分析中國的醫療保險制度與臺灣的健保制度之間的差異,以及對老人的照護與生活品質權利的保障。
Thumbnail
2020年的美國電影,描寫監護人、醫生與安養機構的勾結,讓小病的老人被藥物控制,呈現需要監護的狀態,監護人再奪去受監護老人財產的故事。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超過25%),越來越老的我們能怎麼辦?
Thumbnail
雖有「安寧緩和條例」與「病人自主權利法」(簡稱病主法)兩個善終法,但更重要的是生命活著的意義,瞭解何時應該放手。透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讓醫護人員與家人清楚患者對自己生命末期的決定,把握最後時光,與家人好好道謝、道歉、道愛、道別(不留遺憾的人生四道備忘錄)。
Thumbnail
  這是我近兩年的心得,近期更是有感而發。   以前我三不五時就會聽到,有很多人明明在國外生活,每次看病都會特地坐飛機回來台灣之類的事情。因為健保制度只有台灣才有,在大家都在讚頌「健保」這個政策的時候,我都沒有多大的感覺。   直到最近家裡的人生病,很常跑大醫院,某次我偶然看了一下付費單,才驚覺
隨著科技和醫療的進步,很多健康知識的傳播越來越多,大家也越來越重視健康這個議題,當然也包括我自己。現在社會進步到專業人士開始將衰老當作疾病去面對(哈佛科學家:「衰老是種病」,而且能治療,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8563),這篇新聞裏頭說到,生物學並沒有定義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縱觀全球,哪個國家不面臨老人社會的挑戰呢? 醫學進步生技發達 現在想要延年益壽,不必再上蓬萊島上找仙人 維持呼吸心跳,更是分秒就可以達到的事
Thumbnail
老人不知從哪得到「小道消息」: 如果能不領年金、自費醫藥費、證明自己還有價值,就可以領到免死金牌。
Thumbnail
2024年4月法國政府提出《幫助死亡》法案,原本預計於5月底送國會討論,但因執政黨在歐洲議會選舉失利,總統馬克宏解散國會,目前所有提案皆已停擺。 歐盟中開放安樂死或輔助自殺的國家有六個,最先開放有限度安樂死的國家是比利時和荷蘭,盧森堡於15年前也通過法案,而西班牙、奧地利及葡萄牙則是近年才開始實施。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早產兒的生死存亡,討論了醫療和法律角度的觀點,並分享了一個家庭因此花了大量醫療費換來一個不健康孩子的真實故事。文章最終提出,無論法律如何規範,這個問題依然沒有絕對正確的解答。
Thumbnail
本文章將探討高齡社會的相關議題,包括高齡化社會的定義、臺灣與中國在高齡社會中的進程、社會危機、人權議題等。另外,將分析中國的醫療保險制度與臺灣的健保制度之間的差異,以及對老人的照護與生活品質權利的保障。
Thumbnail
2020年的美國電影,描寫監護人、醫生與安養機構的勾結,讓小病的老人被藥物控制,呈現需要監護的狀態,監護人再奪去受監護老人財產的故事。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超過25%),越來越老的我們能怎麼辦?
Thumbnail
雖有「安寧緩和條例」與「病人自主權利法」(簡稱病主法)兩個善終法,但更重要的是生命活著的意義,瞭解何時應該放手。透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讓醫護人員與家人清楚患者對自己生命末期的決定,把握最後時光,與家人好好道謝、道歉、道愛、道別(不留遺憾的人生四道備忘錄)。
Thumbnail
  這是我近兩年的心得,近期更是有感而發。   以前我三不五時就會聽到,有很多人明明在國外生活,每次看病都會特地坐飛機回來台灣之類的事情。因為健保制度只有台灣才有,在大家都在讚頌「健保」這個政策的時候,我都沒有多大的感覺。   直到最近家裡的人生病,很常跑大醫院,某次我偶然看了一下付費單,才驚覺
隨著科技和醫療的進步,很多健康知識的傳播越來越多,大家也越來越重視健康這個議題,當然也包括我自己。現在社會進步到專業人士開始將衰老當作疾病去面對(哈佛科學家:「衰老是種病」,而且能治療,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8563),這篇新聞裏頭說到,生物學並沒有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