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影論重點
其實這不是愛情電影
野獸指什麼?
三生三世分別講述了什麼
為什麼一部片非得拍到2個半小時?
愛情永遠是最好的引子,當你想不到其他更有創意的說法,冠上愛情之名絕對錯不了,就像本片的中文片名<超時空愛殺>牽扯愛的糾葛並有濃濃科幻感,但仔細感覺會發現它只是藉著未來時空的設定來談人類自始至終的處境,不是真正的愛情片也不完全是科幻片,這讓本片反倒有種難以描述的魅力,以愛情文飾的驚悚核心也不倚賴多麼離奇的劇情,而就是以三重時空穿插剪輯的節奏一步步鋪陳開來,混合女主角Gabrielle的記憶(過去)、預感(未來)使當下(現在)的存在懷揣著煩悶的情緒,伴隨劇情不斷閃回的Déjà vu以為揭示了什麼,卻只是知道了早該知道的,不斷堆疊到全片最終、2044年的「結局」,仍舊為時已晚的痛苦彷彿是刻在人類DNA裡不論多少輪迴也無法改變的宿命。
一旦回歸原文片名<The Beast>,將使跳躍、難解的劇情變得純粹起來。所謂的「野獸」只是具象化Gabrielle的內心陰影;在2044年彷彿心理治療的淨化中心對談,可以推測這隻「野獸」是人類對自我生存意義的不明,由AI主導的世界,只有理性以及理性允許下的情感反應(為了維持社會運作)才值得留存,「無意義的情緒波動」、「天命與天份錯位的失落」都該根除盡淨,秩序化的完美體系容不下Gabrielle對生活隱隱的不滿足,她並不想只是當個監控數據裝置溫度的工人-更有意義、創造性的事都有AI代勞,人類唯一的功能是確保AI能正常運作,某程度來說這個AI不能做到的事相當重要,但始終Gabrielle追求的只是很基本的自我意識,她並不是反烏托邦的大女主、沒有振臂疾呼的神聖理念,她只想要一個「適合自己能力」的工作,想要尋找自己在這個社會網絡裡微不足道卻獨一無二的連結,是整體趨勢循序漸進、按部就班地將人類導向修正人性的未來,不知不覺、潛移默化成一股不容反抗的絕對性,事實上那並不像一頭真正的野獸使人猝不及防,而是溫水煮青蛙使人內心死亡還泛著異樣的微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