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神話:悟空

黑神話:悟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黑神話:悟空取材中國古典小說「西遊記」,這部神話小說主角「孫悟空」角色鮮明,創造出劇情曲折,氣勢磅礡,變化萬千的遊戲,上市3天銷量已突破1,000萬份,銷售金額約人民幣30億元,8月23日在「Steam平台」同時上線遊戲玩家突破300萬人,創中國遊戲史上新紀錄。

颱風天搭上遊戲熱潮再重讀一次西遊記特別有感,從小到大各時期閱讀皆有不同體會,西遊記不僅是一個充滿奇幻冒險的故事,更是一部揭示人生哲理的經典。

吳承恩用「取經」這個神話,暗喻了每個人在追求真理和自我超越的過程中所要面對的挑戰與內心的掙扎。西遊取經的路程,不僅是外在的旅程,更是心靈的修煉與成長。

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白龍馬這五位取經人,實際上象徵著人內在的不同層面。唐僧代表人的肉體,孫悟空象徵著人的心,豬八戒則代表人的慾望,沙和尚是人的本性,白龍馬則代表意志力。這五個面向構成了我們作為一個人的完整性,西天取經的過程,正是這五個層面的磨合與成長過程,象徵靈魂生命的功課

首先,孫悟空象徵我們躁動不安的心。他那七十二變,不過是心在面對生活挑戰時的千變萬化。正如《楞嚴經》所說,心有七十二相,悟空的變化正是人心的善變。然而,再強大的心,也無法脫離如來佛的掌控,如同人無法逃脫貪嗔痴慢疑這些心魔的束縛。這些心魔就是人生的五行山,壓制著我們的內心,阻礙我們走向真正的自我實現

取經路上遇到的每個妖怪,實際上都是心魔的具象化。例如,白骨精象徵著我們在情、愛、欲上的困擾;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則是金錢欲望的化身;蜘蛛精編織的網代表著七情六欲對我們的束縛。這些妖怪看似外在,實則來自於我們內心的慾望和煩惱

豬八戒代表的是我們的情慾,他總是在取經路上被各種慾望牽絆,時常挑撥離間,讓唐僧偏離正道。然而,慾望並非全然負面,關鍵在於如何掌控它。沙和尚則象徵著我們的本性,他雖沉默寡言,但本性穩重如金,掌握住這份純真,我們就能在面對人生挑戰時淡然自若

白龍馬是意志力的象徵。最初的白龍是一匹不羈的野馬,但經過降伏後,他成為了取經路上不可或缺的力量。正如意志力,只有在確立了明確目標後,才能引導我們走向成功。取經成功,正是因為師徒五人各自心意合一,目標一致。

取經的過程也是我們在人生中戰勝心魔的過程。孫悟空降伏妖怪的每一場戰鬥,實際上是在暗示我們如何戰勝內心的煩惱與誘惑。這一路上,師徒五人經歷重重考驗,最終到達靈山,也就是心靈的淨土。

西天取經的真正靈山,不在外界,而在我們的心中。當我們能夠看清自己內心的種種困擾,並戰勝它們,我們便達到了人生的靈山,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真經。正如孫悟空所言:“只要你見性志成,念念回首處,即是靈山。”

最終,經歷了所有挑戰,心(孫悟空)被封為鬥戰勝佛,身(唐僧)被封為旃檀功德佛,情慾(豬八戒)被封為淨壇使者,本性(沙和尚)被封為金身羅漢,意志力(白龍馬)則成為八部天龍護法。這些封號,不僅是對他們的獎勵,更是對人類內在自我完成的讚頌。

人生就像取經,當我們歷經磨難,去除心魔,我們也就能成就更好的自己,這就是西遊記所傳達的深刻人生哲理。

avatar-img
Team Edu的沙龍
5會員
129內容數
這是作者與自身內心深處的對話,適合在思緒紛亂或生命迷茫時靜心閱讀。在這裡,你或許會發現那些被忽略的內心力量,學會在喧囂中找到寧靜,在曲折中尋得方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Team Ed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身處一個動盪、不友善的教育環境,而私立學校,更是在少子化、制度限制與資源不均中艱難求生。 我對外發聲爭取私校權益,有些人擔心學校因此「被貼標籤、被針對」。這些擔憂我理解,但我也想邀請大家,一起從更高的角度看待「發聲」這件事。 近來國際動盪局勢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對照。川普主張「美國優先」,掀起全球
當年,鄰近的大同、興華國中改制增設高中部,嚴重壓縮了私立學校的招生空間,君毅首當其衝,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那時的我還年輕,既無人脈、也無資源,要號召同仁一同奮力前行,難度可想而知。 正逢教育部推動「優質高中認證」,而參與認證的前提,是學校必須先通過優質化計畫。於是,我選擇了最難、最累,卻也是最有可
當學生或同仁遇到困難時,第一時選擇發問,這是一種積極尋求協助的表現,表面看來無可厚非。但如果習慣性地「直接問」、「遇事就問」,不經思考、不經嘗試,久而久之,就會養成依賴心理,阻礙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也錯過了培養思辨與成長的機會。 所謂「對答案」,是指在提出問題前,先自己動腦思考,找出可能的解法,
身處一個動盪、不友善的教育環境,而私立學校,更是在少子化、制度限制與資源不均中艱難求生。 我對外發聲爭取私校權益,有些人擔心學校因此「被貼標籤、被針對」。這些擔憂我理解,但我也想邀請大家,一起從更高的角度看待「發聲」這件事。 近來國際動盪局勢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對照。川普主張「美國優先」,掀起全球
當年,鄰近的大同、興華國中改制增設高中部,嚴重壓縮了私立學校的招生空間,君毅首當其衝,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那時的我還年輕,既無人脈、也無資源,要號召同仁一同奮力前行,難度可想而知。 正逢教育部推動「優質高中認證」,而參與認證的前提,是學校必須先通過優質化計畫。於是,我選擇了最難、最累,卻也是最有可
當學生或同仁遇到困難時,第一時選擇發問,這是一種積極尋求協助的表現,表面看來無可厚非。但如果習慣性地「直接問」、「遇事就問」,不經思考、不經嘗試,久而久之,就會養成依賴心理,阻礙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也錯過了培養思辨與成長的機會。 所謂「對答案」,是指在提出問題前,先自己動腦思考,找出可能的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