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最初刊載於 - 閱讀的姿態|不正經通勤閱讀指南 - Jing (@jingthereforeim) (matters.town)
--------------------------------------------------------------------------
說是指南,更像是雜記,拼拼湊湊的蒐集了在城市各式交通的角落裏面我翻書的蹤跡。
2023年利用通勤時間,不小心就看了超過一百本書。
疫情解封以後,我恢復了很長的進辦公室時間,如果說我們每個人都在爭取時間的自主權,在捷運上打開一本書,就可以把身不由己變成了自己的精神神堡壘,不被外界打擾,占領一座城池check。
打開紙本書,也是無痛的實現離線時間。飛機起降時,有書也很舒服。如果是晚間班機,直接拿閱讀燈讓吵鬧的隔壁鄰居刺得耀眼,也是一件很解氣的事情(到底有多厭世)。更不用說高鐵上,小孩在懷裡睡著,有書真的很省電。
其實我對於紙本書和電子書是沒有特別偏好的。但在通勤我的首選還是紙本書,躲開來自數位工具的訊息侵略。
我的工作有8成可以靠手機完成,只要拿起手機工作訊息會一直來很崩潰,我工作性質也不允許關掉通知,傳統紙本書就像是另闢一個安靜的路徑,安靜地通往內心寧靜的秘密基地。為此我還買了A5大小的包包,過去的我上班不帶包包的,只準備錢包手機鑰匙就可以出門,現在我則是多了一本書的陪伴。
回到電子書,現在平台資源很多,平常要找書或是上班空檔偷看書當薪水小偷都很方便,只是科技時代資訊料爆炸,生活步調總是走得很快,其實真的不差多一秒看螢幕的時間。
最近讀了《認知神經學家寫給螢幕時代讀者的九封信》,作者邀請大腦慢下來,我其實有時候不得不承認,我越來越難靜下心好好地沉浸在文字其中,之前選擇寫作發布平台時,也觀察到各平台讀者的閱讀時長也都有在縮短的時間。
不過,當然,閱讀能力可能也不一定跟紙本和電子書有關係,是人的問題。
當然沒有標準答案,但可能有幾個無聊的常見問題,可以充當為使用指南:
除了閱讀本身就是我的空氣以外,但回到最急切的翻書的那一開始,我不只是為了靜下心。幾年前工作面對瓶頸,每次又覺得卡關的時候,很希望可以有人拍拍我說著我想要聽的答案,而我也總是會碰巧遇上我的答案。直到現在,那些拖著疲憊的身心從加班的辦公室逃跑的每個晚上,我都會捧著書,恰好地像是讀著自己的心的那樣閱讀著書上的文字,給滿了能量。
2024年過去了3個季度,即使外勤的頻率增加了,我也還是最大限度的在通勤時看書,趕上去年的進度。在人類還沒發明更快速的交通之前,我想我還是會一直用著這個最傳統的方式吸收人類的智慧。
--
更多關於閱讀的姿態
閱讀的姿態 - 30歲讀著20歲讀過的書 - Jing (@jingthereforeim) (matters.t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