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在城裡人看著就是百花齊放、萬紫千紅的美好季節。但在我們鄉下,這卻是除草煉獄的無盡試煉。而學徒老人家我就在這三天兩頭爬上爬下砍樹剪枝除草的農活中,折傷了我的腰椎,整個人走路歪一邊無法站立,只能臥床休養,順帶觀戰大A股民與當今聖上的炒股預判大戰。
看著看著,就想著等腰傷好點能回到書房,來寫篇開頭標題的"為何美股總能長牛短熊,而中國股市卻總是急牛長熊?"剖析一下大A股市這個韭菜的終極收割機、價值投資的永恆窪地,等不到反彈的長期投資者墳地,為什麼長成這模樣了?
股票並不是紐約華爾街那幫銀行家在二十世紀發明的新玩意。其實,股票的問世已經將近四百多年了,世界第一張股票是由當時號稱海上馬車伕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十七世紀時發行。
當時的歐洲正處於大航海時代,專門從事荷蘭與亞洲間貿易的荷蘭東印度公司靠著航海貿易創造出驚人的暴利,但船東同時得面對海盜、土著、颶風與令船員聞風喪膽的敗血症等巨大風險。
加上組建遠洋船隊本身就是一項鉅額投資,在當時的荷蘭幾乎沒有哪個富商能獨家擁有如此龐大的創投資金。
為了籌集遠航的資本和分攤經營風險,就出現了以股份集資的方法,即在每次出航之前,招募股金。等到航行結束後將資本退給出資人,並將所獲利潤按股金的比例進行分配。
西元1606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在阿姆斯特丹交易所發行了世界第一張股票,共發行價值650萬荷蘭盾流通股,而當年的教師年薪僅約280荷蘭盾。即便荷蘭東印度公司發行了如此大的流通股金額,卻依然造成搶購,主要原因在於40%的超高股利分紅。
而商人們為了有地方買賣手上這些股票換現金使用,自然而然地成立了股票交易所。世界上第一間交易所正是坐落在荷蘭阿姆斯特,並在很短的時間內,於鹿特丹與英國倫敦等地都紛紛成立股票交易所。
有了股票、交易所,民法典、公司法規與私有制的股東權益保障也就在歐洲法律中越來越完善;法律保障體系的完善,回過頭來保護了股市與資本累積的運作。
普通人也就更加願意長期的持有公司股票,期待獲取公司的股利分紅回饋。香港金融圈甚至出現形容五號仔匯豐銀行是"孤兒寡婦股"的名詞,形容它長期穩定配股息的股票能夠讓失去丈夫經濟收入來源的孤兒寡婦仍能持續保持收入。
由上面的歷史回顧,我們可以清晰的理解股票與股市存在的意義在於:
公司存在的目的在於最大化股東的利益,在這個前提下則必須做好勞資和諧以及鄰里關係和睦,並合法納稅給國家。但後者們都不是主要目的,公司的CEO帶領團隊為股東們賺錢才是其存在的目的。
無論從四百年前的荷蘭東印度公司還是現在的蘋果、微軟公司CEO都是以股東利益最大化為目的。(我們暫且不論大股東與小股東的利益不協調這部分)
因此,資本主義極致的美國股市充分的展現了股份制公司的正面循環:公司發行新股面相資本市場募資擴大營運->公司營收盈餘增加,發放股息(降低股東持有成本)或回購股本(濃縮股權,拉高股價)->股價持續創高,吸引更多的資金投資公司,讓一部分的老股東獲利出場。
美國股市就在如同古典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所說的
資本主義體制裡,個人依照他們自己的利益行動的同時,也會提升社會全體的利益。
這樣的正向循環下,加上美國帶領的全球GDP持續成長,短期循環震盪,長期穩定向上,形成一種長牛短熊的型態。接著我們將目光飄向太平洋的對岸中國,看看中國的股市邏輯有甚麼不同?
走筆至此,學徒老人家我的臉書河道上開始出現了北美朋友們滿滿的極光照片,今天是二十餘年來最大的太陽電磁風暴日,極光值達到了最高爆表的KP9。夜幕逐漸降臨,我不能錯過這種不用搭飛機,出門就能看極光的機會,只好暫且擱筆,下一篇再來聊聊中國股市的底層邏輯錯位,使得中國股市往往瘋牛長熊。
我們很快很快在下篇見啦~
-------------------------------------------
再次感謝你看/聽到這裡,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留言或是按下文章的喜歡,讓我知道!
特別感謝在十月份打賞本沙龍四個專題的贊助讀者&每一位付費訂閱讀者,讓人類學徒能在寫作之餘,買杯咖啡醒醒神繼續爬格子耕出有趣的金融科普﹑人文歷史﹑紐西蘭風光文章給各位。(打賞/贊助按鈕目前官方停用中,祝願各位讀者股市賺大錢留到未來再打賞學徒我辛苦寫文章+錄音)
人類學徒在此作揖感謝。
--------------------------------------------
※歡迎來到重新復活的臉書粉絲頁與金融人類學徒互動交流: 迷惑的金融人類學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