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鑒機-DM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以法為鏡,自照其機(象山慶24.10.10) 

     《莊子.秋水》:以道觀之,物無貴賤。以物觀之,自貴而相賤。以俗觀之,貴賤不在己。以差觀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則萬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則萬物莫不小;……以功觀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則萬物莫不有;因其所無而無之,則萬物莫不無;……以趣觀之,因其所然而然之,則萬物莫不然;因其所非而非之,則萬物莫不非。

    學佛人要以法為鏡,對照「起心動念、言語行為」,並以「因果業報」來評估自我(身心)行為的後果;這麼(依教奉行)去反觀、省察,才一點一滴看到真實的面目與心態。

       我們是怎樣的人?《無量壽經》:心常念惡,口常言惡,身常行惡,曾無一善。……心口各異,言念無實。」「世人薄俗,共諍不急之事,於此劇惡極苦之中,勤身營務,以自給濟。……屏營愁苦,累念積慮,為心走使,無有安時。……壽終身死,當獨遠去,有所趣向,善惡之道,莫能知者。       

       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

       /俗諦(處世之道-敦倫盡份/來生做人),自力-勉為其難(機深信)

  宗風

      \真諦(往生之道-老實念佛/臨終往生),他力-信行故易(法深信)

      阿彌陀佛48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

       機是我,可厭;愛不重,不生娑婆;無常→苦;眾生看佛如眾生


       法是佛,可欣;念不一,不生淨土;無我→空;佛看眾生皆是佛


    厭—機(我心、虛妄、穢苦):(正)五蘊有漏身,(依)娑婆:無明覆世間,愛結縛眾生

    欣—法(佛號、真實、淨樂):(正)法報無為身,(依)極樂:光明照十方,法味潤國人

       有了「機/法」對照的略解之後,就捨棄自我不切實際的妄想與掙扎,純一天然的信受彌陀救度,聞佛教誡,稱佛名號,聽任阿彌陀佛的光照攝取,往生淨土成佛也。佛菩薩總是在眾生想不到或不知不求之前,就提早替我們預防與部署了,有一天,當我們業報現前而蒙佛救護之際,才見證了我們的愚惡難轉及佛菩薩的慈悲加護。 以「彼安樂淨土,為正覺阿彌陀善力住持,云何可得思議耶!」故已造攝取,未造抑止—未聞如來正法之前,無明習氣所致,多造惡業,是為可憐憫者(不知者無罪),必救;既聞彌陀法門之後,明信佛智之故,欣向淨土,則不再放縱也,自制。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的沙龍
13會員
328內容數
21世紀的淨土宗--回歸"善導"系
2025/04/20
自知自覺or人云亦云(象山慶25.4.14)     翻閱佛經,拜見如下經文之際,內心感戴而歡喜,學佛人本當如此奉行,雖一時不能成就,但隨緣隨分去做,也可熏習第八識,深值諸佛緣與善淨種。     《大寶積經》卷111:菩薩成就八種法故,於諸佛前蓮花化生。何者為八?一者    乃至失命不說他過,二
Thumbnail
2025/04/20
自知自覺or人云亦云(象山慶25.4.14)     翻閱佛經,拜見如下經文之際,內心感戴而歡喜,學佛人本當如此奉行,雖一時不能成就,但隨緣隨分去做,也可熏習第八識,深值諸佛緣與善淨種。     《大寶積經》卷111:菩薩成就八種法故,於諸佛前蓮花化生。何者為八?一者    乃至失命不說他過,二
Thumbnail
2025/03/06
母子連心相感應(象山慶25.3.2) https://blog.udn.com/6ccc7d15/181908865 或問:ooo老菩薩,20年前中風開腦,不醒人事,小兒子給了美國的親戚;有一次,小兒子回台灣,沒來醫院看生母;幾天後老菩薩清醒,問說「小兒子為何沒來看她?」家人都說「沒聽說他有回
2025/03/06
母子連心相感應(象山慶25.3.2) https://blog.udn.com/6ccc7d15/181908865 或問:ooo老菩薩,20年前中風開腦,不醒人事,小兒子給了美國的親戚;有一次,小兒子回台灣,沒來醫院看生母;幾天後老菩薩清醒,問說「小兒子為何沒來看她?」家人都說「沒聽說他有回
2025/02/18
念佛-居家與群聚(象山慶25.2.8)    「念佛往生」,乃彌陀大願,釋尊廣宣,諸佛作證,超越一切世間之判教,其詮釋權、弘揚權不屬一宗一派所獨佔,誰都不能宣稱「只此一家,別無分號」,乃至被少數人的偏見與盲點所蒙蔽,而代佛決定誰能往生,誰生邊地?或誰順次生、誰順後生?或誰該調熟、誰該攝受?……每個
2025/02/18
念佛-居家與群聚(象山慶25.2.8)    「念佛往生」,乃彌陀大願,釋尊廣宣,諸佛作證,超越一切世間之判教,其詮釋權、弘揚權不屬一宗一派所獨佔,誰都不能宣稱「只此一家,別無分號」,乃至被少數人的偏見與盲點所蒙蔽,而代佛決定誰能往生,誰生邊地?或誰順次生、誰順後生?或誰該調熟、誰該攝受?……每個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語句 哀公聞曰:「何為則民服?」 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以書為媒,傳遞溫暖與力量 在時光的長河中,書籍是閃耀著智慧光芒的寶盒。 贈書,便是傳遞這光芒的溫暖舉動。 企業,團體組織 "中英文版論語" ​贈書 諮洽
Thumbnail
語句 哀公聞曰:「何為則民服?」 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以書為媒,傳遞溫暖與力量 在時光的長河中,書籍是閃耀著智慧光芒的寶盒。 贈書,便是傳遞這光芒的溫暖舉動。 企業,團體組織 "中英文版論語" ​贈書 諮洽
Thumbnail
語句 子張學干祿。 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以書為媒,傳遞溫暖與力量 在時光的長河中,書籍是閃耀著智慧光芒的寶盒。 贈書,便是傳遞這光芒的溫暖舉動。 企業,團體組織 "中英文版論語" ​贈書 諮洽
Thumbnail
語句 子張學干祿。 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以書為媒,傳遞溫暖與力量 在時光的長河中,書籍是閃耀著智慧光芒的寶盒。 贈書,便是傳遞這光芒的溫暖舉動。 企業,團體組織 "中英文版論語" ​贈書 諮洽
Thumbnail
語句 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己。」 以書為媒,傳遞溫暖與力量 在時光的長河中,書籍是閃耀著智慧光芒的寶盒。 贈書,便是傳遞這光芒的溫暖舉動。 企業,團體組織 "中英文版論語" ​贈書 諮洽
Thumbnail
語句 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己。」 以書為媒,傳遞溫暖與力量 在時光的長河中,書籍是閃耀著智慧光芒的寶盒。 贈書,便是傳遞這光芒的溫暖舉動。 企業,團體組織 "中英文版論語" ​贈書 諮洽
Thumbnail
看自己,要看出不足、缺失,並懂得改進。 看別人,要看出長處、專長,並加以學習。
Thumbnail
看自己,要看出不足、缺失,並懂得改進。 看別人,要看出長處、專長,並加以學習。
Thumbnail
語句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以書為媒,傳遞溫暖與力量 在時光的長河中,書籍是閃耀著智慧光芒的寶盒。 贈書,便是傳遞這光芒的溫暖舉動。 企業,團體組織 "中英文版論語" ​贈書 諮洽
Thumbnail
語句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以書為媒,傳遞溫暖與力量 在時光的長河中,書籍是閃耀著智慧光芒的寶盒。 贈書,便是傳遞這光芒的溫暖舉動。 企業,團體組織 "中英文版論語" ​贈書 諮洽
Thumbnail
語句 子曰:「君子不器。」 以書為媒,傳遞溫暖與力量 在時光的長河中,書籍是閃耀著智慧光芒的寶盒。 贈書,便是傳遞這光芒的溫暖舉動。 企業,團體組織贈書 諮洽
Thumbnail
語句 子曰:「君子不器。」 以書為媒,傳遞溫暖與力量 在時光的長河中,書籍是閃耀著智慧光芒的寶盒。 贈書,便是傳遞這光芒的溫暖舉動。 企業,團體組織贈書 諮洽
Thumbnail
原文:三十輻共一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這一段講的是有是無,無是有;有與無,無與有;有跟無,相輔相成。今天有,明天無。今年有,明年無。所以要時時想著無,才會有。   這幾天和方格子格友討論:南懷瑾
Thumbnail
原文:三十輻共一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這一段講的是有是無,無是有;有與無,無與有;有跟無,相輔相成。今天有,明天無。今年有,明年無。所以要時時想著無,才會有。   這幾天和方格子格友討論:南懷瑾
Thumbnail
從「德畜之」出發,重視個體、私有、自主、創新、治理與服務。
Thumbnail
從「德畜之」出發,重視個體、私有、自主、創新、治理與服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