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鑒機-DM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以法為鏡,自照其機(象山慶24.10.10) 

     《莊子.秋水》:以道觀之,物無貴賤。以物觀之,自貴而相賤。以俗觀之,貴賤不在己。以差觀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則萬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則萬物莫不小;……以功觀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則萬物莫不有;因其所無而無之,則萬物莫不無;……以趣觀之,因其所然而然之,則萬物莫不然;因其所非而非之,則萬物莫不非。

    學佛人要以法為鏡,對照「起心動念、言語行為」,並以「因果業報」來評估自我(身心)行為的後果;這麼(依教奉行)去反觀、省察,才一點一滴看到真實的面目與心態。

       我們是怎樣的人?《無量壽經》:心常念惡,口常言惡,身常行惡,曾無一善。……心口各異,言念無實。」「世人薄俗,共諍不急之事,於此劇惡極苦之中,勤身營務,以自給濟。……屏營愁苦,累念積慮,為心走使,無有安時。……壽終身死,當獨遠去,有所趣向,善惡之道,莫能知者。       

       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

       /俗諦(處世之道-敦倫盡份/來生做人),自力-勉為其難(機深信)

  宗風

      \真諦(往生之道-老實念佛/臨終往生),他力-信行故易(法深信)

      阿彌陀佛48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

       機是我,可厭;愛不重,不生娑婆;無常→苦;眾生看佛如眾生


       法是佛,可欣;念不一,不生淨土;無我→空;佛看眾生皆是佛


    厭—機(我心、虛妄、穢苦):(正)五蘊有漏身,(依)娑婆:無明覆世間,愛結縛眾生

    欣—法(佛號、真實、淨樂):(正)法報無為身,(依)極樂:光明照十方,法味潤國人

       有了「機/法」對照的略解之後,就捨棄自我不切實際的妄想與掙扎,純一天然的信受彌陀救度,聞佛教誡,稱佛名號,聽任阿彌陀佛的光照攝取,往生淨土成佛也。佛菩薩總是在眾生想不到或不知不求之前,就提早替我們預防與部署了,有一天,當我們業報現前而蒙佛救護之際,才見證了我們的愚惡難轉及佛菩薩的慈悲加護。 以「彼安樂淨土,為正覺阿彌陀善力住持,云何可得思議耶!」故已造攝取,未造抑止—未聞如來正法之前,無明習氣所致,多造惡業,是為可憐憫者(不知者無罪),必救;既聞彌陀法門之後,明信佛智之故,欣向淨土,則不再放縱也,自制。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21世紀的淨土宗--回歸"善導"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不能想像 (象山慶24.10.9)  佛經、祖論 總是說  「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絕待圓融、超情離見」 「二乘非所測,唯佛獨明了」「不可思、不可議」……  尤其淨土宗 號稱 難解難信 而易行易生  且 自力難成 全靠佛力~~似乎違反 人文思潮   「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
鶴腳長,鴨腳短,就那樣救度(象山慶24.10.9)  就這樣[1]~南無阿彌陀佛  有人說:鴨腳短,鶴腳長,就這樣~念佛 就這樣~救度  可其實~鴨不知短,鶴不覺長, 就這樣~剛好 就這樣~無知  沒短沒長 就這樣 不須吹皺一池春水[2]   話說:詩有別趣,非關理也  短也 長也 由
邁向生命的圓滿(象山慶24.6.1) 生命的由來—造物主、進化論,或其他?    生命的起源,是現代科學、哲學、神學尚未解決的重大問題,是人們關注的焦點。歷史上對這問題也有多種假說,如神靈創造說、自然發生說、化學起源說、天外飛來說;但都是以地球生物為對象,且偏於物質的來源,忽略了生命的內在主體:
快樂,聰明,有品的念佛人(象山慶24.5.27)     現代禪雖然在2003年底隨著李老師的往生而解散了,但諸多弟子在李老師勸請下,直接轉入念佛法門,託付於慧淨法師的照顧與帶領,於2004年成立了善導流「淨土宗」。這個由(捨)禪轉(歸)淨的過程與結果,似乎是阿彌陀佛悲願的預記[1],也是中國佛教
(象山慶24.5.13)      佛(因地)有48(超世/別)願,成佛而酬願成報,每一願成一身,就有48種身相之示現;48願乃總括無量願,無量願有無量身,無量身有無量光,無量光簡約(由博返約)為十二光,無量願收設為48願,亦如三嚴二十九種,入一法句(一法句者,清淨句),十二光入無礙光,48願入第
(慶‘24.2.9)      除夕:早起忙料理,傍晚拜祖先;將就除夕飯,一年又一年。    初一:去哪裡走春? 上香供佛之後,回書桌,翻開論疏,向淨土宗祖師問候~      桌前端坐,讀書寫作,深入法義;離桌辦事,心憶口稱,相續念佛。    就這樣,念
我不能想像 (象山慶24.10.9)  佛經、祖論 總是說  「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絕待圓融、超情離見」 「二乘非所測,唯佛獨明了」「不可思、不可議」……  尤其淨土宗 號稱 難解難信 而易行易生  且 自力難成 全靠佛力~~似乎違反 人文思潮   「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
鶴腳長,鴨腳短,就那樣救度(象山慶24.10.9)  就這樣[1]~南無阿彌陀佛  有人說:鴨腳短,鶴腳長,就這樣~念佛 就這樣~救度  可其實~鴨不知短,鶴不覺長, 就這樣~剛好 就這樣~無知  沒短沒長 就這樣 不須吹皺一池春水[2]   話說:詩有別趣,非關理也  短也 長也 由
邁向生命的圓滿(象山慶24.6.1) 生命的由來—造物主、進化論,或其他?    生命的起源,是現代科學、哲學、神學尚未解決的重大問題,是人們關注的焦點。歷史上對這問題也有多種假說,如神靈創造說、自然發生說、化學起源說、天外飛來說;但都是以地球生物為對象,且偏於物質的來源,忽略了生命的內在主體:
快樂,聰明,有品的念佛人(象山慶24.5.27)     現代禪雖然在2003年底隨著李老師的往生而解散了,但諸多弟子在李老師勸請下,直接轉入念佛法門,託付於慧淨法師的照顧與帶領,於2004年成立了善導流「淨土宗」。這個由(捨)禪轉(歸)淨的過程與結果,似乎是阿彌陀佛悲願的預記[1],也是中國佛教
(象山慶24.5.13)      佛(因地)有48(超世/別)願,成佛而酬願成報,每一願成一身,就有48種身相之示現;48願乃總括無量願,無量願有無量身,無量身有無量光,無量光簡約(由博返約)為十二光,無量願收設為48願,亦如三嚴二十九種,入一法句(一法句者,清淨句),十二光入無礙光,48願入第
(慶‘24.2.9)      除夕:早起忙料理,傍晚拜祖先;將就除夕飯,一年又一年。    初一:去哪裡走春? 上香供佛之後,回書桌,翻開論疏,向淨土宗祖師問候~      桌前端坐,讀書寫作,深入法義;離桌辦事,心憶口稱,相續念佛。    就這樣,念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看自己,要看出不足、缺失,並懂得改進。 看別人,要看出長處、專長,並加以學習。
Thumbnail
原文:三十輻共一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這一段講的是有是無,無是有;有與無,無與有;有跟無,相輔相成。今天有,明天無。今年有,明年無。所以要時時想著無,才會有。   這幾天和方格子格友討論:南懷瑾
Thumbnail
從「德畜之」出發,重視個體、私有、自主、創新、治理與服務。
Thumbnail
未知為「玄」,「道」與「名」乃一體兩面。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看自己,要看出不足、缺失,並懂得改進。 看別人,要看出長處、專長,並加以學習。
Thumbnail
原文:三十輻共一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這一段講的是有是無,無是有;有與無,無與有;有跟無,相輔相成。今天有,明天無。今年有,明年無。所以要時時想著無,才會有。   這幾天和方格子格友討論:南懷瑾
Thumbnail
從「德畜之」出發,重視個體、私有、自主、創新、治理與服務。
Thumbnail
未知為「玄」,「道」與「名」乃一體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