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房市變得遙不可及:低收入族群的購房困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房子不該只是資本的遊戲,它應該是每個家庭安身立命的基礎與希望的所在。」

隨著台灣房價不斷飆升,對許多人來說,「擁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子」這個夢想變得愈加遙不可及。特別是對於收入較低的家庭,這種現實壓力愈發沉重。根據聯徵中心的數據顯示,年收入不足60萬元的低收入房貸族群雖然有所增長,但增幅僅為9%,遠遠落後於高收入族群的50%增幅。這樣的數據不僅揭示了房市的分化,還反映出低收入者在面對購房夢想時,所經歷的種種無奈與困難。

raw-image


房市的高牆:低收入族群的掙扎


對於低收入家庭來說,當前的房價似乎是一堵難以跨越的高牆。每當房價再次飆升,擁有自己的房子就像是在遙遠的夢境中一般遙不可及。房價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薪資的增幅,這意味著,哪怕是省吃儉用多年,低收入家庭依然難以湊足首付款,更遑論承擔每個月的房貸壓力。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看到年收入不足60萬元的家庭僅占房貸增長的9%,而年收入超過百萬元的高收入者則占了50%的增幅。這個數據對比,不僅反映了收入分化對購房能力的深刻影響,還揭示了低收入者在當前房市中的邊緣化。


raw-image


文章重點:


房價快速上漲: 根據統計,過去三年的房價漲幅遠高於薪資增長,這讓許多低收入者的購房夢幾乎成為不可能實現的目標。

低收入房貸族增幅最低: 年收入不足60萬元的房貸族群增幅僅9%,而年收入超過100萬元的高收入族群增幅則達到50%。

年輕人面臨更大壓力: 許多年輕人初入職場,薪資增幅有限,面對高額首付和房價,只能選擇推遲甚至放棄購房,轉而長期租房生活。

市場排擠效應: 來自產業發展區域的高收入購房者,推動了當地房價上漲,無形中排擠了低收入者的購房機會。

raw-image


具體量化數據的比較


1. 高收入 vs 低收入房貸增長:

高收入者(年收入超過100萬元):房貸件數增長50%,成為購房市場的主力。

低收入者(年收入不足60萬元):房貸件數僅增長9%,購房能力受限,市場佔有率明顯縮小。

2. 區域房市差異:

台南市:高收入房貸族群增幅高達89%,當地房價上漲快速,主要受台積電設廠及產業發展影響,進一步壓縮低收入者的購房空間。

台北市:高收入房貸族增幅僅25%,但房價基期高,讓許多低收入者早已望而卻步,購房對他們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這些數據顯示出台灣房市中存在的嚴重不均現象,特別是在房價快速增長的背景下,低收入者的購房夢想變得越來越難以實現。而這不僅僅是一組冰冷的數字,背後反映的是數十萬家庭的生活困境。


年輕人與低收入者的無奈


對於剛踏入職場的年輕人和收入有限的家庭來說,購房似乎成為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面對著不斷攀升的房價和不變的薪資,他們的選擇似乎越來越有限。許多人不得不接受長期租房的現實,甚至放棄了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的夢想。

raw-image


這種無奈感在社會上正逐漸蔓延。每當一位年輕人打開房市的價格清單,看到天價的房屋標價時,那種絕望和無力感往往令人難以釋懷。房子不僅僅是住所,它象徵著穩定和歸屬感,然而,對於收入較低的人來說,這個象徵變得愈發遙不可及。


誰能幫助低收入者實現購房夢?


面對這樣的房市現實,政府的政策支持至關重要。 如果缺乏有效的政策干預,房市可能會繼續被高收入者主導,低收入者的購房夢想將進一步被壓縮。政府應該考慮推出更多針對低收入家庭和首次購房者的購房補助,並嚴格監管投資性購房行為,避免資金雄厚的投資客進一步推高房價。


除此之外,提供更靈活的房貸方案,例如延長還款年限、降低利率,或是提供購房貸款補助,都可以幫助收入較低的家庭緩解購房壓力。

raw-image


結語


對於收入有限的家庭來說,台灣當前的房市似乎是一場不公平的比賽。那些擁有更多資源的人,能夠輕易進入市場,享受資產增值的好處;而低收入者則被排除在外,連邁向購房夢想的門檻都越來越難以跨越。


房子不應該只是資本遊戲的籌碼,它應該是一個人生活的基礎、一個家庭的依靠。 未來,我們需要更多具有人情味的政策,讓那些收入較低的人也能看到希望,能相信這個城市還有他們的一席之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中產財富之旅
41會員
137內容數
一名中年上班族。通過多年努力和資產配置,資產已累積到一定程度。雖然尚未實現完全財務自由,但這些經驗讓我在面對裁員風險時能保持財務安全。 在這個沙龍裡,我將分享自己的財務累積經驗與歷程,包括如何通過儲蓄、投資和資產配置達到現階段的財務狀況。希望這些分享能幫助大家在財務管理的道路上少走彎路,共同實現更穩定的財務未來。
中產財富之旅的其他內容
2025/04/23
關稅還在吵,庫存卻已經默默攀升,這波市場熱度不是回暖,是回光返照。
Thumbnail
2025/04/23
關稅還在吵,庫存卻已經默默攀升,這波市場熱度不是回暖,是回光返照。
Thumbnail
2025/04/17
當大家在討論關稅、貿易戰、金價避險的時候,我的問題比較簡單:那我的錢,還夠嗎?
Thumbnail
2025/04/17
當大家在討論關稅、貿易戰、金價避險的時候,我的問題比較簡單:那我的錢,還夠嗎?
Thumbnail
2025/04/16
不是奢侈,是想喘口氣。問題是,每次喘一下,腦袋就開始跑退休模擬器。
Thumbnail
2025/04/16
不是奢侈,是想喘口氣。問題是,每次喘一下,腦袋就開始跑退休模擬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僅依靠房地產來衡量凈資產是不全面的,流動資產如股票、債券及現金同樣重要。房地產流動性差且風險分散性低,過度依賴房地產可能導致資金周轉困難,成為“有房地產的窮人”。綜合評估凈資產應同時考慮房地產和流動資產,以確保財務健康和穩定。
Thumbnail
僅依靠房地產來衡量凈資產是不全面的,流動資產如股票、債券及現金同樣重要。房地產流動性差且風險分散性低,過度依賴房地產可能導致資金周轉困難,成為“有房地產的窮人”。綜合評估凈資產應同時考慮房地產和流動資產,以確保財務健康和穩定。
Thumbnail
華人社會,🌲有土斯有財,是在普遍不過的道理,買房文化深植民心,大家都想擁有自己的小窩,但近年,房價速度飛漲,實質薪資倒退,小資族😭很難憑藉自己的力量,輕鬆購得自己的小居。 以租代買,當然也是替代選項,自己的選擇路線不同,未來的際遇也會不同,💡沒有好或不好,純粹只是不同的選擇。但,身處在偉大的我
Thumbnail
華人社會,🌲有土斯有財,是在普遍不過的道理,買房文化深植民心,大家都想擁有自己的小窩,但近年,房價速度飛漲,實質薪資倒退,小資族😭很難憑藉自己的力量,輕鬆購得自己的小居。 以租代買,當然也是替代選項,自己的選擇路線不同,未來的際遇也會不同,💡沒有好或不好,純粹只是不同的選擇。但,身處在偉大的我
Thumbnail
2021-2022年初,我曾經瘋狂的想要購屋置產,認為自己穩定的收入可以負擔房貸壓力,對於沒有貸款經驗的我,突然被朋友一棒打醒。再我蒐集多方資訊後,我放棄了購屋的念頭。主要是我目前的家,就能符合我居住的需求;再來,要背負30年房貸,生活品質肯定會受到影響。
Thumbnail
2021-2022年初,我曾經瘋狂的想要購屋置產,認為自己穩定的收入可以負擔房貸壓力,對於沒有貸款經驗的我,突然被朋友一棒打醒。再我蒐集多方資訊後,我放棄了購屋的念頭。主要是我目前的家,就能符合我居住的需求;再來,要背負30年房貸,生活品質肯定會受到影響。
Thumbnail
每個家庭都需要有一個安樂窩,與其長期交租,不如供樓。因為,供樓代表實際的住屋支出就是供樓的利息。在現時低息環境,遠遠比租金開支為低。同時,自住用途的物業享受稅收上的優惠,購買的成本相對較低。 對家庭理財來說,是正確的看法,只是需要留意負擔能力,避免購買負擔不起的物業則可。負擔能力的意思不是指壓力測
Thumbnail
每個家庭都需要有一個安樂窩,與其長期交租,不如供樓。因為,供樓代表實際的住屋支出就是供樓的利息。在現時低息環境,遠遠比租金開支為低。同時,自住用途的物業享受稅收上的優惠,購買的成本相對較低。 對家庭理財來說,是正確的看法,只是需要留意負擔能力,避免購買負擔不起的物業則可。負擔能力的意思不是指壓力測
Thumbnail
今天來聊聊 big issue: 房子。 在這個時代,我們需要的不是各種情緒煽動和販賣恐懼,而是更多的溫柔和理性來面對這個屬於大多數人的難題。
Thumbnail
今天來聊聊 big issue: 房子。 在這個時代,我們需要的不是各種情緒煽動和販賣恐懼,而是更多的溫柔和理性來面對這個屬於大多數人的難題。
Thumbnail
美好的房子 新聞說:👀 立法院法制局專家指出,根據一項六都房價負擔能力與生育率長期研究來看,發現全國總生育率與房屋貸款負擔率有相關,也就是房價負擔能力越低、同時間總生育率就越低,且以雙北、台中等區域較明顯 。 ✍️就我的觀察來看,房價的確是會壓縮到大家的生活水準,為了買房可能生活現金流都不夠生活
Thumbnail
美好的房子 新聞說:👀 立法院法制局專家指出,根據一項六都房價負擔能力與生育率長期研究來看,發現全國總生育率與房屋貸款負擔率有相關,也就是房價負擔能力越低、同時間總生育率就越低,且以雙北、台中等區域較明顯 。 ✍️就我的觀察來看,房價的確是會壓縮到大家的生活水準,為了買房可能生活現金流都不夠生活
Thumbnail
買房好?還是租房好?一直都是個大哉問。問三位房產大師可能會得到四種答案。既然這樣,何不只審視自己的需求?你準備要結婚了?需要一個穩定的住所?小孩學區問題?是否擁有存款可作為購屋自備款?先想好自己的答案,讓鬼宿帶你從 Money 的角度看購屋這件事。全球低利時代來臨,其實你可以買房;也應該買房。
Thumbnail
買房好?還是租房好?一直都是個大哉問。問三位房產大師可能會得到四種答案。既然這樣,何不只審視自己的需求?你準備要結婚了?需要一個穩定的住所?小孩學區問題?是否擁有存款可作為購屋自備款?先想好自己的答案,讓鬼宿帶你從 Money 的角度看購屋這件事。全球低利時代來臨,其實你可以買房;也應該買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