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大英帝國衰亡史:《興亡的世界史:大英帝國的經驗——喪失美洲,帝國的認同危機與社會蛻變》讀後感
付費限定

大英帝國衰亡史:《興亡的世界史:大英帝國的經驗——喪失美洲,帝國的認同危機與社會蛻變》讀後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失去美洲的大英帝國,意外的讓《羅馬帝國衰亡史》成為大眾暢銷書

啟蒙時代的英國歷史學家吉朋,以《羅馬帝國衰亡史》聞名於世,用現代的眼光來看,全書超過160萬字的驚人篇幅,怎麼看都只會是學術圈的冷門著作,卻在當時的英國社會造成轟動。據當年吉朋的描述,他的著作不只出現在家庭的餐桌上,連仕女的梳妝台上也會擺《羅馬帝國衰亡史》,當時的英國社會,不分男女老幼,全都沉浸在羅馬帝國衰亡的哀傷氣氛中。

當時英國到底發生受到了什麼打擊,會讓社會大眾突然統統變成羅馬帝國歷史控,發瘋似的去啃那160萬字的巨著?於1775年開始的美洲獨立戰爭,在世仇法國參戰的情況下,大英帝國失去了北美十三州,這種被同文同種的美洲同胞拋棄所造成的巨大衝擊,可說是大英帝國成立之後所面臨的最大危機。自許為當代羅馬帝國的大英帝國,此時認真的去回顧羅馬帝國衰亡的過程,可說是當時的英國社會集體療傷的儀式。

啟蒙時代所強調的理性、科學、求真求實,充份呈現在《羅馬帝國衰亡史》的內容之中,面對衰亡過程中的重大事件,如基督教興起、「蠻族」入侵羅馬帝國、伊斯蘭世界的擴張、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的力圖振作、十字軍東征與蒙古西征的衝擊…等等,吉朋都是以高度理性自制的態度,去深入探討這些事件的來龍去脈,而他不完全以歐洲中心論來看待這些事件的態度,也讓他成為當時保守衛道人士的箭靶;但是吉朋以寬廣的視野看待世界史的魄力,充份展現了大英帝國即使遇到挫折也堅持自制自重、不自怨自艾的紳士氣度,這也是我讀《羅馬帝國衰亡史》深深體會到的英式硬頸精神。

欲蓋彌彰的「解放奴隸運動」:身為奴隸貿易共犯的大英帝國

到了一七三○年左右,布里斯托以英國最大的奴隸貿易據點為人所熟知。從該港出航的奴隸貿易船超過兩千一百艘,運送了五十多萬名非洲人到西印度群島或美洲殖民地當奴隸〈第四章:解放奴隸的帝國〉

連接歐洲、非洲、美洲的奴隸貿易路線,就是從布里斯托(或是後來的倫敦與利物浦)載滿殖民地所需的日用品,途中停在西非沿岸,透過以物易物的方式把奴隸塞滿船內,再將這些奴隸送往西印度群島,在甘蔗園、棉花田、可可園辛苦的工作。當時英國對糖的需求量非常的高,以十八世紀初為例,英國的蔗糖消費量是法國的九倍,然而甘蔗的種植需要大量的人力,沒有這些奴隸大量投入西印度群島的農場,根本沒辦法應付這麼大量的蔗糖需求。因為奴隸的需求量很大,一直到1807年廢止奴隸制度之前,布里斯托商人一直都未退出奴隸市場。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020 字、5 則留言,僅發佈於J Premium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沈溺在經典閱讀中的 John Lin
16.6K會員
285內容數
除了自創內容之外,也讓我們用J Premium來打群架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因為追逐香辛料而興起的東印度貿易 香辛料在歐洲的飲食歷史上淵遠流長,至少在羅馬帝國的時代,已經在餐桌上大量使用來自黎凡特(泛指東地中海的沿岸地區)與埃及的香辛料,像是用途廣泛的胡椒,甚至被當作貨幣來使用。在羅馬帝國滅亡、伊斯蘭興起的中世紀,這些香辛料的貿易,掌握在伊斯蘭教徒與猶太人的手上
目前世界史尚沒有定論的一大問題,就是被俄羅斯稱為「韃靼之軛」的一段歷史:在十三世紀蒙古西征時,俄羅斯被納入蒙古欽察汗國的版圖內,經過兩百多年之後,俄羅斯好不容易才擺脫蒙古屬國的身分。歷史學家對於這兩百多年蒙古統治的功過,直到現在還處於眾說紛紜的狀況
講到全世界自然環境的重大差異,就不能不提到緯度這個極為重要的因素,緯度創造了寒帶、溫帶、熱帶等氣候,而這些不同的氣候,很自然的造就了不同生活形態、不同個性的民族,而這些民族的命運,也取決於緯度所帶來的祝福、甚至詛咒。
「消滅一個民族的第一步就是抹煞掉它的記憶,毀滅它的書籍、音樂、文化、歷史。然後找人重寫新書、製造新文化、創造新歷史。不久這個民族就會開始忘掉它的過去和現在,那麼外面的世界要把它遺忘就更快不過了。」《笑忘書》——米蘭.昆德拉 米蘭.昆德拉這段論述,講
接著到來的是繁華的時代,到了闍耶跋摩七世時代(在位期間一一八一~一二一九年),國家的目標就是將佛恩傳布各地。這樣的根本策略影響原來的印度教傳統主義,並帶來了從根本開始的變革。促使變革的佛教思想,著重內在的精神生活,此時的雕像脫去了衣裳,樣貌轉變成明朗的表情又帶有神秘微笑…
因為追逐香辛料而興起的東印度貿易 香辛料在歐洲的飲食歷史上淵遠流長,至少在羅馬帝國的時代,已經在餐桌上大量使用來自黎凡特(泛指東地中海的沿岸地區)與埃及的香辛料,像是用途廣泛的胡椒,甚至被當作貨幣來使用。在羅馬帝國滅亡、伊斯蘭興起的中世紀,這些香辛料的貿易,掌握在伊斯蘭教徒與猶太人的手上
目前世界史尚沒有定論的一大問題,就是被俄羅斯稱為「韃靼之軛」的一段歷史:在十三世紀蒙古西征時,俄羅斯被納入蒙古欽察汗國的版圖內,經過兩百多年之後,俄羅斯好不容易才擺脫蒙古屬國的身分。歷史學家對於這兩百多年蒙古統治的功過,直到現在還處於眾說紛紜的狀況
講到全世界自然環境的重大差異,就不能不提到緯度這個極為重要的因素,緯度創造了寒帶、溫帶、熱帶等氣候,而這些不同的氣候,很自然的造就了不同生活形態、不同個性的民族,而這些民族的命運,也取決於緯度所帶來的祝福、甚至詛咒。
「消滅一個民族的第一步就是抹煞掉它的記憶,毀滅它的書籍、音樂、文化、歷史。然後找人重寫新書、製造新文化、創造新歷史。不久這個民族就會開始忘掉它的過去和現在,那麼外面的世界要把它遺忘就更快不過了。」《笑忘書》——米蘭.昆德拉 米蘭.昆德拉這段論述,講
接著到來的是繁華的時代,到了闍耶跋摩七世時代(在位期間一一八一~一二一九年),國家的目標就是將佛恩傳布各地。這樣的根本策略影響原來的印度教傳統主義,並帶來了從根本開始的變革。促使變革的佛教思想,著重內在的精神生活,此時的雕像脫去了衣裳,樣貌轉變成明朗的表情又帶有神秘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