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黑白大廚》三大核心:如何透過衝突、共鳴與行銷實現效益(上)

探索《黑白大廚》三大核心:如何透過衝突、共鳴與行銷實現效益(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黑白大廚:料理階級大戰》在上架後迅速引發了廣泛的社群討論,其熱度不僅在節目播出期間持續高漲,更帶動了後續的商業聯名商品,體現了「長尾效應」。這種現象顯示了節目的成功,不僅依靠其內容吸引觀眾,也依靠強大的話題性維持了長期的關注度。

本文從產品開發的角度,探討《黑白大廚》是如何通過其核心架構,塑造出如此成功的節目。從節目開發的邏輯來看,節目三大核心元素:「衝突點」、「共鳴」和「效益」,構成了其成功的基石。


1. 「衝突點」:借社群熱門議題引發關注

《黑白大廚》在Netflix平台上架,而Netflix的特性——與社群媒體高度互動,讓觀眾隨時能分享觀看心得與反應,不受傳統電視播放時間的限制,讓節目熱度能夠長時間持續發酵。這種流媒體的特點,使節目開發者必須將「衝突點」放置於核心,從而引發更大範圍的討論與關注。



《黑白大廚》的核心衝突來源於「階級」,這一議題觸及了韓國社會深層次的經濟結構與社會分層。節目運用了韓國「湯匙階級論」的概念,將廚師分為「白湯匙」與「黑湯匙」兩類,特別是「黑湯匙흑수저」的韓文發音與「土湯匙홁수저」相同,「土湯匙홁수저」指家境貧窮或低社經地位的人,而節目中的「白湯匙백수저」就等同於「金湯匙금수저」的存在。

這一設定不僅僅是廚藝的較量,更是社會階層間的象徵性對抗。這種「衝突」迅速抓住了韓國觀眾的痛點,尤其是在階級意識強烈的社會環境中,這一話題很容易激發共鳴。


raw-image


2. 「共鳴」:角色設定引發觀眾情感共鳴

影視作品成功的關鍵在於角色與觀眾之間的情感聯繫。《黑白大廚》的「共鳴」來源於「黑湯匙」的選角,這些角色代表了社會中的普通工作者——外送員、學校廚師、家庭主婦、努力拼搏的年輕人。這樣的角色不僅真實且親切,能引發觀眾的深層次共鳴,讓他們在節目中看到自己或身邊人的縮影。


圖片來自TVBS

圖片來自TVBS


另一方面,節目中廚師的「人格特質」同樣是引發共鳴的關鍵。Edward Lee的友善微笑、善於說出動人故事的權聖晙(拿坡里美味黑手黨)、身兼模特兒的廚師Austin Kang(本業也在行的男人)、鄭智善的強勢溫柔,以及低調且有優秀的領導能力的姜勝元(三星)等,都使觀眾在觀看節目時對這些人物產生情感連結。儘管這些廚師在節目中的出現時間有限,但其鮮明的個性讓他們成為了討論的焦點。這種「人格特質」在節目設計時被高度重視,成為引發觀眾情感共鳴的重要因素。


3. 「效益」:人物知名度與行銷效應的相互增強

在影視節目開發中,選角策略不僅是為了節目內容,還必須考慮到商業效益。《黑白大廚》尤其強調參與者的知名度,這不僅僅是為了增強節目本身的吸引力,更是為了擴大行銷效應。


raw-image


在「白湯匙」的選角中,多數參賽者如《韓食大賽2》冠軍李英淑、《拜託了冰箱》常客崔鉉碩等,已經在美食節目中有一定的知名度。這些廚師的過去經歷為節目初期行銷提供了天然的曝光機會,吸引了原有粉絲群體的關注。除此之外,節目還邀請了白種元和安成宰這兩位自帶流量的評審,他們在韓國美食界的地位和影響力為節目本身增加了更大的話題性與市場價值。


結論

《黑白大廚》的成功並非偶然,其核心架構——「衝突點」、「共鳴」與「效益」相互協作,形成了節目的穩固基礎。這些元素不僅為節目創造了豐富的內容,也讓節目能夠在商業層面取得長期的成功。在下篇文章中,我們將進一步探討《黑白大廚》如何基於這三大架構,進行內容的具體構建與執行。

內容總結
鬧劇荒?Netflix片單推薦
5
/5
avatar-img
Salon de l'Ordinary Space
4會員
51內容數
服裝設計→海外打工人→產品開發→品牌行銷→走向心理諮商 一路轉型,一路學會拆解自己和世界 寫些關於職涯探索、心理學、還有人在中途轉彎的故事 小知識+小感悟+小幹話,一起當個有點迷茫但不無聊的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LVMH德州皮件工廠生產問題,分析其生產損耗率高、新手製作精品包款、瑕疵產品出貨等,從品牌基因、供應鏈設計、文化差異三個面向深入解析,對比Ralph Lauren成功的美國製造經驗,精品製造與量產的兼容性,LVMH德州廠的爭議並非單純的製造管理問題,文化整合失敗與品牌策略誤判。
過年出遊,因為讀了潘思亮的自傳《晶華菁華》,於是透過實際入住台南晶英酒店體驗,深入觀察飯店如何運用「利潤中心制」與 4DX(四大紀律)提升經營效率。從員工的服務細節、資源調度到管理層的決策機制,解析如何讓每個部門變成獨立獲利單位,並透過目標管理提升執行力。另外以簡單舉例如何運用概念到自身工作上。
儘管《魷魚遊戲 2》在2024年底上映,仍舊在全球掀起熱潮,在92 個國家排名第一,迅速登上Netflix 全球前十排行榜冠軍,首播觀看更達到數驚人的6800 萬次。 但是,《魷魚遊戲 2》的熱度明顯不如第一季。 《紐約時報》以「第二季遭遇紅燈」為題,指出劇情過於拖沓。《華盛頓郵報》則稱...
LVMH德州皮件工廠生產問題,分析其生產損耗率高、新手製作精品包款、瑕疵產品出貨等,從品牌基因、供應鏈設計、文化差異三個面向深入解析,對比Ralph Lauren成功的美國製造經驗,精品製造與量產的兼容性,LVMH德州廠的爭議並非單純的製造管理問題,文化整合失敗與品牌策略誤判。
過年出遊,因為讀了潘思亮的自傳《晶華菁華》,於是透過實際入住台南晶英酒店體驗,深入觀察飯店如何運用「利潤中心制」與 4DX(四大紀律)提升經營效率。從員工的服務細節、資源調度到管理層的決策機制,解析如何讓每個部門變成獨立獲利單位,並透過目標管理提升執行力。另外以簡單舉例如何運用概念到自身工作上。
儘管《魷魚遊戲 2》在2024年底上映,仍舊在全球掀起熱潮,在92 個國家排名第一,迅速登上Netflix 全球前十排行榜冠軍,首播觀看更達到數驚人的6800 萬次。 但是,《魷魚遊戲 2》的熱度明顯不如第一季。 《紐約時報》以「第二季遭遇紅燈」為題,指出劇情過於拖沓。《華盛頓郵報》則稱...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相信這部影集大家十分熟悉。導演用一件未成年人的殺人案件,從家庭、校園,乃至社會這三個不同層面,引發觀眾思考犯案動機從何而來。簡潔有力的4集,卻在我心中留下感慨與無奈。這次的分享會拆成上下兩篇,會聊聊各集的內容以及我獲得的想法,若有興趣的話,請繼續看下去吧~會提及劇情,若還沒看過影集的人,請斟酌觀看。
全劇沒有血腥,沒有答案,只有一顆少年的心在一鏡到底的壓迫中慢慢崩塌,他不是冷血,只是學會了偽裝;不是無情,只是從沒被好好對待過。這部劇沒有喊話,卻像一記慢慢滲進皮膚的警告,當一個孩子從沒學會如何被愛,他最終會學會怎麼傷人。與其說這是一部驚悚劇,不如說是對我們自己視而不見最大的控訴。
《離線找真愛》是Netflix 2025年初推出的日本戀愛實境節目,節目找來個性和氛圍不同的5位男女,記錄他們在法國尼斯度過的10天旅程,呈現人與人相會、邂逅,認識彼此和留下深刻印記的美好過程。
相信這部影集大家十分熟悉。導演用一件未成年人的殺人案件,從家庭、校園,乃至社會這三個不同層面,引發觀眾思考犯案動機從何而來。簡潔有力的4集,卻在我心中留下感慨與無奈。這次的分享會拆成上下兩篇,會聊聊各集的內容以及我獲得的想法,若有興趣的話,請繼續看下去吧~會提及劇情,若還沒看過影集的人,請斟酌觀看。
全劇沒有血腥,沒有答案,只有一顆少年的心在一鏡到底的壓迫中慢慢崩塌,他不是冷血,只是學會了偽裝;不是無情,只是從沒被好好對待過。這部劇沒有喊話,卻像一記慢慢滲進皮膚的警告,當一個孩子從沒學會如何被愛,他最終會學會怎麼傷人。與其說這是一部驚悚劇,不如說是對我們自己視而不見最大的控訴。
《離線找真愛》是Netflix 2025年初推出的日本戀愛實境節目,節目找來個性和氛圍不同的5位男女,記錄他們在法國尼斯度過的10天旅程,呈現人與人相會、邂逅,認識彼此和留下深刻印記的美好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