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責任解籤—(56)山濤見王衍(下)】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籤詩故事:

昨天的故事說到山濤大哥第一次看到王衍的時候,說他長得帥、水靈,會成為眾人注目的焦點,但是他最後也會成為禍患,讓人民受苦。到底山濤大哥看人的眼光是否真的這麼精準呢?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王衍,字夷甫,瑯琊臨沂人,出身瑯琊王氏,這在當時是有名的世家大族,可以說他是含著金湯匙出生。他很聰明,說起話來條理清晰,因此很小就很有名了,再加上又長得十分帥氣,就成為很快成為當時著名網紅,有百萬粉絲追蹤。只要他隨便說句話,都會有人立刻按讚、轉傳。

raw-image

      只不過,他不只是網紅,也是行船高手啊!見風使舵的技術一流。

      當時,社會流行清談,讀書人以老、莊的思想解釋儒家經義,拋開世俗的想法,專談玄理。王衍當然也很會說,只不過他從哲學到玄學什麼都說,就是不談國家大事。而且只要一遇到自己說的話被糾錯,或遭到其他人反駁,就會轉變說法,成語「信口雌黃」就是從他而來。雌黃是雞冠石,那時候寫字用黃紙,萬一寫錯了就用雌黃塗一塗,把錯字蓋過去後再重寫,這是諷刺他隨口胡說,出爾反爾。

raw-image

      王衍如果只是說些有的沒的博取關注的話,倒也算了。最糟的是他在朝廷擔任高官,但是又不想擔負任何責任,只想要不斷地謀得更高的職位。永嘉五年,石勒帶著大批軍隊攻打西晉,王衍被抓到石勒面前。他跟石勒分析西晉滅亡的原因,自己一點責任都沒有。又告訴石勒,自己不想做官,是不得已才勉強做的,他只想自保,接著又慫恿石勒當皇帝。石勒聽了這話很生氣地回懟說:「你影響力這麼大,又是國家的大官,還說自己不想參與世事!破壞天下就是你的罪。」

      果然,王衍這種只想賺名聲不想擔責任行為的後果,就如山大哥對他的評價一樣。

不負責任解籤:

      山大哥與王衍有很相似的特質,也做相同的事,但是結果卻大不相同。

      兩個人都喜歡老莊的學說,但山大哥以此來安頓身心,讓自己不受外在環境的影響;王衍則是以此來博取外界關注的工具。山大哥也在官場賞汲汲營營,但是他的作為對於安定國家政權,穩定社會秩序,有一定程度貢獻;王衍只是想不斷地想要得到更高的官位,但是真要他做點事,負點責任時,他又立刻甩鍋,推卸說一切都是別人逼他的,其實自己一點都不想要這些,為自己鋪好逃避的後路。

      所以,山大哥當官時,西晉可以從混亂中得到難得的安定,但王衍為官時,西晉卻是暴風雨前的寧靜。

      這其中的關鍵在於,山大哥是把力量用在自己身上,而王衍則是放在別人身上。

raw-image

      以讀書來說,山大哥透過對老莊思想的研究,來幫助自己做到安貧樂道,但王衍則是想要別人的認同與追捧;拿為官而言,山大哥面對同事的質疑,他不爭辯只是將自己所做的事公開出來,讓事實證明他真的在做事,不是在謀權,以撫養嵇紹來說,他用心栽培沒有辜負好友臨終的請託;但是王衍則是言行不一致,嘴巴說不想當官,但一直在官場中打滾。若他真的不願意,為何不乾脆辭官去當隱士?若再看山大哥撫養嵇紹這件事的話,更可以看見他的用心栽培,沒有辜負好友臨終的請託。

      山大哥著重在做好自己的事,而王衍則是聚焦做什麼才能得到關注,並從中得利。

籤詩吉凶:

      所長認為這是一支做事時,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做好自己本職的上籤。

      就像故事的兩個主角,山濤不管是隱居也好,為官也罷,甚至是照顧嵇紹,他都是做好自己的本質。對於外界的評論,他的心情有沒有波瀾起伏,應該有吧,但是他並不因此隨之起舞,反而是以成果向不認同他的人證明,自己的出發點與作為,跟他們所說的不同。

      而王衍就不是這樣了,他總是在看,看別人的回應,只要有一點點負評出現,他的反應大多是變和辯而已。不管做任何事,他沒有想過要承擔責任,只想爽爽獲得好處而已,所以石勒才會說破壞天下就是他的罪。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寧閱療癒工作坊
26會員
334內容數
生活中的故事,故事中的發現
寧閱療癒工作坊的其他內容
2025/04/21
當人生處於低谷,命運不順時,不一定要靠家世或讀書才華才能翻身。透過管仲與鮑叔牙的故事,傳達出真正能讓人從谷底翻身、成為人生勝利組的關鍵,是遇見一位真心賞識你、在你最慘時還願意支持你的人。即使出身平凡,也能透過真誠的友誼與貴人相助而改變命運,最終獲得成功。
Thumbnail
2025/04/21
當人生處於低谷,命運不順時,不一定要靠家世或讀書才華才能翻身。透過管仲與鮑叔牙的故事,傳達出真正能讓人從谷底翻身、成為人生勝利組的關鍵,是遇見一位真心賞識你、在你最慘時還願意支持你的人。即使出身平凡,也能透過真誠的友誼與貴人相助而改變命運,最終獲得成功。
Thumbnail
2025/04/14
即使幸運來臨得毫無預兆,是否能接住,往往取決於一個人平時的行為選擇與內在修養。江中立因拒絕同伴的惡作劇、堅守原則並保持努力讀書,不僅避免了禍事,還意外獲得皇帝賞識、成為狀元。這支籤詩提醒我們:行善不為名,守德不為利,幸運往往降臨在那些心存善念、踏實努力又懂得保護自己的人身上。
Thumbnail
2025/04/14
即使幸運來臨得毫無預兆,是否能接住,往往取決於一個人平時的行為選擇與內在修養。江中立因拒絕同伴的惡作劇、堅守原則並保持努力讀書,不僅避免了禍事,還意外獲得皇帝賞識、成為狀元。這支籤詩提醒我們:行善不為名,守德不為利,幸運往往降臨在那些心存善念、踏實努力又懂得保護自己的人身上。
Thumbnail
2025/04/07
「陰影」是我們不願承認的部分,但它可能成為我們的命運;唯有正視這些陰影,才能避免它們的影響。籤詩啟示我們,通過誠心禱告和自我反省,坦然面對自己的行為,進而找到內心的平和。只有勇敢地接納自己的全部,包括陰影與缺點,才能獲得穩定的情緒與圓滿的人生,正如榮格所言:「學會接受自己是人生最重要的功課。」
Thumbnail
2025/04/07
「陰影」是我們不願承認的部分,但它可能成為我們的命運;唯有正視這些陰影,才能避免它們的影響。籤詩啟示我們,通過誠心禱告和自我反省,坦然面對自己的行為,進而找到內心的平和。只有勇敢地接納自己的全部,包括陰影與缺點,才能獲得穩定的情緒與圓滿的人生,正如榮格所言:「學會接受自己是人生最重要的功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王衍和山濤之間的性格對比,揭示了他們在官場的不同作為及其影響。王衍作為一位只求名聲而不負責任的高官,最終導致西晉的混亂,而山濤則專注於自己的本職工作,為國家帶來了一定的穩定。本文深入分析這兩位歷史人物的行為及其背後的思想,並探討個人在社會中的責任感與行為後果。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王衍和山濤之間的性格對比,揭示了他們在官場的不同作為及其影響。王衍作為一位只求名聲而不負責任的高官,最終導致西晉的混亂,而山濤則專注於自己的本職工作,為國家帶來了一定的穩定。本文深入分析這兩位歷史人物的行為及其背後的思想,並探討個人在社會中的責任感與行為後果。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三國時期西晉的官員山濤的故事,探討他在竹林七賢中的角色與影響力。山濤雖出身清貧,卻因喜愛老莊哲學而擁有深厚的內涵。他與嵇康、阮籍等好友的緊密關係影響了他的人生選擇及政治生涯。最後,山濤接受了好友的託孤重責,顯示出其深厚的友情與智慧。文章也引發讀者對王衍的未來思考。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三國時期西晉的官員山濤的故事,探討他在竹林七賢中的角色與影響力。山濤雖出身清貧,卻因喜愛老莊哲學而擁有深厚的內涵。他與嵇康、阮籍等好友的緊密關係影響了他的人生選擇及政治生涯。最後,山濤接受了好友的託孤重責,顯示出其深厚的友情與智慧。文章也引發讀者對王衍的未來思考。
Thumbnail
唐太宗能夠建立非凡功業,既有「時勢造英雄」的元素,隋朝統一天下,建立了制度,成為唐太宗的藍本,也有「時勢造英雄」的元素,太宗的個人政治魄力,尤其展現在其用人之道。制度方面,前文已有所論述,以下是討論太宗個人與盛世的關係。 唐太宗用人之道,其一是「不問出身,不避親疏」。大臣之中,房玄齡和杜如晦都是太
Thumbnail
唐太宗能夠建立非凡功業,既有「時勢造英雄」的元素,隋朝統一天下,建立了制度,成為唐太宗的藍本,也有「時勢造英雄」的元素,太宗的個人政治魄力,尤其展現在其用人之道。制度方面,前文已有所論述,以下是討論太宗個人與盛世的關係。 唐太宗用人之道,其一是「不問出身,不避親疏」。大臣之中,房玄齡和杜如晦都是太
Thumbnail
@在看大明王朝劇集時,很喜歡劇裡的浙江巡撫胡宗憲的演技。演員王慶祥把胡宗憲的深沉多謀,顧全大局,愛護百姓,演得入木三分。@其中,最喜歡胡宗憲和縣官馬寧遠的一段對話,馬寧遠為了幫宰相嚴嵩父子補上貪汙的虧空,執行了嚴黨毀掉堤防,故意讓淳安縣的田地全部被淹的殘忍命令,因為嚴黨想要淳安縣的百姓全部放棄種
Thumbnail
@在看大明王朝劇集時,很喜歡劇裡的浙江巡撫胡宗憲的演技。演員王慶祥把胡宗憲的深沉多謀,顧全大局,愛護百姓,演得入木三分。@其中,最喜歡胡宗憲和縣官馬寧遠的一段對話,馬寧遠為了幫宰相嚴嵩父子補上貪汙的虧空,執行了嚴黨毀掉堤防,故意讓淳安縣的田地全部被淹的殘忍命令,因為嚴黨想要淳安縣的百姓全部放棄種
Thumbnail
最近社會上又爆出一波失言討論的風潮,該如何處置當事人的問題引起了多元議論,反應出了現代社會的進步與寬容。 同樣是亂說話,若在古代,可能會直接「物理性死亡」呢! 《太平廣記》中記載了一位武則天時期韓姓官員的故事,他因為口不擇言,最後不得善終。 現就讓我們以古為鑑,一起來看看失言的後果吧!
Thumbnail
最近社會上又爆出一波失言討論的風潮,該如何處置當事人的問題引起了多元議論,反應出了現代社會的進步與寬容。 同樣是亂說話,若在古代,可能會直接「物理性死亡」呢! 《太平廣記》中記載了一位武則天時期韓姓官員的故事,他因為口不擇言,最後不得善終。 現就讓我們以古為鑑,一起來看看失言的後果吧!
Thumbnail
東漢發生了兩次黨錮之禍。 傳說中,黨錮之禍就是東漢士人跟宦官爆發的大型衝突。 不過事實上,第一次非但跟宦官沒甚麼直接關聯,更由於宦官跟士人之間盤根錯節的關係網,而由宦官出面請皇帝大赦。 但第二次就真的不死不休了。 會走到這個地步,跟死硬派的陳蕃,絕對有關係……
Thumbnail
東漢發生了兩次黨錮之禍。 傳說中,黨錮之禍就是東漢士人跟宦官爆發的大型衝突。 不過事實上,第一次非但跟宦官沒甚麼直接關聯,更由於宦官跟士人之間盤根錯節的關係網,而由宦官出面請皇帝大赦。 但第二次就真的不死不休了。 會走到這個地步,跟死硬派的陳蕃,絕對有關係……
Thumbnail
    王荊公1介甫,退2處金陵3。一日,幅巾4杖屨5,獨遊山寺,遇數客盛談文史,詞辯紛然6。公坐其下,人莫之顧7。有一人徐8問公曰:「亦知書否?」公唯唯9而已,復問公何姓,公拱手10答曰:「安石姓王。」眾人惶恐11,慚俯12而去。
Thumbnail
    王荊公1介甫,退2處金陵3。一日,幅巾4杖屨5,獨遊山寺,遇數客盛談文史,詞辯紛然6。公坐其下,人莫之顧7。有一人徐8問公曰:「亦知書否?」公唯唯9而已,復問公何姓,公拱手10答曰:「安石姓王。」眾人惶恐11,慚俯12而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