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美聯社)
人工智慧(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通過計算機系統模擬人類智能。它包含了學習、推理、感知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分析、解釋和適應信息的算法,自主學習以提升決策能力。
根據智能程度,AI 可以分為三類:
狹義人工智慧(Narrow AI):也叫「弱人工智慧」,專注於單一任務,如語音識別或影像處理。
廣義人工智慧(General AI):又稱「強人工智慧」,具有類似人類的多面智能,可以在不同情境中學習和適應。
超人工智慧(Superintelligence):未來設想中超越人類智慧的 AI,能更快、更全面地解決問題。
目前,我們主要集中於狹義 AI,而廣義 AI 和超人工智慧仍在探索之中。
1956年,美國達特茅斯學院會議首次提出了「人工智慧」一詞,標誌著 AI 的正式起點。約翰·麥卡錫、馬文·明斯基等人提出了用機器模仿人類智能的構想。
同時期,艾倫·圖靈提出了圖靈測試,作為判定機器是否具備智能的標準,為 AI 研究奠定了基礎。
圖靈測試:測試機器是否能像人一樣自然地進行對話並判斷機器是否具有智慧
專家系統使用規則來解決特定領域的問題,如醫學診斷和工程診斷。但由於硬體限制和演算法效率不足,AI 研究未達預期,資金不足,業界對 AI 失去信心,進入第一次「AI寒冬」。
隨著計算能力的提升,專家系統再度興起。日本政府推動的「第五代計算機系統」讓 AI 技術逐漸成熟。但專家系統缺乏靈活性和高成本導致 AI 進入第二次「寒冬」。
隨著大數據技術、演算法改進和硬體的進步(特別是 GPU),機器學習崛起,成為 AI 核心技術之一。2012年,卷積神經網絡(CNN)在圖像識別比賽中展現出驚人的準確度,深度學習成為 AI 研究主流。
2016年AlphaGo對弈李世乭
深度學習和強化學習技術取得突破,AI 應用於醫療、金融、智能助理、無人駕駛等領域。OpenAI 的 GPT 和 Google 的 BERT 等大型語言模型在自然語言處理中表現優異。
AI 技術逐漸滲透各行各業,但也引發倫理、隱私和社會影響問題。
定義:機器學習是 AI 的一個子領域,通過設計算法讓機器從數據中學習並預測結果,無需明確編程指令。
應用場景:分類、回歸、推薦系統等。主要分為監督學習、非監督學習和半監督學習。
特點:通過不斷更新的數據和算法提升模型精確性,通常需要大量數據和運算資源。
定義:深度學習是機器學習的子集,通過模仿人腦神經元結構的多層神經網絡處理數據。
應用場景:圖像識別、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自動駕駛等。
特點:能自動提取數據中的高階特徵,擅長處理高維度和非結構化數據,如影像和文本,但訓練過程資源消耗大。
定義:強化學習讓智能體(agent)在環境中行動,從回饋中學習,以最大化累積獎勵。
應用場景:遊戲AI、自動駕駛、機器人學習等。
特點:強化學習目標是學習最佳行動策略,不需要標記數據。通過試錯和不斷反饋,代理學會優化行為來達到最佳結果。
關於人工智慧的主要領域詳述請看我的另一篇文章: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與強化學習的區分與聯繫
大數據與雲計算的加持:數據量爆炸性增長和雲計算發展,為 AI 提供有力支撐。
AI 算法的突破:如圖像神經網絡(GNN)等高效網絡結構,被探索應用於更複雜的數據結構。可解釋性與倫理問題:AI 「黑箱」特性使決策過程難理解,未來將更多探索 AI 可解釋性。同時,倫理和隱私問題也將成為重點考量。
AI 正逐漸成為未來社會發展的基礎力量,無論在醫療診斷、智慧城市建設、金融風控、教育還是自動駕駛領域,都具有巨大潛力。隨著技術進步和社會需求增長,AI 在不遠將來將改變人類生活方式,成為科技進步的重要驅動力。
參考文獻
Russell, S., & Norvig, P. (2009).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 Modern Approach. Pearson.
Goodfellow, I., Bengio, Y., & Courville, A. (2016). Deep Learning. MIT Press.
Domingos, P. (2015). The Master Algorithm: How the Quest for the Ultimate Learning Machine Will Remake Our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