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bonhomme」以為是講「雪人」的故事,哈哈~語文還是學得半吊子!雪人需要再加用「雪」(neige)做的才是完整說法啦!
《小娃兒和紅線頭》(Bonhomme et le fil rouge),文/Anne-Gaëlle Balpe、圖/Éve Tharlet
這位「bonhomme」有出系列,我在Lille-里爾知名古蹟(舊證券交易所)內的二手書市場買的是2014年出版的,哇!十年前的書,有些敘事方式已成「典型」(公式)。
來說說這個故事公式…不!這個故事典型:
小娃兒在風中散步,手上捏著一根紅色羊毛線頭,那是從一隻絨毛玩具頭頂脫落的。一陣風將這根喜愛的紅線吹遠,飄呀飄~落進鳥巢裡,正準備孵蛋的鳥媽媽感謝有這根毛線熱力相助,贈與小娃兒兩根長羽。小娃兒把玩兩根羽毛來到河邊,遇見為渡河發愁的螞蟻,於是改將羽毛做成一艘風帆,螞蟻用三粒穀食表達謝意。小娃兒來到大樹旁歇會兒,又將穀粒給了餓壞的刺蝟。刺蝟用了個「怪東西」回報,那是剛剛一陣風吹到牠背刺上的。
小娃兒一看——哇嗚!我的紅線頭。
故事講到這兒,我立即想起要孵蛋育雛的鳥媽媽,那牠怎麼辦?這根紅線頭似乎給鳥媽媽比讓娃兒擁有更有意義些。
作者跟我心念相通,一陣風~小娃兒放開手,任紅線頭飄呀飄~(不算亂丟垃圾吧!)
你猜:紅線頭落向何處?
是「典型」故事,人性中亙久永存的「利他」之心!穿越十年(2014年出版,我2924年讀到),飄洋過海(從里爾到台中),感謝某位「小娃兒」的割愛,我才能在舊書市集撿拾(閱讀)到「這根紅線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