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覆住院之後,真的能順利適應社會生活嗎? 我個人是不太相信啦,有過反覆住院,這些住院的時間,都沒在工作,未來公司面試,你要如何解釋這段時間你在做什麼。有經驗的人都知道絕對不能跟公司提到自己有生病。除非你是應徵勞力工作或是服務業,主管就不會管這些。 我大學第一次住院後,出院為了適應學校生活,比住院前還要痛苦。畢業後的住院,我出院後要重新回歸社會,再繼續面臨原本就已經存在的壓力,我反而要花很多時間適應,才能鼓起勇氣找工作。但通常工作沒多久就做不下去了,也被主管“特別“對待,導致我更待不下去,也可能是我個人問題吧。 為什麼出院需要適應呢?因為住院就像是到了溫室,讓你有夠舒適,隔絕外面一切紛擾。 精神病房護理師,大部分接到要入院的病人都是曾經住過的,都熟識到叫得出名字還可以跟你聊幾句呢。 某台北醫院精神科副護就曾說,「你們就像是候鳥,一段時間就需要回來休息。」 這句話一直留在我心中,常常在思考。 我現在都跟自己說:我絕對!不會再回去住精神病房! 報紙上說的,住院過後能順利回歸社會。 這是如何調查的呢? 回歸社會的定義又是什麼?有多少精神人是只能靠著別人提供金援,才能生活。這樣也算回歸社會嗎? 不過我確實也相信是有人反覆住院後,藥物調整好,出院過後就真的跟正常人沒兩樣,可以繼續奮鬥。但他們是多麼幸運的一群人啊。 --------------------------------------------------------- 文章邏輯、想法、用詞,可能有些不恰當。 目前處於無法編輯腦袋內容的狀態,太雜亂了。未來有機會再回來重新編輯。
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L璇的沙龍
0會員
2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作者詠真分享自身罹患思覺失調症的復元歷程,從自我囚禁到重返職場、回歸社會,強調社會接納與自身努力的重要性,並期盼能給予其他病友希望與支持。
作者詠真分享自身罹患思覺失調症的復元歷程,從自我囚禁到重返職場、回歸社會,強調社會接納與自身努力的重要性,並期盼能給予其他病友希望與支持。

本文探討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間的心理工作,尤其是針對第一次住院的患者,如何協助他們認識疾病、管理症狀,並適應住院生活。透過促進患者的病識感和社會適應能力,臨床心理師的角色至關重要,旨在減少重複住院現象,並指導患者思考未來的人生規劃。文章提供具體建議與心理工作的目標,以幫助患者順利過渡到日常生活中。

本文探討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間的心理工作,尤其是針對第一次住院的患者,如何協助他們認識疾病、管理症狀,並適應住院生活。透過促進患者的病識感和社會適應能力,臨床心理師的角色至關重要,旨在減少重複住院現象,並指導患者思考未來的人生規劃。文章提供具體建議與心理工作的目標,以幫助患者順利過渡到日常生活中。

去機構幫住民上課有好幾週,這些住民本是因為曾有精神疾患到醫院就診,但已恢復到可以回歸社會的程度,只不過還需要學習適應,因此住在機構的最大目標就是讓他們可以完全回到社會上獨立生活。
幾次互動下來,所長和他們的互動越來越自然,不像一開始要非常專注做好表情控制,深怕一個不小心,露

去機構幫住民上課有好幾週,這些住民本是因為曾有精神疾患到醫院就診,但已恢復到可以回歸社會的程度,只不過還需要學習適應,因此住在機構的最大目標就是讓他們可以完全回到社會上獨立生活。
幾次互動下來,所長和他們的互動越來越自然,不像一開始要非常專注做好表情控制,深怕一個不小心,露

本文探討精神病患者的旋轉門效應,強調病識感的重要性,並分析患者重複住院的心理因素。提供的四個步驟,有助於加速病患的自我認識與症狀管理能力發展,減少重複住院的比例。透過理解病情及療程規劃,患者可以更有效地回歸社會,並改善生活品質,提供對於精神疾病理解的深入見解,適合患者及其家屬閱讀。

本文探討精神病患者的旋轉門效應,強調病識感的重要性,並分析患者重複住院的心理因素。提供的四個步驟,有助於加速病患的自我認識與症狀管理能力發展,減少重複住院的比例。透過理解病情及療程規劃,患者可以更有效地回歸社會,並改善生活品質,提供對於精神疾病理解的深入見解,適合患者及其家屬閱讀。

因為照顧爸爸壓力爆煲,想自殺,然後入了精神病房約一星期,休息了幾天現在回來了。
上次入精神病房已二十年前,那是我二十九歲,現在我四十九歲。同一間醫院,同一間病房,病房配置有點不同,還有二十年的的椅子幾張,有新的電視,病人床大致相同,新入院也是入住玻璃房。但好像護士和其他護理人員都不同了,啊!

因為照顧爸爸壓力爆煲,想自殺,然後入了精神病房約一星期,休息了幾天現在回來了。
上次入精神病房已二十年前,那是我二十九歲,現在我四十九歲。同一間醫院,同一間病房,病房配置有點不同,還有二十年的的椅子幾張,有新的電視,病人床大致相同,新入院也是入住玻璃房。但好像護士和其他護理人員都不同了,啊!

當我真的進入「育心身心精神科診所」後,醫生簡單問我狀況,我表明是居家隔離兩個月才發生的,並交代種種始末....
醫生則是說,今年來就診的人相當多,超過半數都是隔離或社會不安風氣,所造成的心理問題,並給我開了兩種不同藥,分別是

當我真的進入「育心身心精神科診所」後,醫生簡單問我狀況,我表明是居家隔離兩個月才發生的,並交代種種始末....
醫生則是說,今年來就診的人相當多,超過半數都是隔離或社會不安風氣,所造成的心理問題,並給我開了兩種不同藥,分別是

死亡並沒有想像中遙遠和可怕,它只是一片虛無,當我從加護病房的床上醒來時,我知道我走過的那一片黑暗很靜謐也很簡單,可是我還是被喚醒,沒辦法再停留在那裡。
我不知道這樣會是停滯不前還是另一種往前邁進,我只是需要再多點時間,去忘記,去重新找回自己。去認知拋棄無所不在,所以從今以後只能更小心翼翼。

死亡並沒有想像中遙遠和可怕,它只是一片虛無,當我從加護病房的床上醒來時,我知道我走過的那一片黑暗很靜謐也很簡單,可是我還是被喚醒,沒辦法再停留在那裡。
我不知道這樣會是停滯不前還是另一種往前邁進,我只是需要再多點時間,去忘記,去重新找回自己。去認知拋棄無所不在,所以從今以後只能更小心翼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