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書筆記:孩童熱痙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鍾明瑄, & 陳卓雄. (2024). 淺談孩童熱痙攣. 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 39(10), 309-313.


熱痙攣是5歲以下孩童最常見的抽搐類型,通常伴隨發燒發生。多數案例集中於6至60個月大的孩子,發燒超過38°C時特別容易引發,且大約三分之一的孩子具有家族病史。

熱痙攣的流行病學

熱痙攣的發生率因地區而異,在西方國家約佔2-5%,而東方國家則達到8-10%。常見病原包括流感、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及嬰兒玫瑰疹等,細菌感染中則以中耳炎最為普遍。此外,某些疫苗接種後(如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疫苗等)也可能引起熱痙攣。

熱痙攣的症狀與類型

熱痙攣多數在感染初期的24小時內發作,發作持續4-7分鐘,常見症狀有失去意識、不規則呼吸、皮膚發白或發紺、全身抽搐等。依症狀可分為:

  1. 單純性熱痙攣:全身性發作,持續少於15分鐘,不復發,無神經學異常。
  2. 複雜性熱痙攣:局部發作,超過15分鐘,可能重複發作或伴有神經學異常。
  3. 熱性癲癇重積狀態:發作超過30分鐘,反覆抽搐並持續意識喪失。

治療及應對方式

熱痙攣多數會自行停止,僅需症狀處理。若抽搐持續超過5分鐘,醫療人員可能會給予抗癲癇藥物(如lorazepam或diazepam),兩者均有效且副作用較少。在持續未止的情況下,可再給予其他抗癲癇藥物如levetiracetam或phenobarbital。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不對單純性熱痙攣的孩子給予長期抗癲癇藥物,除非為熱性癲癇重積狀態。雖然退燒藥可改善發燒不適,無法有效預防熱痙攣發作。大多數熱痙攣不影響孩子的神經或認知發展,但應適當指導家長,避免恐慌。

家長應如何應對?

  1. 保持冷靜,讓孩子處於安全的位置以避免跌傷。
  2. 觀察時間:若抽搐超過5分鐘,請立即就醫。
  3. 不餵藥:避免給予口服藥物或水,以防嗆到。

預後與復發風險

約三分之一的孩子可能會再次經歷熱痙攣,且首次發作年齡越小,復發風險越高。大多數熱痙攣的孩子無需長期藥物治療。希望大家對熱痙攣有一定的理解,正確處理孩子的發作狀況。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r. Livia's Memos 嘉琪醫師隨手記
7會員
59內容數
Dr. Livia's Memos 嘉琪醫師隨手記 Hello!我是嘉琪醫師,這裡是我寫寫衛教文章、念書心得、小說、旅遊筆記、…等等的地方。希望大家喜歡~ 不過我的更新速度很慢,因為我的本業是二寶的媽 :)
2025/04/24
Leqvio(Inclisiran)是一種新型降膽固醇藥物,每半年只需注射一次,為高膽固醇血癥患者提供更便利的治療選擇。本文探討Leqvio的藥物機轉、給藥方式、適用對象、健保給付條件、副作用及與其他降血脂藥物的比較,並提供相關參考資料。
Thumbnail
2025/04/24
Leqvio(Inclisiran)是一種新型降膽固醇藥物,每半年只需注射一次,為高膽固醇血癥患者提供更便利的治療選擇。本文探討Leqvio的藥物機轉、給藥方式、適用對象、健保給付條件、副作用及與其他降血脂藥物的比較,並提供相關參考資料。
Thumbnail
2025/04/22
聽到家裡的寶貝開始學說話,是多麼開心的事!但如果發現孩子說話時好像「卡卡的」、重複某些字或音,甚至拉長聲音,許多家長可能會開始擔心:「我的孩子是不是口吃?」別擔心,孩子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出現一些不流暢的狀況其實很常見,我們家的寶貝也有這個時期。這次的念書筆記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什麼是口吃!
Thumbnail
2025/04/22
聽到家裡的寶貝開始學說話,是多麼開心的事!但如果發現孩子說話時好像「卡卡的」、重複某些字或音,甚至拉長聲音,許多家長可能會開始擔心:「我的孩子是不是口吃?」別擔心,孩子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出現一些不流暢的狀況其實很常見,我們家的寶貝也有這個時期。這次的念書筆記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什麼是口吃!
Thumbnail
2025/04/15
健檢中多數都包含甲狀腺檢查,但常常遇到民眾對於「甲狀腺」感到陌生,或是報告出來後,看到相關異常數值時感到焦慮。其實,甲狀腺是我們身體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分泌器官,它就像一個默默工作的引擎,調控著身體許多重要的功能。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甲狀腺,了解它的基本功能與常見的疾病。
Thumbnail
2025/04/15
健檢中多數都包含甲狀腺檢查,但常常遇到民眾對於「甲狀腺」感到陌生,或是報告出來後,看到相關異常數值時感到焦慮。其實,甲狀腺是我們身體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分泌器官,它就像一個默默工作的引擎,調控著身體許多重要的功能。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甲狀腺,了解它的基本功能與常見的疾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適用病症】癲癇、面肌痙攣、小兒腦癱、小兒多動症、腦膠質細胞瘤等以抽動為特徵的疾病
Thumbnail
【適用病症】癲癇、面肌痙攣、小兒腦癱、小兒多動症、腦膠質細胞瘤等以抽動為特徵的疾病
Thumbnail
網路上說發燒的時候,可以增進身體免疫力,不要輕易退燒,但為什麼去看醫生的時候,有的醫生卻還是會開規則退燒藥給病患吃呢?這樣發燒的時候到底要不要吃退燒藥?
Thumbnail
網路上說發燒的時候,可以增進身體免疫力,不要輕易退燒,但為什麼去看醫生的時候,有的醫生卻還是會開規則退燒藥給病患吃呢?這樣發燒的時候到底要不要吃退燒藥?
Thumbnail
#該就醫嗎? 有以下狀況建議立即就醫。符合下列條件之一,代表孩子病情可能較嚴重,因此需要醫師的評估處置。 孩子發燒時難免精神較差,如果退燒或是體溫相對低時,孩子精神還不錯就可以稍微放心。但若退燒時孩子仍是病懨懨,還是需要提高警覺。孩子精神是好還是壞,有賴照顧者的細心觀察。 病情是動態變化,現在孩子看
Thumbnail
#該就醫嗎? 有以下狀況建議立即就醫。符合下列條件之一,代表孩子病情可能較嚴重,因此需要醫師的評估處置。 孩子發燒時難免精神較差,如果退燒或是體溫相對低時,孩子精神還不錯就可以稍微放心。但若退燒時孩子仍是病懨懨,還是需要提高警覺。孩子精神是好還是壞,有賴照顧者的細心觀察。 病情是動態變化,現在孩子看
Thumbnail
Q 為什麼給了退燒藥還是會燒燒退退? 只要身體還沒完全清除感染病原體,還是會再燒起來,待空襲警報完全解除才會降回正常體溫。不過,如果每次燒退的間隔時間逐漸拉長,溫度高點也會慢慢下降 (整體發燒曲線向下),代表身體感染逐漸獲得控制。 Q 為什麼孩子會畏寒以及手腳冰冷? 前面有提過,發燒就像是空襲警報以
Thumbnail
Q 為什麼給了退燒藥還是會燒燒退退? 只要身體還沒完全清除感染病原體,還是會再燒起來,待空襲警報完全解除才會降回正常體溫。不過,如果每次燒退的間隔時間逐漸拉長,溫度高點也會慢慢下降 (整體發燒曲線向下),代表身體感染逐漸獲得控制。 Q 為什麼孩子會畏寒以及手腳冰冷? 前面有提過,發燒就像是空襲警報以
Thumbnail
孩子發燒了,做父母的您下一步會怎麼做呢? 是立即就醫,還是再觀察? 如果家裡有退燒藥,孩子服用後仍高燒不退,您下一步會是立即就醫,還是再觀察? 大部分兒童就醫的原因都擺脫不了發燒,這個現象在去年新冠疫情上升時尤其明顯。在去年疫情上升時,只要孩子摸起來燙燙的,許多辛苦的家長更是直接衝進醫療院所,造成兒
Thumbnail
孩子發燒了,做父母的您下一步會怎麼做呢? 是立即就醫,還是再觀察? 如果家裡有退燒藥,孩子服用後仍高燒不退,您下一步會是立即就醫,還是再觀察? 大部分兒童就醫的原因都擺脫不了發燒,這個現象在去年新冠疫情上升時尤其明顯。在去年疫情上升時,只要孩子摸起來燙燙的,許多辛苦的家長更是直接衝進醫療院所,造成兒
Thumbnail
很多人對中醫都有一個誤解,認為中藥的藥效都是慢的,如果急症都是要吃西藥,其實並不盡然。
Thumbnail
很多人對中醫都有一個誤解,認為中藥的藥效都是慢的,如果急症都是要吃西藥,其實並不盡然。
Thumbnail
  發燒是可以用中藥退掉的,根據我的經驗   醫案:小兒濕溫流感 2017年某週五晚: 小朋友碎唸有幾位同學重感冒在小教室密閉空間不戴口罩。 晚上咳了幾聲沒太去理會,書讀累了就睡了。 周六晚: 外感症狀逐漸加重,仍不以為意,發懶,想說之前的藥繼續吃,多休息就好。 周日晚: 喔喔…頭痛、眼乾、咳嗽、喉
Thumbnail
  發燒是可以用中藥退掉的,根據我的經驗   醫案:小兒濕溫流感 2017年某週五晚: 小朋友碎唸有幾位同學重感冒在小教室密閉空間不戴口罩。 晚上咳了幾聲沒太去理會,書讀累了就睡了。 周六晚: 外感症狀逐漸加重,仍不以為意,發懶,想說之前的藥繼續吃,多休息就好。 周日晚: 喔喔…頭痛、眼乾、咳嗽、喉
Thumbnail
家中寶貝生病了,是所有父母的噩夢,其實,孩子成長過程中,生病是難免的,尤其一到季節轉換、秋冬季等流感盛行的季節,更是呼吸道疾病的好發季節,不只會引發咳嗽,流鼻水,有時,還會連續發燒好幾天,怎麼樣都無法退燒時,到底該做才能有效地降低孩子反覆發燒的情況?
Thumbnail
家中寶貝生病了,是所有父母的噩夢,其實,孩子成長過程中,生病是難免的,尤其一到季節轉換、秋冬季等流感盛行的季節,更是呼吸道疾病的好發季節,不只會引發咳嗽,流鼻水,有時,還會連續發燒好幾天,怎麼樣都無法退燒時,到底該做才能有效地降低孩子反覆發燒的情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