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林森國小,1939|嘉義市東區|林森東路|新高公學校|可以眺望玉山|校門口停車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離開北門站、阿里山森林鐵路園區後,我們順著林森東路(159縣道)望蘭潭奔。走著走著前方出現陸橋,心中猛然想:學校到了。

他說:

「前面有森林國小喔,停嗎?

他是故意的,我知道。

學校正符合我說的小學三元素:天橋,有了!椰子樹,有了!校門斑馬線,有了!於是過了陸橋停下,這邊看到雙方柱中間有一高柱鐵折拉門,上有校名直書,後面校舍寫「學生活動中心」。

但是怎麼看都不像是校門。納悶之時,請教了路人甲。他告訴我們要往前開第一條巷子進去才是校門。道謝之後如指尋得校門。

但是傻眼,眼前的校門給停車佔滿!中間那台還怠速停車,心中甚是氣憤。

他說:

「你進去繞繞吧,我等你,等一下也許他們就開走了。」


raw-image


我如言入門去逛逛。

入巷口後駁崁牆上有彩繪拼圖,校門雙柱單進,柱體上同樣有彩繪拼圖,右柱上更有阿里山鐵路火車頭,左柱體上則是竹林螢火蟲、兒童嬉遊期間。
光是這柱頭就相當漂亮別緻。校名以金銘嵌在右邊駁崁牆上。入內後左邊是警衛室,左邊則是五層樓高的嶄新校舍,側面上有大大的校名、校徽。

根據官網記載,學校原址在今嘉義大學林森校區內,日據時期稱為新高公學校」,原來是學校位在阿里山鐵路旁,更因為可在校園遠眺新高山玉山)之故。我逛了一下校園,其實不太大,不到2公頃的校地,約有5百娃23班規模。

前方入口兩棟新穎教室,操場在後方。

逛了一圈回門口,原來停門口中間的豪車開走了,可是兩旁靠牆的還是擺著,我悶著拿起相機,拍下的這張照片:

「好吧,就算是應證了台灣人的文化水準留念吧!」

我心底這樣想,按下快門。

@嘉市東區,林森東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laralk Chung的沙龍
117會員
807內容數
旅行和吃吃的囈語,走走是目的,吃吃是陪語
Claralk Chu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2/31
隔日起個大早,一路驅車往裡正角過去,想看日出。 裡正角是澎湖湖西鄉的最東側,我想在這邊留下觀日出的腳印。一大早天未亮,依據地圖204縣道開到底就可以到達目的,路上很順,我不敢開快車,這邊測速照相警報響個不停,原先以為可以把車子直接開到海邊,但是在「日軍登陸紀念碑」後已是縣道終點,路標牌顯示右邊
Thumbnail
2024/12/31
隔日起個大早,一路驅車往裡正角過去,想看日出。 裡正角是澎湖湖西鄉的最東側,我想在這邊留下觀日出的腳印。一大早天未亮,依據地圖204縣道開到底就可以到達目的,路上很順,我不敢開快車,這邊測速照相警報響個不停,原先以為可以把車子直接開到海邊,但是在「日軍登陸紀念碑」後已是縣道終點,路標牌顯示右邊
Thumbnail
2024/12/29
旅行,有時是沒目的就會有目的。 那天我們剛越過曾文溪西港大橋,才入西港時突然想起之前有規劃要去麻豆。遂轉173市道,一面請他幫忙看看沿途有啥小學? 一車子頓時一同哀鳴: 「唉啊!又是無盡的小學之旅......」 他查了地圖跟我說前方有後營、松林、紀安、安業、培文等校: 「你好像去過好幾所了
Thumbnail
2024/12/29
旅行,有時是沒目的就會有目的。 那天我們剛越過曾文溪西港大橋,才入西港時突然想起之前有規劃要去麻豆。遂轉173市道,一面請他幫忙看看沿途有啥小學? 一車子頓時一同哀鳴: 「唉啊!又是無盡的小學之旅......」 他查了地圖跟我說前方有後營、松林、紀安、安業、培文等校: 「你好像去過好幾所了
Thumbnail
2024/12/28
我喜歡色彩鮮艷、配色大膽的學校門面,其實,若是可以的話,我希望整個校園就是五彩繽紛,嗯,七彩斑斕更棒。 這樣娃們從小接受到豐富的色彩境教,一定可以讓我們的都市更有活力,就像是高第的建築作品那般。 豐年小的校門讓我駐足許久,簡單的三柱配牆,柱體粗獷的用方磚堆砌,但是用上鮮明、飽滿的黃,配以基底
Thumbnail
2024/12/28
我喜歡色彩鮮艷、配色大膽的學校門面,其實,若是可以的話,我希望整個校園就是五彩繽紛,嗯,七彩斑斕更棒。 這樣娃們從小接受到豐富的色彩境教,一定可以讓我們的都市更有活力,就像是高第的建築作品那般。 豐年小的校門讓我駐足許久,簡單的三柱配牆,柱體粗獷的用方磚堆砌,但是用上鮮明、飽滿的黃,配以基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離開北門站、阿里山森林鐵路園區後,我們順著林森東路(159縣道)望蘭潭奔。走著走著前方出現陸橋,心中猛然想:學校到了。 他說: 「前面有森林國小喔,停嗎?」 他是故意的,我知道。 學校正符合我說的小學三元素:天橋,有了!椰子樹,有了!校門斑馬線,有了!於是過了陸橋停下,這邊看到雙方柱中間有一
Thumbnail
離開北門站、阿里山森林鐵路園區後,我們順著林森東路(159縣道)望蘭潭奔。走著走著前方出現陸橋,心中猛然想:學校到了。 他說: 「前面有森林國小喔,停嗎?」 他是故意的,我知道。 學校正符合我說的小學三元素:天橋,有了!椰子樹,有了!校門斑馬線,有了!於是過了陸橋停下,這邊看到雙方柱中間有一
Thumbnail
從學甲往西走174縣道,這天要往蘆竹溝漁港,看將軍溪出海口、北岸的文蛤養殖場、瞧科技霸凌土地的漁塭太陽板群、還有輕啖烤蚵滋味。 學校位在溪底寮村,村子在縣道和台17線的交叉口,過了村子後沿途會看到木麻黃並木,沿著道路規律的挺著,沒多久校園就出現在右側,後門開始一路到前門的木麻黃相當的高大。 順便
Thumbnail
從學甲往西走174縣道,這天要往蘆竹溝漁港,看將軍溪出海口、北岸的文蛤養殖場、瞧科技霸凌土地的漁塭太陽板群、還有輕啖烤蚵滋味。 學校位在溪底寮村,村子在縣道和台17線的交叉口,過了村子後沿途會看到木麻黃並木,沿著道路規律的挺著,沒多久校園就出現在右側,後門開始一路到前門的木麻黃相當的高大。 順便
Thumbnail
學校這邊是個小坡,從警專旁的萬芳路轉進來,順著捷運就是一路上坡,到學校這邊還不是最高,但是緩坡一路過來就看到沿著邊坡上的大王椰子樹,成排數十高聳呵護著四層樓一字排開的校舍。 校門三柱大小二門,中柱特高、柱頭還有雕飾,上面直書校名。左邊矮柱接飾牆有英文校名;左短柱則是接警衛室。 入門後一字校舍
Thumbnail
學校這邊是個小坡,從警專旁的萬芳路轉進來,順著捷運就是一路上坡,到學校這邊還不是最高,但是緩坡一路過來就看到沿著邊坡上的大王椰子樹,成排數十高聳呵護著四層樓一字排開的校舍。 校門三柱大小二門,中柱特高、柱頭還有雕飾,上面直書校名。左邊矮柱接飾牆有英文校名;左短柱則是接警衛室。 入門後一字校舍
Thumbnail
學校位在苗124縣道邊,一個大轉彎後順著圍牆看到天橋後就是大門。整個大門從道路內縮一個大三角避車彎,松樹、樟樹圍繞,校門四矮柱三進門,入門後龍柏樹引導入校舍,但真正的教室還要在入門往內過去,校地有3公頃大。 整個校園綠植優雅,目前有4百多娃19班編制,在頭份12小中不算大,可是這校地卻是僅次於六合
Thumbnail
學校位在苗124縣道邊,一個大轉彎後順著圍牆看到天橋後就是大門。整個大門從道路內縮一個大三角避車彎,松樹、樟樹圍繞,校門四矮柱三進門,入門後龍柏樹引導入校舍,但真正的教室還要在入門往內過去,校地有3公頃大。 整個校園綠植優雅,目前有4百多娃19班編制,在頭份12小中不算大,可是這校地卻是僅次於六合
Thumbnail
自百果山風景區朝南投方向出發約1.3公里,可抵達員林"最高"學府明湖國小;除了每年級1班的大家庭教學外,與1951年捐地廟宇開林寺共存,以及不遠處高鐵穿梭而過的畫面和聲響,都是這所偏遠小校習以為常的特色。
Thumbnail
自百果山風景區朝南投方向出發約1.3公里,可抵達員林"最高"學府明湖國小;除了每年級1班的大家庭教學外,與1951年捐地廟宇開林寺共存,以及不遠處高鐵穿梭而過的畫面和聲響,都是這所偏遠小校習以為常的特色。
Thumbnail
某次逛苗栗造橋的育達科技大學,順便爬附近的鄭漢步道......
Thumbnail
某次逛苗栗造橋的育達科技大學,順便爬附近的鄭漢步道......
Thumbnail
提到林業鐵道,大多數人直覺都會想到阿里山那長達70多公里的登山本線和多條林內支線,但鐵道運材不只是阿里山的專利,位於宜蘭的太平山林場也曾是使用鐵道運材的林場之一。雖然這條鐵道早在1979年就已停駛,不過即便經過四十多年的時間,沿線尚有部分遺跡留存,這趟旅程就讓我們從天送埤到土場的車站開始吧!
Thumbnail
提到林業鐵道,大多數人直覺都會想到阿里山那長達70多公里的登山本線和多條林內支線,但鐵道運材不只是阿里山的專利,位於宜蘭的太平山林場也曾是使用鐵道運材的林場之一。雖然這條鐵道早在1979年就已停駛,不過即便經過四十多年的時間,沿線尚有部分遺跡留存,這趟旅程就讓我們從天送埤到土場的車站開始吧!
Thumbnail
昨天去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叫做「橋聳雲天綠雕園區」。顧名思義,這個地方有兩層意義,一是橋聳雲天,另一是綠雕園區。今天先講一下「橋聳雲天」。 . 這個地方是國道6號,在國姓的交流道下面。平時走國道6號,走在上方不覺得,它有多高。今日來這個園區才知道,「天啊!這麼高啊!」所以,這個園區的第一個名字叫做
Thumbnail
昨天去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叫做「橋聳雲天綠雕園區」。顧名思義,這個地方有兩層意義,一是橋聳雲天,另一是綠雕園區。今天先講一下「橋聳雲天」。 . 這個地方是國道6號,在國姓的交流道下面。平時走國道6號,走在上方不覺得,它有多高。今日來這個園區才知道,「天啊!這麼高啊!」所以,這個園區的第一個名字叫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