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資市場中,波動和不確定性是無法避免的,而投資人往往在這些時刻面臨巨大的心理挑戰。當資產價值因市場波動出現明顯下跌時,許多人投資人會感到強烈焦慮,產生「賣出停損」的衝動,試圖避免進一步損失。此時若建議他們保持耐心、按兵不動,往往會引起情緒反彈,因為恐慌已經佔據了理性思維。
但根據多項研究顯示,這類情緒化的決策常常與正確理性的投資行為背道而馳,甚至可能導致更大的財務損失。事實上,市場歷史數據表明,股市在經歷重大下跌後通常會迎來可觀的反彈。例如,在過去幾次全球金融危機中,股市都在修正期結束後出現了強勁的回升。然而,許多投資人在市場低迷時選擇賣出,因恐懼而錯失良機,未能從市場的復甦中受益。
在市場波動中堅持長期投資的關鍵,往往在於採用科學且理性的策略,其中「跨資產類別與跨地區」的多元化投資是一種被廣泛證明有效的方法。簡而言之,這就是構建一個全球分散的投資組合,通過降低單一市場或資產的風險,同時捕捉來自不同地區和行業的成長機會,為長期穩健的財富增長奠定基石。
熟悉投資的人或許聽過一句話:「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這句簡單的生活智慧,實際上正是現代投資組合理論的核心基石。1952年,經濟學家哈利·馬可維茲(Harry Markowitz)首次以數學模型形式提出了現代投資組合理論(MPT),系統地證明了多元化的價值。當投資組合中引入低相關性資產時,能在穩定回報的同時顯著降低風險,這一發現為後來的資產管理和產品設計奠定了理論基礎。
馬可維茲的理論強調,投資應從組合的整體表現出發,而非單獨評估每個資產。例如,在股市大幅波動時,債券或黃金等避險資產的價值往往保持穩定或上漲,能有效抵消股市波動帶來的影響,從而降低整體投資組合的風險。這種分散風險的方法,讓投資人能夠在不犧牲回報的情況下,享受到他所謂的「免費午餐」–一種難得的穩定性與成長並存的投資成果。
實際上,這一理論在今日的投資產品設計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無論是ETF還是共同基金,都依循著分散化的原則,幫助投資人減少短期市場波動的干擾,同時穩健地實現長期增長目標。因此,多元化不僅是一個理論,更是一種實踐策略,讓投資人在不確定的市場中獲得更大的信心與穩定性。
在台灣市場,0050 ETF表現出低風險且穩定的回報,反映出其在多元化上的優勢。0050 ETF包含台灣市值最大的50家公司,如台積電、鴻海和國泰金,涵蓋了科技、金融、傳產等產業。這些行業之間的低相關性讓ETF在市場波動中展現出相對穩健的表現。
例如,台積電作為科技龍頭在增長性上貢獻較大,而國泰金等金融股則提供穩定的股息收益,進一步降低了組合的波動性。相比之下,長榮、聯發科等單一公司雖然回報高,但風險也明顯較高。0050 ETF通過覆蓋多個行業,降低了單一產業或公司的風險,使投資人能在較低的波動中享受到穩定的成長。
我們從美國的數據來看,一樣是從2014/11 – 2024/10 (10年) 的年化報酬與風險之間的散佈圖,美國市場的S&P 500指數則代表了一種更廣泛的多元分散化投資,該指數由500家大型公司組成,分佈於科技、醫療、金融、消費品等多個行業。在過去十年的數據中,S&P 500位於風險和回報的中間區域,顯示出穩定的長期增長特性。
S&P 500指數雖然是由美國公司組成,但其成分股中的許多大型企業(如Apple、Microsoft、Amazon)擁有顯著的國際業務,來自全球的收入佔據很大比重。這讓S&P 500不僅反映美國本土經濟的動向,也能從全球經濟增長中受益
當新興市場和其他國家需求上升時,這些企業的收益也隨之增加,為投資人提供更豐富的增長來源。S&P 500中,Apple、Amazon等科技巨頭提供了高增長潛力,而McDonald's、Walmart等消費品牌則平衡了波動風險,讓指數在經濟不確定時依然穩健。
相比之下,台灣的0050 ETF主要聚焦於本地市場,成分股公司雖然也有國際業務,但多數集中於科技產業,分散性相對較低。因此,S&P 500指數在全球多元化的程度上比0050 ETF更為顯著,有助於投資人降低單一市場的依賴風險,同時抓住多國經濟增長的機會。
不論是在台灣還是美國市場,這兩張圖表都清楚展現了多元化投資的優勢。無論是台灣的0050 ETF還是美國的S&P 500指數,這些指數都透過涵蓋多個行業和公司的方式,有效地分散風險,並保持了相對穩定的長期回報。
這正是現代投資組合理論的核心理念:
在不犧牲回報的前提下降低風險,使投資人在波動的市場中能夠穩健增長。
「跑得越快,摔得越重」,在投資中,要想避免這種情況,關鍵在於建立廣泛分散的投資組合。透過馬可維茲的現代投資組合理論,投資人可以享受到這個「免費的午餐」。在風險與報酬之間找到最佳平衡,從而能夠持續投入、穩步累積長期財富。
多元化不僅是一種風險管理策略,更是長期增長的基礎,幫助投資人在市場波動中堅持理性,利用複利的力量實現穩健的財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