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隱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如果有一個願望成真的機會,我希望隱形。不是想透過透明身體然後作奸犯科、為非作歹。而是只要生活在與人相處的環境,就一定要溝通、磨合。而人際關係對我來說就是煩惱的開始。今天就寫一寫。

小時候以為與人溝通對我善於說故事的嘴巴應該如魚得水,我只是希望有同伴同行,如果獨自一人,就會把思緒放在時刻警惕周圍環境,高度戒備的狀態。

至於為什麼要如此緊張?因為我不想有任何自己控制範圍之內的意外出現。所以沒有同伴聊天的話,我就會留意環境和周邊動態。如果有同伴的話,下意識我就會依靠同伴,例如獨自旅行時,我會時刻警惕着,留意要下車的站;但有同伴同行時,我就會下意識把這個責任交給他,覺得他會去留意。然後為了強化和同伴間的友誼,務求令自己安心,就會開始講故事,希望在短時間內建立一種互相明白的共鳴。這樣做的話,感覺對方會對我更加信任,而令我更加安心。

當然,我不是故意因為安全感而要講故事,只是因為剛好有個對象、剛好我有很多想法。和普通人一樣,見到朋友就自然有話要聊。只是後來回想,對於把話講出來,我更喜歡把話藏起來。比起分享故事得到的安全感,把話隱藏在心裏,沒有人知道更加安全。所以由此推算出,見到朋友會急不及待地說話這個行為,其實是我填補自己的不安感的做法,因為把自己的想法講出來,令別人了解自己,我認為可以令對方安心,從而更加相信我。對方信任我,我的安全感就更加大。

就是說,如果是和一個令我感到完全安全的對象,我是不會說話。例如和我媽在一起,我是完全不需要說話。


有朋友陪伴交流想法當然是好,但原來我更喜歡獨處。

因為本來個人取態就偏向不說話的原故,所有要和人相處、交流,對我來說其實是一種迎合別人的選擇。說出一個有趣的話題對我來說不算困難,但會這樣做是因為想討好對方。因為想在人際交際關係中得到好處才做。

而因為要迎合別人,我不會把自己的需要講出口。因為不知道對方的接受程度,如果有問題都會傾向自己解決。當與人交往時,我就覺得不需要太認真把我的想法和底線表達,順其自然就好。反正認真嚴重的事,都不會是由朋友掌握着控制權,最後都要我自己負責。太嚴肅認真的態度,可能會令人卻步,把對方嚇退。

因為不想對方令對方感到不舒服。如果有兩方之間,要有一方虧蝕,我來擔當就好。

而且因為不想為難別人,我不會容易說出自己真實想法,因為會有他人不認同的風險,所以事情的選擇,都以他人取態為上。

在表面看來,做到面面俱圓、能說出有趣的話題、不會麻煩別人、肯虧蝕、容易溝通,的的確確就是個萬人迷。至少我不想自己為別人帶來負面印象,所以會力求做個社交能力好的人。


但這不是真實的我。

經過這幾年的獨處,我發現自己一個人的生活更加舒適和學習效能更好。有更多思考時間。這種生活比起與人交往時期更加令我享受。

成為不了真實的自己就算是有別人相伴,也是寂寞。

如果可以隱形,就不需因為有一個人軀殼,遵守着人際關係的規則。

如果可以隱形,就不用擔心會不會不合乎他人的期望,而做出不合乎自己意願、迎合他人的事。

如果可以隱形,就不用怕講出自己想法,會被人討厭的時候。我無意要建立權力去取得別人的認同。只是想表達自己的想法。

經過深思熟濾,我已經拒絕了大部分的社交邀請,一來其他人本來對我的印象是行動自如的容易溝通者;和如今行動不利索,出入要依賴輪椅的傷殘人士成一個明顯對比,我不知道人們的接受能力,而且我不想再如以前一樣花費唇舌解釋着自己。事實上,真的有從前的朋友說接受不了。(如果你想知道,她先是和我說接受不了我的腦腫瘤做成的殘疾,然後想見面。我已經直接了當拒絕。)

如果有人的情況下,我都會選擇令對方感覺良好,因為以後可能會與之相處,太直接表達自己想法,可能不是太適合。這是一種長線部署的思維。當中的關照對方的動機,其實是令我感到安心。如果做不到他人的期待,我就有種未完成任務的不安,有一種對別人有所虧欠的想法。

這樣的想法非常有毒,我可不是聖誕老人,別人許什麼願都要去滿足。我也有自己的取向選擇想要做的事。當面對別人的要求,而不合乎我的意願,當面拒絕其實是非常困難。唯一折衷的方法就是不與人接觸,見不到面,就不用滿足他人的要求。

這種「斬腳趾避沙蟲」的做法是極端,但有效,何況我喜歡獨處。就不需要對見人的想法有牽掛,從此就順理成章地享受着這種「隱形」的生活。

⋯⋯

今篇完!歡迎請我喝杯咖啡、訂閱、拍手、likecoin!

https://www.buymeacoffee.com/fionkwankwan

https://medium.com/@fionkwankwan/subscribe

https://button.like.co/fionkwankwan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寶的沙龍
32會員
93內容數
每個人在社會上,都承擔着不同的角色,過着合乎別人期望的人生。但其實一個人獨處的時間才是正視自己需求的時刻。關於離群、合群我們要如何取捨?
心寶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03
最近有朋友來訪,她跟我說有兩個以前的同班同學已經結婚,有請她去飲喜酒。她是一位幼稚園老師,她說現在的家長原來和我們同樣年紀。驀然回首,29歲的自己,原來已經到了適婚年齡,有的人已經有生了小孩。有感而發寫一寫。
Thumbnail
2025/03/03
最近有朋友來訪,她跟我說有兩個以前的同班同學已經結婚,有請她去飲喜酒。她是一位幼稚園老師,她說現在的家長原來和我們同樣年紀。驀然回首,29歲的自己,原來已經到了適婚年齡,有的人已經有生了小孩。有感而發寫一寫。
Thumbnail
2025/02/22
話說最近聽了陳明熹的《請勿打擾模式》,作為一個「I人」實在深有感觸。當我在做其他事時,為免手機彈出通知打擾,所以我一律是調為「飛行模式」。如果我的家人找我,例如我媽,我會叫她打家裏的固網電話,我聽到電話響後,就會用手機聯絡她。有感而發要寫一寫。
Thumbnail
2025/02/22
話說最近聽了陳明熹的《請勿打擾模式》,作為一個「I人」實在深有感觸。當我在做其他事時,為免手機彈出通知打擾,所以我一律是調為「飛行模式」。如果我的家人找我,例如我媽,我會叫她打家裏的固網電話,我聽到電話響後,就會用手機聯絡她。有感而發要寫一寫。
Thumbnail
2025/02/11
關於和人相處糾結的想法。
Thumbnail
2025/02/11
關於和人相處糾結的想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如果有一個願望成真的機會,我希望隱形。不是想透過透明身體然後作奸犯科、為非作歹。而是只要生活在與人相處的環境,就一定要溝通、磨合。而人際關係對我來說就是煩惱的開始。今天就寫一寫。
Thumbnail
如果有一個願望成真的機會,我希望隱形。不是想透過透明身體然後作奸犯科、為非作歹。而是只要生活在與人相處的環境,就一定要溝通、磨合。而人際關係對我來說就是煩惱的開始。今天就寫一寫。
Thumbnail
在認識陌生人時可能遇到的問題是什麼? 如果你每天的生活都很封閉,對他人缺乏好奇心,那麼你在與他人互動時也很難深入了解彼此。如果你不願意離開平常的環境(例如房間或辦公座位)去認識新來的廠商或同事的朋友,那麼你就無法結識更多人。 為什麼新來的廠商或同事的朋友不會邀請你去認識他們所認識的人呢?如果你沒有
Thumbnail
在認識陌生人時可能遇到的問題是什麼? 如果你每天的生活都很封閉,對他人缺乏好奇心,那麼你在與他人互動時也很難深入了解彼此。如果你不願意離開平常的環境(例如房間或辦公座位)去認識新來的廠商或同事的朋友,那麼你就無法結識更多人。 為什麼新來的廠商或同事的朋友不會邀請你去認識他們所認識的人呢?如果你沒有
Thumbnail
真實的姓名,由於人生經營的疏失或努力,多多少少帶有許多令人不忍的故事或壓力;來這裡,隱姓埋名,想獲得一個小小的角落,默默的存在著;但又不想太過寂泠,靜得只有花落與僅有自己聽得到的嘆息。
Thumbnail
真實的姓名,由於人生經營的疏失或努力,多多少少帶有許多令人不忍的故事或壓力;來這裡,隱姓埋名,想獲得一個小小的角落,默默的存在著;但又不想太過寂泠,靜得只有花落與僅有自己聽得到的嘆息。
Thumbnail
或許我可以不用壓抑自己來迎合別人,這段看似很有道理的話背後到底違背了多少社會淺規則,我本以為「淺規則」這個道理要等到我真的出入職場後才能真正體會,我錯了,實際上淺規則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從家庭、校園、職場、甚至是國與國之間都存在著。 「凡是人多且需要交流的地方就有淺規則」 這句話很有道理,正因如此,我
Thumbnail
或許我可以不用壓抑自己來迎合別人,這段看似很有道理的話背後到底違背了多少社會淺規則,我本以為「淺規則」這個道理要等到我真的出入職場後才能真正體會,我錯了,實際上淺規則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從家庭、校園、職場、甚至是國與國之間都存在著。 「凡是人多且需要交流的地方就有淺規則」 這句話很有道理,正因如此,我
Thumbnail
這世上所有的關係,多半建立在害怕失去或不能得到。為此大部分的人需要隱藏許多東西⋯⋯
Thumbnail
這世上所有的關係,多半建立在害怕失去或不能得到。為此大部分的人需要隱藏許多東西⋯⋯
Thumbnail
偶然參加完一個聚會,我又再一次意識到自己是內向高敏者,還是會像過往一樣想要遠離太多人群的地方,讓我回憶起這些年來的學習與體悟,這篇想要淺談為什麼人難以社交。
Thumbnail
偶然參加完一個聚會,我又再一次意識到自己是內向高敏者,還是會像過往一樣想要遠離太多人群的地方,讓我回憶起這些年來的學習與體悟,這篇想要淺談為什麼人難以社交。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