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間都說酪梨變成深紫色後才能吃。
但這其實不是絕對的。
這個被譽為「森林奶油」的水果一直在我想嘗試的清單裡。我很喜歡綠色,所以綠綠的它看起來很可愛,聽說吃起來像是鮭魚的味道,但味覺每人不同,很好奇到底吃起來是什麼味道。
而且JELLYCAT 也有賣酪梨包包,超可愛的。

截取自JELLYCAT官網
放置於室溫下並去除包着酪梨保鮮膜
當時我在全聯看見一大籃的酪梨。因爲一直聽說是營養超級豐盛的水果(蔬菜?),其實我一直很想試試看。鮮豔的綠色讓我充滿期待。雖然旁邊還有一堆特價,個頭比較小的酪梨,但是黑黑的酪梨,我一開始還以為是快壞掉不太好吃的酪梨,但後來經過同事解釋後才發現,它們只是在成熟期,不能放太久而已。

選了超綠的那種
然而,對於如何保存和熟成,完全沒有經驗的我,回到家之後馬上將酪梨直接放進冰箱!但只有短短五分鐘,馬上就被室友提醒然後把它解救出來。
⭐ 放冰箱小心變啞巴果!
⭐到底哪個部分才能吃!
無法判斷品種的時候不要拿「是否變色」當能否食用的評斷標準!
看起來不能吃的部分才能吃!!!
在經過一週後,我終於看到酪梨表皮開始呈現微黑的跡象。
然而,因為外出旅遊幾天,回到家時它已經變黑了一半。我其實超級疑惑,切開之後迎接我的卻是大半的果肉已經變成黑黑一條一條的,看起來就是不能吃的樣子。

當時太失望了所以沒有拍,但大概半邊長這樣。
那時候的心情超級糟糕,但我還是將「看起來正常,沒有被污染」的下半部分切下來吃吃看,不太想直接丟掉,畢竟一顆也不便宜QQ 。單吃有澀味,即使加入醬油和黑胡椒調味,依舊難以掩蓋那份生澀。
讓人發瘋的地方來了,後來與同事分享此事時,我才得知酪梨表皮的「黑色條紋」才是酪梨成熟可以吃的意思!是因爲輕微氧化導致變色,而笨蛋如我將真正可食用的部分丟掉,留下了尚未完全熟成的部分來吃。
⭐注意!臺灣的酪梨有差
臺灣有一些是無法變色的酪梨,可以依照月份來猜猜。
所以我覺得用捏的,軟了就可以吃,這樣比較準。
現在是11月~所以全聯有厚兒~
進口的大部分都是小圓圓,然後會變成暗的紫紅色才能吃(一樣可以用捏來判斷XD)。

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重新嘗試:從錯誤中學習
決心不再被酪梨所「欺騙」,我重新購買了兩顆酪梨。
爲什麼是兩顆?因爲我想試試看臺灣產和進口的差別。都好吃,但是臺灣產的比較便宜
如何分辨酪梨的成熟程度?
顏色變化(針對進口酪梨+部分臺灣酪梨)
- 未成熟:表皮呈青綠色。
- 熟成中:顏色逐漸轉為深綠。
- 完全成熟:外皮接近黑色或深綠色。

進口的酪梨大部分是這樣才能吃哦!
觸感測試(全通用)
- 用手指輕輕按壓酪梨的頭部和尾部,如果感覺到輕微軟軟的彈性,則為成熟狀態
手沒辦法壓進去則需要繼續等待。 - 蒂頭會有皺紋
關於超簡單食譜
- 生吃
切片、切丁直接吃,就是那麼簡單。

這個可以吃了~全聯買的
- 酪梨抹醬 🥑🍞
材料:酪梨半顆、水煮蛋
- 酪梨果肉用叉子壓成泥
- 加入水煮蛋用叉子壓碎
- 混合起來,加一點醬油和黑胡椒,備用
- 麵包only拿去烤(也可略過)
- 抹在吐司上,超簡單的健康早餐完成!

挖空後的樣子也很可愛
結論
酪梨是一種需要耐心對待的食材,挑選、保存和熟成過程都不可馬虎。但它營養真的很棒,也有吃生魚片的口感,拿來解饞也不錯。
如果你也曾像我一樣被酪梨的外表和狀態「騙」過,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少走彎路,品嚐到它最真實的美味。
但真的覺得很難很難,又想享受酪梨的美好,推薦上網買真空包裝的!(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