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點數(Floating Point, FP)是甚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浮點數(Floating Point, FP)**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但它在現代計算中的應用則是在電腦科學發展的中期開始逐漸普及。


1. 浮點數的起源

  • 早期數值表示:
    • 在 20 世紀初,數值運算主要依賴定點數(Fixed Point)表示法,這種方式限制了數值的範圍和精度,尤其是在需要處理極大或極小的數值時效率很低。
  • 科學需求的推動:
    • 浮點數的概念最早出現在數學和科學計算領域,目的是解決這些領域對於大範圍數值計算的需求。
  • Alan Turing 和 John von Neumann 的貢獻:
    • 20 世紀 40 年代,Alan Turing 和 John von Neumann 等計算科學的先驅提出了二進制浮點數表示法,為浮點數的理論奠定了基礎。

2. 浮點數的標準化

  • 1950-1970 年代:早期的浮點運算
    • 各種計算機製造商(如 IBM、UNIVAC)設計了自己專有的浮點數格式,這導致了兼容性問題。
    • 例如,IBM 的 System/360 是第一批支持硬件浮點運算的計算機之一。
  • 1985 年:IEEE 754 標準
    • IEEE 754 浮點數標準於 1985 年由 IEEE(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正式發布,統一了浮點數的格式和行為:FP32(單精度浮點數): 使用 32 位存儲數值。FP64(雙精度浮點數): 使用 64 位存儲數值。
    • 這個標準解決了浮點數的精度和範圍問題,並成為現代計算機的基礎。

3. 浮點數在電腦科學中的應用

  • 早期超級計算機:
    • 浮點數在超級計算機中被廣泛應用,用於科學模擬(如天氣預測、分子動力學)等需要極高精度和範圍的計算。
  • AI 和 GPU 的普及:
    • 到 21 世紀初,浮點數被廣泛應用於圖形處理(GPU)和人工智慧(AI)運算中。
    • NVIDIA CUDA 平台(2006 年) 將浮點數運算與並行計算結合,促進了深度學習和高性能運算的發展。

4. 現代的浮點數精度發展

  • FP16 和 FP8 的引入:
    • 為了滿足 AI 和大規模模型的需求,降低運算成本和能耗,FP16(16-bit)和 FP8(8-bit)等更低精度的浮點數被引入。
    • FP8 精度(約 2022 年由 NVIDIA 首次實現)專為大語言模型(LLM)和深度學習的推論加速而設計。

總結

  • 浮點數的概念起源: 在 20 世紀初的科學計算需求中逐漸萌芽。
  • 標準化進程: 1985 年的 IEEE 754 標準奠定了現代浮點數的基礎。
  • 現代應用: 隨著 AI 和 GPU 的發展,浮點數的精度從高精度(FP64、FP32)向低精度(FP16、FP8)逐漸演進,以適應不同場景的性能和能效需求。

浮點數的歷史顯示了計算科學在應對不斷增長的數據規模和運算需求時的創新過程。

0會員
1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DA的美股日記 的其他內容
FP8 精度是一種浮點數表示格式,代表了 8-bit 浮點數。它是最新引入的數值精度形式,主要用於深度學習中的 AI 訓練和推論,旨在在性能與數據精度之間取得更好的平衡。 1. FP8 精度的基本概念 浮點數表示格式: 浮點數是一種數據表示方式,分為 符號位、指數位 和 尾數位。FP8 格式的
NVIDIA 在人工智慧(AI)領域推出了多款專用晶片,以下是主要的 AI 晶片系列: Tesla 系列: Tesla V100: 基於 Volta 架構,配備 640 個 Tensor Core,專為深度學習訓練和高效能運算設計。 A100 系列: A100: 基於 Ampere 架構,擁
截至 2024 年 11 月,AMD 在圖形處理器(GPU)領域的發展情況如下: 最新進展: RDNA 4 架構: AMD 已確認其下一代 RDNA 4 GPU 將於 2025 年初推出,預計在遊戲性能、光線追蹤和 AI 功能上有顯著提升。 科技網 AI 晶片: AMD 發布了 Instinc
Tensor Core 技術是 NVIDIA 推出的專用硬體處理單元,專為加速矩陣運算(matrix operations)設計,特別適用於深度學習和高效能運算(HPC)。它首次在 Volta 架構的 GPU(如 Tesla V100)中亮相,並在後續的 Turing、Ampere 和 Hopper
NVIDIA 在 GPU(圖形處理器)領域佔據領導地位,特別是在人工智慧(AI)和高效能運算(HPC)方面。其先進的 GPU 架構和軟體生態系統,使其在市場上擁有顯著優勢。 市場佔有率與技術優勢 NVIDIA 擁有約 90% 的 AI 晶片市場份額,幾乎壟斷了整個 AI 運算資源。 交集網
Splunk 與 Observability(觀測技術)的具體關聯與應用 Observability(觀測技術) 是一種用於監控和管理 IT 系統的核心技術,主要目的是通過 Metrics(指標)、Logs(日誌) 和 Traces(追蹤) 提供系統的完整可見性。Splunk 作為業界領先的數據分
FP8 精度是一種浮點數表示格式,代表了 8-bit 浮點數。它是最新引入的數值精度形式,主要用於深度學習中的 AI 訓練和推論,旨在在性能與數據精度之間取得更好的平衡。 1. FP8 精度的基本概念 浮點數表示格式: 浮點數是一種數據表示方式,分為 符號位、指數位 和 尾數位。FP8 格式的
NVIDIA 在人工智慧(AI)領域推出了多款專用晶片,以下是主要的 AI 晶片系列: Tesla 系列: Tesla V100: 基於 Volta 架構,配備 640 個 Tensor Core,專為深度學習訓練和高效能運算設計。 A100 系列: A100: 基於 Ampere 架構,擁
截至 2024 年 11 月,AMD 在圖形處理器(GPU)領域的發展情況如下: 最新進展: RDNA 4 架構: AMD 已確認其下一代 RDNA 4 GPU 將於 2025 年初推出,預計在遊戲性能、光線追蹤和 AI 功能上有顯著提升。 科技網 AI 晶片: AMD 發布了 Instinc
Tensor Core 技術是 NVIDIA 推出的專用硬體處理單元,專為加速矩陣運算(matrix operations)設計,特別適用於深度學習和高效能運算(HPC)。它首次在 Volta 架構的 GPU(如 Tesla V100)中亮相,並在後續的 Turing、Ampere 和 Hopper
NVIDIA 在 GPU(圖形處理器)領域佔據領導地位,特別是在人工智慧(AI)和高效能運算(HPC)方面。其先進的 GPU 架構和軟體生態系統,使其在市場上擁有顯著優勢。 市場佔有率與技術優勢 NVIDIA 擁有約 90% 的 AI 晶片市場份額,幾乎壟斷了整個 AI 運算資源。 交集網
Splunk 與 Observability(觀測技術)的具體關聯與應用 Observability(觀測技術) 是一種用於監控和管理 IT 系統的核心技術,主要目的是通過 Metrics(指標)、Logs(日誌) 和 Traces(追蹤) 提供系統的完整可見性。Splunk 作為業界領先的數據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 弦的振動 1.2.6 熱的傳導 1.2.7 十九世紀的尾聲 三 必須說一下波希米亞數學家/邏輯學家/哲學家/神學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 弦的振動 1.2.6 熱的傳導 1.2.7 十九世紀的尾聲 一 函數概念的發展不可能終結,踏入公元廿一世紀,數學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弦的振動 1.2.6熱的傳導 二 傅立葉認為他的結果對任一函數皆有效,並將函數定義為 (FF) 在一般情況下,函數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 弦的振動 1.2.6 熱的傳導 一 偏微分方程始於公元十八世紀,在十九世紀茁長壯大。 隨著物理科學擴展越深 (理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弦的振動  七 雖然論爭沒有得出任何定論,但對函數概念的演化卻影嚮頗深。 在這次歷時多年的論爭中,函數概念得以擴大而包括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 弦的振動 三 1755年,歐拉改變了主意,在《微分學原理》(Institutiones calculi differen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 弦的振動 二 有了萊布尼茲的命名和貝努利的初步界定,函數關係被正式放在桌面上,毫無遮掩地進入了公元十八世紀歐洲數學工作者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四 牛頓的「流數」不久便淡出歷史的舞台,後來的數學工作者選擇了萊布尼茲比較抽象的「函數」。 公元1673年,萊布尼茲在一篇名為〈觸線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一 踏入公元十七世紀,微積分逐漸成形,而主要的貢獻來自德國數學家及哲學家萊布尼茲和英國數學家及物理學家牛頓。27 但兩人發展微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一 因此打從輪廓的浮現,萌牙狀態的函數概念是一個幾何圖象。 有趣的是,兩個世紀之後,即公元十六世紀,歐洲文藝復興如日中天,法國數學家及哲學家勒內‧笛卡兒承襲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 弦的振動 1.2.6 熱的傳導 1.2.7 十九世紀的尾聲 三 必須說一下波希米亞數學家/邏輯學家/哲學家/神學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 弦的振動 1.2.6 熱的傳導 1.2.7 十九世紀的尾聲 一 函數概念的發展不可能終結,踏入公元廿一世紀,數學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弦的振動 1.2.6熱的傳導 二 傅立葉認為他的結果對任一函數皆有效,並將函數定義為 (FF) 在一般情況下,函數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 弦的振動 1.2.6 熱的傳導 一 偏微分方程始於公元十八世紀,在十九世紀茁長壯大。 隨著物理科學擴展越深 (理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弦的振動  七 雖然論爭沒有得出任何定論,但對函數概念的演化卻影嚮頗深。 在這次歷時多年的論爭中,函數概念得以擴大而包括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 弦的振動 三 1755年,歐拉改變了主意,在《微分學原理》(Institutiones calculi differen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 弦的振動 二 有了萊布尼茲的命名和貝努利的初步界定,函數關係被正式放在桌面上,毫無遮掩地進入了公元十八世紀歐洲數學工作者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四 牛頓的「流數」不久便淡出歷史的舞台,後來的數學工作者選擇了萊布尼茲比較抽象的「函數」。 公元1673年,萊布尼茲在一篇名為〈觸線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一 踏入公元十七世紀,微積分逐漸成形,而主要的貢獻來自德國數學家及哲學家萊布尼茲和英國數學家及物理學家牛頓。27 但兩人發展微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一 因此打從輪廓的浮現,萌牙狀態的函數概念是一個幾何圖象。 有趣的是,兩個世紀之後,即公元十六世紀,歐洲文藝復興如日中天,法國數學家及哲學家勒內‧笛卡兒承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