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為什麼我們總會覺得自己不夠好?曾寶儀《生命中最大的寶藏就是你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在你希望有人接住你時,你能成為你心心念念不斷找尋的那個人。

推薦指數:★★★★☆

易讀指數:★★★★★

趣味指數:★★★★☆

新鮮指數:★★★★★ 


作者:曾寶儀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4/10/31


前言


曾寶儀這個名字對大多數人等同於「主持人」這三個字,而我則會在這個頭銜前面加上一個形容詞,叫做「非常厲害」。因為對我而言,她就是個「非常厲害的主持人」。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2022年她主持的金鐘獎,那開場影片至今都讓人津津樂道。更讓人難忘的還有她流利的口條以及控場能力。

然而,這也僅僅只是一部分的她。就如同一般大眾對公眾人物的印象一樣,認為那些大明星們總是閃閃發光,似乎天生就適合在舞台上發光發熱。卻從未想過,其實他們就跟大多數人一樣,常常陷入自我懷疑之中,即便在旁人看來他們已經很完美了,但仍然會覺得自己不夠好。

raw-image

你在這裡嗎?

我想應該有很多人都曾經有過類似的經歷。就是一直覺得自己不夠好,即使收到了10則讚美,也依舊會專注在那一則非讚美的評論尚無法自拔。

這就是人的天性,總是缺乏自信又容易過度焦慮。而這些天性也同樣困擾著作者許多年。她在書中坦承自己也曾經歷過低潮期,那時總是對自己不滿意,不滿意自己在鏡頭前的容貌、不滿意自己在節目中的表現。好像不管做什麼都覺得自己沒有做好、沒有做對。

而後來,她開始學會靜心,學著不要再用20幾歲的方式面對低潮。這麼多年應該都已經積累不少功力可以好好面對這些挫折時刻,所以靜下心來可以讓你好好想一下,該怎麼調整心態。

不過,我相信很多人看到這裡就會很納悶,「靜心」聽起來好像跟冥想還有打禪很像,似乎都和某種宗教有關。但事實上,靜心遠比我們想像中的簡單很多。

你只需要每天留一點時間給自己,放鬆心情專注在自己的呼吸,排除雜念負能量,全心全意的把自己放在「現在」。

怎麼知道自己已經專注於現在了?你只需要問問自己:「你在這裡嗎?」


去參加熱鬧歡騰的Party,問問自己:「你在這裡嗎?」

假日度假出去玩,問問自己:「你在這裡嗎?」

感覺茫然不知所措時,問問自己:「你在這裡嗎?」


你會發現這個問題會讓你重新找回自己。因為我們有太多時候,明明人在此處,但心卻在別處。明明過著是現在的生活,卻始終沈浸於過去或擔憂未來。

所以,問問自己「你在這裡嗎?」這就是靜心的開始。

學會靜心,你就會更靠近真實的自己,外在那些不必要的雜質與雜念,就別再影響自己了。

raw-image

增加選擇、獲得自由

而除了讓自己學會靜心,當你覺得自己不夠好時,你可以試著讓自己增加多一點選擇。

什麼樣的選擇?

可以變得更有自信的選擇。

相信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時常會碰到有種人,他老是在抱怨,一下抱怨生活、一下抱怨工作。而最終又會把所有錯都歸結於自己沒有一個良好的原生家庭,所以導致他有這樣的結果。

這真的是一個天大的誤解,而且也容易讓人養成推卸責任的習慣。

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自己一點錯都沒有?


有人排隊插隊,我為此氣了一整天,這是誰的錯?

插隊的人的錯?他當然有錯,錯在不遵守規則。但他並沒有辦法影響你整天的心情,只有你自己才能決定這件事到底要不要影響你的心情。


所以你懂其中的邏輯嗎?

錯是別人造成的,但你可以「選擇」不要生氣。

情緒是你可以選擇的。

而如果你總是感到自己不夠好、總是覺得很焦慮,那你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你是不是還有其他更多的選擇?

擴展自己更多種選擇就是一種解方。

讓自己選擇不要生氣、讓自己選擇不要焦慮、讓自己選擇多一點自信。

你有選擇,所以別再把選擇權讓給別人。

你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而非繼續怨天尤人。

raw-image

結語

我很喜歡她在自序中寫的:「在你希望有人接住你時,你能成為你心心念念不斷尋找的那個人。」我們人生中總是免不了會有遇到低潮期,每當自己感到負能量的時候,都會有期望身邊能有人可以接住這樣的自己。只可惜,很多時候當我們嘗試把負面的自己接給他人時,得到的回饋往往都不盡人意。

那何必再向外追求呢?你就可以接住你自己。不管是好的你、壞的你、充滿正能量的你,又或是不小心感覺低潮的你,全都可以欣然接受。

學著接住自己、擁抱自己。因為你就是生命中最大的寶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微讀的沙龍
103會員
191內容數
讓閱讀與寫作成就一個更好的自己。在漫長的時間裡,做個聰明人
微讀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可以利用財務規劃,促使自己更緩慢的深思熟慮,把錢花在對你最重要的事物上。」
Thumbnail
2025/04/29
「可以利用財務規劃,促使自己更緩慢的深思熟慮,把錢花在對你最重要的事物上。」
Thumbnail
2025/04/22
「清楚表達」永遠都有精益求精的空間,它是一種藝術,而不是科學。」
Thumbnail
2025/04/22
「清楚表達」永遠都有精益求精的空間,它是一種藝術,而不是科學。」
Thumbnail
2025/04/15
「倘若靈魂能共振,只因早是曲中人。」
Thumbnail
2025/04/15
「倘若靈魂能共振,只因早是曲中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說出那一句:我願意為我的人生負起全部的責任。』 - 曾寶儀 這一章節的啟發來自作者接觸南氏去敏法診療的心靈療法後,得到的一個答案——「你不愛你自己」。雖然她沒有意識上的記憶,但是她的潛意識記得,她是不夠愛自己的,經過那次治療她決定不要在被潛意識的想法約束,要活得更加舒爽自在
Thumbnail
『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說出那一句:我願意為我的人生負起全部的責任。』 - 曾寶儀 這一章節的啟發來自作者接觸南氏去敏法診療的心靈療法後,得到的一個答案——「你不愛你自己」。雖然她沒有意識上的記憶,但是她的潛意識記得,她是不夠愛自己的,經過那次治療她決定不要在被潛意識的想法約束,要活得更加舒爽自在
Thumbnail
      我們都會說要「愛自己」,但是如何做才算是愛自己呢?通過閱讀曾寶儀的《生命中最大的寶藏就是你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賦和未發掘的寶藏。,將自我探索比喻為「尋寶」,每個人內在都藏有尚未發現的寶藏,學會以溫柔、好奇的心看待自己,珍視自己的內在價值,學會愛自己,並成為自己最堅實的夥伴。
Thumbnail
      我們都會說要「愛自己」,但是如何做才算是愛自己呢?通過閱讀曾寶儀的《生命中最大的寶藏就是你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賦和未發掘的寶藏。,將自我探索比喻為「尋寶」,每個人內在都藏有尚未發現的寶藏,學會以溫柔、好奇的心看待自己,珍視自己的內在價值,學會愛自己,並成為自己最堅實的夥伴。
Thumbnail
📕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 你有好好地成為你自己嗎? 作者 : 曾寶儀 💓推薦給在生命旅途中徬徨的人類。 先感謝仙女朋友妮基和我交換這本書。 我其實是先買了寶儀姊的第二本書【生命中最大的寶藏是你自己】,看完之後覺得深受感動,想要分享出去給更多人欣賞和閱讀,而很幸運的剛好妮基有第一集
Thumbnail
📕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 你有好好地成為你自己嗎? 作者 : 曾寶儀 💓推薦給在生命旅途中徬徨的人類。 先感謝仙女朋友妮基和我交換這本書。 我其實是先買了寶儀姊的第二本書【生命中最大的寶藏是你自己】,看完之後覺得深受感動,想要分享出去給更多人欣賞和閱讀,而很幸運的剛好妮基有第一集
Thumbnail
🌿獻給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因為害怕被拋棄、覺得找不到靈魂熱忱就是失敗的人生、總是在追尋他人認同的靈魂🌿 真正的光芒來自內心的平靜與自我接受,不需要透過消耗自己來與他人比較。每個生命都有自己獨特的光輝,當你學會珍惜自己,不斷燃燒自己反而會失去原本的力量。
Thumbnail
🌿獻給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因為害怕被拋棄、覺得找不到靈魂熱忱就是失敗的人生、總是在追尋他人認同的靈魂🌿 真正的光芒來自內心的平靜與自我接受,不需要透過消耗自己來與他人比較。每個生命都有自己獨特的光輝,當你學會珍惜自己,不斷燃燒自己反而會失去原本的力量。
Thumbnail
我們常常聽到說要「愛自己」、「照顧自己」...等等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有時候讀到某些文章或是論敘,仍舊會有一種隔靴搔癢的感覺,似乎也無法提供一個具體的做法,又或是在商業廣告中,總是會看到鼓吹我們努力消費的「愛自己」,但有的時候,當我們花費大把金錢去購物時,總很快就會體驗到更多的空虛與落寞
Thumbnail
我們常常聽到說要「愛自己」、「照顧自己」...等等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有時候讀到某些文章或是論敘,仍舊會有一種隔靴搔癢的感覺,似乎也無法提供一個具體的做法,又或是在商業廣告中,總是會看到鼓吹我們努力消費的「愛自己」,但有的時候,當我們花費大把金錢去購物時,總很快就會體驗到更多的空虛與落寞
Thumbnail
▋為什麼我要看這本書?​ ​偶然間被這本書的書名「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所吸引,​發現作者是「曾寶儀」。 我對曾寶儀的印象是「曾志偉的女兒」、「黃子佼的前女友」,​也記得她也位多方位發展的藝人,在主持上有不錯的成績,其他的倒是沒有特別記憶深刻。 ​ ▋這本書分享了什麼?​ ​—​ ▋後記​
Thumbnail
▋為什麼我要看這本書?​ ​偶然間被這本書的書名「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所吸引,​發現作者是「曾寶儀」。 我對曾寶儀的印象是「曾志偉的女兒」、「黃子佼的前女友」,​也記得她也位多方位發展的藝人,在主持上有不錯的成績,其他的倒是沒有特別記憶深刻。 ​ ▋這本書分享了什麼?​ ​—​ ▋後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