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界這麼美。
花朵、樹木、山、大海、天空、雲朵、彩虹,
更別說飛鳥、動物。
總有什麼可以把這些都記錄下來。
是繪畫、詩、文、影像、照片。
無論是什麼都好。
美的事物,適合細細地去品味。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是。
淒涼、憂苦、愛戀、孺慕、悲憤,種種情感交織,進而拉扯。
這一生回頭望,可能成為一封封無法寄往何處的情書。
活著,既開始產生一段又一段的關係。
父母、親戚、手足、朋友、戀人,族繁不及備載。
曾經,我相信的是:「每段關係必然帶來傷痕。」
後來我承認每段關係所帶來各種情感體驗,都是珍貴的。
羨慕、憎恨、愛慕、信任、愛、感激、失落、困惑、憤怒。
這些感覺看似深刻,卻在當下纏繞著無數的問題,
在我的心靈深處成為盤根錯節的大樹。
我看著看著,滿心疑惑。
這棵樹是我,我為什麼這麼醜陋。
直到透過閱讀、觀看、傾聽他人用生命經驗來完成的作品:
是一篇文字、是一部紀錄片、是一則故事、是一段對話,
在這之中,使我有機會辨認自己的情緒。
隨著時光更迭,隨著心境變化,讓人能靜下心、慢下來看自己生命經歷的種種。
我不是孤獨的,傷痛不是沒有意義的。
各種敲擊,會使得我能成為某種樣態。
文、詩、照片、繪畫,畢竟都還是靜態的。
步調又快又緊湊的世代,要大家有耐心去閱讀或者欣賞,顯然較難。
現在最多人願意花時間看的,恐怕還是聲光效果俱佳的電影或影劇。
不得不說,那一幀幀的畫面,擷取下來都故事感十足。
片中配樂做了引導,烘托著觀眾的情緒,且引導觀者更快進入故事之中。
影像、音樂、主角對話、畫面的切換、時代背景,
這些交織在一起,說了一個故事。
移動的一顆顆鏡頭,有意識地訴說著故事,我們在畫面之外試著解讀。
鏡頭之外也有一扇隱藏的門。
如果想知道的人。
就試著打開吧。
關於開啟隱藏之門
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笛卡爾的懷疑
7會員
186內容數
你如何知道自己不是在一個虛擬的世界中生活?如果所有的經驗都是虛幻的,怎麼能確信有任何事情是真實的?
笛卡爾的懷疑的其他內容
2024/11/29
愛有很多種,對嗎?
鏡頭流轉在不同的角色之間,試圖展示各種愛的樣態。
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相安無事共度一生。
或者即便永遠失去了,仍然選擇珍之重之,藏在心底最深的地方。
是青澀時期,無法好好說出口,一筆一畫勾勒出的畫像。
或者,只要能陪著你身邊,終有一天能修成正果。
是與你相處的每個片段都記憶猶新,
2024/11/29
愛有很多種,對嗎?
鏡頭流轉在不同的角色之間,試圖展示各種愛的樣態。
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相安無事共度一生。
或者即便永遠失去了,仍然選擇珍之重之,藏在心底最深的地方。
是青澀時期,無法好好說出口,一筆一畫勾勒出的畫像。
或者,只要能陪著你身邊,終有一天能修成正果。
是與你相處的每個片段都記憶猶新,
2024/11/29
最近的觀影經驗,一籮筐是關於死亡。
死後,仍然活著的至親是怎麼活著的。
死後,旁人是怎麼評論的。
死後,生者藉由你的死,來習得什麼。
對,自身的死亡,人生的結局,不單是以句點結尾。
因為,死者會變成課程。
如今這個社會依舊避諱談論死亡嗎?
大概是吧?
大概。
不把「死亡」作為標題,而是稱呼這
2024/11/29
最近的觀影經驗,一籮筐是關於死亡。
死後,仍然活著的至親是怎麼活著的。
死後,旁人是怎麼評論的。
死後,生者藉由你的死,來習得什麼。
對,自身的死亡,人生的結局,不單是以句點結尾。
因為,死者會變成課程。
如今這個社會依舊避諱談論死亡嗎?
大概是吧?
大概。
不把「死亡」作為標題,而是稱呼這
2024/11/28
不是所有的電影都讓人看得懂。
例如今天的公路電影,看得我整個人好人格分裂,頻頻分心。
分明印入眼簾的是黃沙滾滾,一片荒涼,滿耳充盈的是主人翁的喋喋不休。
但是滿腦都是皮可敏還沒有打完今天的蘑菇。
阿,對了皮克敏這週有活動,處處有稀有花種,朵朵盛開。
主人翁開著車,一路搭訕陌生人,順風車也好,一起兜
2024/11/28
不是所有的電影都讓人看得懂。
例如今天的公路電影,看得我整個人好人格分裂,頻頻分心。
分明印入眼簾的是黃沙滾滾,一片荒涼,滿耳充盈的是主人翁的喋喋不休。
但是滿腦都是皮可敏還沒有打完今天的蘑菇。
阿,對了皮克敏這週有活動,處處有稀有花種,朵朵盛開。
主人翁開著車,一路搭訕陌生人,順風車也好,一起兜
你可能也想看






現實生活可以壓迫一個人,生離死別能夠改變一個人,就連自己走著走著,也可能說不上為什麼,因著一道風景,或是某種接近神啟的一瞬,就轉換了心境,不再是上一秒的自己。好像《重慶森林》的那段台詞:其實了解一個人並不代表什麼,人是會變的,今天他喜歡鳳梨,明天他可以喜歡別的。以為能透徹了解著誰,包含自己,本質就是

現實生活可以壓迫一個人,生離死別能夠改變一個人,就連自己走著走著,也可能說不上為什麼,因著一道風景,或是某種接近神啟的一瞬,就轉換了心境,不再是上一秒的自己。好像《重慶森林》的那段台詞:其實了解一個人並不代表什麼,人是會變的,今天他喜歡鳳梨,明天他可以喜歡別的。以為能透徹了解著誰,包含自己,本質就是

(前期提要,今天都是很難的溝通課題,要跟自己認知全然不同的世界的人協作,我該怎麼辦才好?)
儘管去感受那份浩瀚吧!
在無象無邊的空間感裡,會感受到自己萬物融合唯一的驚奇與美麗,也許,在合一的那一瞬間,你會感受到手足無措、挫折,但隨著自我意識的牆拆卸下來,你會更加明白,每一個靈魂的美麗與孤寂,黑暗

(前期提要,今天都是很難的溝通課題,要跟自己認知全然不同的世界的人協作,我該怎麼辦才好?)
儘管去感受那份浩瀚吧!
在無象無邊的空間感裡,會感受到自己萬物融合唯一的驚奇與美麗,也許,在合一的那一瞬間,你會感受到手足無措、挫折,但隨著自我意識的牆拆卸下來,你會更加明白,每一個靈魂的美麗與孤寂,黑暗

《當我望向你的時候》|黃樹立
有時候我也在想,在於母親和我、我的自我實現和社會期望,是否也存在著對話的可能性。而在那些對話之外、無話可說的空白,是投射的影像和凝視,是當我們望向母親的時候,同時也被母親、被自己、被兩人之間的距離所回望。

《當我望向你的時候》|黃樹立
有時候我也在想,在於母親和我、我的自我實現和社會期望,是否也存在著對話的可能性。而在那些對話之外、無話可說的空白,是投射的影像和凝視,是當我們望向母親的時候,同時也被母親、被自己、被兩人之間的距離所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