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聽風吟》村上春樹的第一本小說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村上春樹的許多作品,都在展現自由與孤獨之間的矛盾。關於我們該追求多大限度的自由,以及能承受多大程度的孤獨,這仍然是無解的難題。

 

《且聽風吟》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首部小說,也是他在文壇上的首次亮相。

 

作者

村上春樹是日本著名作家,他的作品以獨特的風格和深刻的主題著稱,並且在全球範圍內擁有大量讀者。他的小說常常探討孤獨、個體與社會的關係,以及存在的意義等主題。

 

內容

《且聽風吟》講述了一個21歲的大學生在1970年暑假期間回到家鄉的故事。故事從8月8日開始,到8月26日結束,期間為18天。主角在這段時間內經歷了與朋友喝酒閒聊、認識了一位九指女生,並與她發展出曖昧關係的經歷。整個故事的敘述風格是不連續的,穿插著主角的回憶和思索。

 

吸引人之處

1. 獨特的敘述風格:村上的作品以簡潔而富有詩意的語言著稱,《且聽風吟》也是如此。故事以第一人稱敘述,語調平靜而深沉,讓人容易產生共鳴。

2. 真摯的情感表達:作為村上的處女作,這本書充滿了作者最真摯和坦誠的情感。這種真誠使得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內心的掙扎和思考。

3. 主題的普遍性:雖然故事發生在特定的時代和地點,但其中對孤獨、存在、青春迷茫的探討具有普遍性,能引起廣泛讀者的共鳴。

4. 創新的寫作技巧:村上在創作這本書時,嘗試了新的寫作技巧,包括用英文寫作後再翻譯成日文,這使得他的語言風格更加清新和獨特。

5. 風格的開創性:這本書奠定了村上後續作品的基調,許多後來在村上作品中出現的重要主題和風格特徵在這本書中都能找到雛形。

 

故事內容

 

這本小說以第一人稱敘述,帶我們走進了一個21歲大學生的暑假生活。

故事發生在1970年8月,主角從東京的大學回到家鄉度假。他的生活過得平靜而無聊,主要是與朋友“鼠”一起在傑氏酒吧喝酒。鼠是一個富有卻對生活無所事事的年輕人,兩人一起消磨著漫長的夏日。

某天晚上,主角在酒吧的廁所遇到了一位醉倒的九指女孩。他出於好心把她送回家並照顧她一夜。第二天早上,女孩誤會了他的意圖,兩人不歡而散。但這次偶遇在主角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後來,主角在唱片行再次遇到這位九指女孩。女孩是唱片行的店員,兩人聊了幾句後約好一起吃飯。隨著他們的交往加深,女孩向主角透露了她的身世和內心的痛苦。她的父親死於腦腫瘤,家裡因此陷入貧困,她還有一個雙胞胎妹妹,但由於一次意外失去了左手的一根手指,這讓她深感自卑。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主角對女孩的感情逐漸加深,但他們的關係一直保持著一種若即若離的曖昧狀態。女孩向主角傾訴了她的孤獨和對生活的失望,主角試圖安慰她,告訴她風向總有一天會改變。

這段短暫而微妙的關係在暑假結束時也畫上了句號。主角返回東京繼續他的學業,而女孩則辭去工作,消失在人群中。這段關係讓主角深感失落和孤獨,但也讓他對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

 

文字風格

 

村上春樹的語言風格在於其獨特的「去日本化」特質,這是他刻意追求的一種創作手法。以下是他的語言風格的幾個主要特點:

 

簡潔直白

村上的語言風格簡潔而直白,他刻意避免了傳統日語中的繁複和修飾,採用了更為直接的表達方式。這使得他的作品讀起來更像是被翻譯過來的外文作品,而非傳統的日語小說。

 

翻譯風格

村上在創作《且聽風吟》時,曾嘗試先用英文寫作,再將其翻譯回日文。這種翻譯過程讓他的語言更為清新和簡明,帶有一種特有的疏離感和距離感。這種方法使他的作品具有獨特的節奏和韻律。

 

去地域化

他的小說中,人物的名字、地點和背景往往缺乏明顯的日本特色。例如在《且聽風吟》中,主角的朋友名為“鼠”和“傑”,這些名字並不具備典型的日本風格。此外,小說中的場景如酒吧、港口等,也沒有顯著的日本元素,讓讀者感覺故事可以發生在世界的任何角落。

 

情感的距離感

村上的語言風格有意保持情感的距離感。他的敘述方式平靜且克制,避免過多的情感渲染,使得讀者能夠以一種旁觀者的角度來審視故事中的情節和人物。這種距離感讓讀者可以更加客觀地感受作品中的孤獨和迷茫。

 

小說的“距離感”

 

村上春樹在《且聽風吟》中巧妙地運用了“陌生感”和“距離感”來強化他的小說主題。以下是幾個具體情節的例子:

 

九指女孩的出現

在故事中,主角遇到一位只有九根手指的女孩。這個女孩在醉酒後倒在廁所的地上,主角好心地將她送回家並照顧她一夜。這個情節中,主角和女孩之間的互動保持了一種微妙的距離感。女孩誤會了主角的意圖,兩人不歡而散。這種誤解和距離感傳達了人物之間難以真正親近的情感狀態。

 

重逢與曖昧

後來,主角在唱片行再次遇到這位女孩。雖然兩人開始約會並分享彼此的故事,但他們的關係始終保持著一種若即若離的曖昧。女孩向主角透露了她的身世和痛苦,但兩人之間的距離感並沒有完全消失。例如,在女孩本來打算坦白自己對主角說過的一個謊言時,主角卻刻意岔開了話題,避免了這個真相的揭露。這種情節反映了人物之間的心理障礙和情感距離。

 

最後的告別

小說的結尾,主角回到東京繼續學業,而女孩則辭去了工作,消失在人群中。這段分別充滿了不可挽回的失落感和孤獨感。主角回到家鄉時,再也沒有見過那個女孩,這種無法重逢的情節進一步強化了小說中的孤獨和疏離主題。

 

特色:固定的角色模式

 

村上春樹的小說主角常常具有類似的模式,這些主角通常是孤獨的、內省的男性,並且常常處於被動地位與女性角色建立起曖昧關係。以下是一些具體的情節來說明這一點:

 

1. 《挪威的森林》

渡邊徹是個大學生,他在摯友木月自殺後陷入了深深的孤獨。他與直子(木月的前女友)之間建立起了一段複雜而曖昧的關係。渡邊對直子充滿了關心和愛意,但這段關係始終存在著未解的悲傷和隔閡。渡邊在與直子的互動中常常處於被動地位,更多時候是直子的精神狀態和情感需求主導了他們的關係。

 

2. 《海邊的卡夫卡》

15歲的田村卡夫卡離家出走,遇到了佐伯女士。佐伯女士是一位有著深厚文化背景的女性,她成為了卡夫卡在外流浪時的一個避風港。卡夫卡與她之間的關係充滿了曖昧和未解的情感。卡夫卡對她有著深深的依戀,但在這段關係中,他始終處於被動地位,無法真正打破內心的孤獨。

 

3. 《1Q84》

天吾是一名作家,他與青豆之間有著深厚的情感聯繫,然而他們長時間處於不同的世界中,彼此尋找。天吾在這段關係中常常是被動的,等待青豆的出現和聯繫。他們之間的曖昧關係貫穿整個故事,反映了他們內心的孤獨和對彼此的渴望。

 

4. 《且聽風吟》

主角與九指女孩兩人在酒吧廁所的偶然相遇,逐漸發展出一段曖昧的關係。這段關係充滿了心理上的距離感和未解的情感。女孩向主角傾訴她的過去和痛苦,而主角更多是處於傾聽和被動的角色,未能真正走近女孩的內心世界。

 

這些情節展示了村上春樹小說中反覆出現的主題和角色模式。他的男性主角常常孤獨、內省,並且與女性角色之間的關係充滿了曖昧和疏離感,這讓他們的內心掙扎和情感矛盾更為鮮明。

 

歡迎您免費加入 艾螽斯的幸福沙龍,瀏覽人生相關文章,歡迎留言寫下您的感想。

https://vocus.cc/salon/ai_jones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艾螽斯的幸福沙龍
223會員
267內容數
114.1.25 更新 圍繞“幸福”這個主題,分享相關好書,一起學習成長。 --於2025年將沙龍分成7個區 自我成長區 職場區 商業區 親子教育區 情感區 健康區 閱讀寫作區 歡迎瀏覽、留言🙏
2025/04/24
這篇文章介紹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理查·費曼充滿趣味的人生故事與獨特的學習方法,並以「生成式AI」為例,示範如何運用費曼學習法。文章涵蓋費曼的奇聞軼事、父親的教育理念,以及費曼學習法的步驟與優點,旨在啟發讀者培養主動學習、深度思考與樂在學習的態度。
Thumbnail
2025/04/24
這篇文章介紹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理查·費曼充滿趣味的人生故事與獨特的學習方法,並以「生成式AI」為例,示範如何運用費曼學習法。文章涵蓋費曼的奇聞軼事、父親的教育理念,以及費曼學習法的步驟與優點,旨在啟發讀者培養主動學習、深度思考與樂在學習的態度。
Thumbnail
2025/04/22
《六頂思考帽》提供一套結構化思考框架,幫助個人或團隊做出更周全的決策。文章詳細解釋六種帽子(白、紅、黃、黑、綠、藍)各自代表的思考維度,並輔以生活化例子與實際應用場景,例如創業決策、作家轉型等,說明如何避免思維混亂,在理性與感性間取得平衡。此外,文章比較了六頂思考帽與SWOT分析法的異同。
Thumbnail
2025/04/22
《六頂思考帽》提供一套結構化思考框架,幫助個人或團隊做出更周全的決策。文章詳細解釋六種帽子(白、紅、黃、黑、綠、藍)各自代表的思考維度,並輔以生活化例子與實際應用場景,例如創業決策、作家轉型等,說明如何避免思維混亂,在理性與感性間取得平衡。此外,文章比較了六頂思考帽與SWOT分析法的異同。
Thumbnail
2025/03/21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這本書的核心觀點在於,管理者應該先管理好自己,才能有效管理他人和組織。文章從自我管理、時間管理和決策三個方面闡述了德魯克的管理思想,並以實際案例說明如何避免重複性危機、提升決策效率、以及從系統性角度解決問題,避免流於表面的忙碌。
Thumbnail
2025/03/21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這本書的核心觀點在於,管理者應該先管理好自己,才能有效管理他人和組織。文章從自我管理、時間管理和決策三個方面闡述了德魯克的管理思想,並以實際案例說明如何避免重複性危機、提升決策效率、以及從系統性角度解決問題,避免流於表面的忙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疏離會產生孤獨,但孤獨會指引我們渴望愛,而愛又是疏離的對立面—這一系列迴圈在邏輯上是不通順的,但是我們很難否認這套化學作用的驚人結果。我在想,有一種可能,疏離本身就是一種愛,保持距離,盡情享受,以策安全。
Thumbnail
疏離會產生孤獨,但孤獨會指引我們渴望愛,而愛又是疏離的對立面—這一系列迴圈在邏輯上是不通順的,但是我們很難否認這套化學作用的驚人結果。我在想,有一種可能,疏離本身就是一種愛,保持距離,盡情享受,以策安全。
Thumbnail
讀完了從家裡帶來的村上春樹,是高中時期在台中的茉莉二手書店買的,忘記有沒有看完,以前總是喜歡買很多名字感興趣的文學書,偶爾會翻一翻,但老實來說,以前的我沒有足夠的耐性,也還沒有足夠的心思去深入那些文字。 《聽風的歌》裡面,寫了很多夏天的風、夏天的戀愛、一些唱片、一些日本的路途。 村上的文字,太乾淨了
Thumbnail
讀完了從家裡帶來的村上春樹,是高中時期在台中的茉莉二手書店買的,忘記有沒有看完,以前總是喜歡買很多名字感興趣的文學書,偶爾會翻一翻,但老實來說,以前的我沒有足夠的耐性,也還沒有足夠的心思去深入那些文字。 《聽風的歌》裡面,寫了很多夏天的風、夏天的戀愛、一些唱片、一些日本的路途。 村上的文字,太乾淨了
Thumbnail
是該有什麼嚮往,是有哪種想寫什麼的時候吧。對於寫作,該走的不是尋常的路徑,該說的,不是那些正確卻平庸的話,翻開《 聽風的歌 》,村上春樹的第一本書,或許你可以知道村上的魅力所在。 ▀「所謂失敗作寫了倒沒關係,只是没意思的東西寫了也没用。我經常這樣想。所以如果沒意思的東西,就算寫得再好我也會全部捨棄
Thumbnail
是該有什麼嚮往,是有哪種想寫什麼的時候吧。對於寫作,該走的不是尋常的路徑,該說的,不是那些正確卻平庸的話,翻開《 聽風的歌 》,村上春樹的第一本書,或許你可以知道村上的魅力所在。 ▀「所謂失敗作寫了倒沒關係,只是没意思的東西寫了也没用。我經常這樣想。所以如果沒意思的東西,就算寫得再好我也會全部捨棄
Thumbnail
是村上春樹的寫作起點,更是29歲的他對21歲的自己說的話。
Thumbnail
是村上春樹的寫作起點,更是29歲的他對21歲的自己說的話。
Thumbnail
還沒看過村上春樹之前我挺討厭這個名字的,因為他幾乎被所有有在看日本文學的年輕人掛在嘴邊,像是流行用語一樣,很多剛認識不久的人都在侃侃而談《挪威的森林》或《遇見100%的女孩》。而那時太過年輕的我挺反骨的,討厭所有大眾討厭的事物,所以抗拒村上春樹的大部分小說。
Thumbnail
還沒看過村上春樹之前我挺討厭這個名字的,因為他幾乎被所有有在看日本文學的年輕人掛在嘴邊,像是流行用語一樣,很多剛認識不久的人都在侃侃而談《挪威的森林》或《遇見100%的女孩》。而那時太過年輕的我挺反骨的,討厭所有大眾討厭的事物,所以抗拒村上春樹的大部分小說。
Thumbnail
在日本的時候,我非常想要成為獨立的個人,也就是說,我非常非常想要從各種社會、集體、團體或是規定當中逃脫出來,大學畢業之後也沒到公司上過班,一個人寫東西過活,對於文壇之類地方也是疲於應付,結果,還是獨自寫著小說。──摘自《村上春樹去見河合隼雄》
Thumbnail
在日本的時候,我非常想要成為獨立的個人,也就是說,我非常非常想要從各種社會、集體、團體或是規定當中逃脫出來,大學畢業之後也沒到公司上過班,一個人寫東西過活,對於文壇之類地方也是疲於應付,結果,還是獨自寫著小說。──摘自《村上春樹去見河合隼雄》
Thumbnail
「聽風的歌」值得放入經典書單中,讓一代又一代的人用不同的觀點來反覆咀嚼嗎?值得,不過是為了別的理由。
Thumbnail
「聽風的歌」值得放入經典書單中,讓一代又一代的人用不同的觀點來反覆咀嚼嗎?值得,不過是為了別的理由。
Thumbnail
(一)處女作嶄露頭角 《聽風的歌》是村上春樹(1949-,むらかみ はるき,Murakami Haruki)的處女作,於1979年得到「群像新人賞」,亦獲眾所矚目的「芥川賞」提名,可謂一鳴驚人。村上春樹於《身為職業小說家》自言,在《聽風的歌》之前從來沒寫過小說。
Thumbnail
(一)處女作嶄露頭角 《聽風的歌》是村上春樹(1949-,むらかみ はるき,Murakami Haruki)的處女作,於1979年得到「群像新人賞」,亦獲眾所矚目的「芥川賞」提名,可謂一鳴驚人。村上春樹於《身為職業小說家》自言,在《聽風的歌》之前從來沒寫過小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