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瞬間,讓你發現壓力其實並不存在:《15分鐘讓大腦超靜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圖片來源:金石堂

圖片來源:金石堂



如果有人跟你說其實壓力並不存在,一切都是我們的想法在作祟,你是否視為無稽之談呢?


明明生活上接踵而來的許多挑戰都造成我們許多壓力,也使得我們的身心疲憊不堪,這些若不是壓力,什麼才是壓力呢?


《15分鐘讓大腦超靜定》這本書告訴我們其實多數時刻所感受到的壓力並不真正危及生命,而在每一次遭遇到刺激至回應之間存在著關鍵空隙,也正是決定我們的人生是否成長與幸福的主因。


比如我們時常在新聞中看到有人在吵架之後沒多久便遭遇不幸,或是因為一場誤會而釀成重大衝突,其實這些結果並非無可避免,端看我們在遇到事件本身的當下如何思考與行動,也關乎著我們是否能圓滿處理事情抑或搞砸。


那我們該如何把握這個看似極為短暫又關鍵的空隙呢?比如以感恩取代抱怨、以接納取代恐懼、以觀察取代批判、把問題當成挑戰而非威脅、以寬恕取代憤怒、以同理心取代自我為中心等。


上述的方法看似容易,實則需要我們有意識地去練習,畢竟我們在遭遇困境的當下可能因為受到刺激而被滿溢的情緒所佔滿,而很難做出理智的反應,於是我們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就建立起一個觀念是:問自己「應該」做什麼,而不是「想要」做什麼。


舉例來說,當有人對我們展開批評時,本能反應告訴我們應該採取強力反擊,但若是我們能先稍微深呼吸,預先思索心中想做的這件事是否會造成兩敗俱傷,甚至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負面結果,那我們仍堅持依循本能反應去展開行動嗎?還是改變事情的解讀方式,說不定因此產生另一種情緒反應而改變我們的目標行動也說不定呢!


很多時候,我們都太想與人爭個輸贏,只為了證明自己是對的,但卻忽略了結果可能對彼此雙方都沒有助益,還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遺憾,不如學習聰明的人會想方設法創造雙贏,不僅避免了自身的壓力,還能從中獲益且達到和諧共處的完美結局。


書中提到愈能掌控人生,感受到的壓力愈小,而擁有積極主動思考模式的人,相對比較不容易感到壓力,因為他們一開始便會選擇避免壓力的發生,而非日後再來應付源源不斷的壓力。


作者提供了許多減壓的方法,除了近幾年時常聽到的「正念」之外,熱心助人也能減輕壓力,還能讓社會締造良善的循環,也因此幫助到自己,何樂而不為呢?如果你尚且對於壓力有可能消除這件事感到些許狐疑,不如懷抱著開放的心胸去翻開這本書,因為多方參考未曾有過的經驗與想法,始終是我們能邁向成長的第一步,相信也能因此培養我們的同理心,因而去相信更多的可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 莊小昕-avatar-img
2024/11/28
謝謝婷婷分享!"關鍵空隙"!! 已收藏~
射手媽咪婷婷-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1/28
❦ 莊小昕 不客氣唷!已經不只看過一本書有講這個概念了,真的要記下來!
avatar-img
射手媽咪婷婷的沙龍
211會員
1.2K內容數
射手媽咪婷婷的 Premium
2025/04/30
你是否時常對自己感到懷疑,又或者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 其實一切取決於「信念」,當我們深信自己能力不足,事情就如我們預期的方向走,自然也就離夢想越來越遙遠。 《正念旅程》這本書是作者與十七歲女兒在前往愛爾蘭途中的親子對話,並且剖析思緒如何影響我們的感受與行動,而非他人的想法與感受,也
Thumbnail
2025/04/30
你是否時常對自己感到懷疑,又或者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 其實一切取決於「信念」,當我們深信自己能力不足,事情就如我們預期的方向走,自然也就離夢想越來越遙遠。 《正念旅程》這本書是作者與十七歲女兒在前往愛爾蘭途中的親子對話,並且剖析思緒如何影響我們的感受與行動,而非他人的想法與感受,也
Thumbnail
2025/04/29
當你做不完堆積如山的工作,你會採取什麼樣的行動? 我猜測多數人會選擇花更多時間來處理,於是工作超時所導致的後續問題讓我們的生活品質及身體健康出現危機。 如果可以,我們都希望可以少花點時間工作,而《慢速工作力》便是告訴我們其實並不需要瘋狂忙碌,也能讓我們的工作既有意義又同時具有價值
Thumbnail
2025/04/29
當你做不完堆積如山的工作,你會採取什麼樣的行動? 我猜測多數人會選擇花更多時間來處理,於是工作超時所導致的後續問題讓我們的生活品質及身體健康出現危機。 如果可以,我們都希望可以少花點時間工作,而《慢速工作力》便是告訴我們其實並不需要瘋狂忙碌,也能讓我們的工作既有意義又同時具有價值
Thumbnail
2025/04/26
相信許多人聽過「男兒有淚不輕彈」這句話,代表的是男性就必須要展現剛強的氣概,不能被人發現軟弱的一面。 也因為如此,養育男孩的標準注定與女孩不同,比如男孩不能喜歡粉紅色,或是玩娃娃會被取笑,都是對於男性有著既定的框架,也使得許多氣質較為不同的男性感到痛苦,甚至在成長的過程飽受霸凌。
Thumbnail
2025/04/26
相信許多人聽過「男兒有淚不輕彈」這句話,代表的是男性就必須要展現剛強的氣概,不能被人發現軟弱的一面。 也因為如此,養育男孩的標準注定與女孩不同,比如男孩不能喜歡粉紅色,或是玩娃娃會被取笑,都是對於男性有著既定的框架,也使得許多氣質較為不同的男性感到痛苦,甚至在成長的過程飽受霸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如果有人跟你說其實壓力並不存在,一切都是我們的想法在作祟,你是否視為無稽之談呢? 明明生活上接踵而來的許多挑戰都造成我們許多壓力,也使得我們的身心疲憊不堪,這些若不是壓力,什麼才是壓力呢? 《15分鐘讓大腦超靜定》這本書告訴我們其實多數時刻所感受到的壓力並不真正危及生命,而在每一
Thumbnail
如果有人跟你說其實壓力並不存在,一切都是我們的想法在作祟,你是否視為無稽之談呢? 明明生活上接踵而來的許多挑戰都造成我們許多壓力,也使得我們的身心疲憊不堪,這些若不是壓力,什麼才是壓力呢? 《15分鐘讓大腦超靜定》這本書告訴我們其實多數時刻所感受到的壓力並不真正危及生命,而在每一
Thumbnail
生活中的挑戰總是無法避免。無論是來自工作壓力、人際關係的摩擦,還是個人成長的瓶頸,我們都會在某個時刻感受到情緒的波動。這些情緒波動,有時像洪水般湧上心頭,使我們無法冷靜思考和做出理性的決策
Thumbnail
生活中的挑戰總是無法避免。無論是來自工作壓力、人際關係的摩擦,還是個人成長的瓶頸,我們都會在某個時刻感受到情緒的波動。這些情緒波動,有時像洪水般湧上心頭,使我們無法冷靜思考和做出理性的決策
Thumbnail
壓力是現代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它可以來自工作、學業、家庭、財務等各個方面。雖然壓力本身是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反應,但長期處於高壓力環境中可能對健康和幸福產生負面影響。 壓力的本質 壓力是身體對各種壓力源的自然反應,這些源包括工作
Thumbnail
壓力是現代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它可以來自工作、學業、家庭、財務等各個方面。雖然壓力本身是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反應,但長期處於高壓力環境中可能對健康和幸福產生負面影響。 壓力的本質 壓力是身體對各種壓力源的自然反應,這些源包括工作
Thumbnail
壓力是人們在面對各種挑戰、壓力或困難時所感受到的身心反應。 壓力是一種自然的生理和心理反應,它可以幫助我們應對緊急情況和挑戰。 然而,長期或過度的壓力可能對身體和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壓力可能來自各種因素,包括: 🥲工作壓力:工作負荷、工作壓力、時間限制等可能導致工作壓力。 🥲學業壓力:學
Thumbnail
壓力是人們在面對各種挑戰、壓力或困難時所感受到的身心反應。 壓力是一種自然的生理和心理反應,它可以幫助我們應對緊急情況和挑戰。 然而,長期或過度的壓力可能對身體和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壓力可能來自各種因素,包括: 🥲工作壓力:工作負荷、工作壓力、時間限制等可能導致工作壓力。 🥲學業壓力:學
Thumbnail
應對現代生活中的種種壓力,重新定義自我激勵與壓力管理的方法成為了成功的關鍵。從紓壓技巧到正向心態的培養,學會如何有效應對壓力,走向遠離焦慮、通往成功之路。
Thumbnail
應對現代生活中的種種壓力,重新定義自我激勵與壓力管理的方法成為了成功的關鍵。從紓壓技巧到正向心態的培養,學會如何有效應對壓力,走向遠離焦慮、通往成功之路。
Thumbnail
你可曾關注過自己每分鐘的脈搏有幾下呢?還記得以前教科書上是寫一分鐘72下,但實際上正常的標準是落在一分鐘60~85下,最高不應超過100下,無論是心跳太快或太慢都要當心,可能是身體有疾病的警訊,或是慢性壓力所造成的結果。 過往曾經發生過因為工作壓力而導致反胃、心悸、耳鳴的身體症狀,我原以為離開工作環
Thumbnail
你可曾關注過自己每分鐘的脈搏有幾下呢?還記得以前教科書上是寫一分鐘72下,但實際上正常的標準是落在一分鐘60~85下,最高不應超過100下,無論是心跳太快或太慢都要當心,可能是身體有疾病的警訊,或是慢性壓力所造成的結果。 過往曾經發生過因為工作壓力而導致反胃、心悸、耳鳴的身體症狀,我原以為離開工作環
Thumbnail
  好奇為什麼有人可以在高壓的工作或生活中仍能持續成長、展現成就,以前總覺得抗壓性指的是忍耐,但過度忍耐時常引發的是身心失衡,於是又轉往尋求紓壓方法,但又落入某種類似發洩壓力的循環,因此想透過此書了解在面對新環境或學習新事物時,大腦與壓力機制到底是如何運作的。
Thumbnail
  好奇為什麼有人可以在高壓的工作或生活中仍能持續成長、展現成就,以前總覺得抗壓性指的是忍耐,但過度忍耐時常引發的是身心失衡,於是又轉往尋求紓壓方法,但又落入某種類似發洩壓力的循環,因此想透過此書了解在面對新環境或學習新事物時,大腦與壓力機制到底是如何運作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