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瞬間,讓你發現壓力其實並不存在:《15分鐘讓大腦超靜定》

一個瞬間,讓你發現壓力其實並不存在:《15分鐘讓大腦超靜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圖片來源:金石堂

圖片來源:金石堂



如果有人跟你說其實壓力並不存在,一切都是我們的想法在作祟,你是否視為無稽之談呢?


明明生活上接踵而來的許多挑戰都造成我們許多壓力,也使得我們的身心疲憊不堪,這些若不是壓力,什麼才是壓力呢?


《15分鐘讓大腦超靜定》這本書告訴我們其實多數時刻所感受到的壓力並不真正危及生命,而在每一次遭遇到刺激至回應之間存在著關鍵空隙,也正是決定我們的人生是否成長與幸福的主因。


比如我們時常在新聞中看到有人在吵架之後沒多久便遭遇不幸,或是因為一場誤會而釀成重大衝突,其實這些結果並非無可避免,端看我們在遇到事件本身的當下如何思考與行動,也關乎著我們是否能圓滿處理事情抑或搞砸。


那我們該如何把握這個看似極為短暫又關鍵的空隙呢?比如以感恩取代抱怨、以接納取代恐懼、以觀察取代批判、把問題當成挑戰而非威脅、以寬恕取代憤怒、以同理心取代自我為中心等。


上述的方法看似容易,實則需要我們有意識地去練習,畢竟我們在遭遇困境的當下可能因為受到刺激而被滿溢的情緒所佔滿,而很難做出理智的反應,於是我們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就建立起一個觀念是:問自己「應該」做什麼,而不是「想要」做什麼。


舉例來說,當有人對我們展開批評時,本能反應告訴我們應該採取強力反擊,但若是我們能先稍微深呼吸,預先思索心中想做的這件事是否會造成兩敗俱傷,甚至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負面結果,那我們仍堅持依循本能反應去展開行動嗎?還是改變事情的解讀方式,說不定因此產生另一種情緒反應而改變我們的目標行動也說不定呢!


很多時候,我們都太想與人爭個輸贏,只為了證明自己是對的,但卻忽略了結果可能對彼此雙方都沒有助益,還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遺憾,不如學習聰明的人會想方設法創造雙贏,不僅避免了自身的壓力,還能從中獲益且達到和諧共處的完美結局。


書中提到愈能掌控人生,感受到的壓力愈小,而擁有積極主動思考模式的人,相對比較不容易感到壓力,因為他們一開始便會選擇避免壓力的發生,而非日後再來應付源源不斷的壓力。


作者提供了許多減壓的方法,除了近幾年時常聽到的「正念」之外,熱心助人也能減輕壓力,還能讓社會締造良善的循環,也因此幫助到自己,何樂而不為呢?如果你尚且對於壓力有可能消除這件事感到些許狐疑,不如懷抱著開放的心胸去翻開這本書,因為多方參考未曾有過的經驗與想法,始終是我們能邁向成長的第一步,相信也能因此培養我們的同理心,因而去相信更多的可能。

avatar-img
射手媽咪婷婷的沙龍
209會員
1.2K內容數
射手媽咪婷婷的 Premiu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在每個感到挫折或不被看好的時刻,若能記得這段話的鼓勵,應該能重新找回屬於自己的價值與身處在這個世界的定位吧? 我們時常覺得「夢想」遙不可及,甚至認為正是難以達成才被稱之為「夢想」,但我們可曾想過,透過日常生活中每個思想與行為的改變,才能慢慢築起通往夢想的道路,所以即便每天只進步1cm,
靜謐的氛圍有時候令人感到安心,卻也可能任由孤獨瀰漫心中,總要找尋依歸才能讓自己不至於覺得寂寞。 《男孩與大象的祕密基地》描述的是一名小男孩無論在家裡或是學校都形單影隻,父親忙著工作,而母親忙著照顧小嬰兒,他彷彿被隔絕在這個世界之外,總是獨自行動而沒有人陪伴。 然而,想要消除內心的空虛
你是否時常聽到別人鼓勵你應該更有自信一點的時候感到心虛?或是當別人列舉出你的優點時卻忍不住反駁,始終讓自己陷入不自信的氛圍裡,如此的現象到底是從何塑造而來的呢? 或許我們可以回溯自童年的時光,到底是被鼓勵得多,抑或是被嫌棄到一無是處?這都關乎到我們對自己的評價與定義,也對未來面對許多事物會
大家知道每年的10月為國際乳癌防治月嗎? 根據衛福部的網站表示乳癌終生累積發生風險高達7.5%,位居女性癌症首位,但其實只要定期檢查就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相信女性朋友們都知道除了可以在洗澡的時候自行檢查,也可以做乳房超音波及乳房攝影檢查,能更精確了解自己不易或無法察覺的異狀。
我的女兒最近總是跟我說:「我的媽媽是最棒的,都能教我很多事,乾脆妳來學校當我們的老師好了。」 我想每個父母能聽到這些話,莫過於最大的肯定,因為這代表著孩子不僅能理解父母的教導,也認同父母所傳遞給她的思想與價值觀。 許多父母苦於孩子不受教,寧可把孩子送往安親班、補習班或才藝班以減少親子
在每個感到挫折或不被看好的時刻,若能記得這段話的鼓勵,應該能重新找回屬於自己的價值與身處在這個世界的定位吧? 我們時常覺得「夢想」遙不可及,甚至認為正是難以達成才被稱之為「夢想」,但我們可曾想過,透過日常生活中每個思想與行為的改變,才能慢慢築起通往夢想的道路,所以即便每天只進步1cm,
靜謐的氛圍有時候令人感到安心,卻也可能任由孤獨瀰漫心中,總要找尋依歸才能讓自己不至於覺得寂寞。 《男孩與大象的祕密基地》描述的是一名小男孩無論在家裡或是學校都形單影隻,父親忙著工作,而母親忙著照顧小嬰兒,他彷彿被隔絕在這個世界之外,總是獨自行動而沒有人陪伴。 然而,想要消除內心的空虛
你是否時常聽到別人鼓勵你應該更有自信一點的時候感到心虛?或是當別人列舉出你的優點時卻忍不住反駁,始終讓自己陷入不自信的氛圍裡,如此的現象到底是從何塑造而來的呢? 或許我們可以回溯自童年的時光,到底是被鼓勵得多,抑或是被嫌棄到一無是處?這都關乎到我們對自己的評價與定義,也對未來面對許多事物會
大家知道每年的10月為國際乳癌防治月嗎? 根據衛福部的網站表示乳癌終生累積發生風險高達7.5%,位居女性癌症首位,但其實只要定期檢查就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相信女性朋友們都知道除了可以在洗澡的時候自行檢查,也可以做乳房超音波及乳房攝影檢查,能更精確了解自己不易或無法察覺的異狀。
我的女兒最近總是跟我說:「我的媽媽是最棒的,都能教我很多事,乾脆妳來學校當我們的老師好了。」 我想每個父母能聽到這些話,莫過於最大的肯定,因為這代表著孩子不僅能理解父母的教導,也認同父母所傳遞給她的思想與價值觀。 許多父母苦於孩子不受教,寧可把孩子送往安親班、補習班或才藝班以減少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