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言揭示中國經濟危機 付鵬演講引發熱議與深思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近日,中國知名經濟學者付鵬在匯豐集團於上海舉辦的一場內部活動中,對中國經濟的現狀與未來做出悲觀預測,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討論。這場以《2024年年終回顧和2025年展望——對沖風險VS軟著陸》為主題的演講直指中國經濟面臨的深層次挑戰,包括中產階級崩塌、消費能力下降、少子化等結構性問題,並警告若不正視現狀,恐將引發更大的經濟與社會危機。


經濟深層困境:消費降級與中產階級崩塌

付鵬在演講中指出,中國經濟自2019年疫情前已顯現重大隱患,疫情後不但未見改善,反而進一步惡化。他強調,居民收入下降和消費降級問題日趨嚴重,大量中產階級淪為經濟困境中的弱勢群體。他舉例稱,過去兩年中,中國新增了約2000萬名網約車司機,這反映出大批中產階級因收入不足而轉向基層勞動市場。

付鵬還提及中國人口結構的挑戰。他表示,少子化現象對未來勞動力市場和經濟增長造成深遠影響,年輕一代因收入增長乏力,對高房價和育兒壓力的承擔能力持續下降,進一步削弱了內需市場活力。


政策空間受限 政府面臨艱難抉擇

付鵬坦言,中共政府當前「可打的牌非常有限」,既有政策工具難以從根本上解決經濟問題。他呼籲政府進行利益再分配,改善居民消費能力,並加強對中低收入群體的支持。然而,他也直言,這樣的改革必須面對既得利益群體的阻力,推動難度極大。

此外,他批評當前輿論環境對經濟問題的不容忍,認為過度壓制批評聲音可能導致政策失誤,進一步惡化經濟形勢。他警告,如果不直面問題,可能會在未來引發更嚴重的經濟災難。


學術與輿論自由的挑戰

付鵬的直言不諱也引發外界對中國學術與言論環境的關注。雖然付鵬本人及其所屬的東北證券否認他遭遇官方約談,但他的演講內容在網絡上的迅速消失,反映出官方對敏感言論的高度警惕。

網絡輿論對此反應不一。有支持者認為付鵬「說出了真相」,並對他的勇氣表示讚賞;但也有批評者擔憂這樣的言論可能損害國家形象。官方媒體則強調中國經濟的長期韌性,試圖提振市場信心。


對匯豐與投資者的影響

此次事件不僅對中國經濟學界和政策討論產生影響,也在投資者間引發震動。作為匯豐集團內部活動的主講嘉賓,付鵬的言論可能加劇國內外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不安,對匯豐的品牌形象與市場策略帶來挑戰。


未來前景仍撲朔迷離

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結構性問題未解,付鵬的演講無疑揭開了更多深層討論的序幕。然而,如何在維護經濟穩定與保障學術自由間取得平衡,將成為中國政府與社會的長期課題。

avatar-img
10會員
588內容數
世界新鮮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世界新鮮事 的其他內容
低地球軌道擁擠及太空垃圾問題日益嚴峻,威脅全球通訊與科學探索。專家呼籲透過技術創新、法律框架完善與國際合作,共同解決垃圾清理、數據共享與資源競爭等挑戰,確保太空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人類消失後,地球將經歷環境復甦與生態重建,自然快速接管城市,污染問題卻成復甦阻礙。儘管如此,科學家觀察到自然具強大修復力,長期而言,地球可能重回生態繁榮,但需數百萬年完全恢復。
蘋果正推進iPhone生產自動化,目標減少50%人工需求,並藉全球布局應對供應鏈風險。富士康與NVIDIA合作數位孿生技術,提升生產效率與靈活性。儘管自動化面臨技術挑戰與社會影響,未來仍是不可逆趨勢,將深刻影響全球製造業。
澳門黃金市場因全球金價飆升引發大規模拋售潮,零售商面臨現金流壓力和供需失衡挑戰。消費者主要為應對經濟不確定性變現黃金,推動市場交易量升高。未來市場預測金價持高位震盪,中小型商家挑戰加劇,行業整合或將加速。
美國空軍將於2025年測試KC-135加油機AI虛擬副駕駛系統「Merlin Pilot」,該系統結合自主起降、航線調整及智能通訊功能,旨在提升飛行效率與安全性。此技術不僅為軍事應用奠定基礎,亦有潛力革新民航業,推動航空智能化。
面對可能的西方制裁,中國成立跨部門專責小組,借鑑俄羅斯應對經驗,重點推動去美元化、數字人民幣等策略,提升經濟韌性。同時,國際社會對此高度警惕,中國內部也有輿論分歧,反映地緣政治與經濟風險的雙重挑戰。
低地球軌道擁擠及太空垃圾問題日益嚴峻,威脅全球通訊與科學探索。專家呼籲透過技術創新、法律框架完善與國際合作,共同解決垃圾清理、數據共享與資源競爭等挑戰,確保太空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人類消失後,地球將經歷環境復甦與生態重建,自然快速接管城市,污染問題卻成復甦阻礙。儘管如此,科學家觀察到自然具強大修復力,長期而言,地球可能重回生態繁榮,但需數百萬年完全恢復。
蘋果正推進iPhone生產自動化,目標減少50%人工需求,並藉全球布局應對供應鏈風險。富士康與NVIDIA合作數位孿生技術,提升生產效率與靈活性。儘管自動化面臨技術挑戰與社會影響,未來仍是不可逆趨勢,將深刻影響全球製造業。
澳門黃金市場因全球金價飆升引發大規模拋售潮,零售商面臨現金流壓力和供需失衡挑戰。消費者主要為應對經濟不確定性變現黃金,推動市場交易量升高。未來市場預測金價持高位震盪,中小型商家挑戰加劇,行業整合或將加速。
美國空軍將於2025年測試KC-135加油機AI虛擬副駕駛系統「Merlin Pilot」,該系統結合自主起降、航線調整及智能通訊功能,旨在提升飛行效率與安全性。此技術不僅為軍事應用奠定基礎,亦有潛力革新民航業,推動航空智能化。
面對可能的西方制裁,中國成立跨部門專責小組,借鑑俄羅斯應對經驗,重點推動去美元化、數字人民幣等策略,提升經濟韌性。同時,國際社會對此高度警惕,中國內部也有輿論分歧,反映地緣政治與經濟風險的雙重挑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中國經濟一倒,全球必定被拖累?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不少看壞台灣經濟的專家,皆認兩岸關係不好,台灣經濟一定不會好或只要中國經濟下滑,全球都會被拖累。但事實是,這些年中國市場下調,美國、日本、印度等國經濟卻欣欣向榮,台灣貿易也重新找到出口。 北戴河會議的異常,也預示中國政治經濟可能面臨重大變化。
Thumbnail
三中全會罕見大篇幅聚焦房地產。但文件只簡短呼籲「完善擴大消費長效機制」。其中,幾乎沒有提到任何措施。紐約時報認為,三中全會並未提出任何具體措施,中國爛尾樓和房價問題,恐怕無解。經濟學者也警告,中國正往金融崩潰邁進。中國的房地產泡沫問題猶待調整!但,系統性風險已然浮現,其金融系統恐怕將與其同歸於盡?!
Thumbnail
中國經濟沉疴痼疾,問題癥結就在於:有效需求不足。對症下藥,關鍵重點自然在於:提出可以解決這些經濟問題的具體方案。 保羅克魯曼、辜朝明等經濟專家所提出的解方,均屬一致,那就是,中國政府應採取「迅速、充分且持久的財政刺激措施」。 如今,真相大白,拒絕此等正確對策者,正是親自送中國經濟走上崩潰路程的推手!
Thumbnail
美中貿易戰升級!美墨聯手斬斷中國鋼鋁製品「洗產地」禁令立即生效! 中國上市銀行「反向討薪」榨取員工近1億元人民幣,金融業呈現慘況! 中國一週內40間小銀行消失,代表金融流動性不足,已出現"系統性危機"! 資金要去救房市,又要去救股市,出現流動性枯竭。對資金流動性重要性的無知,正是走上崩潰路程的助力!
Thumbnail
李強達沃斯論壇致詞時,按中醫理論,不能下猛藥的,應慢慢調理,使其基礎逐步得到恢復。謝田教授表示,李強變相承認中國經濟已病入膏肓,陷於絕望。因對中國經濟前景失去信心,外商台企已陸續紛紛撤出中國! 相對的,黃仁勳旋風強化台灣成為AI核心地位,台灣繁榮與全球科技中心角色才正要開始,千萬要把握住此空前機會!
Thumbnail
彭博報導,中國金融從業者的高薪時代正快速走向終結,一些業內巨頭公司實施嚴格的新限制,以響應國家主席習近平「共同富裕」的號召。脫鉤/去全球化的浪潮正愈演愈烈!世界經濟秩序正在崩潰當中! 凡此險惡局勢之際,川普若當選並祭出全面關稅政策之貿易保護主義等主張,無異於「雪上加霜」,亟需世人冷靜理智的應對處理!
Thumbnail
根據眾多報導數據顯示,中國經濟面臨諸多挑戰,包括:外商直接投資連續下降、股匯雙殺、房地產市場崩跌及財政收入萎縮等問題。中國政府本應提振內需促進經濟成長,但卻補貼供給。 中國經濟,最後下場,恐怕會像日本「泡沫經濟」崩盤,最終淪入「失落的三十年」一樣,甚至可能還會更加悽慘。而想要復興,恐怕則需要幾十載!
Thumbnail
過往長期看好中國的全球最大避險基金「橋水聯合」基金創辦人瑞·達利歐,如今開始對中國經濟前景發出警告。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也表示,中國目前面臨需求不足問題,導致民眾、企業對經濟成長缺乏信心;增加政府支出是解方! 諾獎得主保羅‧克魯曼早就指出:中國理應運用政府支出來提振需求以促進經濟,但卻不願意,真奇怪!
Thumbnail
按官方公佈的資料,中國2023年GDP為126萬億人民幣,合17.89萬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2%。但人們卻感覺經濟增長不盡人意和憂慮經濟將進一步減緩。照說,按中國現在世界第二的經濟規模,即使按2-3%的年增長率,那也是不小的增長額。2023年中國全年經濟增量超6萬億元,接近一個中等國家的全年經濟總
Thumbnail
中國知名經濟專家管清友於6月10日午間發微博「基層財政幾近崩潰」,引發諸多議論。 中國房産不良貸款增3成!地方政府信用透支成常態!基層財政幾近崩潰! 保羅‧克魯曼發表「中國的經濟危機有多可怕」文章分析,中國經濟處境像2008年金融危機,但這是中國內部潛在危機,而不是全球性事件,美國受其影響小得驚人。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中國經濟一倒,全球必定被拖累?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不少看壞台灣經濟的專家,皆認兩岸關係不好,台灣經濟一定不會好或只要中國經濟下滑,全球都會被拖累。但事實是,這些年中國市場下調,美國、日本、印度等國經濟卻欣欣向榮,台灣貿易也重新找到出口。 北戴河會議的異常,也預示中國政治經濟可能面臨重大變化。
Thumbnail
三中全會罕見大篇幅聚焦房地產。但文件只簡短呼籲「完善擴大消費長效機制」。其中,幾乎沒有提到任何措施。紐約時報認為,三中全會並未提出任何具體措施,中國爛尾樓和房價問題,恐怕無解。經濟學者也警告,中國正往金融崩潰邁進。中國的房地產泡沫問題猶待調整!但,系統性風險已然浮現,其金融系統恐怕將與其同歸於盡?!
Thumbnail
中國經濟沉疴痼疾,問題癥結就在於:有效需求不足。對症下藥,關鍵重點自然在於:提出可以解決這些經濟問題的具體方案。 保羅克魯曼、辜朝明等經濟專家所提出的解方,均屬一致,那就是,中國政府應採取「迅速、充分且持久的財政刺激措施」。 如今,真相大白,拒絕此等正確對策者,正是親自送中國經濟走上崩潰路程的推手!
Thumbnail
美中貿易戰升級!美墨聯手斬斷中國鋼鋁製品「洗產地」禁令立即生效! 中國上市銀行「反向討薪」榨取員工近1億元人民幣,金融業呈現慘況! 中國一週內40間小銀行消失,代表金融流動性不足,已出現"系統性危機"! 資金要去救房市,又要去救股市,出現流動性枯竭。對資金流動性重要性的無知,正是走上崩潰路程的助力!
Thumbnail
李強達沃斯論壇致詞時,按中醫理論,不能下猛藥的,應慢慢調理,使其基礎逐步得到恢復。謝田教授表示,李強變相承認中國經濟已病入膏肓,陷於絕望。因對中國經濟前景失去信心,外商台企已陸續紛紛撤出中國! 相對的,黃仁勳旋風強化台灣成為AI核心地位,台灣繁榮與全球科技中心角色才正要開始,千萬要把握住此空前機會!
Thumbnail
彭博報導,中國金融從業者的高薪時代正快速走向終結,一些業內巨頭公司實施嚴格的新限制,以響應國家主席習近平「共同富裕」的號召。脫鉤/去全球化的浪潮正愈演愈烈!世界經濟秩序正在崩潰當中! 凡此險惡局勢之際,川普若當選並祭出全面關稅政策之貿易保護主義等主張,無異於「雪上加霜」,亟需世人冷靜理智的應對處理!
Thumbnail
根據眾多報導數據顯示,中國經濟面臨諸多挑戰,包括:外商直接投資連續下降、股匯雙殺、房地產市場崩跌及財政收入萎縮等問題。中國政府本應提振內需促進經濟成長,但卻補貼供給。 中國經濟,最後下場,恐怕會像日本「泡沫經濟」崩盤,最終淪入「失落的三十年」一樣,甚至可能還會更加悽慘。而想要復興,恐怕則需要幾十載!
Thumbnail
過往長期看好中國的全球最大避險基金「橋水聯合」基金創辦人瑞·達利歐,如今開始對中國經濟前景發出警告。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也表示,中國目前面臨需求不足問題,導致民眾、企業對經濟成長缺乏信心;增加政府支出是解方! 諾獎得主保羅‧克魯曼早就指出:中國理應運用政府支出來提振需求以促進經濟,但卻不願意,真奇怪!
Thumbnail
按官方公佈的資料,中國2023年GDP為126萬億人民幣,合17.89萬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2%。但人們卻感覺經濟增長不盡人意和憂慮經濟將進一步減緩。照說,按中國現在世界第二的經濟規模,即使按2-3%的年增長率,那也是不小的增長額。2023年中國全年經濟增量超6萬億元,接近一個中等國家的全年經濟總
Thumbnail
中國知名經濟專家管清友於6月10日午間發微博「基層財政幾近崩潰」,引發諸多議論。 中國房産不良貸款增3成!地方政府信用透支成常態!基層財政幾近崩潰! 保羅‧克魯曼發表「中國的經濟危機有多可怕」文章分析,中國經濟處境像2008年金融危機,但這是中國內部潛在危機,而不是全球性事件,美國受其影響小得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