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打開信箱發現之前有贊助的<不小盟 #性平行動曆 專案>,今天寄了信更新專案進度,即將陸續寄出第一批的地址確認信,我期待之心已熊熊湧起。
說到性平,真是有很多可以聊。對我來說,這是小至是談對不同性別的身體認識,大則包含對未來人和人之間在現實與數位世界的交往分寸和禮貌。小至性平,大至因為性平觀念的缺失,對社會結構的加重失衡,若更進一步,則進而延伸到父權、女權的話題。只是看話題想在哪個方面延伸,但這個領域要講真的是講不完,而且是一個一直需要更新觀念,持續修正的領域!有很多人投入相關領域耕耘許久,紛紛提出過很多不同看法的專業文獻資料。
我非常喜歡的日本東大教授上野千鶴子女士,也曾發表過很多關於父權體制、性平領域的著作,其著作《厭女》《妳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東大教授寫給女孩與女人的性別入門讀本》《父權制與資本主義(簡)》都在我的書櫃的「最近閱讀櫃」上長期住著,捨不得拿下來。這也是為什麼我也參與了這次性平行動曆集資的原因。專業領域的研究,有關脈絡大家還是從專家們的著作中著手更嚴謹,但我是單純想從一個靈氣師的角度稍微聊,我是想談「愛的權利」這件事。
我一直覺得父權結構帶有的壓迫本質根深柢固在社會中,是在隱性和慢性的剝奪「愛」的權利。不只是對女人的壓迫,我覺得也是在對男性柔軟一面的剝奪。我小時候,男孩子不被允許哭泣,我弟弟很小的時候,如果哭了會被長輩碎念「男孩子哭什麼哭」。
我相信這世上身而為人,無論男女,我們多半都有被愛的需求,同時其實我們也有愛人的需求。
我覺得男性其實也是受父權結構下的被剝奪對象之一。至少父權結構剝奪了很多男性哭泣的權利、示弱的權利、張嘴表達愛的權利、表示柔軟一面的權利。而氣質陰柔的男性,無論求學階段或是職場,都很容易成為被男性團體特別針對的對象,甚至霸凌的對象。不是只有不同性別之間才有不平等發生,相同性別也有很多不平等發生。
為什麼社會會形成,覺得陰柔的男性就不配待在男性團體裡?為什麼孩子還那麼小,就會知道要集體對較秀氣的男生霸凌?
如果這個社會繼續充斥這樣的暗示和觀念,在大人的言行舉止,食衣住行中,那小孩就會繼續將這種失衡的對待方式傳承下去。
在威權的社會體制中要如何生出愛來?
威權本身就代表著拒絕傾聽你的意見與聲音,只保留我的意見與聲音。
我覺得一個人如果無法學會愛人,那麼即便渴求並獲取再多的愛,也難以填滿這種慾望。
因為當你不知道愛一個人的時候,會有怎樣的心路歷程,怎樣的辛酸煎熬,擔心憂愁,也不知道會有怎樣酸澀的柔軟心情,和為他人著想並平衡自己需求的不易與克制,不知道為所愛付出時那份榮譽感,如果沒有經歷這些過程,你或許會以為「愛」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或是對「愛」的感覺難以想像,然後在不斷的索求中,無法填滿自己對愛的慾望與渴求。並不是對方不夠愛你,是因為你未曾知曉過「愛」其實是長怎麼樣子的。
是的,我認為「愛的方式」是需要被學習的,當這份「愛」的心情與感受自然湧現的時候,還需要透過具備性平觀念的「愛的方式」來輸出,才能傳遞給對方,否則就就會很容易成為「強迫」「成為為了填滿自己的慾望而不顧他人的感受」。
雖然時常有很多聲音說,台灣的女權已經很夠了,但我不這樣覺得,畢竟打開社會新聞隨手一搜,還能看見好幾篇一個月內的新聞寫著諸如「求愛不成跟蹤女性」「屢次跟蹤騷擾網友」「身心障礙女性遇跟蹤....(略)」。我支持「女權」並非為了要爭奪男權或是想欺負男人,而是希望與象徵著威權的父權結構做出表述上的區別,同時將失衡的結構拉回男女平等的狀態。無論是很久以前的只有男人可以繼承家產,或者是回娘家永遠排在初二,或者是從父姓,這些都是「父」權存在的遺留,但因為長久累積的生活習慣或文化要翻轉改變是很困難的,對一個社會來說,不大可能短時間內就全部消失,但「女」權這個詞的存在與被理解,我想興許是一種相對地提醒,這世上還有「另一群人」。
我想起以前曾和公司的同事有過一段聊天,當時某位男性工程師是真的很困惑(不是故意要唱反調那種)的問我「我對女朋友說,我想趕快結婚,叫她結婚以後不要工作待在家,到底哪裡對她不好?不用工作欸!我只是想對她好而已!」(時間太久對話為大致印象)
那時我真正理解到,對很多人來說,聽到女權兩個字就反彈,因為他們真的是很難從習慣的思維中扭轉過來,用另外一種,甚至是他們可能未曾被允許過的視角,去思考整件事情。
因為這個問題若要我作答,我就會覺得問題並不是在這裡,而是整段對話中都只有男生的意志被展現,但女生到底是怎麼想的呢?
男女之間不斷存在並擴大互不了解的地方,在進行社會結構拉平的路上就會越艱難,甚至敵對。
上野千鶴子教授在《厭女》一書中也提到,當我們的社會無止盡的以父權結構慕「強(刻板印象中的強)」,就只有少部分金字塔頂端的男性能獲得越來越多的利益分配,而其他人,包括非頂端的男性,也會被壓迫資源。
我想若這樣,這世上只會有更多傾斜和不平發生。
日常做為靈氣師在進行療癒之舉的時候,我想這其實小至個案,大至社會,近自身旁二三人,遠則一眼望不盡。如果我希望這世界不要再繼續「繼承」這樣對女性、陰柔氣質的厭斥與賤斥,或延續某些我們過往常常聽到的刻板印象,讓不同性別之間能更互相理解、思考、尊重,預防傷害的發生,我想應該可以從幼時教育開始做出啟蒙內容的調整。但我們從小到大,很少有那麼多時間,真正坐下去談這些事情。
這次看到不小盟的性平行動曆專案,介紹頁上寫說這本日曆提供了12個月的性別話題問答,我想這大概就像是為在教小孩性別話題上感到苦手的媽媽爸爸提供素材和教材?能開拓視野與對性別議題的角度、包容度,我覺得這也是我期待的未來。
想起這些關於性平的事情,也想起我小時候問家長相關的性別與身體問題,總難得到一個能聽懂的回答,多半是含糊帶過,或者「長大就懂了」。
更想起我有很多朋友,現已成家生子,對於性平教育問題,也是火燒眉毛,常被小孩問倒。
故而支持一波。
我願意相信有很多人,並非完全不願意溝通、理解、或是嘗試平等的對待周遭,但他(他們)從來無法意識到某件事情原來是一種不平等。無論是什麼性別,我們過去受到的性別意識和討論顯然是不足的,但我們已經長大了,或是為人父母,或是為人長輩的現在,試著做一些不同的事情,將性平失衡的結構逐漸拉平,教會更多孩子「愛」「尊重」「包容」「接受差異」「數位身體界線」「身體」「平等」和「(禮貌與愛)的克制」,也預防那些「騷擾、冒犯和自我感動的追求行為」持續發生。
性平教育不只是為了讓他們不要受傷,也是為了讓他們不要去成為傷害別人的一方而顯得重要。
━━━━━━━━━━━━━━━
關於我:𝙀𝙡𝙤𝙬𝙚𝙣熊熊 / 靈氣師
台灣靈氣推廣協會認證資歷5年𝘙𝘦𝘪𝘬𝘪 𝘔𝘢𝘴𝘵𝘦𝘳,另一重協槓也是工程師、NGO社團特助。涉獵廣泛,喜歡開三個螢幕同時關心社會新聞、追劇和算專案財務分析效率更高。歡迎交流推薦的漫畫(不拘是百合、BL或BG)。最近正在追《奧數》動畫第二季中!
歡迎異業聯盟/商業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