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稍關注對岸的政局,會對於極權統治者最近幾年統治方式的變化感到眼花繚亂。比如,對內部火箭軍及信息支援部隊一鍋端,抓捕數以百計的高階將領,在短期間頻繁更換外交部長及兩任國防部長;另外,又頻繁舉行軍演,以船艦軍機繞台製造恐懼,完全不顧及台灣人民的感情。這些行為固然可以從權力鬥爭得到解釋,但也往往使一般人感到不解。這樣搞下去,難道不會損傷自身實力,拖垮自己?
其實,這些極權統治者的花招,可以從馬基維利《君王論》的角度看出一些端倪。馬基維利在《君王論》中以實用主義為核心,為君王利用恐懼與暴力遂行統治提供建議。他認為人性本質是自私且容易受外界影響的,因此,君王應該運用恐懼和暴力作為控制工具,但需謹慎操作,以避免失去人民的支持。
馬基維利指出,君王若能兼具讓人民敬愛與恐懼是最理想的,但如果二者只能擇一,則「恐懼」比「愛」更可靠。因為人類在愛中往往反覆無常,但對恐懼的反應卻是穩定且可預測的。他説道:「人們愛一個人的時候,是出於自身意願;而害怕一個人,則是因為他人的意志。」愛是一種情感,容易隨著環境改變而消散;恐懼則是一種能夠持久維繫權威的力量。
在馬基維利的心目中,暴力是一種必要的統治工具,特別是在國家建立期間或權力鞏固的過程中。他強調暴力應該迅速而果斷地施行,避免反覆無常的壓迫,以減少人民的怨恨。同時,暴力行為應以國家利益或公共秩序為名義,使其所有暴力行為都具有正當性,從而減少人民的反抗。
雖然恐懼有助於鞏固權力,但馬基維利也警告,君王不應讓人民過度憎恨自己。他建議君王避免觸及人民的財產與家庭,因為這些是最容易引發普遍憤怒的領域。他認為,適度且有目標的暴力,可以贏得尊重;然而過度殘酷,則會使君王陷於危殆。
馬基維利還提到,君王若需要施行殘酷行為,應由代理人去完成,避免自己直接承擔惡名。當殘酷達到目的之後,君王應迅速除掉代理人,以表明自己仁慈的一面。這樣的手段,必能確保君王的權威同時又維持良好的聲譽。
除了依賴恐懼與暴力,馬基維利還主張君王應平衡運用法律與力量。(例如,大陸對台灣單向施行《反分裂法》)。他認為,理性治理與威懾手段相結合,才能最有效地管理國家。他甚至以「獅子」和「狐狸」來比喻君王的特質:獅子代表力量與恐懼,狐狸則代表狡詐與智謀。
持平來看,馬基維利的建議集中在「效果」而非「道德」。他認為,君王應理性計算如何利用恐懼與暴力來維持權力,並在執行過程中注意到不可引發普遍的仇恨或動亂。他的理論雖充滿爭議,但深刻地影響了後世關於政治權力的思考。顯然,北韓的金正恩、俄羅斯的普京、中國大陸的習近平以及全球獨裁統治者,肯定都屬於馬基維利權謀思想的嫡系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