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筆記|重溫忍尼辛一段反共名言

李建崑-avatar-img
發佈於靜思筆記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這張圖片是前蘇聯流亡作家亞歷山大·索忍尼辛的名言。是他對布爾什維克的嚴厲批評,指出他們根本不是俄羅斯人,並且對俄羅斯人和基督徒懷有仇恨。

他提到布爾什維克在俄羅斯進行大規模的屠殺,並認為全球媒體對此事件的無知和冷漠,在在證明媒體已被布爾什維克所控制。

raw-image

全文的中文版本如下:「您必須了解領導俄羅斯的布爾什維克不是俄羅斯人。 他們討厭俄羅斯人。 他們討厭基督徒。 在種族仇恨的驅使下,他們折磨和屠殺數百萬俄羅斯人,沒有一絲人性的悔恨。 無論如何強調都不為過。 布爾什維主義犯下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人類屠殺。 世界上大多數人對這一巨大犯罪行為無知和漠不關心,這一事實證明全球媒體已落入肇事者手中。——亞歷山大‧索忍尼辛」 詳見以下連結: https://rightedition.com/2018/09/02/jewish-bolsheviks-slaughtered-the-tsars-family-in-cold-blood-100-years-ago-a-look-back/

亞歷山大·索忍尼辛(Aleksandr Solzhenitsyn)以其文學成就和堅定的政治立場,成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作家。1970年因文學領域的巨大貢獻,和對前蘇聯極權體制的深刻揭露和勇敢批判,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索忍尼辛的作品在前蘇聯境內當然遭到禁絕,却在世界各地引起廣泛關注。

他的代表作《古拉格群島》(The Gulag Archipelago)是一部長篇紀實小說,揭露蘇聯勞改營的恐怖實況。索忍尼辛以自身的經歷和他從其他受害者處收集到的資料為基礎,對蘇聯的集中營體制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剖析。該書出版後在西方世界引發強烈反響,被認為是對前蘇聯政權的致命一擊。

1974年,索忍尼辛也因《古拉格群島》的出版而被前蘇聯政府逮捕,並被剝奪國籍,驅逐出境。他最終流亡美國,在美國度過20多年光陰。在自由世界繼續發表多部重要著作,包括《牛群中的天鵝》(The First Circle)《癌症病房》(Cancer Ward)等書。其中,我讀過《癌症病房》的中文譯本。

索忍尼辛對蘇聯共產黨的批評是全面且深刻的。他痛斥前蘇聯共產黨不顧人性,利用恐怖手段維持政權,無視人民的基本權利,將無數人投入勞改營。

他批評前蘇聯共產黨通過教育和宣傳系統來控制人們的思想,剝奪人民的自由意志和獨立思考能力。索忍尼辛認為共產政權的謊言和腐敗侵蝕了社會的道德基礎,使真理和正義淪為少數人堅持的價值觀。

索忍尼辛的一些名言,深刻反映了他的思想和對於蘇聯政權的深刻批判。例如他曾說:「勇氣,這是我們對抗謊言的唯一武器。」這句話彰顯了他對於勇敢地揭露真相的堅定立場。

此外,他在諾貝爾獎獲獎感言中也說:「單一的勇氣常常改變歷史。」這句話強調他相信個人勇氣能夠對抗不義的政權,並最終改變社會的走向。

索忍尼辛的作品和思想不僅是對蘇聯共黨的批判,更對極權主義和壓迫進行全面反思。他的文學作品深刻揭示在高壓統治和恐懼之中掙扎的人性,並提醒人們必須珍視自由與真理。

比較可惜的是自由世界的知識分子對於共黨的邪惡都有或多或少的認識,但是迄今仍懷抱一種莫名奇妙的期待。姑息養奸,任其坐大,顛覆是非價值和道德觀。國人比較熟悉的應是下面這一張圖片:

我們知道他們在說謊,他們也知道自己在說謊,他們也知道我們知道他們在說謊,我們也知道他們知道我們知道他們說謊,但是他們依然在說謊。

raw-image

是的,共產黨徒持續加大力道全面在説謊!然而,為什麼任其謊言流傳而不能終止?這張英文圖片,提出質疑之外,也對媒體提出嚴厲的指控。

某些圓謊的話語,在當今現實生活中,仍在有力地傳佈。一些鄉愿、畏葸而不再反共的知識分子,也許還活躍在言論市場;然而他們的言行,也持續被早就洞察共產黨「認知作戰伎倆」而逐漸清醒的人們嚴格地驗證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9.7K會員
1.2K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2025/04/10
《制度基因:中國制度與極權主義制度的起源》(英文版:Institutional Genes: The Origins of China's Institutions and Totalitarianism,以下簡稱《制度基因》)為美國史坦佛大學〔中國經濟與制度研究中心〕經濟學家許成鋼教授最新力作。
Thumbnail
2025/04/10
《制度基因:中國制度與極權主義制度的起源》(英文版:Institutional Genes: The Origins of China's Institutions and Totalitarianism,以下簡稱《制度基因》)為美國史坦佛大學〔中國經濟與制度研究中心〕經濟學家許成鋼教授最新力作。
Thumbnail
2025/04/09
台灣社會的言論市場日益數位化,自媒體猶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尤以政論節目最為顯著。再因社會對立愈趨激烈,各種煽惑性與惡意誤導的言論也層出不窮。面對琳瑯滿目的政論頻道,閱聽人該如何智慧地選擇值得信賴、且具啟發性的節目,已成為現代公民無可迴避的課題。
Thumbnail
2025/04/09
台灣社會的言論市場日益數位化,自媒體猶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尤以政論節目最為顯著。再因社會對立愈趨激烈,各種煽惑性與惡意誤導的言論也層出不窮。面對琳瑯滿目的政論頻道,閱聽人該如何智慧地選擇值得信賴、且具啟發性的節目,已成為現代公民無可迴避的課題。
Thumbnail
2025/04/01
每年的4月1日,在世界各地都不約而同,上演一齣齣「騙局」,這一天不僅是惡作劇的天堂,更是一場幽默與智慧的較量。愚人節(April Fool’s Day)雖非正式節日,影響力却已遍及全球。這場「歡樂的騙局」究竟從何而來?世界各國的人民又是怎樣「愚弄」彼此的?
Thumbnail
2025/04/01
每年的4月1日,在世界各地都不約而同,上演一齣齣「騙局」,這一天不僅是惡作劇的天堂,更是一場幽默與智慧的較量。愚人節(April Fool’s Day)雖非正式節日,影響力却已遍及全球。這場「歡樂的騙局」究竟從何而來?世界各國的人民又是怎樣「愚弄」彼此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朋友们好,今天我们来谈一谈苏联的瓦西里·布洛欣。此人是历史上有名的刽子手。先从瓦西里·布洛欣的早年时候开始吧,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人们对瓦西里·布洛欣的早年生活可能了解的比较少。他于1895年出生在弗拉基米尔市附近乡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十岁起开始放羊,后来到了莫
Thumbnail
  朋友们好,今天我们来谈一谈苏联的瓦西里·布洛欣。此人是历史上有名的刽子手。先从瓦西里·布洛欣的早年时候开始吧,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人们对瓦西里·布洛欣的早年生活可能了解的比较少。他于1895年出生在弗拉基米尔市附近乡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十岁起开始放羊,后来到了莫
Thumbnail
他帶讀者進入堅不可摧的巨大冰山核心,最初如蜘蛛絲一般的微小隙縫,最後怎麼斷裂成千丈萬仞的深淵。 ​
Thumbnail
他帶讀者進入堅不可摧的巨大冰山核心,最初如蜘蛛絲一般的微小隙縫,最後怎麼斷裂成千丈萬仞的深淵。 ​
Thumbnail
历史事實都證明了蘇俄不過是沒有“納粹”名義的納粹主義(民族國家社會主義)。而普京,才是將俄羅斯正式鍛造為新納粹的國度。究其根源,就是俄羅斯民族從來沒有徹底否定納粹主義。 俄羅斯的馬桶里爬滿了蘇聯的糞蛆,只要聽見“蘇聯”兩個字,就高呼烏拉噴出一口老糞。
Thumbnail
历史事實都證明了蘇俄不過是沒有“納粹”名義的納粹主義(民族國家社會主義)。而普京,才是將俄羅斯正式鍛造為新納粹的國度。究其根源,就是俄羅斯民族從來沒有徹底否定納粹主義。 俄羅斯的馬桶里爬滿了蘇聯的糞蛆,只要聽見“蘇聯”兩個字,就高呼烏拉噴出一口老糞。
Thumbnail
在我們的人生中,是否曾被欺侮,產生仇恨,而且是可能一輩子都忘不了的呢?如果有,仔細回想,當時是受到什麼樣的傷害?是身體,還是情感?是能夠痊癒的打擊,還是留下深刻疤痕的創傷?反過來說,自己是否曾經是那位加害者?在拾回良心後,是不是有想使盡全力彌補對方的念頭?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受
Thumbnail
在我們的人生中,是否曾被欺侮,產生仇恨,而且是可能一輩子都忘不了的呢?如果有,仔細回想,當時是受到什麼樣的傷害?是身體,還是情感?是能夠痊癒的打擊,還是留下深刻疤痕的創傷?反過來說,自己是否曾經是那位加害者?在拾回良心後,是不是有想使盡全力彌補對方的念頭?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受
Thumbnail
列寧對生活中所有的事物 — — 國內事物也好,國際事務也好 — — 只用一種觀點去看待,即這一事物能使他接近政權呢,還是使他遠離政權。無論是饑荒,還是經濟罷工,無論是各國之間的戰爭,還是自然災害,甚至象水災、地震這樣一些自然災害,列寧都是從政權這一角度去看待的。 ——阿卜杜拉赫曼·阿夫托爾漢諾
Thumbnail
列寧對生活中所有的事物 — — 國內事物也好,國際事務也好 — — 只用一種觀點去看待,即這一事物能使他接近政權呢,還是使他遠離政權。無論是饑荒,還是經濟罷工,無論是各國之間的戰爭,還是自然災害,甚至象水災、地震這樣一些自然災害,列寧都是從政權這一角度去看待的。 ——阿卜杜拉赫曼·阿夫托爾漢諾
Thumbnail
《烏克蘭愛戀字典》不僅有悲劇歷史,更有烏克蘭民族的靈魂,如文學、詩詞、音樂、繪畫、飲食等文化傳承,四千兩百萬的烏克蘭人,不僅向東與俄羅斯文化,相互交流影響,更向西與歐洲自由價值,不斷歷練成為二十一世紀民主國家。 【延伸閱讀】 -俄羅斯民主自由,作為問題: 紀念安娜,被暗殺身亡的俄羅斯記者,著作翻譯
Thumbnail
《烏克蘭愛戀字典》不僅有悲劇歷史,更有烏克蘭民族的靈魂,如文學、詩詞、音樂、繪畫、飲食等文化傳承,四千兩百萬的烏克蘭人,不僅向東與俄羅斯文化,相互交流影響,更向西與歐洲自由價值,不斷歷練成為二十一世紀民主國家。 【延伸閱讀】 -俄羅斯民主自由,作為問題: 紀念安娜,被暗殺身亡的俄羅斯記者,著作翻譯
Thumbnail
從193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蘇聯和德國對烏克蘭人、波蘭人等東歐民族與猶太人留下了無可抹滅的傷痕,他們泯滅人性、採取種族清洗方式的政策,滅絕他們認為「不應該存在於世界上」的種族,不管是被認定為不是個民族,還是根本就不該存在於世上。過往的錯誤如今又於烏克蘭再次上演,考驗人們處理這場危機的智慧。
Thumbnail
從193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蘇聯和德國對烏克蘭人、波蘭人等東歐民族與猶太人留下了無可抹滅的傷痕,他們泯滅人性、採取種族清洗方式的政策,滅絕他們認為「不應該存在於世界上」的種族,不管是被認定為不是個民族,還是根本就不該存在於世上。過往的錯誤如今又於烏克蘭再次上演,考驗人們處理這場危機的智慧。
Thumbnail
對於蘇聯的反感,雷姆尼克完全沒打算客氣。史達林死後的「鬆綁」非常短暫,赫魯雪夫上台之後,在政治與文化上的「解凍」不過短短六、七年,隨即又勒緊控管。確實,在帝國瓦解之前,很少有蘇聯人能夠想像,有一天,CCCP這幾個字會走入歷史。在愛倫堡寫出《解凍》這本書的時候,他對於蘇聯,依舊是充滿信心
Thumbnail
對於蘇聯的反感,雷姆尼克完全沒打算客氣。史達林死後的「鬆綁」非常短暫,赫魯雪夫上台之後,在政治與文化上的「解凍」不過短短六、七年,隨即又勒緊控管。確實,在帝國瓦解之前,很少有蘇聯人能夠想像,有一天,CCCP這幾個字會走入歷史。在愛倫堡寫出《解凍》這本書的時候,他對於蘇聯,依舊是充滿信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