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碩博士生:卓越來自無數個小決定】

更新於 2024/12/0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卓越(Excellence)不是一夜之間的成就,而是由無數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決定累積而成。每天的選擇,無論多小,都在塑造你未來的模樣。 對於理工科碩博士生來說,學術路上每個小決定都至關重要,以下是幾個關鍵觀念與使用 Obsidian 的實用技巧:


▋1. 把每個小步驟都記錄下來,累積成長

• 卓越來自於進步的累積。 無論是完成一段程式碼、一個實驗設計,還是寫 300 字的初稿,都在為你的目標鋪路。


使用 Obsidian 的方式:

• 建立「每日進步日誌」:

• 記錄當天完成的微小進展,例如:

• 撰寫新實驗設計

• 解決數據處理的 Bug

• 完成 1 篇文獻摘要

• 每週回顧,看到這些小進步如何逐漸堆疊成大成果。


提醒: 停止低估那些微不足道的努力,它們才是成就卓越的基石。


▋2. 系統化小決定,提升執行效率

• 科學研究是一個決策密集的過程。 哪篇文獻優先閱讀?哪個實驗先優化?明確的小決定會讓你的效率更高。


使用 Obsidian 的方式:

• 建立「任務與優先級清單」:

• 使用插件(如 Tasks),將待辦事項清楚記錄並標注優先級。

• 設定每日的 1-3 件最重要的小任務,完成後立即勾選,追蹤你的進度。


好處: 透過系統化的管理,小決定不再消耗你的意志力,執行起來更高效。


▋3. 累積決策的智慧,優化下一步行動

• 每個小決定都帶來學習機會。 哪些實驗方法更有效?哪些學術會議最值得參加?善於總結經驗,會讓你的未來決策更明智。


使用 Obsidian 的方式:

• 為每個完成的項目建立「反思筆記」:

• 記錄完成的任務結果、遇到的挑戰,以及未來可以改進的地方。

• 把這些筆記與相關主題或實驗連結,形成知識回饋系統。


好處: 每次反思都讓下一次的決定更精準、更有效率。


▋4. 聚焦當下的小選擇,避免浪費精力

• 不要為未來的完美焦慮,專注當下的進展。 選擇開始記錄、開始行動,比停留在思考「如何完美」更有意義。


使用 Obsidian 的方式:

• 建立「起草區」筆記庫:

• 隨時記錄未完成的想法或不成熟的草稿,鼓勵自己先行動、後優化。

• 與相關文獻或實驗數據筆記連結,便於後續改進。


提醒: 小的選擇,執行起來比大的計劃更容易,先做再優化。


結論:卓越是一萬個小決定的累積


碩博士生涯中的卓越,不是一朝一夕的靈光乍現,而是由每日的小決定構成。用 Obsidian 記錄、追蹤與反思你的進展,讓每個選擇都有價值。今天的每個小努力,都是未來卓越的基石!

avatar-img
525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碩博士生涯中,許多人深陷「完美主義」,認為只有完美的成果才能交付。但事實是,追求完美只會讓你停滯不前,專注於進步才能真正推動你的學術成長。搭配工具如 Obsidian,進步的過程可以變得更高效、更可持續。以下是幾個關鍵觀念與實用 Tips: ▋1. 完美是陷阱,進步才是真實 • 完美的論文
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在閱讀能力上的影響,簡單來說就是:讀得越多的人越容易讀得好,理解也越深;讀得少的人則越容易卡住。 對理工科碩博士生來說,閱讀文獻是學術生涯的關鍵技能,那如何利用 Obsidian,讓閱讀能力進入「正向循環」?以下是 5 個高效實用的訣竅: ▋1. 用「智
在學術生涯中,你是否覺得文獻閱讀速度慢、內容理解吃力?其實,這可能與一個重要的心理學現象有關——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 馬太效應不僅影響財富分配,還同樣適用於閱讀能力: 越少閱讀的人,閱讀能力越差;越多閱讀的人,閱讀能力越強。 ▋1. 為什麼閱讀量會影響閱讀能力?
Obsidian 是碩博士生打造學術效率的終極工具。透過結合智慧卡片系統與知識管理,它能讓你的研究與學術工作脫胎換骨。以下 7 件事,用了你一定會驚呼:「早該這麼做!」 ▋1. 把每篇文獻變成「智慧卡片」 • 每篇文獻不只記摘要,更記下核心概念、你的批判與延伸思考。 • 用雙向連結將卡
在碩博士生涯中,你的研究、簡報或論文,不僅需要內容紮實,更要讓人覺得「有價值」。以下是 7 個心理學原則,幫助你提升研究的吸引力和說服力: ▋1. 放大價值 (Maximizing Value) • 方法: 強調你的研究獨特且貢獻重大。 • 例子:你的方法比現有方案效率更高,或結果
在碩博士生涯中,學術閱讀和知識管理是一場長期的累積戰。而你用 Obsidian 記下的每一條筆記,都不只是整理資訊,更是在塑造未來的你。 每次新增筆記,都是在為「更有條理、更高效、更深度的研究者」投票。 • 記錄清晰的文章摘要,是在為「能快速梳理文獻的自己」投票。 • 寫下你的思考連結
碩博士生涯中,許多人深陷「完美主義」,認為只有完美的成果才能交付。但事實是,追求完美只會讓你停滯不前,專注於進步才能真正推動你的學術成長。搭配工具如 Obsidian,進步的過程可以變得更高效、更可持續。以下是幾個關鍵觀念與實用 Tips: ▋1. 完美是陷阱,進步才是真實 • 完美的論文
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在閱讀能力上的影響,簡單來說就是:讀得越多的人越容易讀得好,理解也越深;讀得少的人則越容易卡住。 對理工科碩博士生來說,閱讀文獻是學術生涯的關鍵技能,那如何利用 Obsidian,讓閱讀能力進入「正向循環」?以下是 5 個高效實用的訣竅: ▋1. 用「智
在學術生涯中,你是否覺得文獻閱讀速度慢、內容理解吃力?其實,這可能與一個重要的心理學現象有關——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 馬太效應不僅影響財富分配,還同樣適用於閱讀能力: 越少閱讀的人,閱讀能力越差;越多閱讀的人,閱讀能力越強。 ▋1. 為什麼閱讀量會影響閱讀能力?
Obsidian 是碩博士生打造學術效率的終極工具。透過結合智慧卡片系統與知識管理,它能讓你的研究與學術工作脫胎換骨。以下 7 件事,用了你一定會驚呼:「早該這麼做!」 ▋1. 把每篇文獻變成「智慧卡片」 • 每篇文獻不只記摘要,更記下核心概念、你的批判與延伸思考。 • 用雙向連結將卡
在碩博士生涯中,你的研究、簡報或論文,不僅需要內容紮實,更要讓人覺得「有價值」。以下是 7 個心理學原則,幫助你提升研究的吸引力和說服力: ▋1. 放大價值 (Maximizing Value) • 方法: 強調你的研究獨特且貢獻重大。 • 例子:你的方法比現有方案效率更高,或結果
在碩博士生涯中,學術閱讀和知識管理是一場長期的累積戰。而你用 Obsidian 記下的每一條筆記,都不只是整理資訊,更是在塑造未來的你。 每次新增筆記,都是在為「更有條理、更高效、更深度的研究者」投票。 • 記錄清晰的文章摘要,是在為「能快速梳理文獻的自己」投票。 • 寫下你的思考連結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當你習慣用這種方式寫作,那自然很難去想像它能夠走向訂閱制的模樣,因為你自己也心知肚明:到目前為止,你的每一篇品牌下的文章是斷裂的、鬆散的,沒有一致明確到可以讓讀者一眼看出「就是你」的主軸展演。那這種情況下還想去搞訂閱制根本是不可能的。
本篇文章介紹了麗薩·克龍的著作《你能寫出好故事》,她是一位知名的故事教練,透過腦科學與心理學的研究,揭示了成功故事的要素與寫作方法。文章詳述了吸引讀者的故事要素,包括情節、人物、挑戰和變化等,並強調了突出焦點及製造衝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高效構建引人入勝的故事。它是每位寫作者不可或缺的創作指南。
回想起來,五年前剛剛使用方格子寫教學心得時,往往想到什麼點子寫什麼、遇到什麼教學狀況寫什麼……毫無組織架構可言。然而,隨著越寫越多,這些文章竟然漸漸在我眼前相連成幾條清晰的脈胳,每一條脈胳都是一個主題,每一、兩個主題似乎都有寫成一本書的價值。
Hi 我是 VK~ 去年底,看到專門在討論思考方式、決策,或是如何學得更好等主題的熱門網站 Farnam Street 創辦人 Shane Parrish 出了新書《Clear Thinking》。 身為他文章長期讀者的我,二話不說去找了這本新書來看,斷斷續續地看,直到最近才把這本《Clear
今年本來訂下了年末作業是要把小說寫完,但現在我改變計畫了:我想健康地寫作,完成我的目標,也要過好自己的生活。遠大的理想仍在,我仍然想要實現它,但我不會再像過去盲目而不顧一切地想拼命,而是以循序漸進的緩慢步調,慢慢前進。 我知道不需要焦躁,因為我不是一個人在努力。
當你習慣用這種方式寫作,那自然很難去想像它能夠走向訂閱制的模樣,因為你自己也心知肚明:到目前為止,你的每一篇品牌下的文章是斷裂的、鬆散的,沒有一致明確到可以讓讀者一眼看出「就是你」的主軸展演。那這種情況下還想去搞訂閱制根本是不可能的。
本篇文章介紹了麗薩·克龍的著作《你能寫出好故事》,她是一位知名的故事教練,透過腦科學與心理學的研究,揭示了成功故事的要素與寫作方法。文章詳述了吸引讀者的故事要素,包括情節、人物、挑戰和變化等,並強調了突出焦點及製造衝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高效構建引人入勝的故事。它是每位寫作者不可或缺的創作指南。
回想起來,五年前剛剛使用方格子寫教學心得時,往往想到什麼點子寫什麼、遇到什麼教學狀況寫什麼……毫無組織架構可言。然而,隨著越寫越多,這些文章竟然漸漸在我眼前相連成幾條清晰的脈胳,每一條脈胳都是一個主題,每一、兩個主題似乎都有寫成一本書的價值。
Hi 我是 VK~ 去年底,看到專門在討論思考方式、決策,或是如何學得更好等主題的熱門網站 Farnam Street 創辦人 Shane Parrish 出了新書《Clear Thinking》。 身為他文章長期讀者的我,二話不說去找了這本新書來看,斷斷續續地看,直到最近才把這本《Clear
今年本來訂下了年末作業是要把小說寫完,但現在我改變計畫了:我想健康地寫作,完成我的目標,也要過好自己的生活。遠大的理想仍在,我仍然想要實現它,但我不會再像過去盲目而不顧一切地想拼命,而是以循序漸進的緩慢步調,慢慢前進。 我知道不需要焦躁,因為我不是一個人在努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大學生活就像一場精彩的冒險,你的選擇將決定你未來的方向。從認清自己想要什麼,到建立豐富的人脈,再到善用校內資源與自主學習,大學的每一步都將成為你成長的基石。無論你想要成為學霸、社交達人,還是追求真正的興趣,最終的選擇與行動都是由你主控。所以,勇敢去追尋你想成為的那個人,享受大學帶來的自由與挑戰吧!
1. 掌握學習的三階段循環: - 學習的過程應包括具體階段、抽象階段和應用階段。具體階段是情報收集和紀錄體驗,學生應該積極收集相關資訊並詳細記錄自己的學習過程。抽象階段是抽象化、模型化和發現模式,這時候要將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形成抽象的模型和發現其中的規律。應用階段是實踐和檢證,將所學知識
1. 全面理解研究工作的不同階段: - 研究工作通常可以分為八個主要階段:A. 問題提起(思考等級),B. 探檢(經驗等級),C. 觀察(經驗等級),D. 發想(思考等級),E. 採取假說,推論(思考等級),F. 實驗計畫(經驗等級),G. 觀察(經驗等級),H. 檢證(思考等級)。每個階段
1. 製造知識的能力: - 在學術研究中,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有很大的不同。學術文章需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並與相關的研究比較,展示自己的貢獻。這種製造知識的能力,奠定了研究生能夠研究並學會任何感興趣的東西的基礎,不需要依賴「知識代理人」的二手精華版知識。例如,我在普渡大學和UCLA的研
1. 以為自己能「選擇」業界或學界: - 其實,每天每個半小時怎麼使用,就已經做出選擇了。PhD的1825天,你完成的事情和掌握的技能,畢業時就已經決定了你「適合」去業界或學界。 2. 忽略「選擇」與「適合」的差異: - 很多人以為自己可以「選擇」要去業界還是學界,但事實上,是業界
Thumbnail
問題階段就見底的選項不要去選,差不多就是你能與平凡人拉開距離的關鍵。
為什麼說簡單到複雜也要,複雜到簡單也要呢?其實,更精確的答案應該是:研究的問題描述要簡化,從複雜到簡單比較好;而研究的解決方案要深化,從簡單到有意義的複雜會比較好。然而,剛開始做研究的博士生,常常是相反的:研究的問題從簡單變成複雜,偏離現實狀況;研究的解法卻從複雜變簡單,得到文獻裡早有的答案。
我從2020年博士四年級開始使用Obsidian, 到現在2024年已經有快5年的經驗。 每個時期需要產出的知識工作成果不一樣, 所以我的Obsidian知識生產工作流也是一直不斷在調整。 照我的經驗, 要打造自己最順手的工作流, 你需要先定義清楚「產出物」是什麼
Thumbnail
努力就是,只要騙到人相信這個價值觀,那他就可以很輕鬆。
Thumbnail
https://www.technice.com.tw/new-submissions/?openExternalBrowser=1&p_code=F123966007 為了讓年輕學子能夠順利踏入科技產業、掌握職場競爭力的關鍵,科技島要開闢「學長姊帶路」專區,讓業界前輩分享求職與任職的珍貴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大學生活就像一場精彩的冒險,你的選擇將決定你未來的方向。從認清自己想要什麼,到建立豐富的人脈,再到善用校內資源與自主學習,大學的每一步都將成為你成長的基石。無論你想要成為學霸、社交達人,還是追求真正的興趣,最終的選擇與行動都是由你主控。所以,勇敢去追尋你想成為的那個人,享受大學帶來的自由與挑戰吧!
1. 掌握學習的三階段循環: - 學習的過程應包括具體階段、抽象階段和應用階段。具體階段是情報收集和紀錄體驗,學生應該積極收集相關資訊並詳細記錄自己的學習過程。抽象階段是抽象化、模型化和發現模式,這時候要將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形成抽象的模型和發現其中的規律。應用階段是實踐和檢證,將所學知識
1. 全面理解研究工作的不同階段: - 研究工作通常可以分為八個主要階段:A. 問題提起(思考等級),B. 探檢(經驗等級),C. 觀察(經驗等級),D. 發想(思考等級),E. 採取假說,推論(思考等級),F. 實驗計畫(經驗等級),G. 觀察(經驗等級),H. 檢證(思考等級)。每個階段
1. 製造知識的能力: - 在學術研究中,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有很大的不同。學術文章需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並與相關的研究比較,展示自己的貢獻。這種製造知識的能力,奠定了研究生能夠研究並學會任何感興趣的東西的基礎,不需要依賴「知識代理人」的二手精華版知識。例如,我在普渡大學和UCLA的研
1. 以為自己能「選擇」業界或學界: - 其實,每天每個半小時怎麼使用,就已經做出選擇了。PhD的1825天,你完成的事情和掌握的技能,畢業時就已經決定了你「適合」去業界或學界。 2. 忽略「選擇」與「適合」的差異: - 很多人以為自己可以「選擇」要去業界還是學界,但事實上,是業界
Thumbnail
問題階段就見底的選項不要去選,差不多就是你能與平凡人拉開距離的關鍵。
為什麼說簡單到複雜也要,複雜到簡單也要呢?其實,更精確的答案應該是:研究的問題描述要簡化,從複雜到簡單比較好;而研究的解決方案要深化,從簡單到有意義的複雜會比較好。然而,剛開始做研究的博士生,常常是相反的:研究的問題從簡單變成複雜,偏離現實狀況;研究的解法卻從複雜變簡單,得到文獻裡早有的答案。
我從2020年博士四年級開始使用Obsidian, 到現在2024年已經有快5年的經驗。 每個時期需要產出的知識工作成果不一樣, 所以我的Obsidian知識生產工作流也是一直不斷在調整。 照我的經驗, 要打造自己最順手的工作流, 你需要先定義清楚「產出物」是什麼
Thumbnail
努力就是,只要騙到人相信這個價值觀,那他就可以很輕鬆。
Thumbnail
https://www.technice.com.tw/new-submissions/?openExternalBrowser=1&p_code=F123966007 為了讓年輕學子能夠順利踏入科技產業、掌握職場競爭力的關鍵,科技島要開闢「學長姊帶路」專區,讓業界前輩分享求職與任職的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