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碩博士生:卓越來自無數個小決定】

【理工科碩博士生:卓越來自無數個小決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卓越(Excellence)不是一夜之間的成就,而是由無數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決定累積而成。每天的選擇,無論多小,都在塑造你未來的模樣。 對於理工科碩博士生來說,學術路上每個小決定都至關重要,以下是幾個關鍵觀念與使用 Obsidian 的實用技巧:


▋1. 把每個小步驟都記錄下來,累積成長

• 卓越來自於進步的累積。 無論是完成一段程式碼、一個實驗設計,還是寫 300 字的初稿,都在為你的目標鋪路。


使用 Obsidian 的方式:

• 建立「每日進步日誌」:

• 記錄當天完成的微小進展,例如:

• 撰寫新實驗設計

• 解決數據處理的 Bug

• 完成 1 篇文獻摘要

• 每週回顧,看到這些小進步如何逐漸堆疊成大成果。


提醒: 停止低估那些微不足道的努力,它們才是成就卓越的基石。


▋2. 系統化小決定,提升執行效率

• 科學研究是一個決策密集的過程。 哪篇文獻優先閱讀?哪個實驗先優化?明確的小決定會讓你的效率更高。


使用 Obsidian 的方式:

• 建立「任務與優先級清單」:

• 使用插件(如 Tasks),將待辦事項清楚記錄並標注優先級。

• 設定每日的 1-3 件最重要的小任務,完成後立即勾選,追蹤你的進度。


好處: 透過系統化的管理,小決定不再消耗你的意志力,執行起來更高效。


▋3. 累積決策的智慧,優化下一步行動

• 每個小決定都帶來學習機會。 哪些實驗方法更有效?哪些學術會議最值得參加?善於總結經驗,會讓你的未來決策更明智。


使用 Obsidian 的方式:

• 為每個完成的項目建立「反思筆記」:

• 記錄完成的任務結果、遇到的挑戰,以及未來可以改進的地方。

• 把這些筆記與相關主題或實驗連結,形成知識回饋系統。


好處: 每次反思都讓下一次的決定更精準、更有效率。


▋4. 聚焦當下的小選擇,避免浪費精力

• 不要為未來的完美焦慮,專注當下的進展。 選擇開始記錄、開始行動,比停留在思考「如何完美」更有意義。


使用 Obsidian 的方式:

• 建立「起草區」筆記庫:

• 隨時記錄未完成的想法或不成熟的草稿,鼓勵自己先行動、後優化。

• 與相關文獻或實驗數據筆記連結,便於後續改進。


提醒: 小的選擇,執行起來比大的計劃更容易,先做再優化。


結論:卓越是一萬個小決定的累積


碩博士生涯中的卓越,不是一朝一夕的靈光乍現,而是由每日的小決定構成。用 Obsidian 記錄、追蹤與反思你的進展,讓每個選擇都有價值。今天的每個小努力,都是未來卓越的基石!

avatar-img
王啟樺的沙龍
558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碩博士生涯中,許多人深陷「完美主義」,認為只有完美的成果才能交付。但事實是,追求完美只會讓你停滯不前,專注於進步才能真正推動你的學術成長。搭配工具如 Obsidian,進步的過程可以變得更高效、更可持續。以下是幾個關鍵觀念與實用 Tips: ▋1. 完美是陷阱,進步才是真實 • 完美的論文
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在閱讀能力上的影響,簡單來說就是:讀得越多的人越容易讀得好,理解也越深;讀得少的人則越容易卡住。 對理工科碩博士生來說,閱讀文獻是學術生涯的關鍵技能,那如何利用 Obsidian,讓閱讀能力進入「正向循環」?以下是 5 個高效實用的訣竅: ▋1. 用「智
在學術生涯中,你是否覺得文獻閱讀速度慢、內容理解吃力?其實,這可能與一個重要的心理學現象有關——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 馬太效應不僅影響財富分配,還同樣適用於閱讀能力: 越少閱讀的人,閱讀能力越差;越多閱讀的人,閱讀能力越強。 ▋1. 為什麼閱讀量會影響閱讀能力?
Obsidian 是碩博士生打造學術效率的終極工具。透過結合智慧卡片系統與知識管理,它能讓你的研究與學術工作脫胎換骨。以下 7 件事,用了你一定會驚呼:「早該這麼做!」 ▋1. 把每篇文獻變成「智慧卡片」 • 每篇文獻不只記摘要,更記下核心概念、你的批判與延伸思考。 • 用雙向連結將卡
在碩博士生涯中,你的研究、簡報或論文,不僅需要內容紮實,更要讓人覺得「有價值」。以下是 7 個心理學原則,幫助你提升研究的吸引力和說服力: ▋1. 放大價值 (Maximizing Value) • 方法: 強調你的研究獨特且貢獻重大。 • 例子:你的方法比現有方案效率更高,或結果
在碩博士生涯中,學術閱讀和知識管理是一場長期的累積戰。而你用 Obsidian 記下的每一條筆記,都不只是整理資訊,更是在塑造未來的你。 每次新增筆記,都是在為「更有條理、更高效、更深度的研究者」投票。 • 記錄清晰的文章摘要,是在為「能快速梳理文獻的自己」投票。 • 寫下你的思考連結
碩博士生涯中,許多人深陷「完美主義」,認為只有完美的成果才能交付。但事實是,追求完美只會讓你停滯不前,專注於進步才能真正推動你的學術成長。搭配工具如 Obsidian,進步的過程可以變得更高效、更可持續。以下是幾個關鍵觀念與實用 Tips: ▋1. 完美是陷阱,進步才是真實 • 完美的論文
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在閱讀能力上的影響,簡單來說就是:讀得越多的人越容易讀得好,理解也越深;讀得少的人則越容易卡住。 對理工科碩博士生來說,閱讀文獻是學術生涯的關鍵技能,那如何利用 Obsidian,讓閱讀能力進入「正向循環」?以下是 5 個高效實用的訣竅: ▋1. 用「智
在學術生涯中,你是否覺得文獻閱讀速度慢、內容理解吃力?其實,這可能與一個重要的心理學現象有關——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 馬太效應不僅影響財富分配,還同樣適用於閱讀能力: 越少閱讀的人,閱讀能力越差;越多閱讀的人,閱讀能力越強。 ▋1. 為什麼閱讀量會影響閱讀能力?
Obsidian 是碩博士生打造學術效率的終極工具。透過結合智慧卡片系統與知識管理,它能讓你的研究與學術工作脫胎換骨。以下 7 件事,用了你一定會驚呼:「早該這麼做!」 ▋1. 把每篇文獻變成「智慧卡片」 • 每篇文獻不只記摘要,更記下核心概念、你的批判與延伸思考。 • 用雙向連結將卡
在碩博士生涯中,你的研究、簡報或論文,不僅需要內容紮實,更要讓人覺得「有價值」。以下是 7 個心理學原則,幫助你提升研究的吸引力和說服力: ▋1. 放大價值 (Maximizing Value) • 方法: 強調你的研究獨特且貢獻重大。 • 例子:你的方法比現有方案效率更高,或結果
在碩博士生涯中,學術閱讀和知識管理是一場長期的累積戰。而你用 Obsidian 記下的每一條筆記,都不只是整理資訊,更是在塑造未來的你。 每次新增筆記,都是在為「更有條理、更高效、更深度的研究者」投票。 • 記錄清晰的文章摘要,是在為「能快速梳理文獻的自己」投票。 • 寫下你的思考連結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身為一個經常在行天宮發呆兼寫作的人……欸對,我都會坐在廟前一排階梯打限動跟文章,待在行天宮很容易文思泉涌。也包含,我對行天宮的籤詩運作,不敢說真理,但和祂們相處久,抽的籤詩多,對照的現實也多,自然就發現了神明的弔詭之處。 會寫這篇,是來自昨天遇到一位女孩,我認為她的頻率反映了時下人,尤其想要以
假如你也下定決心「出版一本書」,首要關心的事情就是「出版一本書,要花多久時間?」。 寫作新手和職業作家所需的時間肯定是不一樣的,我將以「寫作新手」的過來人身份分享,假如你是「寫作新手」,完成一本書的出版,需要多久時間?
avatar-avatar
Moonrogu
發佈於
src
身為一個經常在行天宮發呆兼寫作的人……欸對,我都會坐在廟前一排階梯打限動跟文章,待在行天宮很容易文思泉涌。也包含,我對行天宮的籤詩運作,不敢說真理,但和祂們相處久,抽的籤詩多,對照的現實也多,自然就發現了神明的弔詭之處。 會寫這篇,是來自昨天遇到一位女孩,我認為她的頻率反映了時下人,尤其想要以
假如你也下定決心「出版一本書」,首要關心的事情就是「出版一本書,要花多久時間?」。 寫作新手和職業作家所需的時間肯定是不一樣的,我將以「寫作新手」的過來人身份分享,假如你是「寫作新手」,完成一本書的出版,需要多久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