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碩博士生:用 Obsidian,專注於進步而非追求完美】

更新於 2024/12/0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碩博士生涯中,許多人深陷「完美主義」,認為只有完美的成果才能交付。但事實是,追求完美只會讓你停滯不前,專注於進步才能真正推動你的學術成長。搭配工具如 Obsidian,進步的過程可以變得更高效、更可持續。以下是幾個關鍵觀念與實用 Tips:


▋1. 完美是陷阱,進步才是真實

• 完美的論文或實驗不存在,總有改進空間。每一次小進步,都比等待完美更有價值。


使用 Obsidian 的方式:

• 建立專屬的「錯誤與改進筆記」:

• 每次遇到實驗失敗或寫作卡關時,記錄問題原因與改進策略,並連結到相關的研究筆記。

• 長期下來,你會看到自己的進步軌跡,也能避免重複犯錯。


提醒: 完成比完美重要 (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哪怕筆記、稿件還不完美,也比什麼都沒留下更有價值。


▋2. 專注於每天變好一點點

• 把大目標拆解成小步驟,進行穩定的微小改進:

• 今天讀一篇文獻,記下核心摘要

• 整理一段程式碼的邏輯到筆記中

• 完成 300-500 字的論文內容

• 累積小進步,帶來質的飛躍。


使用 Obsidian 的方式:

• 建立「每日進步日誌」:

• 每天記錄完成的小進步,標註日期,並連結相關的文獻或實驗筆記。

• 每週回顧日誌,看看自己在文獻閱讀、實驗進度或寫作上有了哪些累積。


問問自己: 今天用 Obsidian 記錄的內容,是否讓我比昨天更接近目標?


▋3. 不要讓「完美」阻礙行動

• 很多碩博士生不敢開始,因為害怕不夠好。但學術進步的核心在於行動和試錯:

• 初稿不完美,但可以改進。

• 實驗不順利,但可以優化。


使用 Obsidian 的方式:

• 建立「起草區」筆記庫:

• 將所有初稿、草稿記錄在 Obsidian,別擔心它們是否完美。

• 利用雙向連結,將草稿與相關文獻或實驗數據筆記相連,隨時補充與優化。

• 這讓你無需追求一次完成,而是通過多次小幅改進達成更好的成果。


提醒: 每次記錄的行動,都是進步的第一步。


結論:用 Obsidian,進步比完美更重要


學術路上,進步是持續的過程,而完美只是遙不可及的目標。 使用 Obsidian,通過每日記錄與持續改進,讓學術工作變得更有條理、更高效。


現在就用 Obsidian 問問自己:今天的筆記,是否讓我比昨天更好?

avatar-img
525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在閱讀能力上的影響,簡單來說就是:讀得越多的人越容易讀得好,理解也越深;讀得少的人則越容易卡住。 對理工科碩博士生來說,閱讀文獻是學術生涯的關鍵技能,那如何利用 Obsidian,讓閱讀能力進入「正向循環」?以下是 5 個高效實用的訣竅: ▋1. 用「智
在學術生涯中,你是否覺得文獻閱讀速度慢、內容理解吃力?其實,這可能與一個重要的心理學現象有關——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 馬太效應不僅影響財富分配,還同樣適用於閱讀能力: 越少閱讀的人,閱讀能力越差;越多閱讀的人,閱讀能力越強。 ▋1. 為什麼閱讀量會影響閱讀能力?
Obsidian 是碩博士生打造學術效率的終極工具。透過結合智慧卡片系統與知識管理,它能讓你的研究與學術工作脫胎換骨。以下 7 件事,用了你一定會驚呼:「早該這麼做!」 ▋1. 把每篇文獻變成「智慧卡片」 • 每篇文獻不只記摘要,更記下核心概念、你的批判與延伸思考。 • 用雙向連結將卡
在碩博士生涯中,你的研究、簡報或論文,不僅需要內容紮實,更要讓人覺得「有價值」。以下是 7 個心理學原則,幫助你提升研究的吸引力和說服力: ▋1. 放大價值 (Maximizing Value) • 方法: 強調你的研究獨特且貢獻重大。 • 例子:你的方法比現有方案效率更高,或結果
在碩博士生涯中,學術閱讀和知識管理是一場長期的累積戰。而你用 Obsidian 記下的每一條筆記,都不只是整理資訊,更是在塑造未來的你。 每次新增筆記,都是在為「更有條理、更高效、更深度的研究者」投票。 • 記錄清晰的文章摘要,是在為「能快速梳理文獻的自己」投票。 • 寫下你的思考連結
在碩博士的學術旅途中,你每天的選擇和行動,都不只是完成當下的任務,更是在塑造你未來的模樣。 每一次選擇,都像是為自己投下一張票: • 選擇專注研究,你就是在為「專業且有深度的自己」投票。 • 選擇逃避任務,你就是在為「拖延的自己」投票。 記住:每一個行動,都是在累積成為某種人的可
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在閱讀能力上的影響,簡單來說就是:讀得越多的人越容易讀得好,理解也越深;讀得少的人則越容易卡住。 對理工科碩博士生來說,閱讀文獻是學術生涯的關鍵技能,那如何利用 Obsidian,讓閱讀能力進入「正向循環」?以下是 5 個高效實用的訣竅: ▋1. 用「智
在學術生涯中,你是否覺得文獻閱讀速度慢、內容理解吃力?其實,這可能與一個重要的心理學現象有關——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 馬太效應不僅影響財富分配,還同樣適用於閱讀能力: 越少閱讀的人,閱讀能力越差;越多閱讀的人,閱讀能力越強。 ▋1. 為什麼閱讀量會影響閱讀能力?
Obsidian 是碩博士生打造學術效率的終極工具。透過結合智慧卡片系統與知識管理,它能讓你的研究與學術工作脫胎換骨。以下 7 件事,用了你一定會驚呼:「早該這麼做!」 ▋1. 把每篇文獻變成「智慧卡片」 • 每篇文獻不只記摘要,更記下核心概念、你的批判與延伸思考。 • 用雙向連結將卡
在碩博士生涯中,你的研究、簡報或論文,不僅需要內容紮實,更要讓人覺得「有價值」。以下是 7 個心理學原則,幫助你提升研究的吸引力和說服力: ▋1. 放大價值 (Maximizing Value) • 方法: 強調你的研究獨特且貢獻重大。 • 例子:你的方法比現有方案效率更高,或結果
在碩博士生涯中,學術閱讀和知識管理是一場長期的累積戰。而你用 Obsidian 記下的每一條筆記,都不只是整理資訊,更是在塑造未來的你。 每次新增筆記,都是在為「更有條理、更高效、更深度的研究者」投票。 • 記錄清晰的文章摘要,是在為「能快速梳理文獻的自己」投票。 • 寫下你的思考連結
在碩博士的學術旅途中,你每天的選擇和行動,都不只是完成當下的任務,更是在塑造你未來的模樣。 每一次選擇,都像是為自己投下一張票: • 選擇專注研究,你就是在為「專業且有深度的自己」投票。 • 選擇逃避任務,你就是在為「拖延的自己」投票。 記住:每一個行動,都是在累積成為某種人的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1. 過度堅持自己的審美觀念: - 當你堅持只從個人審美角度評價事物,可能會忽略其他重要的學術或實際標準。例如,您可能認為某個研究方法不夠「美」而拒絕採用,這可能導致錯失更好的研究成果。同樣地,在選擇研究課題時,如果過於偏重自己的興趣而忽視了其實際應用價值,可能會影響你在學術界的影響力和發展。
Thumbnail
開始工作後深深有感領域內的學海無涯,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專業工作者永遠都能夠強化自身領域能力變得更優秀,在退休或死亡之前達到屬於自己的頂峰,在大部分的領域皆是如此,鑽得越深就越能體會自己的不足,這點就跟我有稍微在練習的畫畫一樣😄
1. 製造知識的能力: - 在學術研究中,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有很大的不同。學術文章需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並與相關的研究比較,展示自己的貢獻。這種製造知識的能力,奠定了研究生能夠研究並學會任何感興趣的東西的基礎,不需要依賴「知識代理人」的二手精華版知識。例如,我在普渡大學和UCLA的研
1. 認為正式學習就是全部: - 許多學生以為只要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和練習就足夠。然而,正式學習只是入門,真正的挑戰在於能否在實際工作中,特別是在壓力下,運用所學並交出成果。缺乏實戰經驗的學生常常在面臨現實問題時感到無所適從,無法將理論轉化為實踐。
世界太大,資訊太多,變化太快。進修是其中一個可以讓自己保持戰力的方法。去到我這種既全職工作,也偶然做志工和教大學課的,也得抽時間去進修一下,不然我會感到自己很快被淘汰下去。
為什麼說簡單到複雜也要,複雜到簡單也要呢?其實,更精確的答案應該是:研究的問題描述要簡化,從複雜到簡單比較好;而研究的解決方案要深化,從簡單到有意義的複雜會比較好。然而,剛開始做研究的博士生,常常是相反的:研究的問題從簡單變成複雜,偏離現實狀況;研究的解法卻從複雜變簡單,得到文獻裡早有的答案。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Sci-Hub的使用方法,方便研究生免費下載無法在學校資源中找到的學術論文。文中還提到一些研究生新手需要的軟知識,例如如何與教授互動、撰寫碩士論文的方法及研究生常見的焦慮與解決方案。此外,文章推薦了幾個有用的資源網站和文章,幫助研究生更好地完成論文寫作和研究工作。
我從2020年博士四年級開始使用Obsidian, 到現在2024年已經有快5年的經驗。 每個時期需要產出的知識工作成果不一樣, 所以我的Obsidian知識生產工作流也是一直不斷在調整。 照我的經驗, 要打造自己最順手的工作流, 你需要先定義清楚「產出物」是什麼
Thumbnail
研究生寫論文的獨特心路歷程,包括選擇指導教授的趣聞軼事、與指導教授的交手紀事,以及最後的口試心得。文章從幽默機智的角度描述了研究生打磨自己的過程。
Thumbnail
努力就是,只要騙到人相信這個價值觀,那他就可以很輕鬆。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1. 過度堅持自己的審美觀念: - 當你堅持只從個人審美角度評價事物,可能會忽略其他重要的學術或實際標準。例如,您可能認為某個研究方法不夠「美」而拒絕採用,這可能導致錯失更好的研究成果。同樣地,在選擇研究課題時,如果過於偏重自己的興趣而忽視了其實際應用價值,可能會影響你在學術界的影響力和發展。
Thumbnail
開始工作後深深有感領域內的學海無涯,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專業工作者永遠都能夠強化自身領域能力變得更優秀,在退休或死亡之前達到屬於自己的頂峰,在大部分的領域皆是如此,鑽得越深就越能體會自己的不足,這點就跟我有稍微在練習的畫畫一樣😄
1. 製造知識的能力: - 在學術研究中,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有很大的不同。學術文章需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並與相關的研究比較,展示自己的貢獻。這種製造知識的能力,奠定了研究生能夠研究並學會任何感興趣的東西的基礎,不需要依賴「知識代理人」的二手精華版知識。例如,我在普渡大學和UCLA的研
1. 認為正式學習就是全部: - 許多學生以為只要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和練習就足夠。然而,正式學習只是入門,真正的挑戰在於能否在實際工作中,特別是在壓力下,運用所學並交出成果。缺乏實戰經驗的學生常常在面臨現實問題時感到無所適從,無法將理論轉化為實踐。
世界太大,資訊太多,變化太快。進修是其中一個可以讓自己保持戰力的方法。去到我這種既全職工作,也偶然做志工和教大學課的,也得抽時間去進修一下,不然我會感到自己很快被淘汰下去。
為什麼說簡單到複雜也要,複雜到簡單也要呢?其實,更精確的答案應該是:研究的問題描述要簡化,從複雜到簡單比較好;而研究的解決方案要深化,從簡單到有意義的複雜會比較好。然而,剛開始做研究的博士生,常常是相反的:研究的問題從簡單變成複雜,偏離現實狀況;研究的解法卻從複雜變簡單,得到文獻裡早有的答案。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Sci-Hub的使用方法,方便研究生免費下載無法在學校資源中找到的學術論文。文中還提到一些研究生新手需要的軟知識,例如如何與教授互動、撰寫碩士論文的方法及研究生常見的焦慮與解決方案。此外,文章推薦了幾個有用的資源網站和文章,幫助研究生更好地完成論文寫作和研究工作。
我從2020年博士四年級開始使用Obsidian, 到現在2024年已經有快5年的經驗。 每個時期需要產出的知識工作成果不一樣, 所以我的Obsidian知識生產工作流也是一直不斷在調整。 照我的經驗, 要打造自己最順手的工作流, 你需要先定義清楚「產出物」是什麼
Thumbnail
研究生寫論文的獨特心路歷程,包括選擇指導教授的趣聞軼事、與指導教授的交手紀事,以及最後的口試心得。文章從幽默機智的角度描述了研究生打磨自己的過程。
Thumbnail
努力就是,只要騙到人相信這個價值觀,那他就可以很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