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讀書人選書】以食為天的台灣人 一本結合「吃」與「歷史」的嘗試—《吃的台灣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飲食文化的形成,在自然方面涉及地理、氣候、物種,在人文方面涉及族群、文化、歷史。台灣本是生物多樣性與文化多樣性之島,先來後到的各種族群,帶來不同的飲食文化,形成「多元混融」的特色。

raw-image


把「吃」跟「歷史」結合在一起,尤其對於極為重視吃的台灣人而言,或許是最適合的歷史說明方式;就算本身並不排斥歷史,新的歷史解釋角度,大概也能夠吸引不少樣我一樣的讀者。不過,這樣看起來有趣的組合,在實際的呈現上或許並沒有想像中的簡單,就這層意義上來說,《吃的台灣史:荷蘭傳教士的麵包、清人的鮭魚罐頭、日治的牛肉吃法,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或許就是一個例子。

關於「台灣人吃東西」的歷史著作

由學者翁佳音與專欄作家曹銘宗合著的《吃的台灣史》,是一本關於「台灣人吃東西」的歷史著作,希望藉由爬梳關於食材、飲食文化的歷史,來增添台灣飲食方面的文化深度。整本作品分成兩個部分,前半部是關於調味料、米、糖、茶等,在飲食基礎上的知識介紹,後半段則藉由類似冷知識的方式,呈現包含副標上的「荷蘭傳教士的麵包、清人的鮭魚罐頭、日治的牛肉吃法」等相對有趣的內容。

以相對生硬的知識,搭配能夠吸引讀者的趣聞,這樣「軟硬」兼顧的內容配置,其實並不難理解,但就實際閱讀的體驗上來看,或許也讓《吃的台灣史》陷入一種尷尬的處境。在客觀的歷史上,知識含金量確實很高,但也因為真的缺乏一些比較故事性的串連,讀起來有點平鋪直敘;至於以趣味為主的第二部分,則是缺乏系統性的組織,讓那些冷知識顯得內容分散、缺乏在「台灣飲食」以外的其他主軸。此外,或許是資料蒐集上真的比較困難,冷知識並不一定會有真正的解釋或答案,也讓人讀完之後有種空虛感。

以「文化圈」來擴大對飲食來源的想像

但除了前半段紮實的知識介紹,在整個大概念下,《吃的台灣史》確實提出了一些新的構想,也就是有別於過去經常把台灣飲食的起源設定在大航海時代左右,把在那之前就已經形成的「南島語族文化圈」、「漳泉潮文化圈」,納入飲食文化探究的範疇,擴大了讀者在對於台灣飲食歷史的想像空間。

儘管因為內容的安排,讓作品本身的定位有點曖昧,但整體來說《吃的台灣史》還是有它的知識價值,並且在延伸歷史想像上,提供了一個不同於以往的方向;尤其是對於台灣飲食文化的理解才剛起步的讀者,它大概也會是一本不錯的入門。

內容總結
吃的台灣史:荷蘭傳教士的麵包、清人的鮭魚罐頭、日治的牛肉吃法,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
3
/5
📅每週介紹一本書 (國定假日不定期加碼) 主成分:臺灣文化、社會科學、歷史、文學 ⚠️不含投資、雞湯書籍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臺灣社會中流傳許多關於族群的說法,然而想釐清這些說法的真相,卻不是簡單的事情。 說到台灣的四大族群,每個生長在台灣的人大概都不陌生,但在基本的架構之下,包含客家、閩南、外省與原住民等,不論族群本身或彼此之間,或許都藏著一些我們可能不曾思考過的謎題。甚至是在過去的教育過程當中,這些從未被解答的謎
5/5臺灣族群史解謎:揭開平埔、外省、客家、福佬的歷史謎團
對於有毒的生物,人們長久以來抱持著混雜著厭惡跟恐懼的情感,但在可能奪取生命的表象之下,牠們其實也是讓我們更了解自己的身體,甚至可能是面對疾病時,能夠戰勝病魔的關鍵。
4/5毒特物種:從致命武器到救命解藥,看有毒生物如何成為地球上最出色的生化魔術師
觀察這些在時間上相對接近的強人與動盪,或許有助於我們回望、理解過去的威權歷史,讓人重新體會民主的珍貴價值;而南蘇丹本身的特殊性,也能夠讓我們清楚看見國際政治的複雜交錯,以及我們極度依賴的美國和民主,其實也有其侷限性與盲點。
5/5苦土之囚:世上最年輕國家南蘇丹的希望與絕望
《林村的故事:一個村書記眼中的新中國變遷》是一本由人類學家黃樹民撰寫,關於中國近現代史的民族誌,他在1984年來到當時才剛開放沒多久的「新中國」,並且以廈門市郊的林村為研究場域,開始了他的田野調查。
5/5林村的故事:一個村書記眼中的新中國變遷
《流行歌年代記》由歷史學者黃裕元所著,是一本主要聚焦在臺灣早期流行歌的核心關鍵——「翻唱歌曲」的著作;在這本書當中分成18個章節,各自以不同的標題,來呈現早期台灣流行歌的各個樣貌。
4/5流行歌年代記
藉由家人的口述、歷史資料的搜集,她重建了祖母與台灣礦業緊密交織的一生,並且為整個歷史進程留下了紀錄;儘管就像作者說的,這些文字並沒有辦法呈現出當時礦工們的完整情境,但至少它嘗試避免了作者的家庭中,甚至是整個社會的世代,在階級轉換的過程中所產生的經驗斷裂。
5/5末代女礦工:海山煤礦,與一位社會學者對礦工阿嬤的生命考掘
臺灣社會中流傳許多關於族群的說法,然而想釐清這些說法的真相,卻不是簡單的事情。 說到台灣的四大族群,每個生長在台灣的人大概都不陌生,但在基本的架構之下,包含客家、閩南、外省與原住民等,不論族群本身或彼此之間,或許都藏著一些我們可能不曾思考過的謎題。甚至是在過去的教育過程當中,這些從未被解答的謎
5/5臺灣族群史解謎:揭開平埔、外省、客家、福佬的歷史謎團
對於有毒的生物,人們長久以來抱持著混雜著厭惡跟恐懼的情感,但在可能奪取生命的表象之下,牠們其實也是讓我們更了解自己的身體,甚至可能是面對疾病時,能夠戰勝病魔的關鍵。
4/5毒特物種:從致命武器到救命解藥,看有毒生物如何成為地球上最出色的生化魔術師
觀察這些在時間上相對接近的強人與動盪,或許有助於我們回望、理解過去的威權歷史,讓人重新體會民主的珍貴價值;而南蘇丹本身的特殊性,也能夠讓我們清楚看見國際政治的複雜交錯,以及我們極度依賴的美國和民主,其實也有其侷限性與盲點。
5/5苦土之囚:世上最年輕國家南蘇丹的希望與絕望
《林村的故事:一個村書記眼中的新中國變遷》是一本由人類學家黃樹民撰寫,關於中國近現代史的民族誌,他在1984年來到當時才剛開放沒多久的「新中國」,並且以廈門市郊的林村為研究場域,開始了他的田野調查。
5/5林村的故事:一個村書記眼中的新中國變遷
《流行歌年代記》由歷史學者黃裕元所著,是一本主要聚焦在臺灣早期流行歌的核心關鍵——「翻唱歌曲」的著作;在這本書當中分成18個章節,各自以不同的標題,來呈現早期台灣流行歌的各個樣貌。
4/5流行歌年代記
藉由家人的口述、歷史資料的搜集,她重建了祖母與台灣礦業緊密交織的一生,並且為整個歷史進程留下了紀錄;儘管就像作者說的,這些文字並沒有辦法呈現出當時礦工們的完整情境,但至少它嘗試避免了作者的家庭中,甚至是整個社會的世代,在階級轉換的過程中所產生的經驗斷裂。
5/5末代女礦工:海山煤礦,與一位社會學者對礦工阿嬤的生命考掘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每道菜餚都隱藏情感記憶,每次遠行都開啟嶄新視野。走進花蓮縣光復鄉這片豐饒之地──太巴塱(ㄌㄤˇ)部落,和愛吃野菜甚於肉類的熱情阿美族人,學習傳統部落的飲食文化與智慧,一同發現台灣島嶼的迷人風采。沒有什麼事物比「食物」更讓人感受旅行的魅力,不同部落或小鎮有獨特的飲食文化,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由數十個族群組成,屬於南島語系民族,過去四百年被外來政權稱為「番」、「高砂」、「山胞」,直到民國八十三年八月一日正式納入憲法獲得正名。台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為了紀念這一個特別日子,由台灣三大知名主廚將會聯手料理台灣原住民部落餐桌、以山河海的美食為食材帶來一場原住民美饌饗宴。 山
Thumbnail
大家知道台灣早年的仙草凍是加麵粉做的嗎?原住民曾經不吃雞肉嗎?以前人吃牛肉都要偷偷吃?甚至還吃海龜肉,真的假的? 人文歷史總是會勾起我的興趣,深陷在各種有趣的冷知識魅力中無法自拔。如果你有同樣的喜好,這本來自翁佳音和曹銘宗共同著作的《吃的台灣史》,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Thumbnail
1.農村生活的美食魅力: 鄰近產地,食材新鮮且便宜 豐富多樣的地方特色美食 2.農村文化的獨特性: 傳統節慶活動,如客家義民祭 宗教活動,如媽祖遶境和王爺出巡 多元文化交流(客家、原住民、眷村、新住民等) 3.農村生活的挑戰: 人口外流和老齡化問題 基礎設施相對落後(交通、教育資源等)
Thumbnail
清治時期 治臺前期 從荷蘭治台時期所引進的西方生產方式、生產項目加上台灣得天獨厚的氣候,稻米一年二熟、三熟。台灣又盛產蔗糖及茶;在水產有烏魚,每年所生產的烏魚子是世界名產,全世界僅有俄羅斯所生產的魚子醬可與比擬;在礦產上又有金、煤、硫磺等;在林產上有極為高貴的檜木木材及樟腦,故在經濟上有極重大的
EP49. 糖業是臺灣文化之母(甜言蜜語話糖史)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x1iq49c0bh401ycfnybfqoc 哈囉,大家好,我是軒豪,今天我們要講的題目是「糖業是臺灣文化之母」,為什麼「糖業是臺灣文化之母」呢?我們得先從臺灣總督府在昭和10年
EP27南臺灣唯一營運的糖廠–善化糖廠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qx6cpao03k501ru84554dx6 哈囉,大家好,我是軒豪,歡迎您收聽「甜言蜜語說糖史」第7集的播出,今(2024)年是台南建城400年(從荷蘭人1624年來台算起),同時台灣燈
Podcast:Sugar廳-EP1【甜言蜜語話糖史】臺灣新式糖業的誕生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h5qfe8a0hz601tb177zdejg 哈囉,大家好,我是軒豪,歡迎您收聽「甜言蜜語話糖史」。 今天是我們第一集的播出,想和您說說台灣新式糖業誕生
Thumbnail
臺灣豬血糕是一道充滿在地特色與歷史的美食。從早期農家文化到現代街頭小吃, 豬血糕承載著許多溫馨回憶與情感。
Thumbnail
400年前荷蘭人進入臺灣,在此之前原住民曾以簡易方式取得少量的食鹽,以滿足生活上的需求。荷蘭人在臺南留有闢建鹽田的紀錄,至明鄭時期開始曬鹽,是臺灣鹽業發展的濫觴。歷經清領、日治時期至二戰後等不同階段,臺灣不斷改良曬鹽方法,擴展鹽場面積,提升食鹽總產量。就讓我們透過國家檔案,探索臺灣鹽業發展的重要事蹟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每道菜餚都隱藏情感記憶,每次遠行都開啟嶄新視野。走進花蓮縣光復鄉這片豐饒之地──太巴塱(ㄌㄤˇ)部落,和愛吃野菜甚於肉類的熱情阿美族人,學習傳統部落的飲食文化與智慧,一同發現台灣島嶼的迷人風采。沒有什麼事物比「食物」更讓人感受旅行的魅力,不同部落或小鎮有獨特的飲食文化,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由數十個族群組成,屬於南島語系民族,過去四百年被外來政權稱為「番」、「高砂」、「山胞」,直到民國八十三年八月一日正式納入憲法獲得正名。台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為了紀念這一個特別日子,由台灣三大知名主廚將會聯手料理台灣原住民部落餐桌、以山河海的美食為食材帶來一場原住民美饌饗宴。 山
Thumbnail
大家知道台灣早年的仙草凍是加麵粉做的嗎?原住民曾經不吃雞肉嗎?以前人吃牛肉都要偷偷吃?甚至還吃海龜肉,真的假的? 人文歷史總是會勾起我的興趣,深陷在各種有趣的冷知識魅力中無法自拔。如果你有同樣的喜好,這本來自翁佳音和曹銘宗共同著作的《吃的台灣史》,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Thumbnail
1.農村生活的美食魅力: 鄰近產地,食材新鮮且便宜 豐富多樣的地方特色美食 2.農村文化的獨特性: 傳統節慶活動,如客家義民祭 宗教活動,如媽祖遶境和王爺出巡 多元文化交流(客家、原住民、眷村、新住民等) 3.農村生活的挑戰: 人口外流和老齡化問題 基礎設施相對落後(交通、教育資源等)
Thumbnail
清治時期 治臺前期 從荷蘭治台時期所引進的西方生產方式、生產項目加上台灣得天獨厚的氣候,稻米一年二熟、三熟。台灣又盛產蔗糖及茶;在水產有烏魚,每年所生產的烏魚子是世界名產,全世界僅有俄羅斯所生產的魚子醬可與比擬;在礦產上又有金、煤、硫磺等;在林產上有極為高貴的檜木木材及樟腦,故在經濟上有極重大的
EP49. 糖業是臺灣文化之母(甜言蜜語話糖史)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x1iq49c0bh401ycfnybfqoc 哈囉,大家好,我是軒豪,今天我們要講的題目是「糖業是臺灣文化之母」,為什麼「糖業是臺灣文化之母」呢?我們得先從臺灣總督府在昭和10年
EP27南臺灣唯一營運的糖廠–善化糖廠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qx6cpao03k501ru84554dx6 哈囉,大家好,我是軒豪,歡迎您收聽「甜言蜜語說糖史」第7集的播出,今(2024)年是台南建城400年(從荷蘭人1624年來台算起),同時台灣燈
Podcast:Sugar廳-EP1【甜言蜜語話糖史】臺灣新式糖業的誕生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h5qfe8a0hz601tb177zdejg 哈囉,大家好,我是軒豪,歡迎您收聽「甜言蜜語話糖史」。 今天是我們第一集的播出,想和您說說台灣新式糖業誕生
Thumbnail
臺灣豬血糕是一道充滿在地特色與歷史的美食。從早期農家文化到現代街頭小吃, 豬血糕承載著許多溫馨回憶與情感。
Thumbnail
400年前荷蘭人進入臺灣,在此之前原住民曾以簡易方式取得少量的食鹽,以滿足生活上的需求。荷蘭人在臺南留有闢建鹽田的紀錄,至明鄭時期開始曬鹽,是臺灣鹽業發展的濫觴。歷經清領、日治時期至二戰後等不同階段,臺灣不斷改良曬鹽方法,擴展鹽場面積,提升食鹽總產量。就讓我們透過國家檔案,探索臺灣鹽業發展的重要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