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教你賺錢的財務管理書|《與家人的財務界線》|週週看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每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金錢圈」,代表「誰可以動用你的錢」
這個金錢圈的大小和範圍反映了個人的價值觀和優先順序,影響我們在財務上的決策

★ 有些人的金錢圈很小,只包括自己。他們的原則是「自己賺的錢自己花,別人賺的錢別人用」,保持財務獨立,互不相欠。

★ 當資源有限時,我們需要做出艱難的選擇:優先照顧誰。這不僅是金錢問題、小氣的問題,更是價值觀的體現。

書中有很多表格可以使用,讓自己更清楚自己的邊界、財務狀況、難題在哪
推薦指數:★★★★☆


講講各自的金錢圈

raw-image

如果我們和伴侶、家人的金錢圈無法重疊的時候,會產生矛盾。

因爲金錢圈的核心是「誰能動用我的錢」。一旦彼此的期待不一致,爭執就會從「這筆錢該不該花」慢慢延伸到「你是不是不在乎我」「你為什麼這麼自私」這類更深層的情感問題。

伴侶之間可能會因為「家庭共用開支」的定義不同而出現分歧——有些人認為大部分收入都應該投入家庭,而有些人覺得應該保留一定的個人支配空間。
同樣,家人之間也可能對於經濟支援的期待不同。比方說父母希望子女承擔更多家庭經濟,而子女的財務能力或優先順序不同,雙方就很容易陷入僵局。

我們需要明確告訴對方自己的財務底線,並且願意理解對方的財務觀。換句話說,金錢圈可以不完全重疊,但要尊重彼此的價值觀,再考慮這段關係能不能接受。重要的不是「圈」能不能重疊,而是雙方能否找到一個彼此都舒服的平衡點。


★ 界線的模糊就是弱點

財務的三角關係

不管是感情(母湯)還是金錢,最好都不要陷入三角關係。也就是不要讓第三方干預、傳話或承擔自己應負的責任。如果你決定不支援自己的母親換IPHONE 16 PRO MAX,就應該直接面對對方,而不是將這層關係推給其他親人去推託處理。界線的設立幫助我們更健康地處理金錢問題,既不讓自己過度犧牲,也避免讓家人產生不合理的依賴。

設定給予的額度

對於家人,我們一直給錢,讓自己不快樂,是我們的責任,不是家人的責任。沒有邊界感的家人就是沒有責任感的家人。
給與不給,其實我們還是可以掌控。

當我們沒有設置「給予的邊界」的時候,會不斷被家人勒索,讓我們越陷越深。

書中有很多自省的表格

書中有很多自省的表格

「我能爲你做點什麼」?

讓他們感受到我們關心他們是很重要的事情。

但是這一開始的時候很難,尤其是當你的父母、家人、愛人沒有告訴過你要怎麼做。
因爲我是遊子,所以我從一開始打電話回家會沉默、到後來可以想到主動打電話,父母慢慢開始接受我的壓力,也是花了很長的一段時間。當然她會在電話裡抱怨我常不回家、遠居臺灣無法給予實質關心與關懷。
但是我也在學習,學習要如何做。

重點是要讓他們感受到你想幫忙,除了財務上的。


借錢的心理效應

過度依賴某一方的經濟支持可能會削弱彼此的尊重,而不合理的情感勒索會造成長期的心靈創傷。

我們爲什麼會把錢借出去?

  • 恐懼感:我們可能因害怕失去關係或面對批評,而輕易妥協,把錢借出去。
  • 愧疚感:過度內疚可能使我們被動承擔不必要的金錢責任,甚至被他人操縱。

我要如何克服

  • 列舉出自己已經付出的努力,提醒自己不必再因「人造的罪惡感」而感到內疚。
  • 清楚自己的財務狀況和能力,勇敢拒絕不合理的請求
  • 遠離(是只物理上距離變遠,而不是老死不相往來)。

羅馬沒辦法一天造成

工作、生活都是關關到關關過,所以我有一個信念。

看到它!面對它!拆解它!解決它!

主管也會在我爆炸的時候,提醒我說:莫急莫慌莫害怕。
這兩個COMBO組合技下去,直接成佛(ㄟ不是)。

但是事情的演變絕非單方面造成,我們需要理性地分析問題的多方原因,而非單一責怪自己說家人變成這樣是因爲自己沒有借錢給他/她,就像下圖的煮雞蛋一樣,我們看起來只是煮雞蛋,但是其實條件複雜。

raw-image


責任的目的與順序

首先確定自己要背負的責任是什麼,並釐清對象與先後順序。
這不僅能讓財務分配更合理,也能避免心理壓力過大。
哪些是我應該負的?對象是誰?先後順序怎麼安排?如果財務支援是個選項,別打腫自己的臉皮接手,要是要確保自己的底線不被打破,才不會讓壓力無限上綱。


★ 傷(HURT)與害(HARM)之間的課題

家庭財務問題常因邊界不清而產生情感傷害,但不一定是有意為之。

書中提醒我們,界限的設立並非冷漠,而是對自己的保護和對他人的尊重。

幫助家人不等於無條件滿足所有要求,我們需要權衡每一個「給予」是否真的必要,並帶來正向的影響。

raw-image

以下是我自己的經驗:

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對財務挺有掌控力的(因爲固定會使用的只有一個帳戶,可以算得出來自己日常開銷大約是多少),再加上會投資,身邊的人都認為我對金錢很有SENSE。但最近,事情開始變得有點失控——我真的搞不清楚自己到底賺了多少,又花了多少。錢就像流水一樣,來得快,去得也快,等我回過神來對帳,帳戶上的數字怎麼看都覺得怪怪的。

有一次,翻信用卡明細時,那種「怎麼會這樣」的沮喪感突然湧上來,還帶點慌張。雖然我並不至於到了要省吃儉用的地步,但那種「到底哪裡出問題了」的挫敗感讓我有點不知所措。明明以前是那麼會算的人,為什麼現在卻算不明白了?

這時候,我很慶幸自己沒有家人能跳出來幫我處理。因為,如果他們幫我付信用卡費,我反而可能更糊塗,完全搞不清自己的財務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正因為沒有後援,我才逼著自己坐下來,把所有的支出和收入整理清楚,一筆一筆對明白。

原來是電子支付讓我的開支變得混亂,於是之後每月會清算資產(個人資產負債表)。

從那之後,我慢慢找回了財務上的掌控感。現在回頭看,正是那種「沒人幫我,我只能靠自己」的壓力,才逼我正視自己的問題。

在這故事中,如果我都沒有自己親口嘗因自己的「因」而結的「苦果」,可能我還是會陷在裡面吧!所以幫忙,有時候真的不全然是正向的。有時候不幫才是幫。


後記:愛與義務的原則

愛的原則

真正的愛是一種無條件的情感流動,而不是被角色義務或金錢壓力所綁架。父母對子女的愛不應該伴隨著「子女一定要回報我」的期待。同樣,子女對父母的孝順,也不應淪為過度犧牲自己生活品質的工具。

書中提到的一個觀念很有啟發:「給是因為多出來、滿出來,所以才給」,強調了資源分配應基於自身能力,而不是因爲愛所以要承擔金錢的壓力。

不會因爲不給超過自身能力的錢所以不愛對方

義務的原則

特別是我們的文化中,這樣的義務往往具有「無限擴張性」。父母可能要求子女承擔其晚年的經濟壓力,而子女在愛與義務的糾結中,往往難以拒絕。家庭關係常因角色分工(如父母、子女、配偶)而延伸出複雜的責任,但這些義務應有清晰界定,避免無限擴張。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有隻小老虎找你
31會員
90內容數
這裡是偶爾聊商務偶爾翻書偶爾胡說八道的日常分享,不論你是喜歡商業話題、投資話題還是愛翻書的靈魂,隨便坐下來聊聊吧,或許會找到一些啟發你的新點子!😊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關於如何處理夫妻間的金錢問題,特別是關於不同『金錢人格』的影響和解決財務不忠的策略。文章重點介紹了五種金錢人格:省錢王、消費狂、冒險家、求穩者和隨性者,並提供了與每種人格相處的建議。此外,文章還提出了預防和解決『財務不忠』的方法,例如定期進行『金錢會面』,並遵守『交戰法則』以應對爭吵。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關於如何處理夫妻間的金錢問題,特別是關於不同『金錢人格』的影響和解決財務不忠的策略。文章重點介紹了五種金錢人格:省錢王、消費狂、冒險家、求穩者和隨性者,並提供了與每種人格相處的建議。此外,文章還提出了預防和解決『財務不忠』的方法,例如定期進行『金錢會面』,並遵守『交戰法則』以應對爭吵。
Thumbnail
看到書名,你的答案是否立刻浮現「自己」或「家人」呢? 看了這本書之後會發現,其實我們對於金錢的概念太過狹隘,甚至對金錢的定義有許多誤解,其實由金錢所構築的世界,比我們想像得還要無私且充滿意義。 這本書以小說的方式表示金錢有三大謎團,分別為錢本身不具價值、錢無法解決任何問題、所有人都存
Thumbnail
看到書名,你的答案是否立刻浮現「自己」或「家人」呢? 看了這本書之後會發現,其實我們對於金錢的概念太過狹隘,甚至對金錢的定義有許多誤解,其實由金錢所構築的世界,比我們想像得還要無私且充滿意義。 這本書以小說的方式表示金錢有三大謎團,分別為錢本身不具價值、錢無法解決任何問題、所有人都存
Thumbnail
市面上充滿了教我們如何賺錢、存錢、投資的理財書,但很少有人談到「關係中的錢財」。當我們在關係中遇到金錢矛盾,背後往往反映的是心靈的安全感缺乏。與其只追求賺更多,不如回頭問自己:我們是否用金錢填補了內心的空洞?這篇文章將聚焦於金錢如何影響親密關係,以及如何透過溝通與界線,找到財務和情感的平衡點。
Thumbnail
市面上充滿了教我們如何賺錢、存錢、投資的理財書,但很少有人談到「關係中的錢財」。當我們在關係中遇到金錢矛盾,背後往往反映的是心靈的安全感缺乏。與其只追求賺更多,不如回頭問自己:我們是否用金錢填補了內心的空洞?這篇文章將聚焦於金錢如何影響親密關係,以及如何透過溝通與界線,找到財務和情感的平衡點。
Thumbnail
《這輩子賺多少才夠?》探討如何在生活中設定財務目標與理財規劃。作者分享個人經歷,從高額債務走向財務自由,強調心態轉變的重要性。本書提出評估收入、支出、資產與負債的核心要素,有助於讀者掌握財務狀況,並透過工具和方法實現人生目標。該書不僅提供理財技巧,更引導讀者反思金錢的意義,是一本值得一讀的理財指南。
Thumbnail
《這輩子賺多少才夠?》探討如何在生活中設定財務目標與理財規劃。作者分享個人經歷,從高額債務走向財務自由,強調心態轉變的重要性。本書提出評估收入、支出、資產與負債的核心要素,有助於讀者掌握財務狀況,並透過工具和方法實現人生目標。該書不僅提供理財技巧,更引導讀者反思金錢的意義,是一本值得一讀的理財指南。
Thumbnail
你喜歡花錢,還是喜歡儲蓄或投資呢?大部分的人也許認為「買更多,日子過得更好」,甚至不惜因而欠下卡費或貸款。《跟錢好好相處》開宗明義點出:幸福指數,並非隨著收入增加、消費增加而等比上升,休閒娛樂也不該變成花大錢消費的原因或理由。必須先認知到一件重要的事:金錢代表的究竟是什麼?我們該如何正確地看待金錢?
Thumbnail
你喜歡花錢,還是喜歡儲蓄或投資呢?大部分的人也許認為「買更多,日子過得更好」,甚至不惜因而欠下卡費或貸款。《跟錢好好相處》開宗明義點出:幸福指數,並非隨著收入增加、消費增加而等比上升,休閒娛樂也不該變成花大錢消費的原因或理由。必須先認知到一件重要的事:金錢代表的究竟是什麼?我們該如何正確地看待金錢?
Thumbnail
一本討論跟錢好好相處的書籍,如果在控制消費與節儉的方式著墨太多就有點可惜了,畢竟消費與節儉方式從來不是真正的核心問題所在,而金錢也從來不是真正的核心問題。
Thumbnail
一本討論跟錢好好相處的書籍,如果在控制消費與節儉的方式著墨太多就有點可惜了,畢竟消費與節儉方式從來不是真正的核心問題所在,而金錢也從來不是真正的核心問題。
Thumbnail
一本起於讀書會友人說想看的書,看看架上似乎缺這本,而且也覺得自己的錢好像不是朋友經常離家出走一去不復返,比中二的個性還中二,於是在連假前挾網路書店折價券之勢,給他訂下去,然後也在連假順利看完,這是連假第二本,希望這個連假可以連四(科科。 錢不是萬能,但沒有錢確實萬萬不能。生長在小康家庭,爸媽是辛苦賺
Thumbnail
一本起於讀書會友人說想看的書,看看架上似乎缺這本,而且也覺得自己的錢好像不是朋友經常離家出走一去不復返,比中二的個性還中二,於是在連假前挾網路書店折價券之勢,給他訂下去,然後也在連假順利看完,這是連假第二本,希望這個連假可以連四(科科。 錢不是萬能,但沒有錢確實萬萬不能。生長在小康家庭,爸媽是辛苦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