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橋即將要在高雄橋頭設校,高雄父母將擁有新的國際學校選擇。這真是太棒啦!畢竟現在的國際學校,基本上都走市場主義,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能有不同理念與運作方式的學校來供父母選擇,學校會更多元多樣,特色更明顯。
在我的方格子中,我一直強調,父母要非常了解自己的家庭狀況、孩子的特質,根據孩子的需要,為他選擇他適合的學校。這三所學校的說明會我都有幸參與,這一篇文章,就是要列出我所看到與想到的內容,供各位家長參考。
榜單的指標性
很多父母在選擇學校時,都會從榜單下手。我認為,榜單確實是一間學校辦學的指標之一,榜單展現了學生在選擇學校、科系時的數據;而學校如何呈現、揭示榜單是這所學校的教育觀。所以,榜單很值得看。但是我這裡不把所有的學校榜單貼出來,給有興趣的格友自己去查,我只跟大家分享大方向。
榜單要怎麼看?
榜單我看的是多元性。
既然是國際學校,脫離了一般體制學習,我在意的是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能不能早點找到自已的心之所向。這也是我當初選擇國際學校就讀的理由之一。我不要孩子在18歲前只知道埋首苦讀,卻不曉得自己未來奮鬥的目標跟方向為何;我也不認為每一個孩子都想當醫生都喜歡電腦資工,或者喜歡做學術研究,所以國際學校反覆不斷出現這類的榜單,只會讓我心裡打鼓。
然而,這是每個家庭不同的規劃。我了解有些家庭以醫生世家為榮,希望歷代的孩子都是從事類似的行業;更有些家庭重視的是孩子未來就業的出路,所以希望孩子讀的是「有用的科系」;對於我而言,我們沒有家業需要孩子繼承,有足夠的資源提供孩子生活所需,所以更希望孩子走出自己的道路,活出不一樣的人生。因此榜單的多元性能讓我了解:學校支持每一個孩子的選擇,不管什麼類型的科系、學校都有,而每一個科系都是該校的知名系所,就已足夠。
當然,如果自己的孩子走學術研究路線,我會更關注這所學校有沒有足夠的資源提供,若是學術性的榜單多,那自然就會是重視學術研究的家庭最好的選擇。
選擇國際學校就讀,榜單中的「集中科系、集中學校」不是最重要的指標,我認為不應該拿傳統的亞洲思維去看待榜單,那就喪失了你讓孩子就讀國際學校最珍貴的收穫。
前陣子雄女學測的成績單,鬧得沸沸揚揚,因為舉校沒有一個學生獲得滿級分。大家因此諸多攻擊,雄女的校長則回應,未來將不會公布學測分數,期盼大家不要將學測成績淪為數字競賽,給這個社會多元價值。
沒有滿級分,就代表該校的學生素質下降?沒有滿級分,就代表該校的辦學績效下降?沒有滿級分,代表該校的師長不夠用心?沒有滿級分,到底代表什麼?
充其量就是代表大家刷題刷得不夠,花比較多心思在百年校慶吧!(哈)
雄女學生的能力與特質,是榜單無法呈現出來的東西。
國際學校的學風
這幾年跟很多家長對話,會發現很多人選擇國際學校,只是為了讓孩子出國唸大學。然而事實上,出國唸大學的方式很多種,沒有一定只能從國際學校畢業,拿我們高中的學測成績也能申請國外大學,很多建中北一女的學生,就是拿學測成績+SAT出去的。
那麼,國際學校珍貴的地方究竟是什麼?
我覺得就是自由的學風。學校並不壓迫,師生也不是僅存有上對下權威的關係,學生在自由開放的環境中,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領域與方向,並且從尊重自己開始培養自律的能力、時間管理的能力。這些環境,都不是台灣學校能夠輕易做到的。當然,相當程度的自由,會讓有些還不適應的孩子失去自我,甚至就往下沈淪,就像真實社會上的樣子。所以,有些國際學校的校風很多時候比英國、美國的私立學校還自由很多。
道明、康橋,就是拿亞洲思維去管理國際學校。所以,相對義大來說,嚴謹非常多,校風大相徑庭。學生在道明、康橋這樣的環境下也比較不容易歪(?)某種程度來說,就是用亞洲風氣、亞洲思維去進行不同的課程(108課綱V.S國際課程)這樣也沒有不好喔!開玩笑,亞洲人教育也是很強的。
所以,端看每個家庭的選擇,最重要的是,每個孩子不同的特質。
有人看到這裡一定會很疑惑,康橋明明也是學風自由,為什麼我認為是亞洲思維管理呢?因為他們會篩選學生。入學考試是一回事,進到學校後每年也是固定篩選,若是程度跟不上,學校會建議轉雙語部。所以,學科至上以外還要十八般武藝樣樣通。(這就是傳統的亞洲思維。)
個人想法,如果是這樣,其他優秀的私立學校也應該列入考慮,畢竟不是只有讀國際學校才能出國唸大學。
小結
根據榜單、學風、學校經營、國際課程等四大方向,提供一些我的想法給各位家長參考,進行國際學校的選擇。我不能說哪間學校是最好的,但是,可以從這四個面向去思考,哪間學校最適合你的家庭走向、孩子的特質、孩子與家庭的未來規劃,不管怎麼樣,都應該要知道,這世界上沒有最好的學校,只有最適合你孩子的學校!希望大家都能夠找到孩子理想的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