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星際效應》觀後感:跨越時空的愛與選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Do not go gently into that good night.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 Dylan Thomas

這首詩寫給垂暮老人,鼓勵他們在生命的尾聲仍保持熱忱,而在《星際效應》中,這句詩彷彿成為人類探索宇宙、在絕望中尋求希望,向死而生的精神,既便這是一部科幻片,卻令人感到溫暖。十年後重映,依然令人為導演的對情節的佈局和情感描繪所震撼,無論是引人深思的故事題材,還是伏筆細膩的情感刻畫,都值得反覆品味。


***(防雷線,以下劇情暴雷,還沒看過的朋友先去看劇吧~)

交換的代價:錯失的時光

前半段電影中,Cooper與家人的互動、與機器人Case與Tars的對話看似有點拖沓,卻隨著故事的開展足顯深意。當Cooper踏上了不知歸程的星際旅途,只能單向收到來自地球的訊息,這些片段見證了兒子從青澀懵懂成長為中年父親,又經歷失去孩子的痛楚,最後選擇與父親告別;而女兒Murphy則從怨恨父親離去,到逐漸理解與釋懷。當她說出「我都成長到了你離開時的年紀,而我卻不知道你在哪裡」時,因為有前面的鋪墊,讓人能切身感受到Cooper遠征的代價與他的心碎。

韶光易逝令人感慨,在父親母親看不到的年歲裡,子女轉眼成為了獨立的大人。這讓我想到冬天某個平常的早晨,父親刮完鬍子後,感慨地摸著下巴說:「一冬過一冬。」曾經以為父母還很年輕,但祖父母過世後才發現,父母也已經步入祖父母輩的年紀,瞬間覺得爸媽老了好多......

選擇的代價:在權衡中前行

《星際效應》不僅是一部探索宇宙的科幻片,更是一場選擇與取捨的拷問。從Miller星球的大浪掀翻船艙到最終的黑洞拋擲,Cooper一次次面對極端的抉擇:拋下隊友關閉艙門、在危險中拋棄機器人Case與Tars,甚至犧牲自己,成全Amelia前往Edmunds星球的可能性。

這些決策看似冷酷,但正因為目標清晰,Cooper得以勇敢地向前,他的價值排序逐漸明確:自我實現 > 回家見女兒 > 推己及人,擴展到全人類的存續。

電車難題:推己及人的愛

諾蘭導演的電影一向善於探討人性,特別是對於謊言,《星際效應》也不例外。布蘭德教授編織的謊言,推動了拉撒路計畫,他的重心始終是殖民的Plan B,並未真心企盼解開重力難題,而是將希望寄託於Amelia帶著胚胎尋找新家園。這個謊言雖然欺瞞了地球上的苦難眾生,也欺騙了主角團,直到教授臨終才道出真相:「切勿溫馴地走入那良夜……」,那良夜在布蘭德教授眼中是窮途末路的人類未來,唯有向宇宙無垠的黑暗探索,才有可能是人類最後的掙扎,進而捕獲微弱的希望。

而曼恩博士的謊言則展現了人性的另一面,他偽造數據,誘騙探險者前來救援,在極端環境下暴露出求生的自私本能,甚至置Cooper於險境時也諷刺地吟唱著:「切勿溫馴地走入那良夜……」,在曼恩博士心中的良夜是清醒地看不見希望與冬眠後不知何時會醒的恐懼,他的奮起掙扎便是與主角群交換後自行飛回母星

這些行為讓人不禁聯想到電車難題:在個體與群體之間,如何選擇?而我們是否有足夠的智慧與勇氣做出正確的決定?

raw-image

這種道德困境也讓我想起《三體》中的羅輯與程心,羅輯身為執劍人交接給程心後,水滴直接發起總攻,因為三體人賭善良如程心不敢一鍵抹去所有的人類與地球生命,當善良與理性相遇,選擇從來不會容易。


跨越時空的羈絆:愛是唯一的答案

Cooper以自己的計畫走入那良夜、宇宙無垠的黑暗,在一次次的理性權衡取捨中,將自己拋向了黑洞,意外進入了超立方體、進入了既存的多個時空中,從書架後一次次地聲嘶力竭、反覆演繹多年前的「鬼魂」,直到女兒從多次的觀察中感受到了父親,透過手錶傳輸黑洞的訊息,幫助Murphy完成最後一哩路,也成功幫自己脫困。

手錶是很有趣的象徵,對於即將星際旅行的Cooper不知道會飄向「何時何地」,但仍有手錶象徵與女兒的連結,即便抵達的星球走慢了錶盤的時間,Cooper時時刻刻都能感受到思念的重量,如果手錶象徵的是時間的話,那唯一能跨越時空的便是愛,如同Murphy透過跳躍的錶針讀到父親的訊息。

這段超越時空的羈絆不僅讓人看到了愛的偉大,也再次提醒我們,生命的脆弱正是它堅韌的理由。如同Murphy這個名字,它並非意指意外必然發生,而是在所有可能的情況下,即便只剩一線生機,事情依然會以某種方式發生。

那些脆弱正是人類堅強的理由

生命有宏大的追尋、一些意義事件值得追尋,如同電影中的 Cooper 堅持成為一名探險者、先鋒者,也有點滴如沙累積的生活瑣屑、平淡的日常,夕陽下公園裡的回望、回家時媽媽的飯菜香、週末的洗衣機聲、暗夜歸鄉時父親駕駛的背影、平淡的煙、裊裊而起的香、以為一輩子都會搭乘的捷運,最平凡不過的熙熙攘攘,那些煙火氣、那些剎那即永恆的時刻,如涓涓細流雋刻著生命的模樣,即便當下的細瑣慢得令人厭煩,而累積起來的時光卻又快得令人不之如何把握。而卻又是這些最不起眼的當下,累積成生命中點滴的難忘,也令人感受到自己真切地活著,與這世界上現世的人與事緊密地串連起來有了關聯。

一點一滴流淌的時間啊,一分一秒花出去的生命,如涓如洪地雋刻著生命的模樣。

結語

Do not go gently into that good night.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星際效應》提醒我們,在命運的良夜裡,不應溫馴地屈服,而要以勇氣與愛,掙扎著向未知前行。

夜未央,星河獨流淌;夢未殘,時光正輝煌。

去探索,去燃燒,燃盡每個平凡的時刻,讓人性的光輝成為燦燦星河,照亮未知的旅途,為自己、也為後來的人。

惟時光不可逆,愛不可辜負。

令人不禁感嘆,這部十年前的電影啊!震撼的畫面與舉重若輕地融入物理學的敘事,成為啟發人想像、引人深思的文本。相比之下,如今熟悉的喜劇、冒險或探索影片,似乎更注重帶來一時的歡樂,卻少了那份對未來的嚮往與探討。回望電影誕生之初,創作者傾注的是無限的想像力,邀觀眾一同暢想未來的可能性,或許這才是電影最初的浪漫與初心吧。

惟時光不可逆,愛不可辜負。

惟時光不可逆,愛不可辜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蟬乙-avatar-img
2024/12/23
細膩的解析,正好我大學中文的報告也是以分析Cooper的角色分析為主題,非常地巧~。長大後又看了第二次,只能隱隱約約記得小時候和爸媽一起看過的零星片段,真的是歲月如梭,又過了十年。喜歡作者那句:那些脆弱正是人類堅強的理由,也相信電影裡,艾米利亞所說的:愛可能是更高維度的產物,有時候我們應該忽略所謂的理論,跟著愛的方向走。
avatar-img
牧牧的沙龍
15會員
27內容數
living a vivid life wholeheartedly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無論是小說或是電影,相對於愛情、武俠……等類型,我想我接觸最多的還是科幻。記得國小時,最常看的是比較偏向奇幻類型的小說,像是《哈利波特》、《向達倫大冒險》等。後來逐漸接觸到比較多科幻電影,包括《飢餓遊戲》、《移動迷宮》、《X戰警》等,還有漫威系列的電影:《鋼鐵人》、《蜘蛛人》、《復仇者聯盟》、《黑寡
Thumbnail
無論是小說或是電影,相對於愛情、武俠……等類型,我想我接觸最多的還是科幻。記得國小時,最常看的是比較偏向奇幻類型的小說,像是《哈利波特》、《向達倫大冒險》等。後來逐漸接觸到比較多科幻電影,包括《飢餓遊戲》、《移動迷宮》、《X戰警》等,還有漫威系列的電影:《鋼鐵人》、《蜘蛛人》、《復仇者聯盟》、《黑寡
Thumbnail
只是一個彎腰轉身,一下子,孩子竟然都長大了。看著孩子成長,對父母來說是一件很驚奇,但也伴隨恐懼的事,會慢慢開始想像孩子的未來,會擔心孩子過得好不好,會害怕孩子長大後改變了…會不會就不愛父母了?會不會就不再擁抱父母,那種會把肋骨勒斷的大力擁抱?
Thumbnail
只是一個彎腰轉身,一下子,孩子竟然都長大了。看著孩子成長,對父母來說是一件很驚奇,但也伴隨恐懼的事,會慢慢開始想像孩子的未來,會擔心孩子過得好不好,會害怕孩子長大後改變了…會不會就不愛父母了?會不會就不再擁抱父母,那種會把肋骨勒斷的大力擁抱?
Thumbnail
在快要成為他厭惡的模樣的時候,風暴停了下來。 他對父親說:我來帶你走。 電影裡有一段台詞,英文聽來特別美,中文大抵是這樣:已經越來越遠離太陽了,為了靠近你。
Thumbnail
在快要成為他厭惡的模樣的時候,風暴停了下來。 他對父親說:我來帶你走。 電影裡有一段台詞,英文聽來特別美,中文大抵是這樣:已經越來越遠離太陽了,為了靠近你。
Thumbnail
六年後重看《星際效應》感受更加深刻,這六年就像星球上流逝的時光,如今它依然是我愛的經典作品。在一場偉大的太空任務裡,將人類的情感與人性全然地展現,我們看見了人的好與不好,而真正決定了人類的存亡也是我們自己。聽著漢斯季默的宇宙交響曲,儼然成了推動著劇情的巨輪,而霍伊特霍特瑪的攝影鏡頭裡,我們看見了宇宙
Thumbnail
六年後重看《星際效應》感受更加深刻,這六年就像星球上流逝的時光,如今它依然是我愛的經典作品。在一場偉大的太空任務裡,將人類的情感與人性全然地展現,我們看見了人的好與不好,而真正決定了人類的存亡也是我們自己。聽著漢斯季默的宇宙交響曲,儼然成了推動著劇情的巨輪,而霍伊特霍特瑪的攝影鏡頭裡,我們看見了宇宙
Thumbnail
一部經典的科幻電影,之所以能持續被歌頌傳載,不只是因為聲光效果,更是因為具有啟發性與普世共鳴,《星際效應》使用重力與時間兩者的關係,推展出撼動人心的生離死別之劇軸,完整地闡述了一段為了愛而啟程的太空旅途。以此來說,諾蘭化身成為一位裁縫師,細緻地將科幻新奇與家庭親情緊密地縫合在一起。
Thumbnail
一部經典的科幻電影,之所以能持續被歌頌傳載,不只是因為聲光效果,更是因為具有啟發性與普世共鳴,《星際效應》使用重力與時間兩者的關係,推展出撼動人心的生離死別之劇軸,完整地闡述了一段為了愛而啟程的太空旅途。以此來說,諾蘭化身成為一位裁縫師,細緻地將科幻新奇與家庭親情緊密地縫合在一起。
Thumbnail
黃昏下的英雄,總是多了幾分惆悵,他費盡心力,可是願意撐住身體,迎向最後那一瞬間刺眼的陽光。《星際效應》具有濃厚、高端的科學理論,卻演算出豐富、動人的情感羈絆,這是少數我看過最感動不已的作品之一!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這次呈現出來的科幻世界......
Thumbnail
黃昏下的英雄,總是多了幾分惆悵,他費盡心力,可是願意撐住身體,迎向最後那一瞬間刺眼的陽光。《星際效應》具有濃厚、高端的科學理論,卻演算出豐富、動人的情感羈絆,這是少數我看過最感動不已的作品之一!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這次呈現出來的科幻世界......
Thumbnail
片頭的太空意外,直接挑明了主角的個人特質———一位從半太空墜落仍能不慌不忙,保持鎮定地打開降落傘,安全著陸,其中的冷靜、精準,無一不透漏出羅伊是位擅長在高度壓力的環境下保持沉穩、壓抑自己的情緒、以任務為重的性格;換句話說,就算是面對無盡的墜落,也安然自得。
Thumbnail
片頭的太空意外,直接挑明了主角的個人特質———一位從半太空墜落仍能不慌不忙,保持鎮定地打開降落傘,安全著陸,其中的冷靜、精準,無一不透漏出羅伊是位擅長在高度壓力的環境下保持沉穩、壓抑自己的情緒、以任務為重的性格;換句話說,就算是面對無盡的墜落,也安然自得。
Thumbnail
門扉狂甩的房間,黑羽飄落如雪的房間,續杯以漫舞的房間…… 海邊的房間。在那裡,那個未來,你將愛海浪勝過愛人。因為倒帶回最早最早的起初,你愛的就是海浪。​
Thumbnail
門扉狂甩的房間,黑羽飄落如雪的房間,續杯以漫舞的房間…… 海邊的房間。在那裡,那個未來,你將愛海浪勝過愛人。因為倒帶回最早最早的起初,你愛的就是海浪。​
Thumbnail
一路歷經壓抑、隔絕、追尋、接受幾個階段,把一切都看在眼裡的羅伊,面對不願回去的父親,在放手的那一刻,他選擇「理解」,那一刻完滿了他精神上的奧得賽返鄉之旅。 至此我們終於明白,這場跨越整個星際的救援行動,救援目標並不是父親,羅伊拯救的其實是自己,讓自己回到地球(Back To The Ground)。
Thumbnail
一路歷經壓抑、隔絕、追尋、接受幾個階段,把一切都看在眼裡的羅伊,面對不願回去的父親,在放手的那一刻,他選擇「理解」,那一刻完滿了他精神上的奧得賽返鄉之旅。 至此我們終於明白,這場跨越整個星際的救援行動,救援目標並不是父親,羅伊拯救的其實是自己,讓自己回到地球(Back To The Ground)。
Thumbnail
這份孤寂建立在一個男人對自己的要求,為了符合社會和眾人的期許以及父親的成就,羅伊必須犧牲一切來達到這個目標,他很滿意自己的選擇,但相對應的潛在情緒卻是困惑、不安、痛苦。
Thumbnail
這份孤寂建立在一個男人對自己的要求,為了符合社會和眾人的期許以及父親的成就,羅伊必須犧牲一切來達到這個目標,他很滿意自己的選擇,但相對應的潛在情緒卻是困惑、不安、痛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